-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古鎮(zhèn)生態(tài)河道景觀設計案例(古鎮(zhèn)生態(tài)河道景觀設計案例分享)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古鎮(zhèn)生態(tài)河道景觀設計案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河道底洼處碎石較多有什么不好景觀影響
河道,城市的空間體系中,不論生態(tài)還是景觀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河道的調整與變化都將引起整個城市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相互關聯的變化。所以,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應充分保證河道行洪能力的體現,利用親水的優(yōu)越性,盡量降低護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緩的護坡,種植水生植物,拉近人與水的距離。
傳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常常在濱水規(guī)定洪水位以上的區(qū)域,規(guī)劃為公共建設配套設施用地以及綠地。目前,在規(guī)劃設計中應該重視對濱水地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費以及污染會危及濱水生物。
作為參與規(guī)劃的工程師,要密切關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況。河流附近的某些區(qū)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處,經地形分析,盡可能使其保持現狀,塑造成生動的水景,并與河流相連。
水陸交界處是生態(tài)敏感地帶,是鳥類、動物、魚類的天然食源及棲息地,在規(guī)劃設計中,應劃定生態(tài)敏感帶,保護及改善植被的生長狀態(tài),使原有的野生動物、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受干擾。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過水面的微風和涓涓的水聲等都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元素。保證水域的風景質量和生態(tài)功能是規(guī)劃設計應當考慮的重點。
設計水體的岸線應該以平滑流暢的曲線為主,體現水的流暢柔美。駁岸及池底盡可能以天然素土為主,而且與地下水溝通,可以大大降低水體的更新及清潔的費用。
在沖刷較大的地點可用卵石、塊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穩(wěn)固。如果是拋石駁岸,應該根據風浪的沖擊力決定石塊的大小,最好用帶棱角的石頭;或者拋以碎石打底,上部用大石壓??;或者先設鋼筋框或竹框再拋大于網孔的石塊。盡量少用鋼筋混凝土或漿砌塊石。
提倡生態(tài)型駁岸設計,利用以下各類植物覆蓋、穩(wěn)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徑流對駁岸形成的沖刷,在選擇植物時,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環(huán)境,因地制宜的種植,切忌生搬硬套,東施效顰。
一、 河道護岸形式
在河道景觀設計中,對普通段護岸的要求是,護岸外表樸實無華,易于融入到整體風景中去。護岸的平面形狀以舒緩怡人的程度作為構思的出發(fā)點,不要搞小尺寸的變化,不使其產生小圓弧式的變化,以免破壞河川景觀的怡人效果;不要為了景觀的變化而在護岸平面形狀中引入多余的曲線。
平面形狀的變化應以大單位的空間變化為主,至于一些細微的變化,應通過考慮水局部處理手段,培植水生植物,改變水流形態(tài),讓這些變化如同自然發(fā)生一樣。
常用的幾種護岸形式如下:
1、山石護岸
通常在較為狹窄的河道上做山石護岸。山石沒有混凝土固有的污染,而且在具有不同顏色變化,有利于整體景觀營造。在造價上,山石護岸比塊石護岸高,但景觀效果要較塊石護岸好的多。利用有限的空間和少量的山石,還可以營造山澗瀑布的景觀,同時,通過在山石上種植綠色藤蔓植物,不但可以營造山地的地貌特征,還能改觀山石自身顏色單一性,豐富整體景觀的色彩。在局部,山石做成的生態(tài)駁岸也為水生植物和動物提供棲息地。
2、仿木護岸
優(yōu)點是比較美觀,能夠做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造價較低,在作為樁大面積使用時,具有透水性較好,耐久性高,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等特點,在垂直河道中生態(tài)駁岸中等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在加固河堤腳方面應用也很廣泛。
缺點是材料不夠環(huán)保,對河流水質有不利影響。
3、真木樁護岸
比較環(huán)保,比較容易腐爛,造價比較高,一般較少大面積用于水體環(huán)境中,現在多被仿木樁代替。
4、生態(tài)墻壁護岸
在墻壁上設計種植植物的方孔,使植物在懸空狀態(tài)下生長。但由于遠離地氣,且北方雨水偏少,所以植物成活率低,在北方的河道中較少采用。
5、干砌石護岸
優(yōu)點是環(huán)保,滲透性好。缺點是顏色蒼白、單調,不利于整體景觀的營造。所以多用于大型的、對景觀要求不高的河道護岸,或用于水際面以下部分的護岸,城市景觀河流較少采用。
二、景觀節(jié)點和景區(qū)的設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會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種主題風格,即使是綠樹成陰,鮮花遍地,亭榭相間,曲徑通幽,那么綿延數公里,也只不過是雷同的風景,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達不到設計者的本意。同時,雷同的河岸設計,也不利于濱河主題公園的營造。所以,如果場地和資金允許,根據場地的條件,把一條河流分為數段,每段都設置不同的主題,或者以自然為主,或以歷史為主,或以文化為主,并根據主題營建相應的景觀,從而達到人文與自然相間,歷史和現代相融的多層次景觀。
景區(qū)設置要充分考慮河流具體的位置特點,如果有較為開闊的地理條件,則適合做開闊的河面,設置生態(tài)駁岸,岸坡種植綠樹并鋪大片綠地,設置供游人休憩的設施,主題以自然生態(tài)為主;如果某段有歷史景觀,可做一些仿古的設計,并建造一些反映歷史的雕塑,以歷史為主;如果場地較為狹窄,不能營造大面積的水面景觀,只能做矩形斷面時,可做山石護岸或者做濱水游廊??偟膩碚f,景觀的主題并不是僵硬的照搬某種規(guī)范,而是根據場地靈活的選擇,是設計者根據城市的文化、歷史和具體地理情況結合的最佳選擇。
三、河堤連續(xù)生態(tài)綠地的塑造
很多年前,河岸兩旁曾經都鋪蓋著大片的綠地,正是這些綠地,起到了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增加了一個好的去處。后來,由于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和土地的升值等因素,大量的綠地被一棟棟高樓所代替,剩余的也逐漸淪落為功能單一的防護綠地。如今,由于城市河流附近房地產的升值,鋪設大量的純生態(tài)的綠地已經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設計師要做的是兼具生態(tài)防護、商業(yè)、休閑于一體的綠色廊道。
從生態(tài)學角度講,濱水區(qū)域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特性的區(qū)域,和城市內部預留的公共綠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在生態(tài)倫理、生態(tài)價值方面的基礎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經保護的河道已經喪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簡單,他們成了城市經濟活動的犧牲品。如果一個設計師具有生態(tài)價值觀的話,那么在現場調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濕地,一處小小的候鳥棲息地都應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設置一處保護區(qū)域,為這些具有未知價值的場地預留發(fā)展空間。關注每一條河流在長期自然過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組合結構,如:曲流、深潭、淺灘、河漫灘、積水沼地、階地、三角洲等,結合這些自然細節(jié),結合水岸設計,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濱水景觀設計。
在河岸配套設計時,不要讓通行的道路把綠地隔離成多個小塊,如果必須設置通行的路徑時,可以考慮用塊石代替,在塊石之間種植綠草,以保證綠地的連續(xù)性。
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樹木的高低搭配問題,盡量避免樹下無草,草上無樹的情況出現,同時還應該注意不同種草的搭配問題。
四、水生植物的選擇
一個完整的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不但要有潔凈的水源、水生動物,還必須包括各種水生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缺乏深潭和各種寬度不一的緩沖帶,所以水生植物不但是各種魚類的食物,還是它們的棲息地。同時,水生植物對凈化水質、降低水體富營養(yǎng)化、增強河流的自凈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景觀方面,通過種植特性不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是營造水文景觀的一個重要方式。
常用的野生植物包括: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傘草,茨菇等;濕生和中生的包括蘆葦、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苡等。
注意:由于水生植物的特性不同,南北方的氣溫、水質、降雨量等不同,所以選擇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水生植物的特征匹配后確定,這樣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五、親水活動設施的建設(棧橋、碼頭、親水平臺等)
1、棧橋式親水河岸
(1)梯田式種植臺: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河岸修筑3-4道擋土墻,墻體頂部可分別在不同水位時淹沒,墻體所圍空間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濕生種植臺,它們在不同時段內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沒。
(2)臨水棧橋:在此梯田式種植臺上,空挑一系列方格網狀臨水步行棧橋,它們也隨水位的變化而出現高低錯落的變化,都能接近水面和各種水生、濕生植物和生物。同時,允許水流自由升落而高挺的水際植物又可遮去擋墻及棧橋的架空部分。人行走其上恰如漂游于水面或植物叢中。
(3)水際植物群落:根據水位的變化及水深度不同,選擇鄉(xiāng)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濕生—中生植物群落帶,使河岸成為多種鄉(xiāng)土水生植物的展示地,讓遠離自然、久居城市的人們,能有機會欣賞到自然生態(tài)和野生植物之美。同時隨著水際植物群落的形成,使許多野生動物和昆蟲也得以棲居、繁延。
2、停泊區(qū)設計
受場地限制,城市景觀河流的停泊區(qū)一般都特別的小,通常是把河道加寬、修整后改建,樣式相對比較簡單明了。在設計時,要注意和整條河流的主題、相關的建筑物相符就行了。例如,在以自然生態(tài)景觀為主體的河流上,停泊區(qū)最好用木材或者采用仿木結構,一般不采用混凝土的原色;以大理石、漢白玉的為主的河道,停泊區(qū)也應該采用相同色彩的石料構建;同樣,在以仿古為主題的河道上,修建的停泊區(qū)也應為仿古式的。
3、親水景觀設計案例
現在都在提倡親水,但是真正做的成功的、兼有娛樂性的案例卻是很少,原因河流橫斷面狹窄,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施展,且河流對兒童有很大的危險性。根據現今做成的案例中,營建小的主題水生態(tài)公園、河流小型博物館,引水入園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成都的府南河和沙河在規(guī)劃設計中,沿河設計了幾個濱水公園,在公園里營造的親水設施,就獲得了成都居民和專家的認可。
六、橋梁小品和配套設施
跨河橋應根據河道兩旁的建筑物與環(huán)境的不同,作為的形式、顏色也應各異,不要讓河上的橋成為整個環(huán)境的凸起。
1、 通航為主的河道
此外河流一般較為寬闊,橋梁一般要承擔著較重的交通任務,有中型汽車或者大型載重汽車通過。此種橋梁首先滿足公路交通的需求,要有適宜的承載力和寬度,橋梁高度還需要滿足通航的要求。故此,這樣的橋梁一般都為混凝土結構,根據河流寬度設計為三跨或四跨,路兩側有較寬的人行道,兼通行小型機動車輛。
2、有歷史古跡的河道
此種橋梁一般只用來通過行人,不需要較大的承載力,故多為拱橋形式,材料為混凝土仿木結構或者綱結構。有些還根據歷史古跡的要求,對古代的一些橋梁進行仿建,顏色多為傳統(tǒng)的紅色和青灰色。
長河及菖蒲河新建及改建了十幾座橋梁,這些橋梁風格、造型各異,并全部進行了裝飾,成為長河景色中的一串明珠。河道直墻可見部分表面,均鑲掛料石,貼近水面的巡河路用彩磚鋪面,外鑲掛料石,貼近水面的巡河路用彩磚鋪面,外側用元代樣式大理石及欄桿防護,既顯示現長河歷史的悠遠,又表現出了河道的皇家氣派。
3、以景觀為主的河道
此類橋梁一般也禁止通行機動車量,拱橋和平板橋形式兼而有之,橋墩材料多為混凝土結構,欄桿用大理石作為裝修,顯得整潔、大氣,頗顯檔次。
4、簡易景觀橋梁
此種河水位一般不深,且沒有大的交通任務,一般只是供游人渡河之用,多為石塊堆砌而成,在豐水期,此石塊可以被淹沒。改種簡易橋方便,造價少,且又符合親水的理念,在地形匹配的情況下值得推廣。
5、欄桿
6、草間小徑
河坡上通常會種植大片的花草和低矮的樹木,來營造連續(xù)的草地??紤]到人們的親水本性,同時也為了保護草地和植被,避免出現“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悲劇,在做綠地規(guī)劃時,必須預留道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草地被破壞。草間小徑越小越好,盡量減少占用綠地,以最大程度保證綠地的連續(xù)性?,F今通常的做法是用塊石間隔一定距離排開,使小徑“鑲嵌”于綠樹青草之間。即使是迫不得已地占用大片綠地,也要采用方孔磚,不能大面積地用混凝土把土地與大氣隔離,使降水不能下滲。
7、管理房設計
出于管理或安全的目的,需要修建一些小房子,作為管理房、變電室或閘房,設計時,要是注意不要使修建的小房突兀于景觀之外,盡量地和周圍的風景融為一體。
8、配套設施設計
(1)草地燈 (2)垃圾燈 (3)指示燈 (4)休憩設施
二、生態(tài)護岸的分類建設?
生態(tài)護岸的分類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分類才能更好的去建設未來,每個細節(jié)的處理都是非常關鍵的。中達咨詢就生態(tài)護岸的分類建設和大家介紹一下。
生態(tài)型護岸作為永久河岸防護工程,在國外已有較廣泛應用,然在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是一種新型河道護岸方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對護岸工程尤其是對沿江城市護岸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正在逐步恢復河流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重建“自然型”河道,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目前,我國的護岸工程也已開始向生態(tài)型發(fā)展,植被護岸多和其他類型的護岸結合使用,在美化環(huán)境、改善水質等方面考慮,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態(tài)型護岸。2.1固化技術護岸固化技術主要是采用無機或有機固化劑、膠結材料和特殊的工藝手段把那些松散的土壤或其他固體物質凝結成具有整體強度的固體材料。其中,固化樁插樁(+植被)是將用建筑垃圾固化而成的固化樁垂直插入河岸常水位帶或按一定角度插入河底,按一定的間距排成堤狀形式,樁間距可根據土質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在樁頂處種植植物,植物長成后的根系便會蔓延到河堤土壤中,植物根系將坡岸土壤顆粒聯固在一起,避免土壤流失,同時吸收多余的土壤水分,促進土質河岸與河道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流。建筑垃圾固化樁護岸技術較適用于各種水力條件復雜的河段,其護岸效果好、施工簡單快速,并可實現廢物利用,成本是傳統(tǒng)混凝土護岸的三分之一左右。土壤整體固化(+植草)是利用固化劑將土壤與一定比例建筑垃圾細料的混合體進行固化,通過固化劑的水化作用引起的系列反應把松散的土壤顆粒凝結成具有整體強度的固化面,抵抗水力剪切作用,控制水土流失。該護岸技術主要解決土質河岸的坡面侵蝕問題,可當日配料當日施工,具有工期短、施工靈活、土壤穩(wěn)定、效果好等優(yōu)點。在土壤固化表面上可以撒播一些草種或鋪設草皮,隨著植物根系的不斷生長,其逐漸向固化土中延伸,交錯發(fā)達的根系與土壤的固結更加牢固。2.2扦插??拋石聯合技術護岸扦插??拋石聯合措施就是在拋石施工的基礎上,截取植物的枝條隨即扦插人拋石空隙之中的一種土壤生物工程方法。扦插一拋石聯合措施是由扦插和拋石兩部分構成的,在拋石護岸中鋪放交錯的平砌石塊可以對下層土質、沙質等易侵蝕河岸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因土堤自身要滿足穩(wěn)定的要求,岸坡就不宜過陡,坡度也應在1.5:l以下。在拋石與岸坡的土壤之間也應鋪設一層碎石級配料加以隔離,在施工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拋石的大小和鋪設的厚度等。當拋石設置完工后,便可進行植物枝條扦插施工,其所選枝條長度一般要超過拋石層的厚度。在坡面上枝條可以采取隨機配置的方式,以“大頭朝下,小頭朝上”的方法插入拋石之間的縫隙中。枝條的設置應盡量垂直于坡面,枝條前端露出拋石表面3~5cm即可,同時在施工前對露出的枝條部分進行削平、加水浸泡枝條、除柳樁旁側的枝條、保證樹皮的完整性及樁底削尖以便易于插人土層,以增加成活率。扦插??拋石聯合措施可以防止水流對岸坡的腐蝕,大大加強了拋石坡面的穩(wěn)定性,減少了水土流失;可降低河岸附近水流的流速;護岸植物可以有效防止太陽輻射,從而對水溫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通過植物的覆蓋作用可以為河流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植物還可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2.3直立式生態(tài)護岸直立式生態(tài)護岸較適用于老城區(qū)的河道,我們知道在許多城市河道整治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河道狹窄、河道兩岸建筑密集、拓寬河道有限,并涉及高額的拆遷費用;還有的河道位于歷史古鎮(zhèn),為保護古鎮(zhèn)原貌,需利用現有老墻等問題。根據城市河道生態(tài)護岸的設計與實踐,下面的直立式生態(tài)護岸結構方案較適用于老城區(qū)河道護岸[7]:(1)綠化砼擋墻結構墻體是采用箱式綠化混凝土預制塊疊砌而成的擋墻,箱式綠化混凝土預制塊是由砼應力框、無砂混凝土、反濾隔層組成。墻后采用雙向土工格柵加筋土回填,結構比較穩(wěn)定和水位降落比較安全,對那些城區(qū)拓寬受到限制的河道起到了增加河道過水斷面積,同時提高河道蓄洪除澇能力。另外,結構耐沖刷能力較強,透水性好,有利于植被生長和水體交換,耐腐蝕性強,能有效改善河道水質;結構施工相對方便,工程造價低。(2)漿砌石重力式老擋墻綠化改造護岸結構是將原擋墻視為基質層,采用綠化混凝土作為母質層,采用適當的園林技術培育植被層。這種結構對原墻壁不造成破壞,不影響耐久性,構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修復后的擋墻自然、美觀,使老擋墻同時具備防洪安全功能和生態(tài)景觀功能。(3)綠化砼貼面漿砌石重力式擋墻護岸結構對擋墻主體為漿砌石結構,在墻的迎水面設一定厚度的綠化砼貼面,貼面選用一定強度和抗壓強度的無砂混凝土碎石或卵石,有效孔徑滿足植物根系生長和小型魚類隱蔽和棲息,其具有很好的保土、附土、滯土能力,能適應植物生長。2.4自嵌式植生擋土墻護岸自嵌式植生擋土墻[8-9]通常是由自嵌式植生擋土塊、塑膠棒、濾水填料、加筋材料和土體組成。該技術主要是依靠自嵌式擋土塊塊體自重來抵抗動靜荷載,達到穩(wěn)定的作用,此結構無需砂漿混凝土施工,依靠帶有凸緣的塊與塊之間嵌鎖作用和自身重量來防止滑動傾覆。自嵌式植生擋土塊也可水平分層布置拉接網片構成加筋擋土墻,土體中的拉接網片使塊體擋土墻與土體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加大了墻身寬度和重量。這樣砌塊和加筋土共同作用相當于重力式擋土墻抵抗土壓力和頂部荷載等的破壞作用[10]。與其它擋土墻護岸技術相比自嵌式植生擋土墻有較大的革新:(1)相對柔性結構。它對擋土墻基礎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承受一定的位移與沉降而不會產生明顯的應力集中,在松軟地基上應用該技術比較適用。(2)采用干壘成墻,允許水持續(xù)透過擋土墻,而這一透水作用有效降低了擋土結構后水壓力作用。也是由于這個特性,在河、渠護岸中應用,可以促進擋墻外河水與擋墻內地下水交換,提高了河道、渠道的自凈能力,也有利于各種水生物的生長,是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好擋土墻結構。(3)砌塊擋土結構可以在現場設計擋土墻位置、層位、高度與施工方法。可以改變砌塊形狀、大小并在可不用機械施工場地進行施工,而無漿砌的施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速度,縮短建設工期。2.5格賓柔性護岸格賓網箱是由格賓網面構成的長方體箱形構件,是由有一定間隔大小的隔板組成若干單元格,同時用鋼絲對每個隔板的周邊和面板的邊端都進行加固。在護岸施工現場再向格賓網箱里面填充石料,根據不同護岸地區(qū)、不同工程等級和不同類別而所采用的填料也是不盡相同,常見的有碎石、片石、卵石、砂礫土石等。所填料的大小一般是格賓網孔大小的1.5倍或2倍選取,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如磚塊、廢棄的混凝土等。格賓網箱具有極佳的穩(wěn)定性和整體性,它是由熱軋鋼絲拉伸后形成的網線,經熱鍍鋅或復合防銹處理,再經聚氯乙稀覆塑處理后織成,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強度和耐腐蝕性,在自然環(huán)境中一般可正常使用100年而不改變性狀。同時,格賓網箱護岸結構能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很好地融合,填料之間的空隙為水氣、養(yǎng)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長空間。這種結構抗沖刷能力非常強,并且具有很高的抗洪強度,適用于水量較大且流速較快的河道,而且造價低廉。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三、城市水系規(guī)劃編制探索——以杭州市為例
徐承華
(杭州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一、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背景及意義
自古以來,人類的文明與水共存。由于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濱水地帶往往從人類最初的棲憩之地發(fā)展成為現代城市商貿文化的密集之域。水是城市的命脈,河流蘊藏著城市的歷史。
城市水系具有提供水源、防洪排澇、接納污水、生態(tài)涵養(yǎng)、交通運輸、休閑游憩等諸多功能。水系是城市發(fā)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zhàn)略性經濟資源,水系是城市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水系是城市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資源和環(huán)境載體,水系關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約著城市的發(fā)展。
近年來,由于社會對于城市水系的重新認識與定位,一些城市陸續(xù)開展了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編制與研究。由于各地編制的城市水系規(guī)劃基于編制部門和服務對象的多元性,規(guī)劃目的不盡相同,編制方法亦有差異,總體而言尚處于探索階段。
城市水系作為貼近人民生活并與之息息相關的資源,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彰顯城市形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拓展城市發(fā)展空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及政府部門逐漸認識到水系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顯著地位,認識到水系對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意義重大,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編制被提到議事日程。
編制城市水系規(guī)劃是用好水資源、建好水環(huán)境、推進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建設的要求,是改善城市環(huán)境、提升城市競爭力、適應社會經濟新階段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因而,城市水系規(guī)劃應是城市規(guī)劃領域的重要規(guī)劃之一。編制城市水系規(guī)劃將是規(guī)劃師面臨的一項新的重要工作。
二、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內容
城市水系規(guī)劃應以注重生態(tài)建設、引導環(huán)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務社會經濟、構建人水和諧為目標。城市水系規(guī)劃應從單一的工程規(guī)劃走向統(tǒng)領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性規(guī)劃,體現城市水系的諸多功能要素。
基于對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重新解讀,城市水系規(guī)劃著重涵蓋以下方面:
(一)合理水布局
城市依水而建,水與城的關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間的形態(tài)影響著城市總體空間結構。因此,水系網絡應成為城市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系網絡連通及形成連續(xù)水網的前提下,合理規(guī)劃城市的河網布局結構,確定主次河道及水面,構建與城市空間結構相協(xié)調的城市水網絡系統(tǒng)。
規(guī)劃應對現有的河道重新整合,對不合理的河道走向進行調整,提出需溝通及新增加的河道。使河道與規(guī)劃道路相協(xié)調,在河道走向布置上注意使寶貴的土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保障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水安全包括飲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澇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首要任務。水系規(guī)劃中應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guī)劃提出城市水源的總體布局,明確備用水源,保證城市供水取水的水資源,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對城市水源地盡量減少其他水體功能設置,避免對水源水質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防洪排澇保障城市安全是城市河道的主體功能。水系規(guī)劃中應根據城市防洪排澇規(guī)劃提出的布局,反映與水系有關的防洪排澇規(guī)劃工程措施,同時協(xié)調與其他工程設施的矛盾。
(三)改善水環(huán)境
水環(huán)境良好是實現人水和諧、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良好的水質是水系功能發(fā)揮的重要條件。如今,水污染已成為很多地方發(fā)展中的共性問題,由于水質下降而影響水系的正常及持續(xù)利用,并且污染河道的水質恢復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城市水系規(guī)劃中的水環(huán)境規(guī)劃應遵循“控源”與“生態(tài)修復”相結合原則,從外源控制(截污納管、面源控制)、內源控制(底泥修復)、河道水源補給(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網水質治理對策。除傳統(tǒng)的排水規(guī)劃外,還應綜合運用生物治理技術,對污染源進行治理,輔之河道配水、復氧等措施,恢復河道自凈能力。在實施河道兩岸截污、河網配水前提下,采用水體修復技術(人工浮島、河道生物及移動式曝氣設施等)以改善河網水質。河岸應注重生態(tài)性,避免漿砌,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與河水的自然循環(huán),為水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
(四)建設水景觀
水景觀是城市自然景觀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觀規(guī)劃應形成“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文為蘊、以人為本、城景交融”的獨具城市特色的景觀體系。應與城市水系相結合,展現多姿的水景觀;與城市功能區(qū)相結合,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觀;與城市綠地相結合,建立綠色網絡體系;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塑造富有個性與地方特色的景觀體系。
通過河道景觀評價,確定河道景觀分類。將河道細分為重要景觀河道、次要景觀河道、一般景觀河道等,針對各類河道提出景觀規(guī)劃重點與設計引導。分別利用水體形態(tài)、河岸處理、沿河植被、濱河建筑界面、視線通廊、夜景燈光、景觀節(jié)點等設計元素,引導城區(qū)河道景觀的構筑。
在確定城市河道的平面線形時,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彎曲,河道斷面收放有致,使城市河流重歸自然狀態(tài)。在景觀規(guī)劃中充分利用河道兩側控制的不少于15米的綠化帶,以此作為聯系城市各類公園綠地、廣場開放空間、生物物種遷徙的紐帶與通道,成為市民就近健身、游憩、休閑的場所。
(五)體現水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文化源遠流長,類型豐富多樣。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城市深厚的人文沉積和千年的文化傳承。通過對河道沿岸各種河道文明、歷史文化資源的梳理、挖掘、保護、開發(fā)河道沿岸古跡的內涵韻味,將無形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有形的物質形體,并結合現代文明,突出歷史文化特色,突出民俗文化、突出水文化的多元化,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新的水文化。
城市的許多文化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如飲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嬉水文化、求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以及與水相關的商貿文化、航運文化、橋文化、壩文化、河岸建筑文化等。每條河道都有其獨特的衍生文化,應通過對各種特色文化的綜合把握,提出河道文脈的總體空間架構,并運用多種文化載體,在水系中加以反映。
(六)發(fā)展水經濟
水經濟就是將城市水系的景觀、環(huán)境、工程等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如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河道帶來兩岸土地及房產價格的增值,開展水上旅游活動等。而水旅游則是發(fā)展水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水系給城市帶來靈氣與活力,水是最不容缺失的旅游要素之一,水旅游能為城市旅游增添濃墨重彩。水旅游是水系和景點的緊密結合,河流的良好環(huán)境和沿岸的獨特風貌共同構成了精彩多姿、內涵豐富的旅游內容。開展水系旅游不僅能體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也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水旅游規(guī)劃需要和城市旅游事業(yè)規(guī)劃及其他的旅游資源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密切結合,協(xié)調發(fā)展,構建內通外聯的整體水上旅游網絡。按照水旅游資源的分布狀況選擇具備一定旅游價值的河道,將單個景點景區(qū)串聯成鏈,以水路和陸路交通結合的方式,形成流暢的旅游線路。通過合理的游線組織和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開展,形成宏觀上具協(xié)調性、微觀上具異質性,適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道水旅游系統(tǒng)。
(七)有序水空間
人類與生俱來就具有親水性。依水而居、面水而樂的生活場景是人們向往的一種境界。隨著城市經濟基礎的逐漸雄厚,濱水地區(qū)的開發(fā)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熱點,甚至出現親水經濟的現象。
濱水空間是水系空間向城市建設陸地空間過渡的區(qū)域。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作為開展濱水公眾活動的場所來體現其公共性和共享性;二是通過水環(huán)境、綠化景觀、建筑景觀的交相輝映來展現和提升城市濱水空間形象;三是作為濱水生物通道和面源污染攔截場所來體現其生態(tài)性。
濱水空間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應作為彰顯城市魅力的窗口,應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安康,應體現城市的公平,讓更多的人享用城市最美好的環(huán)境。
水系規(guī)劃對濱水地區(qū)開發(fā)提出規(guī)劃引導及框架性的城市設計指導。根據河道的特點及功能,控制兩岸綠線的最小寬度和常規(guī)寬度。在保證步行連貫性的同時,結合周邊土地開發(fā)形成豐富的河岸空間,在確保城市規(guī)劃確定的河道藍線、濱水綠線前提下,提出視線通廊、濱水界面等景觀空間要求。
三、杭州市水系規(guī)劃編制
基于以上分析,杭州市水系規(guī)劃編制著重水系總體布局、水安全、水環(huán)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濱水空間控制等內容。
(一)合理水布局
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濕地,又鄰東海,是一座“五水共導”的江南水鄉(xiāng)城市。市區(qū)內河道縱橫交織,湖塘星羅棋布,形成了特有的水系脈絡肌理。河湖水系養(yǎng)育了一方百姓,也使杭州成為鐘靈毓秀之地。
根據水資源和水系空間分布,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構架杭州市城區(qū)水系的空間總體結構為:江河為軸,湖溪為核,五片三級,互聯成網。
即以錢塘江和京杭運河構架城區(qū)水系空間發(fā)展的主軸線,以西湖、湘湖和西溪濕地為重要核心,按照河網水系的水位特征,將城區(qū)水系劃分為五大片區(qū),即運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按照河道在安全、環(huán)境、文化、景觀、經濟、濱水空間等方面的權重,將城區(qū)河道分為主干河、次干河和支河等三個級別。注重“點線交匯、連片成網”的整體水系互聯方式(圖1)。
圖1 城區(qū)水系空間結構圖
(二)保障水安全
杭州市的飲用水源來自錢塘江和太湖流域的東苕溪。水系規(guī)劃中明確了城市水源取水口的位置,提出水源保護的要求,劃定了取水口上下游沿岸的一級保護區(qū)和二級保護區(qū)。對其他有關水系的規(guī)劃應避免對取水口的不利影響。
杭州市的防洪主要是錢塘江的江河洪水。而市區(qū)澇水排泄方向主要是杭嘉湖東部平原和錢塘江。按照錢塘江及城區(qū)內部地形、地勢的排水條件,將城區(qū)范圍內的防洪排澇分區(qū)劃分為運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上泗片、下沙片、江南片等。確定了主干排澇河道及排澇泵站。
(三)改善水環(huán)境
杭州市的水系屬平原河網,流速極低,河流的自凈能力很弱。通過引入客水進入城區(qū)河道,增加流量對污染河水進行稀釋,亦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引配水工程以錢塘江作為城區(qū)河道的配水水源,形成“錢塘江(上游)—運河—上塘河—錢塘江(下游)”的河網水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上泗片和下沙片河道也引入錢塘江水源進行配水,同時通過錢塘江八堡泵站、七堡泵站等設施,盡快外排城區(qū)河水入錢塘江,減少污水進入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規(guī)劃對污水管道建設的要求,加強河道兩岸污水管道建設,攔截排入河道的污水,建設老城區(qū)的中河和東河污水重點截流區(qū)。明確將城西污水處理廠出水深度處理再生利用到運河水系作為補給水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設三墩濕地公園、城西濕地公園、西塘河濕地公園等,對周邊的污水進行處理。建設老城區(qū)的中河和東河初期雨水重點治理區(qū)。建設慶隆片區(qū)重點生態(tài)河道修復區(qū)、城北公園重點生態(tài)河道修復區(qū)、丁橋重點河道生態(tài)修復區(qū)等。建設西溪濕地生態(tài)示范基地。
(四)建設水景觀
水景觀的布局結構為:“兩帶、三面、十一廊”。
兩帶:運河景觀帶、錢塘江景觀帶。
三面:西湖景觀面、西溪濕地景觀面、湘湖景觀面。
十一廊:確定對城市景觀產生重要影響的主次干河流景觀廊道。包括余杭塘河、上塘河、五里塘河、沿山河、西塘河、中河、貼沙河、和睦港、北塘河、五堡直河、官河等。
按照城區(qū)河道的不同類型,分為自然風光區(qū)段、人工環(huán)境區(qū)段、歷史風貌區(qū)段、商業(yè)辦公區(qū)段、文化教育區(qū)段、工業(yè)區(qū)段等,對居住區(qū)內的河道景觀以美化、綠化為主,強調游憩、休閑功能,營造優(yōu)美寧靜的居住環(huán)境。對公建中心的河道強調開敞性、共享性,以水為特色營造城市公共開敞空間,結合城市廣場等開發(fā)空間,開展各種親水城市活動,如運河文化廣場、城北體育公園等。對歷史街區(qū)和古鎮(zhèn)的河道以保護與恢復原有功能為主,強調文化性、開放性,如長河歷史街區(qū)、西興歷史街區(qū)、三墩古鎮(zhèn)等。
(五)體現水文化
按照杭州河道的文化內容和載體,確定“一軸興五片,兩帶連四區(qū),三塊風水地,六點特色顯”的杭州水系文脈總體空間架構。
一軸:即錢塘江現代文化發(fā)展軸,引導現代文明的潮流。
五片:結合近期重點建設區(qū)域確定的之江度假區(qū)、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火車東站、下沙副城五個現代文明片。
兩帶:即京杭運河和蕭紹運河兩條歷史文化帶,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傳承。
四區(qū):四個文化資源聚集的歷史文化區(qū),即主城老城區(qū)、蕭山老城區(qū)、半山歷史文化區(qū)、三墩歷史文化區(qū)。
三塊風水地:指西湖風景區(qū)、西溪濕地、湘湖旅游區(qū)等三個風水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杭城雅文化興盛的源泉。
六點:即六個水文化節(jié)點,指長河老街、西興老街、運河的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qū)、運河與小河交界處的小河直街這四個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文化節(jié)點,沿山河與五常河交界處的一個反映歷代杭州城市風貌的留下歷史地段文化節(jié)點,備塘河的一個以民國時期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筧橋近代文化節(jié)點。
(六)發(fā)展水經濟
“東方休閑之都,人間幸福天堂”(Waterside,Heaven site)是杭州旅游城市品牌理念的口號,其中“Waterside”強調了水的重要地位,“Heaven site”則體現了優(yōu)質感受。在結合杭州旅游總體定位基礎上,突出“水”在營造濱水天堂中的決定性作用,樹立充滿號召力和競爭力的水旅游形象。
規(guī)劃充分挖掘水旅游資源,從較為狹窄的西湖、西溪、運河、錢塘江等水旅游重點向外延伸,由點及面地帶動整個水系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形成流暢的水旅游網絡,使杭州不僅有“水”的資源,更有“水”的旅游產品,使“水”成為旅游者對杭州城市的第一感知。
圍繞西湖、西溪濕地、運河、錢塘江、湘湖等五大水旅游點,構筑以西湖為水旅游發(fā)展中心、以京杭運河和錢塘江為雙軸、以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及湘湖休閑商務旅游區(qū)為三片的水旅游空間發(fā)展結構。塑造生態(tài)水都、人文水都、繁榮水都、生活水都的理念,提出四個可分可合的游覽主題:自然體驗游、歷史人文游、都會時尚游、水鄉(xiāng)風情游等。
規(guī)劃中提出的余杭塘河旅游線路、運河旅游線路、上塘河旅游線路已作為杭州市的三條水上黃金旅游線路于2008年國慶節(jié)推出。沿途可將西溪濕地的清麗細致、余杭塘河的漕運文化、上塘河的田園風光、京杭運河的古老文明、錢塘江的大氣壯闊等悉數體驗。
(七)有序水空間
水系規(guī)劃提出濱水空間規(guī)劃引導。包括通則、一般規(guī)定、開發(fā)控制、開發(fā)引導等部分。其中一般規(guī)定包括功能要素、生態(tài)要素、景觀空間要求、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交通通路等。
在水域控制線外控制一定寬度的濱水綠化帶,濱水綠化帶的范圍通過劃定濱水綠化控制線界定。濱水綠化控制線范圍內宜布置為公共綠地,綠化應有足夠的公共性和連續(xù)性,并結合濱水綠化控制線布置濱水游憩道路。
濱水區(qū)規(guī)劃布局應保持一定的空間開敞度。因地制宜控制通往岸線的交通、綠化及視線通廊,通廊的寬度宜大于20米。濱水區(qū)每隔200~250米應設置可直達水邊的公共通道。與河道平行設置的道路與河道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證濱水空間的環(huán)境需要。
在濱水綠化帶外控制一定區(qū)域作為濱水建筑控制區(qū)。濱水建筑控制線與濱水綠化控制線之間應有足夠的距離。濱水建筑控制區(qū)規(guī)劃布局應充分考慮水體自然特征、天際輪廓線、觀水視線以及建筑布局對濱水景觀的影響,應有利于濱水空間景觀的塑造。
四、結語與思考
城市水系規(guī)劃應通過“合理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huán)境、建設水景觀、體現水文化、發(fā)展水經濟、有序水空間”等規(guī)劃目標的定位,實現城市水系“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宜居、繁榮”的總目標。
城市水系規(guī)劃涉及水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經濟、市政工程等諸多領域,是自然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經濟系統(tǒng)共同耦合的結果。城市水系規(guī)劃應從單一的工程規(guī)劃走向統(tǒng)領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性規(guī)劃,將各專業(yè)從不同角度完成的規(guī)劃進行有機銜接,對涉及水系的基礎設施進行協(xié)調,避免沖突和矛盾,使各專業(yè)規(guī)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體現規(guī)劃的整體性、安全性、歷史性、協(xié)調性和綜合性。
城市的水系規(guī)劃編制,宜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城市水系規(guī)劃,相當于總體規(guī)劃階段;第二階段是單條河道的規(guī)劃,相當于詳細規(guī)劃階段。在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框架下,再編制單條河道的規(guī)劃,將城市水系規(guī)劃中的有關理念及方案予以具體落實。
應通過各地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實踐,建立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技術體系及標準體系,制定適用于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編制辦法及技術導則,為城市水系規(guī)劃的編制提供科學依據,填補國家在城市水系規(guī)劃理論方面的空白。
參加本項目的還有湯海孺、高群、毛斌、馮一軍、蔣江峰、桂明、楊毅棟、丁小平、黃文柳、陳瑋瑋、龍彥等。
四、滇南行(之一):黑井古鎮(zhèn)的美麗與哀愁
終于,廣通北到黑井的中巴車最后駛離了懸崖峭壁、一個接一個的急轉彎、接連的上山下山,還有修橋導致的一路泥濘,一路的遮天塵土,駛上了較為平坦的村道。我也終于松了一口氣,打開緊閉的車窗,深深吞吐了幾下。時間已經過去了近兩個小時,而黑井還在不可及處。
交通,路況——這是這個古鎮(zhèn)發(fā)展旅游的一個硬傷,我心想。
望著車窗外閃過的田野村落,四圍的群山,想到我為這趟旅程而做的功課。
據黑井的相關史料記載,這個坐落于龍川江河谷的小古鎮(zhèn),自南詔時便以鹽聞名,在當時,黑井鹽就已是王室專貢鹽。
而黑井名稱的由來,則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一頭黑牛引領當地人發(fā)現了鹽,從此當地人挖井制鹽,并以此安身立命。故以“黑牛鹽井”紀念之,簡稱“黑井”。(當然,關于黑井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版本的說法。說是當年龍川江兩岸大山上植被茂密,大樹參天,把龍川江峽谷遮蔽的密不透風,即使艷陽高照,陽光也難以照射到地面,所以,黑井鎮(zhèn)常年都是一片深幽——故名黑井。我個人倒更愿意采信這個解釋版本呢)。
史料記載,黑井的大力開發(fā)始自明朝。實際上,明朝之前的兩千多年間,黑井僅僅只開挖了兩三口鹽井。
明洪武年間,朝廷在黑井設正五品鹽課提舉司,直隸于省,中央還從應天府遷來64名有能耐的灶丁,全力開發(fā)黑井。
從此,黑井走上不歸路。是福是禍?天知道。黑井人的后代也知道。
有一個數據:鼎盛時期的黑井,鹽井高達近百口,所繳鹽稅占到云南鹽稅的64%!因黑井鹽品質純良,潔白美味,滲透力強,一度是宣威火腿的專用鹽,占據了西南百姓食用鹽的半壁江山。
另有一個數據:黑井歷史上,曾有101名流官到此任提舉。他們帶來各自的家眷、隨從、商賈、百業(yè)流民,以及各自家鄉(xiāng)的建筑、科技、工藝、飲食、喜喪、節(jié)慶、宗教等等文化習俗,與當地原有文化相碰撞、交流、融匯,極大地促進、豐富了黑井的文化與發(fā)展。
還有一個數據:黑井的鹽業(yè)與教育業(yè)同時發(fā)展,相互扶持,一度有教育至上的風氣,出了無數的知識分子,僅明清兩代,這里就出了13名進士。直到今天,小小的古鎮(zhèn)里,遍布寺廟、書院、塔林、碑刻、牌坊、戲臺等歷史遺跡,昭示著這里曾經的文教昌盛。
車子終于抵達目的地,我看一下表,歷時兩小時四十分鐘左右。
車子停在五馬橋頭,我們被告知須跨過五馬橋到對面,所有的景點都在對面。
站在五馬橋上,正午的驕陽下,是依山而建的幾排樓房,不高,大約都是二三層樓,左右延伸也均在可見范圍內。遠遠望去,似乎也只有一條主街的樣子。
主街果然只有一條,稱為“一街”,明顯進行過商業(yè)化改造,路拓寬了,兩旁幾乎全是飯店、客棧、雜貨店等,只是在路頭上還保留兩家老式理發(fā)店。
主街無甚可看,我們就直奔景點,決定先去飛來寺(事后證明這是一個失策)。
“飛來寺從東山‘飛’到西山后,黑井的鹵水就萎縮了”——為著這句話,我們在午后的烈日下艱難攀爬近一個小時。大汗淋漓目眩氣喘之下,我們深刻地理解了這個小鎮(zhèn)為“鹽興”而支付的巨大代價:上山的一路上,沒有一片樹蔭遮蔽!
是的,這是一片禿山!一片真正意義上的荒山!
據相關史料記載,因長期砍伐周邊森林用于煎鹽,這里的植被破壞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自元代有記錄以來,黑井古鎮(zhèn)共遭受十七次泥石流和特大洪災的襲擊,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損失。
早期熬鹽是需要大量木材做燃料的。自明朝大力開發(fā)黑井,從官、商到灶戶,大家一起努力,拼命制鹽產鹽,所以也就拼命砍伐林木。當年的黑井,日日煮鹽,小鎮(zhèn)上空永遠漂浮著煮鹽產生的氣體,這些煙霧降落到田間路邊的溝里,久久不散,形成了一條煙霧溪。因此,黑井又有一個聽起來很美的別名:煙溪。
都謂黑井古鎮(zhèn)是以鹽興,以鹽敗的典型案例。為這鹽業(yè)的興盛,黑井支付了巨大的代價,而且是透支了子孫后代的幸福!
歷史的功過成敗,誰個說得清楚!
我就想到了我們今天的做派:發(fā)展發(fā)展不斷發(fā)展,開發(fā)開發(fā)深入開發(fā)——焉知這不也是在透支子孫后代的幸福安康!
我們,會給子孫后代留下怎樣一個地球和環(huán)境?不敢想。
或者有人會說,who care!
飛來寺建于明洪武年間,單看建筑外觀,不像寺廟,若不是墻體上斗大的“南無阿彌陀佛”,你絕不會將其看作一座寺廟。進到里面,基本也就是普通的佛寺設置??唇榻B說,里面供奉著儒釋道三教神像,因特殊情況,我們沒進殿,所以未得驗證。
站在山門前觀景臺上憑欄遠眺,倒是視野開闊,眼目所見,盡是白花花一片荒山,還有山下那一條蜿蜒曲折的河道,沒有水,龍川江已完全干涸。至于山腳下的小鎮(zhèn),就好似一堆積木。
下山的路上,望著漫山遍野裸露的紅色砂巖,望著干涸河道里的大石頭,我想到關于黑井的一些詩句:風,占領黑井幾千年。樹木砍光后,石頭成了山的守護神。黑井很直白,對于歷史,他們從不多想。山旮旯里的黑井,,即便初見,也有似曾相識之感,一個讓人安心的地方,總有一絲書香,一點哀愁,幾許靜默……
下山后,我們在主街里側那些所謂唐宋風貌的坊巷間游逛。巷道很窄,狹窄逼仄,兩旁的民居給人一種歲月滄桑之感。大多是窄門窄戶小窗,仿佛在這里,人也都不由地縮小了。
想著幾千年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樣一方尺寸之地,假若沒有寶貴的鹽引來四方官商流民,帶來先進的文明——這個地方又該是怎樣一副慘淡景象啊!可是,為鹽,為所有這一切所支付的代價,是不是也太大了呢?
我抬頭望望不遠處的荒山,搖搖頭:沒有答案。
答案,或者只在風中。
走著走著,遠遠看見那頭著名的黑牛銅雕,銅雕后面,正是黑井鹽博物館。
博物館澄明瓦亮的,新開業(yè)不久,只有一樓不大的一個展廳,里面也沒什么可看的東西。轉一圈下來,只有兩點給我留下了印象。
第一,黑井的鹽真是細白極了,像那種綿白糖。據說其不僅潔白,而且美味,曾為宣威火腿的專用鹽。
第二,那時候的馬幫運鹽,實在是太艱難了。由此可見,交通的不便一直以來是黑井的硬傷。此前因為鹽的金貴,所以這個硬傷可以被克服,可今天呢?如果沒有確實值得一來的理由,又有多少游客愿意領受這個不便呢?
而這個理由,黑井人要好好想想了,一味復制那些大路貨色,估計是行不通的。
黑井文廟是一個驚喜。它坐落在文廟街盡頭,我太喜歡它那個石頭欞星門,配上旁邊的參天大樹,怎么看怎么拍,都好看極了。欞星門內那些直立挺拔的參天大樹,真是可愛,風吹來,有一種森森細細的清涼詩意。還有那一池的錦鯉,看著也可人。坐在樹下的搖椅上,環(huán)顧四周,令人俗念頓消,心神清爽。
文廟,真好一個所在!
我們轉到武家大院時,已近黃昏。管理員告訴我們馬上要關門了,建議我們第二天早上再來。征得同意,我們站在一進院中央上下左右看了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我對建筑向無興趣,更看不懂,看所有這些深宅大院都一個樣:無非就是極盡奢華講究之能事,務求占盡好風水好彩頭好運氣。實質上,就是一個封閉小天地,一個讓人不能開心的堡壘。
武家大院讓我想到了《紅樓夢》:六位高升,四通八達,九九通久,王隱其中——還真是機關算盡,野心勃勃,妄念滿溢!
如此長遠盤算,那么,武家后人今安在?
所以說,到頭來,所有這些貪求,所有這些野心,所有這些得意——統(tǒng)統(tǒng)都成了空!
邁出大門時,我注意到武家大院大門的奇怪朝向,不是正南,也非正東,而是偏東北。詢問之下,被告知是主人思念南京家鄉(xiāng)之故。
我聽了挺感動。所謂故土難離,鄉(xiāng)愁難解,故鄉(xiāng),那永遠是遠方游子思念的方向啊。
(回來后查閱史料,又發(fā)現了兩個解釋版本??晌疫€是更喜歡懷念故鄉(xiāng)的版本,哪怕其只是一個故事。今天古城古鎮(zhèn)的“講故事”模式,早已不稀奇。畢竟大家都愛聽故事,尤其游客。至于故事的真實性——who care?。?/p>
夜晚的古鎮(zhèn)完全變了樣!
夜色+到處高挑的燃亮的紅燈籠,就是會營造出這樣一種如夢似幻的效果。
走在古巷的青石板路上,兩旁是典型的黑井式民居:一門一窗一鋪臺,此刻都淡籠在一片夢幻般的紅光里,周遭靜寂無聲,恍惚間,真有一瞬仿佛回到了那馬嘶人鬧的往昔歲月中。
鋪臺,似乎是黑井的特產。所謂鋪臺,就是當地人家在臨街的窗前,用青石板砌出一個大平臺,然后將各種物品擺在上面出售,一目了然,便于趕馬人牽馬買東西,甚至不需要下馬就可以采買。有些店鋪為了吸引顧客,還在鋪臺上放一瓦罐水和一把木瓢,供顧客和趕馬人解渴。
這讓我想到現如今KFC的汽車穿梭餐廳,不由感慨:我們今天所謂的先進,到底有多少,其實只是在“步前人后塵”?!
據說今天黑井現存的鋪臺大約有160多個,有的仍然在使用,絕大部分已經廢棄了。我看到有好多人家,在廢棄的鋪臺上放置著大大小小的盆花,五顏六色,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在幽靜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小巷里久久徘徊,不時輕撫鋪臺那被歲月侵蝕的粗糙臺面,想著曾經繁盛喧鬧的馬幫商業(yè)走遠了,可這寬大的鋪臺、這狹長的巷道、這斑駁的紅砂巖的墻面、這馬蹄印深、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依然還在。還有那驚艷了時光的文廟,大龍祠,書院,文筆塔,端莊肅穆的節(jié)孝總坊,還有那古戲臺古鹽井,古色古香的古民居,當然還有那兩岸光禿禿的荒山和干涸的龍川江底嶙峋的巨石——它們都還在,它們儲存著舊時歲月的訊息,于無聲處,無言地訴說,訴說著一個遙遠的繁華舊夢。
那一場幻夢般的繁華,耗盡了這塊土地上的精氣神,繁華凋零后,只空余一聲嘆息:是功是過,是福是禍,說也說不清,不說也罷。
今天的黑井,能否憑借著旅游業(yè)再續(xù)前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夜色漸深,我們來到了五馬橋頭。夜晚的五馬橋燈火輝煌,旁邊的小廣場上還有當地婦女在跳廣場舞,白熾般的燈光將小廣場照耀得亮如白晝,五馬橋上的光帶熠熠閃爍。
而就在咫尺之外,高大的黑黢黢的山體靜默佇立,山太近了,太高大了,看著,會不由產生一種莫名的壓迫感,和隱隱的不安。
我們舉步欲返,看到幾個當地男人站在橋的制高點處,正憑欄遠眺,順著河流的方向。我們也不由望過去,卻什么也看不到,除了山,還是山。
這里的視野,處處受阻。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要離開了。聽說第二天是當地的街子日,又聽說街子很值得一逛。
我們很遺憾錯過了。
很遺憾,黑井沒能留住我們。如果它能留住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對它再多一些點兒耐心和期待,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發(fā)現,或許還會有驚喜,甚至可能會愛上這個地方,也都說不定啊。
盡管有遺憾,旅行結束后,我又翻看了關于黑井的資料和圖片,這一次,我的感覺完全不同了:黑井于我,不再只是文字里和圖片上的存在,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是與我產生了真實的鏈接的存在。
就如《旅行的藝術》一書中所說的,到一個地方實地旅行后,便更能理解欣賞這個地方的方方面面。而這種感受,是旅行之前所不可能擁有的。
旅行的意義之一,不正在于此嗎:拓寬我們的眼界,提升我們的“共情”能力,豐富我們的人生體驗。
以上就是關于古鎮(zhèn)生態(tài)河道景觀設計案例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恩陽古鎮(zhèn)景觀設計(恩陽古鎮(zhèn)景觀設計招聘)
古鎮(zhèn)景觀設計構思(古鎮(zhèn)景觀設計構思思路)
完整的營銷方案應包含什么(完整的營銷方案應包含什么方法)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