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鏈路級仿真(鏈路級仿真結構圖)

    發(fā)布時間:2023-03-18 04:52:22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292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鏈路級仿真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鏈路級仿真(鏈路級仿真結構圖)

    一、ADS是什么軟件啊

    ADS(先進設計系統(tǒng))在Beckhoff TwinCAT 系統(tǒng)中,各個軟件模塊(如TwinCAT PLC、TwinCAT NC、Windows

    擴展資料:

    通過從頻域和時域電路仿真到電磁場仿真的全套仿真技術,ADS讓設計師全面表征和優(yōu)化設計。單一的集成設計環(huán)境提供系統(tǒng)和電路仿真器,以及電路圖捕獲、布局和驗證能力 —— 因此不需要在設計中停下來更換設計工具。

    先進設計系統(tǒng)是強大的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系統(tǒng)。它為蜂窩和便攜電話、尋呼機、無線網絡,以及雷達和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這類產品的設計師提供完全的設計集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ADS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仿真技術

    二、銳捷交換機實現(xiàn)雙星型拓撲網絡(鏈路冗余與以太網通道)

    雙星型交換網絡設計與實施

    [銳捷實踐鏈路冗余與以太網通道]

    本文結構

    第一部分 預備知識

    第二部分 設計與仿真

    需求分析

    整體設計

    第三部分 施工部署

    關鍵配置

    連通測試

    第四部分 注意事項

    第一部分 預備知識

    一、 STP

      STP (spanning-tree-protocol)是交換機通過某種特定算法來邏輯阻塞物理冗余網絡中某些接口,以達到避免數據轉發(fā)循環(huán),生成無環(huán)路拓撲的一種二層協(xié)議。

    二、 MSTP

      MSTP可以將具有相同轉發(fā)路徑的VLAN映射到一個生成樹中,無需每個VLAN一個生成樹??梢愿鶕脩舨煌臄祿D發(fā)路徑創(chuàng)建相應的生成樹實例。

      MSTP的工作原理:

    為抑制生成樹覆蓋范圍從而加快生成樹的收斂,在MSTP的操作機制中,引入了區(qū)域的概念。我們將具有相同MSTP配置名稱,MSTP配置修訂號,VLAN與生成樹實例的映射關系的交換機的集合稱為一個MSTP的區(qū)域。

    內部生成樹實例,是MSTP區(qū)域內缺省的生成樹實例。編號為0(instance 0)。缺省時,MSTP交換機上所有的VLAN都映射到IST中。其他生成樹實例的BPDU被包含于IST的BPDU中進行傳遞。

    IST實例是代表整個交換網絡的CST的子集。它接收并向CST實例發(fā)送BPDU。通過IST能夠將整個MST區(qū)域表示為到達外部網絡CST虛擬網橋。

    MSTI是MSTP區(qū)域中由管理員手工定義的生成樹實例,對于銳捷設備而言最多可達64個,編號為1~64。MST實例只具有本地意義。

    三、端口聚合/以太網通道(EtheChannel)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稱鏈路聚合,是指兩臺交換機之間在物理上將多個端口連接起來,將多條鏈路聚合成一條邏輯鏈路。從而增大鏈路帶寬,解決交換網絡中因帶寬引起的網絡瓶頸問題。多條物理鏈路之間能夠互相冗余備份,其中任意一條鏈路斷開,不會影響其他鏈路的正常轉發(fā)數據。

    第二部分 設計與選型

    一、 需求分析

      市公安局網絡規(guī)模比較大、應用需求也相對復雜。單星型拓撲容易出現(xiàn)單點故障、可靠性較差。傳統(tǒng)的STP是基于整個交換網絡產生一個樹形拓撲結構,所有的VLANs都共享一個生成樹,這種結構不能進行網絡流量的負載均衡,使得有些交換設備比較繁忙,而另一些交換設備又很空閑,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采用基于VLAN的多生成樹協(xié)議MSTP,使用雙星型拓撲結構,這樣可以針對一個或多個VLAN進行生成樹運算,從而不會阻斷網絡中應保留的鏈路,同時也可以讓各個實例的數據經由不同的路徑轉發(fā),實現(xiàn)網絡中的負載分擔,提高網絡可靠性。

    二、 整體設計

    1. IP地址及VLAN規(guī)劃設計

    2.拓撲結構

    三、 設備選型

      終端:PC1(in vlan20),PC2(in vlan40),PC4(in vlan20),PC5(in vlan20),PC6(in vlan30)

      接入層: RG-S2126G-1(接入PC1,PC2,PC4), RG-S2126G-2(接入PC5,PC6)

      匯聚層:S3550_24 兩臺

    第三部分 施工部署

    一. 關鍵配置

    (一) 訪問RCMS配置二層交換機S2126G -1

    L2-SW1(config)#spanning-tree              !開啟生成樹

    L2-SW1(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p        !采用MSTP生成樹模式

    L2-SW1(config)#vlan20             !創(chuàng)建Vlan20

    L2-SW1(config)#vlan30             !創(chuàng)建Vlan30

    L2-SW1(config)#vlan40             !創(chuàng)建Vlan40

    L2-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PC1

    L2-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20             !分配端口F0/1給Vlan20

    L2-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PC4

    L2-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20              !分配端口F0/4給Vlan20

    L2-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PC2

    L2-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40            !分配端口F0/2給Vlan40

    L2-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0

    L2-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義F0/20為trunk端口

    L2-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

    L2-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義F0/21為trunk端口

    L2-SW1(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 進入MSTP配置模式

    L2-SW1(config-mst)#instance1vlan1,20                  !配置instance1(實例1)并關聯(lián)Vlan1和20

    L2-SW1(config-mst)#instance2vlan30,40                 !配置實例2并關聯(lián)Vlan30和40

    L2-SW1(config-mst)#name region1                     !配置域名稱

    L2-SW1(config-mst)#revision1                            !配置版本(修訂號)

    (二) 訪問RCMS配置二層交換機S2126G -2

    L2-SW2(config)#spanning-tree                          !開啟生成樹

    L2-SW2(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p             !配置生成樹模式為MSTP

    L2-SW2(config)#vlan20                   !創(chuàng)建Vlan20

    L2-SW2(config)#vlan30                   !創(chuàng)建Vlan30

    L2-SW2(config)#vlan40                   !創(chuàng)建Vlan40

    L2-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PC5

    L2-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20                    !分配端口F0/5給Vlan20

    L2-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PC6

    L2-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30         !分配端口F0/6給Vlan30

    L2-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0

    L2-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義F0/20為trunk端口

    L2-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

    L2-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義F0/21為trunk端口

    L2-SW2(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 進入MSTP配置模式

    L2-SW2(config-mst)#instance1vlan1,20                !配置instance1(實例1)并關聯(lián)Vlan1和20

    L2-SW2(config-mst)#instance2vlan30,40              !配置實例2并關聯(lián)Vlan30和40

    L2-SW2(config-mst)#name region1                       !配置域名稱

    L2-SW2(config-mst)#revision1                               !配置版本(修訂號)

    (三) 訪問RCMS配置三層交換機S3550_24-1

    L3-SW1(config)#spanning-tree                                !開啟生成樹

    L3-SW1(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p            !采用MSTP生成樹模式

    L3-SW1(config)#vlan20

    L3-SW1(config)#vlan30

    L3-SW1(config)#vlan40

    L3-SW1(config)# interface aggergateport1            !創(chuàng)建聚合接口AG1

    L3-SW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AG模式為trunk

    L3-SW1(config-if)# exit

    L3-SW1(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0/10-11     !進入接口0/1和0/2

    L3-SW1(config-if-range)# port-group1             !配置接口0/1和0/2屬于AG1

    L3-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L3-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義F0/21為trunk端口

    L3-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L3-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定義F0/2為trunk端口

    L3-SW1(config)#spanning-tree mst 1 priority 4096        !配置交換機

    L3-SW1在instance1中的優(yōu)先級為4096,缺省是32768,值越小越優(yōu)先成為該instance中的root switch

    L3-SW1(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 進入MSTP配置模式

    L3-SW1(config-mst)#instance1vlan1,20         ! 配置實例1并關聯(lián)Vlan1和20

    L3-SW1(config-mst)#instance2vlan30,40        ! 配置實例2并關聯(lián)Vlan30和40

    L3-SW1(config-mst)#name region1          ! 配置域名為region1

    L3-SW1(config-mst)#revision1            ! 配置版本(修訂號)

    (四)訪問RCMS配置三層交換機S3550_24-2

    L3-SW2(config)#spanning-tree  !開啟生成樹

    L3-SW2(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p  !采用MSTP生成樹模式

    L3-SW2(config)#vlan20

    L3-SW2(config)#vlan30

    L3-SW2(config)#vlan40

    L3-SW2(config)# interface aggergateport1       !創(chuàng)建聚合接口AG1

    L3-SW2(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AG模式為trunk

    L3-SW2(config-if)# exit

    L3-SW2(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0/10-11       !進入接口0/1和0/2

    L3-SW2(config-if-range)# port-group1           !配置接口0/1和0/2屬于AG1

    L3-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L3-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 定義F0/1為trunk端口

    L3-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L3-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 定義F0/2為trunk端口

    L3-SW2(config)#spanning-tree mst 2 priority 4096         !配置交換機

    L3-SW2在instance2(實例2) 中的優(yōu)先級為4096,缺省是32768,值越小越優(yōu)先成為該region (域)中的root switch

    L3-SW2(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 進入MSTP配置模式

    L3-SW2(config-mst)#instance1vlan1,20        ! 配置實例1并關聯(lián)Vlan1和20

    L3-SW2(config-mst)#instance2vlan30,40       ! 配置實例2并關聯(lián)Vlan30和40

    L3-SW2(config-mst)#name region1         ! 配置域名為region1

    L3-SW2(config-mst)#revision1           ! 配置版本(修訂號)

    二.連通測試

    切換為測試網卡,正確接線。根據方案為5臺終端機設置本機IP和默認網關,參數與仿真中的相同。

    測試結果:任意兩臺主機之間能夠互相通信。斷開接入層以上任意一條直連線路,仍然保持原有的連通性。

    第四部分 注意事項

    先啟用生成樹,再連拓撲。

    線路成本可以由網絡自動學習得到,如果不是特別了解,不要修改默認配置。

    不能同時在端口上配置MSTP和以下功能:業(yè)務環(huán)回、RRPP、Smart Link和STP協(xié)議的BPDU Tunnel功能。

    只有當兩臺或者多臺交換機的Format Selector(802.1s協(xié)議規(guī)定的協(xié)議選擇因子,缺省值為0,不可配置)、MST域名、VLAN映射表、MST域的修訂級別完全相同時,它們才能屬于同一個MST域。

    三、路由器的基本物理結構

    1,從體系結構上看,路由器可以分為第一代單總線單CPU結構路由器、第二代單總線主從CPU結構路由器、第三代單總線對稱式多CPU結構路由器;第四代多總線多CPU結構路由器、第五代共享內存式結構路由器、第六代交叉開關體系結構路由器和基于機群系統(tǒng)的路由器等多類。

    2,路由器具有四個要素:輸入端口、輸出端口、交換開關、路由處理器和其他端口。輸入端口是物理鏈路和輸入包的進口處。端口通常由線卡提供,一塊線卡一般支持4、8或16個端口,一個輸入端口具有許多功能。第一個功能是進行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第二個功能是在轉發(fā)表中查找輸入包目的地址從而決定目的端口(稱為路由查找),路由查找可以使用一般的硬件來實現(xiàn),或者通過在每塊線卡上嵌入一個微處理器來完成。第三,為了提高QoS(服務質量),端口要對收到的包分成幾個預定義的服務級別。第四,端口可能需要運行諸如SLIP(串行線網際協(xié)議)和PPP(點對點協(xié)議)這樣的數據鏈路級協(xié)議或者諸如PPTP(點對點隧道協(xié)議)這樣的網絡級協(xié)議。一旦路由查找完成,必須用交換開關將包送到其輸出端口。如果路由器是輸入端加隊列的,則有幾個輸入端共享同一個交換開關。這樣輸入端口的最后一項功能是參加對公共資源(如交換開關)的仲裁協(xié)議。

    3,交換開關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來實現(xiàn)。迄今為止使用最多的交換開關技術是總線、交叉開關和共享存貯器。最簡單的開關使用一條總線來連接所有輸入和輸出端口,總線開關的缺點是其交換容量受限于總線的容量以及為共享總線仲裁所帶來的額外開銷。交叉開關通過開關提供多條數據通路,具有N×N個交叉點的交叉開關可以被認為具有2N條總線。如果一個交叉是閉合,輸入總線上的數據在輸出總線上可用,否則不可用。交叉點的閉合與打開由調度器來控制,因此,調度器限制了交換開關的速度。在共享存貯器路由器中,進來的包被存貯在共享存貯器中,所交換的僅是包的指針,這提高了交換容量,但是,開關的速度受限于存貯器的存取速度。盡管存貯器容量每18個月能夠翻一番,但存貯器的存取時間每年僅降低5%,這是共享存貯器交換開關的一個固有限制。

    4,輸出端口在包被發(fā)送到輸出鏈路之前對包存貯,可以實現(xiàn)復雜的調度算法以支持優(yōu)先級等要求。與輸入端口一樣,輸出端口同樣要能支持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以及許多較高級協(xié)議。

    5,路由處理器計算轉發(fā)表實現(xiàn)路由協(xié)議,并運行對路由器進行配置和管理的軟件。同時,它還處理那些目的地址不在線卡轉發(fā)表中的包。

    6,其他端口一般指控制端口,由于路由器本身不帶有輸入和終端顯示設備,但它需要進行必要的配置后才能正常使用,所以一般的路由器都帶有一個控制端口"Console",用來與計算機或終端設備進行連接,通過特定的軟件來進行路由器的配置。所有路由器都安裝了控制臺端口,使用戶或管理員能夠利用終端與路由器進行通信,完成路由器配置。該端口提供了一個EIA/TIA-232異步串行接口,用于在本地對路由器進行配置(首次配置必須通過控制臺端口進行)。

    7,Console端口使用配置專用連線直接連接至計算機串口,利用終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下的"超級終端")進行路由器本地配置。路由器的Console端口多為RJ-45端口。,

    四、Juniper - EX系列交換機

    EX 系列交換機產品包括幾個系列:

    EX4200以太網交換機

    1.Console Port: 控制臺接口。交換機可以通過RJ-45接頭連接到后面板的RS-232串行接口來進行配置。一臺電腦可以直接連接到控制臺端口并使用一個終端仿真程序來配置交換機。(我們使用它進行PC連接到此交換機)

    此時仿真軟件應該使用一下參數進行配置:

    9600 波特率,8個數據位,無奇偶校驗,1個停止位,無流控。

    2.管理端口(Management Ethernet Port):簡稱MGMT,這是一個專用的后面板以太網RJ-45端口,位于控制臺端口的左邊,可用于帶外(out-of-band, OOB)交換機管理。該自適應端口可以支持 10/100/1000BASE-T 連接。端口旁的兩個LED顯示鏈路活動和端口狀態(tài)。管理端口需要配置一個IP地址和子網掩碼來用于交換機管理和部署。

    3.USB接口:存儲設備如閃存驅動器可以通過后面板的USB端口直接連接到EX4200和EX3200交換機。USB閃存驅動器(俗稱U盤)可用于存儲和上傳配置文件或者Junos軟件。

    4.集群交換端口(Virtual Chassis port, VCP):后面板的兩個集群交換端口使得EX4200交換機可以通過專用的128Gbps高速集群交換背板互連。在配線架或者柜頂數據中心應用中部署的鄰近交換機可以很容易使用集群交換線纜進行連接。

    EX4200-48T 前面板

    EX4200 交換機的前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可選的上行模塊插槽,以及多達48個網絡端口。EX3200系列以太網交換機也有相同的特性。

    液晶面板:

    悲觀液晶面板顯示交換機的各種信息,包括引導過程中的主要階段,交換機的主機名,交換機在集群交換配置中的角色以及交換機的當前狀態(tài)。液晶面板還提供了一個菜單,用于執(zhí)行一些基本操作,如交換機初始配置和重啟等。

    液晶按鈕和狀態(tài)指示燈:

    液晶面板旁邊的LED和按鈕允許你快速了解交換機狀態(tài)并執(zhí)行基本操作。頂部為『Menu』的按鈕使你快速了解交換機狀態(tài)并執(zhí)行基本操作。頂部名為『Menu』的按鈕使你可以在若干面板菜單之間循環(huán)。底部名為『Enter』的按鈕你可以確認選擇。

    狀態(tài)指示燈:

    液晶按鈕旁邊,用不同的顏色來報告交換機狀態(tài)。

    上行模塊:一個可選的現(xiàn)場可更換單元(field-replaceable unit, FRU)接口上行模塊可以安裝在位于EX4200或EX3200交換機右下角的插槽中。通過上行模塊可以連接高速骨干或者實現(xiàn)在配線間與上游匯聚交換機之間的鏈路聚合連接??梢灾С值哪K包括:

    使用SFP收發(fā)器,提供四個千兆以太網(GbE)端口。

    使用XFP收發(fā)器,提供2個萬兆以太網(10GbE)端口。

    使用SFP+收發(fā)器,可配置為4個千兆以太網或兩個萬兆以太網端口。

    網絡接口:以太EX4200交換機在前面板有24或48個 10/100/1000BASE-T 以太網端口,通常用于連接主機。EX4200系列也有提供24個 100BASE-FX/1000BASE-X SFP 端口的型號。

    EX 系列交換機可以通過Junos命令行界面(CLI)或者基于Web的界面(如Juniper網絡設備管理器J-Web)來管理。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訪問CLI:帶內或帶外。

    請前往 www.juniper.net/dayone

    參閱《Day One: Exploring the Junos CLI》以獲取如何登錄到網絡設備的詳細步驟。

    帶內(In-Band)管理:

    可以使用前面板的網絡端口來管理和配置交換機。無論選擇這種方法是處于便利還是僅僅為了遵從公司正常,帶內管理值需要很少的前期配置。

    這種方法不需要創(chuàng)建或使用一個獨立的網絡子網,只需要使用已分配并配置給網絡端口的IP地址,以及連接管理電腦。帶內管理僅當交換機啟動,初始化并正確配置后才可以使用。

    帶外(Out-Of-Band)管理:

    后面板的控制臺或管理以太網端口可用于對交換機進行帶外管理。

    當使用控制臺端口時,唯一的要求是電腦安裝了終端仿真軟件,且經過適當配置用于控制臺訪問。

    如果你想使用管理端口,那么類似于帶內管理,最小的配置需要一個有效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

    默認情況下,EX系列交換機可以使用用戶名root登錄,無需密碼。

    J-Web管理:

    瞻博網絡設備管理器(J-Web)是一個圖形用戶界面(GUI),你可以使用它來管理交換機。使用J-Web就像在典型的Web瀏覽器中一樣,能夠進行導航界面,滾動頁面,展開和折疊單元等。

    J-Web界面提供GUI工具來完成通過 Junos CLI 能執(zhí)行的所有任務,包括一個CLI查看器來查看當前配置,一個CLI編輯器來查看和修改配置,以及"點擊"CLI編輯器在所有可用的CLI語句中導航。

    上面討論了控制EX系列交換機的不同方式。采用哪種方式取決于你的偏好,沒有哪種一定是正確或錯誤的。Junos提供了多種方法來初始化配置和部署你的EX系列以太網交換機。

    瞻博網絡公司的EX4200系列以太網交換機提供集群交換技術,允許多達10臺EX4200交換機互連作為單臺高帶寬設備運作。交換機(或者集群交換的成員)互連的方式可以是通過每個交換機后面板的專用集群交換端口,可選的上行模塊端口或者EX4200-24F交換機配置為集群交換接口的SFP光接口。

    在一個集群交換配置中部署的所有EX4200以太網交換機是被作為單個的邏輯設備來進行管理和監(jiān)測的。這種方法大大簡化了網絡運營,允許將分散在不同的位置的物理設備進行邏輯分組,提供了資源的有效利用。

    本章介紹如何使用不同的互聯(lián)方法構成集群交換配置,以及集群交換接口設計時的考慮。

    集群交換配置

    EX4200交換機支持以多種方式作為集群交換的一部分進行部署:在單個機架中,跨多個機架,在單個配線間以至跨越不同樓層或者不同樓宇的配線間。

    有兩種類型的物理集群交換配置。一種被稱為『專用配置』,表示鄰接的交換機使用它的后面板的集群交換端口通過專用的集群交換端口線纜互連。

    集群交換配置可以被擴展。這是通過將可選的上行端口或EX4200-24F交換機前面板的SFP光口配置為集群交換端口來完成的。 這樣做可以使得兩臺直連的成員交換機之間有更遠的距離 。通過千兆或萬兆端口互連的集群交換配置被稱為『擴展配置』。

    在集群交換配置中進行交換機互連有三種基本的布線選項:句話鏈環(huán),編制環(huán)和擴展集群交換配置。

    最佳實踐:集群交換技術并不需要線纜連接為環(huán)路。然而我們強烈建議采用閉合的環(huán)形結構以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菊花鏈環(huán)配置:(沒有交叉)

    在菊花鏈環(huán)配置中,集群交換配置中的每個成員都與其相鄰的成員連接,位于配置兩端的成員使用長線纜來完成環(huán)形拓撲結構。

    下面的示例提供了一個簡單而又直觀的設備互連方法:

    編織環(huán)配置:(有交叉)

    在采用專用集群交換線纜來構造集群交換時,你也可以使用編制環(huán)布線方法。

    在編制環(huán)布線配置中,成員都是交替相連的,兩端的兩個成員對直接連接到對方完成環(huán)拓撲。

    擴展配置:

    對于擴展配置,集群交換的成員會分布在一個地理區(qū)域內。成員之間可以通過可選的千兆或萬兆以太網上行鏈路模塊相連,或者通過EX4200-24F前面板的 SFP光口 互連。端口被配置為集群交換端口,這樣互連的交換機被認為是統(tǒng)一個交換機群的成員。多條鏈路可以被用于擴展配置一增加貸款和提供路徑冗余。

    注意:從Junos 9.6開始,擴展集群交換連接可以被捆綁為單個的邏輯組,以提供更多的集群交換帶寬。

    使用下面的CLI命令來講可選的千兆或者萬兆以太網上行端口配置為擴展集群交換端口:

    為了給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可以組合使用專用和擴展集群交換連接來構造交換集群。

    集群交換端口命名:

    在每臺EX4200的后面板上有兩個專用的集群交換接口,分別叫做 VCP0 和 VCP1 。

    當使用專用集群交換線纜來連接這些接口時,它們是默認啟用的。集群交換端口沒有端口號的依賴性,例如: VCP0 可以與集群交換中另一個成員交換機的VCP0或者VCP1相連接。

    集群交換中每個成員交換機的網絡端口編號為 x/y/z ,其中:

    x 是交換機的成員編號。

    y 是端口接口控制器(port interface controller, PIC)的編號。網絡端口總是在PIC0上,上行模塊總是在PIC1。

    x 是在上行或網絡端口PIC上的端口號。

    例如:端口號 0/1/3 表示在集群交換配置中的第一個( 0 )成員交換機的上行模塊(PIC編號1)上的第四個端口(端口號從0開始):

    集群交換成員角色:

    每個集群交換配置中的成員都被分配一個特定的角色,這決定它所執(zhí)行的職能。在一個集群交換配置中,一個成員被指定為主控或路由引擎(RE)的角色,并負責管理在集群交換配置中的其他成員;第二個成員被指定為備份角色(BK),當主控交換機故障時接替主控角色;所有其他成員都被指定為線卡角色(LC)。系統(tǒng)執(zhí)行一個主控權選舉算法以確定成員的角色。

    出廠默認配置:

    使用下面方式之一來加載出廠默認配置:

    1.使用一下配置模式CLI命令:

    然后遵照提示配置root密碼,并提交更改:

    2.使用交換機上的LCD菜單:

    按液晶面板旁邊的Menu按鈕,直至Maintenance Menu出現(xiàn)

    按Enter鍵選擇按Maintenance Mene

    按Menu按鈕,直至Load Factory菜單出現(xiàn)

    按Enter選擇

    當實體時再次按Enter確認

    為集群交換配置指定IP地址:

    集群交換配置是作為單個的邏輯網元來進行管理的,因此它只有一個配置在虛擬管理以太網(Virtual Management Ethernet, VME)接口上的管理IP地址。

    VME接口是一個邏輯IP接口,它與集群交換的內部管理VLAN相關聯(lián),該VLAN連接集群交換配置中所有成員交換機的管理以太網接口??梢允褂孟旅娴腃LI配置來指定其IP地址:

    為了獲得更好的可靠性,我們建議為VME而不是個別的管理以太網接口(me0)配置管理IP地址。

    同步集群交換成員:

    每當主控交換機上的配置被更改時,應該將其傳播到集群交換配置中的所有其他交換機。要做到這一點,請使用下面的配置模式CLI命令:

    使用CLI命令監(jiān)測操作:

    集群交換配置可以使用CLI命令來檢測??梢燥@示集群交換配置中所有成員或某個額定成員的信息。要查看在集群交換配置中的所有成員的詳細資料:

    網絡架構的層次

    一旦了解了集群交換技術的細節(jié),你可能想知道在哪里可以實際部署一個集群交換配置。但是首先我們要講述一些基本的網絡角色。

    企業(yè)局域網架構可能跨域三個層次,從將最終用戶交換機和設備連接到配線間交換機的接入層到位于大型企業(yè)局域網中心的核心層。這種層次化的拓撲將網絡分段為物理上的構件,簡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可用性。層次化基礎設施內的每個層面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本書講述三層的局域網設計,雖然在特別小的園區(qū)或分支機構中你可以通過將匯聚層和核心層合并來實現(xiàn)一個兩層的設計。

    接入層:

    接入層通過將各種設備連接到局域網來提供網絡用戶的網絡連接,這些設備包括PC,網絡打印機,IP話機和以太網供電(Power over Ethernet, PoE)攝像頭等。接入層交換機通常部署在位于各個建筑物或設施的每個樓層的配線柜。

    局域網供電需要以太網供電交換機提供出來。

    典型的局域網使用虛擬局域網(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來講位于接入層的用戶,設備或數據進行邏輯分組到邏輯網絡中,這是通過軟件配置而不是搬遷局域網中的設備來實現(xiàn)的。VLAN有助于解決如擴展性,安全性和網絡管理等問題。

    無論是24或者48個 10/100/1000BASE-T 端口或24個 100BASE-FX/1000BASE-X 端口的型號,支持集群交換技術的EX4200以太網交換機可以作為接入層解決方案。EX4200以太網交換機的獨特優(yōu)勢之一是它的與時俱進設計,你可以從單臺的EX4200交換機開始,然后逐步添加焦化九年級(可以多至9臺)國度到集群交換配置。

    每臺EX4200以太網交換機支持都支持可選的上行鏈路,可以用來將交換機從接入層接到匯聚層。對于不需要 硬件冗余 且端口數少于48個的單機箱解決方案,EX3200和EX2200交換機是理想的選擇。

    匯聚層:

    匯聚層,有時也稱為分布層,灰機來自多個接入層交換機的連接和流量,提供到核心層的高密度連接。匯聚層交換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可擴展性,高密度和高可用性。

    集群交換的EX4200,以及EX4500或EX8200系列模塊化以太網交換機可以提供在匯聚層所需的性能和服務。EX4500具備40端口10GbE/1GbE2和2個模塊化上行鏈路插槽;EX8200系列以太網交換機可以提供多達64個(8槽機箱)或128個(16槽機箱)10GbE端口。配置與集群交換中的EX4200-24F交換機提供24個 100BASE-FX/1000BASE-X 端口,并有可選的雙端口萬兆以太網上行鏈路模塊,是中低密度千兆以太網匯聚層的解決方案。

    帶有8槽機箱的設備:

    EX8200:

    EX4500:

    核心層

    有時也稱為骨干,提供在多個匯聚層(或者在簡化結構網絡中的接入層)之間的高速包交換矩陣。它作為網關或基礎結構保證可靠性和效能。

    核心層通常采用萬兆以太網接口來通過大吞吐量和高性能。高可用性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核心層通常采用萬兆以太網接口來通過大吞吐量和高性能。高可用性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核心層通常采用多臺核心層交換機來提供系統(tǒng)和網絡冗余。

    EX8200模塊化以太網交換機系列提供核心層解決方案,它具備冗余路由引擎和交換矩陣,以及冗余電源和風扇。此外,還在設備或鏈路發(fā)生故障時為每個核心層設備提供冗余鏈路。

    為了提供鏈路冗余,在網絡設備之間連接多個冗余鏈路是第一步;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通過使用鏈路聚合組將多條鏈路組合成單條高容量邏輯鏈路。

    鏈路匯聚組:

    鏈路匯聚組(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P)是一個將多條物理鏈路聚合為單一邏輯鏈路的組合。LAG在匯聚以太網的成員鏈路之間進行流量均衡,有效地增加了鏈路帶寬。鏈路聚合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提高可用性,因為LAG由多個成員鏈路組成。如果一個成員鏈路發(fā)送故障時,LAG仍然可以通過余下的鏈接傳送流量。

    LAG通常配置在EX系列以太網交換機連接其他上游網絡設備的上行鏈路,使下游的主機可以受益于LAG。

    LAG可以是二層端口或三層端口(端口的層次模式在第3章介紹)。你可以配置靜態(tài)或動態(tài)LAG,當使用動態(tài)方式時,可以使用鏈路聚合控制協(xié)議(LACP)。

    LAG端口不需要是連續(xù)的;在集群交換配置情況下,LAG可以跨交換機成員。

    鏈路聚合控制協(xié)議(LACP):

    根據IEEE 802.3ad規(guī)范,鏈路聚合控制協(xié)議(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定義了多個物理端口的捆綁。LACP提供了對錯誤配置的基本檢查,確保LAG兩端的皮遏制都是適當的,。一旦存在配置錯誤,LAG就不會被啟用。

    作為協(xié)議定義的一部分,actor(發(fā)送鏈路)和partner(接收鏈路)之間進行LACP交換。LACP的模式可以是主動或被動。

    注意:如果兩端都處于被動模式,它們不會交換LACP報文,從而導致LAG無法建立。默認情況下LACP協(xié)議處于被動模式。要發(fā)起LACP數據包傳輸從而建立LAG,LAG至少有一側要啟用主動模式。

    使用LACP(鏈路聚合控制協(xié)議)配置動態(tài)LAG(鏈路匯聚組):

    1.定義交換機(或集群交換配置)中LAG數量:

    2.刪除現(xiàn)有的接口配置(本例中為 ge-0/0/10 和 ge-0/0/11 ):

    3.將接口配置為LAG的一部分:

    4.配置LACP(使用主動模式):

    5.將LAG接口配置為二層trunk來傳輸所有VLAN。端口模式如 access 和 trunk 將在第四章講述。

    注意:默認情況下,actor和partner每秒發(fā)送LACP報文(快速莫斯)。間隔時間可以是快速(每秒)或者慢速(每30秒)。

    查看LAG中所有成員的LACP詳情:

    第二章討論了物理拓撲結構(OSI模型的第1層),以及EX系列交換機可以部署在網絡中的什么位置,EX8200用于核心/匯聚層;EX8200,EX4500或集群交換的EX4200用于聚集/接入層;EX2200,EX3200以及獨立或集群交換的EX4200僅用于接入層。

    以上就是關于鏈路級仿真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全鏈路設計是什么意思(全鏈路設計是什么意思)

    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層之間的是(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層之間的是什么關系)

    全鏈路設計師(全鏈路設計師的定義)

    p2p理財公司排行榜(p2p理財公司排行榜最新)

    景觀設計手繪效果圖(景觀設計手繪效果圖馬克筆)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