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排行榜 > 專題列表 > 正文
博物館外部環(huán)境景觀設計(博物館外部環(huán)境景觀設計論文)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博物館外部環(huán)境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湖北省博物館建筑工程介紹?
湖北省博物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湖北省規(guī)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
以下是中達咨詢給大家?guī)淼年P于湖北省博物館的詳細介紹。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占地面積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有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湖北省博物館內的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等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構成一個碩大無比的“品”字。
湖北省博物館室外環(huán)境按景觀式、園林式的特點進行布局,通過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園林綠化、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等形式,營造出與博物館主體建筑配套的歷史文化氛圍。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二、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分析
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分析
博物館作為一個傳播文化、鑒證歷史的永久性機構,其展示的空間以及展品需要與觀眾心靈產生共鳴,以下是我J.L為大家分享的關于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的論文范文。
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分析 篇1
摘要: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是傳承和發(fā)展文化的載體,是一種展示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也是展覽中的一部分,其不僅具有展示設計中的共同性質,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特性。通過合理的展示設計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地域性、文化性以及民族性的特征,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質。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也隨著展示手段和技術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迸發(fā)出不同的藝術價值。本文主要對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進行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博物館;展示設計;藝術形式
博物館展示設計是一種設計范疇的學科,隨著設計手段和技術的發(fā)展,博物館展示設計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內涵。相對于一般地點的展示設計來說,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對設計的風格、手法以及類別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涉及心理學、傳播學、建筑學、心理學、美學以及人機工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因此在進行博物館展示設計時,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內涵為底蘊,進而使設計的藝術形式感更強烈,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觀。
一、博物館展示設計原理分析
(一)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目標
博物館存在的主要意義是為了能夠科普知識、傳播社會文明,是一個具有公共性的機構。其具有特殊的藝術展示形式。也可以說博物館就是一種藝術作品,其建筑的風格、展品的設計以及整體的規(guī)劃都能夠帶給人一定的視覺享受。
(二)博物館展示設計要素
博物館展示設計主要可以涵蓋展示的空間、展示的設備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間也就是概念空間,是一種沒有形體的空間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內容來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同時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也是展示活動的主要載體,在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中,其結構、色彩以及燈光等都是必要的組成元素;展示設備包括展墻、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設備具有組合化、方便化以及標準化的特點。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過程中,展示的設備可以根據具體的展示要求進行搭配組合,方便化是指結合現代的拼裝技術和先進的設計方案,使設備的安裝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標準化是指展示設備的規(guī)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館展覽中的主要內容,是博物館展示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二、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藝術
展示空間是博物館展示活動的主要場所,在設計上不僅要滿足展品的展示承載功能,同時還要符合參觀者的審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館的展示空間設計上必須做一定的藝術處理。
(一)注重空間的和諧性
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設計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進行設計,而是要注重設計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因此在空間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和諧的因素,將空間中不協(xié)調的因素進行統(tǒng)合。但是這種統(tǒng)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間都要具有統(tǒng)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樣性又要具有統(tǒng)一性。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需要從空間的規(guī)劃、色彩、材質以及結構等多個方面的變化來構建統(tǒng)一的空間模式。
(二)展示設計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則
設計的均衡性能夠使視覺的構圖更加和諧,均衡性設計是指以某一個點為中心,兩邊的設計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時在均衡原則的設計上,也分為規(guī)則均衡和不規(guī)則均衡。規(guī)則均衡設計在視覺上能夠給人一種兩邊完全相等的感覺,無論是在體量、形狀還是色彩上都具有較強的對稱性,形成規(guī)則的鏡面式對稱,這也是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重要設計原則;而不規(guī)則均衡性主要是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在兩邊的設計中元素相近,但是卻又存在差異。這種設計方式能夠增加展示空間氣氛的活躍性,同時又不失整體平衡感。
(三)強調展示設計的節(jié)奏以及韻律
展示空間設計的節(jié)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圍或者單位內,空間的設計具有規(guī)律性的重復或者形體的運動分解。在具體的設計中是在空間構成重復的基礎上再進行的分段運動,因此能夠使空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而韻律則主要是指通過對相似元素或者空間環(huán)境的組合,使其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同時也有一定的變化。在博物館的'空間設計中,節(jié)奏性以及韻律性是單元空間設計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復和漸變的表現形式。重復的單元空間能夠給人一種穩(wěn)定的、持續(xù)的視覺感覺,從而在紛亂的展品中,使人能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觀賞,同時也能夠為人們的參觀起到導向的作用;漸變的單元空間可以分為單一空間的漸變以及復合空間的漸變,通過這種漸變的方式能夠給人一種既靈活又不乏整體性的感覺有序的空間變化不會影響人們參觀的心理,而且能夠突出展示的主體。[2]
三、博物館展示內容設計藝術
(一)硬件內容設計藝術
1.陳列室設計藝術
博物館展品在展覽時主要的儲藏位置就是陳列室,因此在陳列室的設計中需要注意室內的環(huán)境、通風、干濕度以及采光等因素,這樣不但能夠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時還能夠對展品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由于博物館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傳承價值,所以在陳列室的設計中必須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選擇材料,嚴格操作規(guī)范。同時在陳列室的設計中還需要對空間進行一定的藝術處理,比如陳列室的地面、墻壁以及天花板等具體的色調以及肌理等,都需要與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夠烘托出展品的背景,從而使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進入到展品展示的主體中,起到強烈的視覺引導效果。
2.光環(huán)境的設計藝術
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視覺條件,因此在博物館的創(chuàng)造、改變以及優(yōu)化空間的設計中都離不開光環(huán)境。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光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種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過太陽照射而形成的光環(huán)境,因此室內的光線會隨著地球的轉動而發(fā)生變化,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廳會選擇自然光照,因為這個方向的展廳受光照變化影響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電燈形成的光照環(huán)境,通過對燈具的調節(jié)和設置達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國內外博物館使用比較廣泛的燈具包括基本照明燈具、裝飾燈具以及慢射照明燈具等。同時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為直接照明、間接照明和重點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種經常應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頂燈、導軌射燈以及吊燈等,這種照明方式能夠保證95%以上的燈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館的大廳、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頂部,一般都會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這樣能夠保證燈光的光線分布更加廣泛,不會產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選擇上,還需要根據照射面積、照射物以及展廳的高度來設定,一般的照度設定在300lx。因為如果光線過弱,會使得展廳視線不清,無法達到預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線過強,則容易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同時也會對展物產生一定的損害,特別是書刊、漆器等容易產生褪色變質的情況。其次,間接照明。間接照明是指將燈光投射在墻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館展廳的吊頂、地臺、展板側面等,使燈的光線由內而外發(fā)光。間接照明的光線擴散性較好,不會產生陰影,光亮適度,光質柔和。[3]因此在展覽館的設計中,需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合理設置,可以根據展品的位置、類型對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進行設計,使展廳形成層次變化的光環(huán)境。最后,重點照明。重點照明也稱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較強的燈光對展品的某個部位進行投射,進而形成特寫的效果,能夠突出產品的展示重點,產生一種立體感。這種燈光設置的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一般用于展覽館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這種方式能夠體現出實體和虛空的連貫性。但是在應用重點照明時,必須注重光照的方向性,這樣才能夠塑造出一種立體感。需要從頂光、順光以及逆光三個方向進行組合,同時在燈具前添加濾片,通過對紫外線的過濾,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點照明的設計中還需要根據展臺的間距、尺寸等適當設定距離,形成主次分明、松緊適度的視覺效果。
3.陳列設備設計藝術
陳列設備一般體積較大,數量較多,因此陳列設備的設計對藝術的整體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館的設計中需要對展柜、展墻以及展臺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燈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陳列設備能夠與展品內容和特點相符,進而體現其陳設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優(yōu)勢。
(二)軟件內容設計藝術
1.陳列組合設計藝術
陳列組合設計是空間展示設計的核心,同時在設計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費精力的。陳列組合中包括整體和局部陳列組合部分,整體陳列組合是總設計風格下設計的組合方式;而局部組合設計則主要是根據具體的標本、文物為展覽的基本資料,在設計的過程中根據設計框架或者大綱而有順序和層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間建立起一定的聯系性。[4]
2.輔助展品資料設計藝術
輔助展品資料包括燈箱、圖表、沙盤以及照片等輔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資料,能夠補充展示作品的學術研究成果,同時也有一些輔助展品本身就是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三)其他方面的設計藝術
除了軟硬件的設計外,還有一些介于軟硬件之間的設計內容,比如安全標志、文物等。以陳列室的路線布局為例,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防盜報警、消防等設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時要保證緊急疏散口的通暢,其次要注重這些設施與博物館整體設計的契合,保證博物館整體的藝術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作為一個傳播文化、鑒證歷史的永久性機構,其展示的空間以及展品需要與觀眾心靈產生共鳴,因此在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要從藝術的角度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使觀眾置身于博物館,不僅能夠欣賞到展物的風采,同時通過博物館的設計藝術尋找與其相同的藝術語言。營造出創(chuàng)新的格局,使博物館的展示風格具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同時又貼近于生活,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弘揚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楊正宏.多元體驗下的博物館展示設計———以鎮(zhèn)江博物館為例[J].東南文化.2013(5):117-122.
[2]肖科坤,盧伍強.博物館展示設計藝術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3):163-164.
[3]謝小雄.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藝術研究[J].大眾文藝,2015(24):36.
[4]徐晶.中國傳統(tǒng)元素在歷史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談南京六朝博物館展示設計藝術[J].藝術科技,2014(9):59-60+62.
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分析 篇2
博物館的陳列設計是一種信息傳播的手段,在確定整體設計理念和形式風格的前提下,對陳列的要素進行總體的布局安排,通過分配空間與設計展墻、組合編排展品順序、處理重點展項等手段,實現博物館視覺效果體驗和信息傳達,讓觀眾接受博物館的歷史熏陶和文化教育。因此,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需要借助傳播學、藝術學、社會學等學科原理來達到呈現效果。
一、博物館展示陳列的基本要素
展示陳列的基本要素是指在博物館展廳空間里呈現給觀眾的所有展品和展項。觀眾走進博物館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去感受展品傳播的信息,達到受教育的目的。因此,按照展品的形狀和信息傳播特點可以把展示陳列的基本要素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指博物館的各種實物藏品,這類展品是博物館展示的基石,屬于靜態(tài)展示資料。在展示陳列過程中通過獨立的靜態(tài)展示,將原始信息直接和客觀地反映給觀眾。實物藏品具有非常強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是博物館展示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類展品包括文物、標本、照片、復制品、模型、沙盤、圖解資料、文件檔案等。
第二類是指記錄人類文明和歷史發(fā)展的各種音頻、錄像資料等影音資料,屬于動態(tài)資料。這類展品能夠更加直觀地呈現自然、社會生活環(huán)境,以及歷史人物和事件的關系。這類展項的展示方法主要是通過數字技術與多媒體設備向觀眾展示。例如,位于美國紐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休息通道中的一段歷史資料,通過視頻投影在碎片式的墻面去喚起大家的記憶。
二、博物館展示要素的陳列原則與要點
(一)文物藏品的陳列原則與要點
第一,文物藏品展示的安全性是首要問題,陳列時要注意對文物藏品的保護,不能觸碰的文物藏品要做好防護工作。
第二,文物藏品展示的科學性原則,即將文物藏品按系統(tǒng)分門別類地排列,同時注意文物藏品之間的邏輯順序和主次關系,切忌雜亂無章的堆砌。
第三,文物藏品展示的藝術性原則,即注意文物藏品與背景空間之間的美學關系,以形成富有藝術性的展示效果。
(二)影像資料的陳列原則與要點
第一,研究影像資料的內容和科學依據,充分挖掘影像資料的歷史背景,還原其內容的真實性。
第二,把握影像資料的重點展示內容和最佳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適當借用實物、沙盤、模型、高科技設備等載體進行表現,切勿濫用高科技而忽略了內容本質。
三、博物館展示陳列的載體與方法分析
(一)展墻和展架的陳列方法
1.展墻陳列方法
這種陳列方法是通過設置固定或者移動的墻體來懸掛實物展品,既是博物館陳列的基礎設備之一,也是構成展廳的主要展現元素之一。展墻的尺寸和造型根據展陳空間和內容而定,其主要功能是安置懸掛展品,也可對展廳內部空間做分隔,并對觀眾的參觀路線進行引導。陳列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如下:第一,文物、標本、復制品類展品通過在展墻上設計壁龕進行展示;第二,圖片、照片、圖表、地圖類展品制作成輕質的展板懸掛在展墻上;第三,影像資料通過LED顯示器、燈箱等直接鑲嵌在預留孔的展墻上;第四,標題文字、文本內容、裝飾性線條等直接粘貼或者打印在展墻上;第五,圖解資料、背景圖片、底紋圖案等渲染氛圍的展品通過絲網印刷直接印制在專業(yè)材質上,然后再貼附語于展墻上。例如,遼源市青少年平安教育基地的圖片懸掛的展墻設計,以及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圖解資料絲網印刷的展墻設計。
2.展架陳列方法
展架的陳列方式與展墻的陳列方式相同,也是通過懸掛展品來進行展示陳列,展架相對于展墻具有布置靈活、節(jié)省空間、方便更換的優(yōu)勢。展架的形式設計豐富多樣,也可以同時與背景搭配一起來傳播信息。展架還可以形成空間中的屏風、隔斷以豐富空間視覺效果。
(二)展柜和展臺的陳列方法
1.展柜陳列方法
展柜是陳列文物藏品的主要載體,也是博物館陳列的基礎設備之一,展示效果要根據不同展品特性,對展柜的形式、材質、燈光、溫度、監(jiān)控設施等進行特別設計。展柜要求操作簡單、拆裝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文物保護性能。展柜通常分為靠墻展柜、中心獨立展柜、桌柜等,靠墻展柜有半高式、落地式之分,此外,靠墻展柜還可以與展墻結合為整體進行展示。例如,我國山西汾酒博物館的半高展柜與獨立展柜,以及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落地展柜。
2.展臺陳列方法
展臺是承托大型實物、藝術品、模型、沙盤的陳列工具。展臺的形式、色彩和材質要求與展品呼應與統(tǒng)一。展臺的尺寸根據人的視線高度而定,一般是較大的展品使用較低的展臺,小型的展品則用較高的展臺。例如,莆田市博物館的大型群雕藝術品展臺陳列,以及美國阿拉斯加博物館的動物標本展臺陳列。
(三)場景設計的陳列方法
為了突破實物展品在展出時對信息傳播的局限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展示陳列過程中采用場景設計的方法,還原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或者闡述重要人物的生平。場景設計最初起源于戲劇和表演藝術,之后被運用到自然博物館的生物進化史陳列。由于展示效果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陳列方法慢慢又被運用到歷史類、軍事類、民俗類博物館。場景設計是一個融合藝術學、建筑學、舞臺設計等多學科理論的綜合陳列方法,場景設計包括背景畫繪制、主體標本或模型制作、前景空間設計、后期維護等諸多問題。
根據博物館題材需求不同,場景陳列的類型可以歸納為三種:自然景觀場景、歷史人物事件場景、藝術造型場景。例如,美國華盛頓海軍陸戰(zhàn)隊博物館的共享大廳里設置的人物事件場景,通過人物雕塑、直升飛機以及野外景觀氛圍共同突出了整個博物館的主題;莆田市博物館為了突出地方重要歷史人物,設計的“群星璀璨”人物群雕藝術造型場景。
根據陳列的規(guī)模,場景設計又可以分為櫥窗封閉式展示和大型開放式場景。
1.櫥窗封閉式場景
將場景裝進類似櫥窗的封閉式大展柜,使展品實物回歸到其原來所處背景環(huán)境中,使展示更加真實和生動。這樣的陳列方式適合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動物標本陳列,封閉的展示環(huán)境可以對自然標本進行保護。櫥窗場景的背景設計可采用弧形背景畫來消除墻體轉折,在比例上可以是按照場景真實比例,也可以是縮小比例。例如,美國歷史自然博物館的生態(tài)景觀櫥窗場景,以及芝加哥ScienceMuseum的微縮櫥窗場景。
2.大型開放式場景
大型開放式場景的展示方法是將場景直接修建在展示空間中,由于尺寸巨大所以不需要玻璃或者隔斷物去進行保護,有的場景需要設計護欄或圍欄,有的場景則可以讓參觀者參與進去成為場景的一部分。大型開放式場景適合展示一些歷史人物事件、社會民俗禮儀、傳統(tǒng)的手工藝等內容。創(chuàng)作的時候既可以按照當時的本來面貌進行復原,也可以提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符號形象加以概括,同時結合聲、光、電等因素使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華盛頓美國歷史博物館的居民建筑復原場景,以及福建莆田市博物館戚繼光抗戰(zhàn)復原場景。
(四)數字化展示陳列方法
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博物館展示陳列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傳統(tǒng)的文物、藝術品、音頻、視頻等影像資料都可以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實現動態(tài)展示,這種陳列方法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能讓觀眾全方位地去理解展品。其展示陳列的形式包括等離子(液晶)播放屏、觸摸屏、投影、幻影成像、電子圖書、虛擬現實等。數字化展示方法可以是數字影片獨立展示,可以是數字影像結合空間場景展示[2]。具體展示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主題影片展示
主題影片展示形式在博物館展示陳列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影片通過播放器或者投影設備直接呈現。主題影片展示的主題包括歷史典故、人物事跡、自然現象、科學原理等,這是進行知識性的科普、宣導創(chuàng)作的最直觀的陳列方式。
2.展品數字化展示
將展品進行數字化創(chuàng)新處理,之后通過一定的高科技設備進行展示的方式。立體的藝術品可以通過全息投影進行虛擬展示,平面的繪畫作品可以制作成二維或者三維動畫通過投影或者顯示器展示出來。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出的《清明上河圖》數字版,在展出之際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掀起了后續(xù)傳統(tǒng)國畫的數字創(chuàng)作浪潮。
3.數字影像結合場景或空間展示
將數字影像應用到場景設計中,能夠更好地營造氛圍,提升場景的逼真程度。數字影像結合場景展示以解釋一些科學現象、原理或者展示地方風俗民情,如幻影成像就是在設計好的場景中投影剪輯過的影片。
(五)互動裝置展示陳列方法
現代博物館陳列設計為了提高觀眾參與性和積極性,越來越強調人機互動的展示設計。這種陳列方式適合科技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兒童博物館等科普類博物館,主要陳列方式包括以下幾點:
1.傳統(tǒng)機械互動
通過電動機械的原理將展示內容陳列出來,如常見的掀板問答、機械按鈕、軸承翻轉等都屬于這類方式。在設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互動裝置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后期維護是否方便等問題。
2.網絡人機互動
這種方式是通過將展覽的資料和信息數據寫入到后臺軟件中,通過程序編輯連接相應的顯示媒介展示出來,參觀者可以自由地、有選擇性地進行體驗和獲取展品信息。人機互動展示方法需要設計的要素包括UI顯示界面設計、程序設計、后臺軟件設計、顯示媒介等,人機互動的常見形式包括互動答題、電子留言、交互式地面投影、實時的視頻合成等。
結語
博物館的展示陳列方法最終體現在視覺形式上,而博物館展示陳列的本質是要通過這些視覺形式達到讓參觀者受教育和娛樂的目的,這兩者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相輔相成,達到形式和本質的高度統(tǒng)一。博物館的展示陳列方法豐富多樣,每一種展示陳列方式都有其優(yōu)缺點,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陳列設計的原則,選擇適合展品的展示方法,巧妙利用展示陳列手法去建設具有特色的博物館。隨著后博物館時代的到來,博物館展示陳列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停進步。
;三、博物館設計理念(就是依據)
博物館建筑代表一個時期、一個地區(qū)建筑和建筑設計的水平。
通過對國內外典型現代博物館建筑實例的剖析,在前人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分析現代博物館建筑設計注重的因素,研究現代博物館建筑設計的理念,探討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的趨向。
《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章程》定義博物館是“一個以研究、教育和觀賞為目的,通過對人類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相關物品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為社會和
社會發(fā)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永久機構。
”而與之相適應的博物館建筑是服務于博物館的目的、功能、作用和性質的專門建筑。
現代博物館是一個地區(qū)、城
市文化和藝術的圣地,是現代人的精神殿堂。
現代博物館建筑常常是一個地區(qū)、城市標志性建筑,代表一個地區(qū)、城市建筑和建筑設計的水平。
博物館建筑由于功能
的復雜性和形式的獨創(chuàng)性要求,以及社會對它超乎尋常的期待,其建筑設計是各類建筑中最難而又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
步、文化需求的提高,人們對博物館提出更多、更高要求,這為現代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同時對于博物館建筑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博物
館建筑設計理念也隨之不斷更新和發(fā)展。
建筑設計理念是建筑師根據設計項目的性質、功能、環(huán)境和要求等因素所確定的設計基本思想和概念,是充分完善的設計意
圖,是建筑創(chuàng)作的綱領。
建筑設計理念是建筑師在設計前期通過對設計項目的建筑性質、使用功能、所處環(huán)境及設計要求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判斷、總結和提煉
逐步明晰而確定的。
確立了設計理念,創(chuàng)意就有了思想,構思就有了依據,設計就有了目標。
因而設計理念對于建筑設計十分重要和關鍵。
建筑設計理念反映建筑師
對于影響建筑因素的關注重點。
在建筑創(chuàng)作中,對環(huán)境、功能、藝術和技術等因素的強調便形成幾類建筑創(chuàng)作理念,即注重環(huán)境因素的建筑設計理念、注重功能因素
的建筑設計理念、注重藝術因素的建筑設計理念及注重技術因素的建筑設計理念。
同樣現代博物館建筑設計也存在這幾類建筑創(chuàng)作理念。
1 注重環(huán)境因素的設計理
念博物館同其它建筑一樣存在于建造環(huán)境中,建筑設計是在客觀存在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設計過程也是一個認識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的過程,環(huán)境對
于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筑環(huán)境的范圍大到建筑所在的地域、城市,小到建筑周邊、建筑基地之內。
建筑環(huán)境包括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環(huán)境。
不同的博物
館、不同的建造環(huán)境,建筑與環(huán)境的緊密程度不同,環(huán)境對于建筑的影響程度不同。
對于特定的博物館或特定的環(huán)境,注重博物館的環(huán)境因素,重點處理建筑與環(huán)境
的關系,是博物館建筑設計的重要理念。
1.1 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融合的理念現代博物館由于其文化、娛樂的特性,經常選擇建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自然中。
隨著對人類賴以
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的逐步認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深入人心,注重博物館與環(huán)境的融合、強調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愈來愈得到建筑師的重視,在現代博物館
建筑設計作品中常常得以體現。
瑞士拜爾勒博物館就是體現這一設計理念的實例。
這是一座位于巴塞爾的小型藝術博物館,建筑基地環(huán)境優(yōu)美,周圍是茂密蔥郁的樹
林,還鄰近一處別墅古跡。
意大利當代著名建筑師倫佐·皮亞諾的設計,使博物館和周邊環(huán)境十分和諧。
博物館設計形態(tài)開放,建筑與環(huán)境之間過渡自然而沒有割
斷,建筑形象也比較單純,不刻意引人注目,給人平靜和嚴謹之感,使其完全融入自然環(huán)境,體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
丹麥哥本哈根“方舟”現代美術館建于南部伊
舍吉地區(qū)的海灣邊,基地周圍是湖泊、海灘、草坪構成的環(huán)境,遠離城市,自然野趣,處于詩境般的大自然中。
為了這片綠色的草地和寧靜的海灘不受人造建筑的破
壞,當時還是建筑系學生的瑟倫·羅伯特·倫德將博物館外觀設計為一艘自然停泊在海邊的船,博物館成為海灣一座地景建筑,成為海島的一部分。
建筑與海灘、水
面、海鳥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寧靜的自然畫面,表達出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
1.2 與人文歷史環(huán)境協(xié)調的理念博物館是人類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寶庫,現代博物館因其涉及人文、歷史的特性,建設用地宜選擇在與人文歷史相關的環(huán)境
中,建筑師往往采取尊重人文和歷史因素的態(tài)度,設計表現博物館建筑與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的理念。
德國法蘭克福現代藝術博物館就建在舊城中心的一所老教堂附近,用
地是街道中間的一塊不規(guī)則三角形地段。
奧地利建筑師漢斯·霍萊因用一個完整簡潔的三角形體塊布滿整個地段,被稱之為“一塊蛋糕”。
在建筑外形塑造上運用后
現代的建筑手法,增加一些歷史建筑的片段,并且博物館的材料、色彩都與周圍建筑相近,設計強調與附近的老教堂等傳統(tǒng)街區(qū)環(huán)境協(xié)調。
蘇州博物館新館也是建在
歷史建筑環(huán)境中,緊鄰蘇州古城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和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
由于這座博物館獨特的環(huán)境位置,處理好新館與忠王府、拙政園的關系將成
為整個博物館設計的關鍵。
著名華裔美籍建筑師貝聿銘在設計中尊重和維護忠王府、拙政園以及周邊環(huán)境歷史文化風貌,運用“中而新,蘇而新” 、“不高不大不
突出”的理念,將現代與傳統(tǒng)融合,采用蘇州傳統(tǒng)建筑的空間和色彩,使新館與原有忠王府、拙政園的建筑環(huán)境渾然一體,同時以簡潔的線條、體塊突顯現代建筑的
個性。
埃及在建的吉薩大埃及博物館方案是由華裔建筑師彭士佛設計,它解決了大埃及博物館的最大難題:如何在作為建筑學誕生地之一的吉薩金字塔群邊上,建一
座與它匹配的新建筑。
博物館外墻上飾以一種來自意大利的透明石材,這種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絕戶外高溫。
如此透亮的外墻,與周圍的金字塔渾然一
體。
博物館的屋頂也用透明的金屬材質建造,兼具節(jié)省能源和遮陽的功效。
白天,博物館內部可直接采光;晚上,室內因外墻被照亮而整屋生輝。
同時,在博物館中
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外面的胡夫、麥瑟瑞那斯和齊普芬三大金字塔設計師并不強調博物館的建筑外形,而試圖讓它與金字塔對話,用建筑巧妙地表達對周邊環(huán)境
的尊重。
2 注重功能因素的設計理念建筑功能主要是指人們對建筑內部空間的使用與安全的要求,是建筑設計的最直接的目的。
博物館建筑的基本功能即是為藏品的搜集、
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提供適用、安全的內部空間和條件。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現代博物館的功能要求不斷增加和提高。
重視博物館建筑功能的多樣化、現代
化、人性化的要求,是現代博物館設計的基本理念。
2.1 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的理念現代博物館除征集收藏文物、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
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等基本功能外,建設和設計愈來愈重視博物館的教育、交流、旅游、休閑、商業(yè)、娛樂等多功能性,體現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的理念。
位于日本金澤市中心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出于日本建筑師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wèi)之手。
這座美術館建于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結束期,很多已有的藝術場館受到嚴峻
的生存考驗,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進美術館成為該館設計考慮重點之一。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不僅設計成藝術展覽場所,而且是集展覽、演出、交流、教育、商業(yè)等
于一體的多功能場所。
美國著名建筑師理查德·邁耶設計的蓋蒂中心,是一個多功能的博物館綜合體,除作為博物館中心的展覽館外,還設有藝術與教育學院、藝術
與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餐飲中心和行政辦公等建筑體,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功能。
由于功能的多元化,蓋蒂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游客來到洛杉磯,除了參觀
博物館,還把它作為旅游景點觀景,使得一個綜合博物館成為文化旅游活動中心。
2.2 注重功能現代化、人性化的理念由法國AREP公司讓·瑪麗·
迪蒂耶爾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崔愷設計的首都博物館新館,在設計理念上除了以建筑的形式和材料來表達“博物館是聯系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外,在博物館
的功能、設備和技術方面,更加強調“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服務社會”。
新館建筑設計注重豐富展陳空間、完善服務設施、創(chuàng)造優(yōu)雅的參觀環(huán)境,體現功能現代
化、服務人性化。
新館實現了成為一座全面展示北京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精美文物和當代建設成就及社會城市風貌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的目標。
3 注
重藝術因素的設計理念建筑的藝術性是指建筑形態(tài)和環(huán)境空間所體驗的某種審美特征和審美觀念。
建筑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出建筑的文化價值,一個具有文化內涵的建
筑可以促進社會、城市文化的發(fā)展,可以影響人的審美觀、價值觀。
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和實質意義是以建筑的具體形態(tài)來表現。
博物館基本功能是收藏和展覽人
類文化和藝術,博物館建筑是最能體現藝術性和文化價值的建筑類型。
博物館建筑的藝術性是設計者最為看重的設計因素,注重藝術性是博物館建筑設計的尤為突出
的理念。
3.1 追求標志性建筑形象的理念標志性幾乎是所有特別重要建筑的設計追求。
博物館作為一個地區(qū)和城市文化和藝術的圣地,最具理由被要求
設計成標志性的建筑。
瑞士著名建筑師馬里奧·博塔設計的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處于三座摩天大樓之間,無法在高度上和周圍建筑相比。
為了在復雜的都市景觀
中占據應有的地位,設計者運用對稱的幾何形體和紅色的傳統(tǒng)磚石材料塑造了一個具有標志性的藝術博物館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一個高38m的圓柱形斑馬紋大天
窗,光線可直接由樓頂照射到底樓。
它標新立異的外形,彰顯舊金山的藝術精神,體現舊金山城市的文化氣質。
3.2 追求雕塑感建筑造型的理念建筑具
有藝術屬性。
作為造型藝術,建筑形態(tài)常常追求雕塑感,追求雕塑的神韻。
在博物館設計中以追求雕塑感造型的設計理念,不乏成功案例。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
館的形體,以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簡潔的幾何體構成,西立面切割成巨大的H形,與其西側對稱布局、嚴謹有序的新古典風格的國家美術館老館呼應。
貝聿銘以一條與老館重合的軸線和對稱的西立面,以及與原館相同的飾面材料,求得與老館的協(xié)調;同時以富有雕塑感的幾何形體,突出東館現代主義建筑風格,獲
得強烈的藝術效果,被稱之為現代主義建筑“成就的最高峰”。
2001年由美國建筑師丹尼爾·里伯斯金德設計的英國曼徹斯特戰(zhàn)爭博物館,是由分別代表水陸空
的三個體塊組成的博物館,傳達戰(zhàn)爭對地球的破壞的思想。
博物館造型最大的特色是以極具雕塑感的三個巨大曲面板塊構成,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看到三個組成部
分,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表現力。
3.3 以建筑藝術表達情感、思想的理念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是丹尼爾·里伯斯金德設計的又一座著名博物館建筑。
該博物館設計最大的特點是建筑以反復連續(xù)的銳角轉折和到處布滿的狹窄裂縫形成的藝術效果,來表達猶太人走過的坎坷歷程和經歷種種苦難。
作為出生于大屠殺幸
存者家庭的猶太裔建筑師,里伯斯金德對于
猶太人遭遇的那場浩劫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悟,在博物館的設計中,其設計理念是以強烈的建筑藝術形式表達對猶太人的情感和理解。
3.4 追
求獨特建筑形象的理念1997年美國建筑師弗蘭克·蓋里設計的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一幢造型奇特、怪異、浪漫、優(yōu)美而充滿 *** 的建筑。
它如同
火焰在燃燒,宛若開在水面迎著太陽怒放的花朵,又像水中長出的海洋生物。
這個建筑作品充滿著那種暗含于西班牙文化的、既激揚又沉靜的詩意,傾倒了全世界的
萬千民眾。
它的落成吸引眾多游客蜂擁而至,給這個瀕臨沉寂的城市帶來活力與生機。
它獨特的建筑形象,使其成為與巴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齊名的標志性建
筑。
美國建筑界的領袖菲利普·約翰遜宣稱:“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建筑。
”被稱為建筑“女巫”的扎哈·哈迪德設計的撒丁古代建筑和當代藝術博物館,成
為撒丁島一座光怪陸離的地標建筑,其獨特的建筑造型,給意大利過于沉悶的撒丁島注入活力。
哈迪德天馬行空藝術風格的博物館與撒丁島周圍特有的古代塔狀建筑
交相輝映,成為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交融的紐帶。
4 注重技術因素的設計理念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建筑從功能、形式、環(huán)境到服務對象各方面都變得更
加復雜,建筑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重,建筑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的發(fā)展使建筑形態(tài)千變萬化。
博物館建筑也是建筑科技發(fā)展最具代表性、最為突出的類型,注重運
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結構成為現代博物館設計新的理念。
4.1 表現結構、設備等技術特性的理念意大利建筑師倫佐·皮亞諾和英國建筑師理查德·羅杰斯設計
的法國蓬皮杜文化中心,完全是一座反傳統(tǒng)的建筑,外觀上像一臺巨大機器,它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博物館——一個巨大的空間容器,在一個結構與設備外露的巨大骨
架中提供彈性使用的均質空間。
技術設備的外露,一方面體現技術美學,另一方面帶來室內空間劃分的靈活性,成為高科技建筑流派的典型代表。
4.2 仿
生學建筑形態(tài)的理念2000年由圣地亞哥·可拉特拉瓦設計的美國密爾沃基博物館,就是一座利用自然生物形態(tài)的建筑實例。
博物館建于密歇根湖邊,湖濱景色優(yōu)
美,水鳥自由翱翔。
建筑模擬飛鳥的形象,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開啟或閉合,富于動感與生動性,使建筑與自然更加和諧,更富有個性。
4.3 高科技
生態(tài)建筑的理念日本山梨水果博物館是日本女建筑師長谷川逸子高科技生態(tài)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這座水果博物館運用現代建筑材料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將博物館分
解為三個獨立的建筑體,三個建筑體分別模仿種子萌芽的三個不同階段,表現萬物不斷繁衍、更新發(fā)展。
博物館室內運用現代技術,建立適合生物生長的人工生態(tài)系
統(tǒng)。
建筑師以高科技的建筑手段和生態(tài)技術,創(chuàng)造出極具現代感的建筑造型和生態(tài)化的室內環(huán)境.
結 語
現代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不僅是
注重環(huán)境、功能、藝術和技術某一方面因素,而且常常是注重建筑設計原則涉及的多種因素的綜合考慮。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設計既注重博物館功能的多樣性,又
強調表現建筑結構和設備的特性,是功能性與技術性的結合。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建筑理念既體現在追求建筑的標志性和獨特造型,又表現在突出的高科技建筑
技術和建筑材料,是建筑藝術性與技術性的統(tǒng)一。
新近設計的吉薩大埃及博物館,墻體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絕戶外高溫,透明屋頂兼具節(jié)能和遮陽的功
效;同時,透明的建筑巧妙地表達對周邊金字塔環(huán)境的尊重,其設計理念強調功能效益與環(huán)境因素的綜合。
注重環(huán)境、功能、藝術和技術等綜合因素是未來博物館建
筑設計理念的趨向。
社會功能需求的提高,建筑科學技術的進步,公眾文化藝術的追求,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視,都不斷推動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的更新、發(fā)展。
研
究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對提高博物館建筑設計水平,促進博物館建設的進步、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的建筑布局
1、藏 · 隱 · 融
為了最大限度減小和自然環(huán)境的沖突,借助地段現狀臺地、林地的特點,將博物館大部分功能“藏”在自然地形之下,大大減小了地面上的體量。即使是地面上的體量也采用部分懸挑,留出更多的地面空間為學生活動之用。懸挑提供了陰影,也是天然的雨棚,使夏季戶外活動成為可能。整個設計最大限度的保護了主要樹林,不僅能提供陰涼,建筑也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時“隱”時現,人們永遠看到的是它的局部而不是整體。
隱的概念還反映在材料的使用上。漫反射的表面材料可以捕捉它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樹林及天空,使建筑自然地“融”入自然環(huán)境之中。
2、 石韻
借山石之形,寫自然之韻
“山形水界”是武漢大學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萬林博物館就坐落在校園的中心。由于被幾條不規(guī)則的機動車道路所限定,加之地段的形狀及周邊環(huán)境的復雜性:1)地段被各種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建筑所環(huán)繞;2)地段中充滿了野趣的自然樹木及巖石;3)地段形狀極其不規(guī)則。上述這些自然,原始,野趣的地段特征,都決定了這座建筑不是普通的城市建筑,相反,它的建筑形式應反映整個校園山水特征,地段,地形的自然特征,從而實現平衡周邊建筑,樹林,山石,地形的訴求。
3、公共場所
萬林博物館不僅是建筑,更是場所。
地段雖位于校園的中心,但由于地段的形狀,高差極其不規(guī)則,使這里長期以來就不是“中心”。萬林博物館文化功能的注入,使之可以成為校園中充滿活力的學生活動中心,因此它的戶外空間就變得十分重要。建筑被置于地段的最東側,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西側現存樹木,一方面,保持地段的原有特征;另一方面,塑造出以樹林,臺地,景觀共同編制出的戶外公共空間。借助自然地形的臺地,在主入口方位設置的平緩、舒展的臺階沿地形從下而上,構成自然的室外劇場。再加上坡道的嵌入,使整個戶外空間可分可合,自然生動,學生在這里可坐可立,可閱讀,可觀演。夏季在樹林和建筑的陰影之下,冬季可享受沐浴著陽光。藝術品也可以延展到戶外的平臺及其坡地之上,與建筑內部多元的文化藝術活動相呼應,構成自然豐富,形態(tài)多樣的文化場所空間。
4、 內外無邊界
建筑內部空間是外部空間向內延伸的一部分,人們沿著平緩的Z字形坡道緩步而上,途經室外劇場,入口前的小廣場,門廳,一層展廳,二層展廳,最終到達屋頂,遠望珞珈山,圖書館。室內外連續(xù)及相似的空間經驗,讓人們強烈的感知到建筑沒有內外邊界,展覽沒有空間邊界,活動沒有時間邊界。
以上就是關于博物館外部環(huán)境景觀設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河南博物館文創(chuàng)盲盒(河南博物院文創(chuàng)盲盒)
蘇州企業(yè)園區(qū)景觀設計(蘇州企業(yè)園區(qū)景觀設計招標)
快手的快貝和快幣有啥區(qū)別(快手里的快貝和快幣有啥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