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wù)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wù)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guān)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京東杭州競舟營業(yè)部(京東杭州競舟營業(yè)部在哪里)

    發(fā)布時間:2023-03-31 14:57:27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082        當(dāng)前文章關(guān)鍵詞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京東杭州競舟營業(yè)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wù)客戶遍布全國,相關(guān)業(yè)務(wù)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京東杭州競舟營業(yè)部(京東杭州競舟營業(yè)部在哪里)

    一、關(guān)于李清照的資料

    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宋朝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經(jīng)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xué)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xué)領(lǐng)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xué)理論都能高標(biāo)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chuàng)作。她的詞作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xiàn)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xiàn)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fēng)格發(fā)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fēng)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后人認(rèn)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兩方面的條件。李清照之所以成為一個杰出的女詞人,其天賦條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養(yǎng),猶如種子對于土壤、陽光和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歷史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個文化空氣甚濃的書香門第,一個頗有聲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環(huán)境。據(jù)她后來的回憶:"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shù)。當(dāng)年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說明她的父祖之輩都生于山東,并曾在今濟南一帶住過。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親雖然地位不很高,但學(xué)識淵博,名望很高,擁有不少門生。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學(xué)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過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徽宗崇寧元年,蔡京專權(quán),打擊元佑黨人,這時他正"提點京東刑獄,以黨籍罷"。(《宋史?李格非傳》)崇寧5年大赦,黨人再度敘用,他也終得"與監(jiān)廟差遣"。(《皇宋通鑒長編紀(jì)事本末》124卷)。李格非為人孤高耿介,史載他考進士前,"有司方以詩賦取士",他不以此為敲門磚,卻"獨用意經(jīng)學(xué)",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宋史?李格非傳》)。在鄆州作教授時,郡守憐其貧寒,想讓他兼任其它官職,以便增加一些薪俸,卻被他婉言謝絕。做廣信軍通判時,他曾把一個宣傳迷信、蠱惑百姓的道士重責(zé)數(shù)十大板,然后驅(qū)逐出境。可見,他是一位能夠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一位博通經(jīng)史之學(xué)的學(xué)者。他的經(jīng)史著述見載于《宋史?藝文志》中的,有《禮記精義》16卷,《史傳辨志》5卷。此外,還有《永洛城記》一卷,《洛陽名園記?!芬痪淼?。《洛陽名園記》中記洛陽名園19處,記述翔實,行文簡潔,富于詩意,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但它并不是單純地寫景記事,文中還寓有興亡之感、諷諭之旨。特別是全書結(jié)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進于朝,放手一已之私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含李格非對皇帝王公荒淫奢糜生活的批評。當(dāng)時徽宗趙佶仿照杭州的鳳凰山,在東京營建了周圍10余里,峰高90尺的萬歲山。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陽、東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廣闊的花園以供享樂。李格非還對他們敲起了警鐘:"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他的警告,統(tǒng)治者沒有聽進去,但他的警言,卻被歷史所證實了。果然沒過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洛陽名園付之一炬了。

    李格非還是一位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和散文都不錯,尤以散文為佳。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宋史?李格非傳》),繼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學(xué)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榮被稱為"后四學(xué)士"。李格非的詩詞修養(yǎng)也很高,其才思敏捷,文筆酣暢,縱橫恣肆,氣魄宏大??上淖髌窙]有流傳下來,但他的文藝思想?yún)s有所記載。他提出"誠著"二字作為文學(xué)批評的標(biāo)準(zhǔn)。所謂"誠著",就是詩文要有真情實感,要像從心里掏出來的一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字字如肺肝出"。他鑒賞古人的作品,正是基于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在晉代人的詩文中他最推崇劉伶的《酒德領(lǐng)》和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因為這兩位都是以狂放不羈、傲視一切著稱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里,敢于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而李格非的文風(fēng)和生活態(tài)度,都與他們有相通之處。

    李清照還有一位頗有文化素養(yǎng)的母親。她是王狀元拱辰的孫女。亦善文,工詞翰。在封建時代,她給李清照樹立的,決不僅是三從四德的規(guī)范,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一定會給女兒以深刻的影響。

    李清照生長在文學(xué)氣氛十分濃厚的家庭里,年青的時候不但誦讀經(jīng)史子集,詩詞歌賦;而且筆記小說、軼事遺聞,亦無不瀏覽。封建時代有條件讀書的女子,一般只能讀些《女誡》、《烈女傳》之類的書籍。而李格非夫婦的思想比較通達,并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的迂腐之見。因此,李清照在父母的帶領(lǐng)下,踏進了廣闊的知識領(lǐng)域,從豐富的歷史和文學(xué)資料中吸取營養(yǎng)。從她的作品和文藝思想來看,她的確從父母、尤其是父親那里有所繼承。她的詞作能夠揭示內(nèi)心的奧秘,她的詩篇能夠涉及時政,而她的散文又是那樣敘事精當(dāng),富于感情色彩。在各種文體里,無論寫景、抒情、狀物、敘事,都留有父親的流風(fēng)遺韻。所以,李清照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相當(dāng)優(yōu)越的。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李清照,從心靈到身體都得到了健康的、正常的發(fā)展。她那淵博的歷史知識,卓異的文學(xué)稟賦,豪爽堅強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熏陶。

    李清照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風(fēng)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xiāng)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xùn)|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她是在東京長大的。那時候,北宋統(tǒng)治階級享樂成風(fēng),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李清照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由于封建禮教的禁錮,不可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她畢竟出身于城市,不像鄉(xiāng)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樣閉塞。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于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說明了她曾經(jīng)受過故鄉(xiāng)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藉",顯示了都市社會風(fēng)氣和文學(xué)氣氛對她的熏染。

    二、

    三、

    四、蘇軾 蘇詢 蘇轍誰是爹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xué)者競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薄叭K”的稱號即由此而來。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dǎo)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lǐng)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蘇生平記事

    宋真宗大中祥符2年己酉(1009):蘇洵生。

    歐陽修《蘇明允墓志銘》有“君以疾卒,實治平3年(1066)4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語,治平3年上推五十八年,當(dāng)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3年庚戌(1010):蘇洵二歲。

    妻程氏生。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有“夫人以嘉皊2年(1057)4月癸丑終于鄉(xiāng)里……年四十八”。本此,當(dāng)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4年辛亥(1011):蘇洵三歲。

    大中祥符5年壬子(1012):蘇洵四歲。

    大中祥符6年癸丑(1013):蘇洵五歲。

    蘇洵長兄蘇澹之子蘇位生,蘇洵《祭侄位文》有“昔汝之生,后余五年”語。

    石昌言舉進士,蘇洵戲于父側(cè),昌言以棗栗啖之。

    大中祥符7年甲寅(1014):蘇洵六歲。

    大中祥符8年乙卯(1015):蘇洵七歲。

    大中祥符9年丙辰(1016):蘇洵八歲。

    天禧元年丁巳(1017):蘇洵九歲。

    天禧2年戊午(1018):蘇洵十歲。

    天禧3年己未(1019):蘇洵十一歲。

    天禧4年庚申(1020):蘇洵十二歲。

    天禧5年辛酉(1021):蘇洵十三歲。

    眉州有所謂茅將軍神顯圣,洵父蘇序毀其神像,拆其廟宇。

    乾興元年壬戌(1022):蘇洵十四歲。

    天圣元年癸亥(1023):蘇洵十五歲。

    蘇洵之仲兄蘇渙“始就鄉(xiāng)試”。

    天圣2年甲子(1024):蘇洵十六歲。

    蘇渙與蘇洵之妻兄程?同科進士及第,父蘇序至劍門迎蘇渙,再毀茅將軍廟。

    天圣3年乙丑(1025):蘇洵十七歲。

    天圣4年丙寅(1026):蘇洵十八歲。

    天圣5年丁卯(1027):蘇洵十九歲。

    娶程氏,司馬光《程夫人墓志銘》有“生十八年歸蘇氏”語。

    天圣6年戊辰(1028):蘇洵二十歲。

    長女夭折。蘇洵《極樂院六菩薩記》:“自長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憂,蓋年二十有四矣?!倍臍q前四五年,可見此女出生不久即夭折。

    天圣7年己巳(1029):蘇洵二十一歲。

    天圣8年庚午(1030):蘇洵二十二歲。

    蘇洵游成都玉局觀,得張仙畫像,祈嗣。

    天圣9年辛未(1031):蘇洵二十三歲。

    明道元年壬申(1032):蘇洵二十四歲。

    蘇洵之母史氏卒,事見前天圣6年譜。蘇渙去官,回家居母喪。

    明道2年癸酉(1033):蘇洵二十五歲。

    蘇洵始知讀書,他在《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中說:“洵少年不學(xué),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

    景皊元年甲戌(1034):蘇洵二十六歲。

    蘇洵長子景先生于此年或其前后。

    景皊2年乙亥(1035):蘇洵二十七歲。

    蘇洵始大發(fā)憤,刻苦讀書。歐陽修《蘇明允墓志銘》:“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蘇洵幼女八娘生,其《自尤詩并序》有“壬辰之歲(1052)而喪幼女”,“年十有八而死”語,自壬辰上推十八年,當(dāng)生于此年。

    景皊3年丙子(1036):蘇洵二十八歲,蘇軾生。

    蘇軾生于12月19日,蘇軾《送沈逵》有“嗟我與君同丙子”語,《李委吹笛》有“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語。

    景皊4年丁丑(1037):蘇洵二十九歲,蘇軾二歲。

    長兄蘇澹卒。蘇洵舉進士再不中。

    寶元元年戊寅(1038):蘇洵三十歲,蘇軾三歲。

    蘇洵長子景先卒,蘇轍《次韻子瞻寄賀生日》詩有“兄弟本三人,懷抱喪其一”語。

    寶元2年己卯(1039):蘇洵三十一歲,蘇軾四歲,蘇轍生。

    蘇轍生于2月20日,宋孫汝聽《蘇潁濱年表》:“仁宗寶元二年己卯二月丁亥蘇轍生。”

    康定元年庚辰(1040):蘇洵三十二歲,蘇軾五歲,蘇轍二歲。

    慶歷元年辛巳(1041):蘇洵三十三歲,蘇軾六歲,蘇轍三歲。

    蘇洵幼姊卒。

    慶歷2年壬午(1042):蘇洵三十四歲,蘇軾七歲,蘇轍四歲。

    蘇軾開始讀書,其《上梅直講書》有“軾七八歲始知讀書”語。

    慶歷3年癸未(1043):蘇洵三十五歲,蘇軾八歲,蘇轍五歲。

    蘇軾入小學(xué),其《記陳太初》有“吾八歲入小學(xué),以道士張易簡為師”語。

    慶歷4年甲申(1044):蘇洵三十六歲,蘇軾九歲,蘇轍六歲。

    蘇洵與郫縣處士張俞交游。蘇轍亦入天慶觀小學(xué)讀書。

    慶歷5年乙酉(1045):蘇洵三十七歲,蘇軾十歲,蘇轍七歲。

    蘇洵教蘇軾作文,王宗稷《蘇文忠公年譜》有“東坡十來歲,老蘇令作《夏侯太初論》”語。

    蘇洵舉制策,東游京師,見石昌言于長安,與魯人顏醇之、僧保聰?shù)扔?。蘇洵游學(xué)在外,母程夫人親教蘇軾兄弟讀書。蘇洵次女卒。

    慶歷6年丙戌(1046):蘇洵三十八歲,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

    蘇洵舉茂材異等,不中。

    慶歷7年丁亥(1047):蘇洵三十九歲,蘇軾十二歲,蘇轍九歲。

    蘇洵下第,南游廬山、虔州。父蘇序卒于家,洵匆匆返蜀。悉焚舊稿,絕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學(xué)術(shù)。精心培養(yǎng)二子,作《名二子說》。命蘇軾擬作《謝宣詔赴學(xué)士院表》。

    蘇渙亦赴喪返蜀,蘇軾兄弟始識伯父,渙教育他們要“師其寡過”。

    慶歷8年戊子(1048):蘇洵四十歲,蘇軾十三歲,蘇轍十歲。

    蘇洵杜門家居,其《憶山送人》有“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語;以己學(xué)行授二子,以明其學(xué)。

    蘇軾兄弟就學(xué)于城西劉巨。

    皇皊元年己丑(1049):蘇洵四十一歲,蘇軾十四歲,蘇轍十一歲。

    蘇洵杜門家居,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有“先君昔未仕,杜門皇皊初”語。

    蘇軾兄弟等在學(xué)舍作《雨中聯(lián)句》詩。

    皇皊2年庚寅(1050):蘇洵四十二歲,蘇軾十五歲,蘇轍十二歲。

    蘇洵拜見知益州田況。蘇洵幼女八娘十六歲,適表兄程之才。

    皇皊3年辛卯(1051):蘇洵四十三歲,蘇軾十六歲,蘇轍十三歲。

    蘇洵兄弟居父喪期滿,蘇渙出知祥符。八娘生子。

    皇皊4年壬辰(1052):蘇洵四十四歲,蘇軾十七歲,蘇轍十四歲。

    蘇洵幼女八娘因受程家虐待而死,蘇程兩家遂絕交。

    皇皊5年癸巳(1053):蘇洵四十五歲,蘇軾十八歲,蘇轍十五歲。

    至和元年甲午(1054):蘇洵四十六歲,蘇軾十九歲,蘇轍十六歲。

    蘇軾娶青神貢士王方之女王弗為妻,王弗年十六。

    11月張方平鎮(zhèn)蜀,訪知蘇洵。

    至和2年乙未(1055):蘇洵四十七歲,蘇軾二十歲,蘇轍十七歲。

    蘇洵作《上張益州書》,并謁張方平于成都,又至雅州,訪知雅州雷簡夫。張方平薦蘇洵任成都學(xué)官,朝廷未作答復(fù);雷簡夫致書張方平,稱蘇洵“豈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勸張再薦蘇洵(邵博《聞見后錄》卷15)。蘇洵送吳照鄰赴闕,吳攜蘇洵文致歐陽修。

    蘇軾亦以所作文謁張方平,其《樂全先生文集敘》云:“軾年二十,以諸生見公成都,公一見待以國士。”蘇軾在成都得破酒缸所作之硯以贈蘇轍,蘇轍作《缸硯賦》。

    蘇轍娶妻史氏,其《寄內(nèi)》詩有“與君少年初相識,君年十五我十七”語。

    嘉皊元年丙申(1056):蘇洵四十八歲,蘇軾二十一歲,蘇轍十八歲。

    蘇洵作《張益州畫像記》、《上張侍郎第一書》,書中表示將送二子入京應(yīng)試。

    3月,三蘇父子至成都,拜別張方平,蘇轍始見張;張盛贊蘇軾兄弟,謂“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jǐn)重,成就或過之”(無名氏《瑞桂堂暇錄》)。蘇洵父子攜張方平致歐陽修,雷簡夫致歐陽修、韓琦推薦蘇洵的信離成都,經(jīng)閬中,出褒斜谷,過長安、澠池,于5月抵京師開封。8月舉進士于京師,蘇軾兄弟皆入選。

    蘇洵上書歐陽修、韓琦、富弼等人。歐陽修激賞蘇洵之文,“目為孫卿子(荀子)”,并薦蘇洵于朝。蘇洵遂成為歐、韓之座上客。時王安石亦在京任群牧判官,亦為歐陽修門人,但因見解分歧,蘇洵拒絕同王交游,王亦屢詆洵于眾。

    蘇洵作《送石昌言使北引》,蘇軾書之。

    冬,張方平返京,蘇洵作《上張侍郎第二書》。時蘇洵雖名動京師,但求官未遂,盼張援引,其言凄切。

    嘉皊2年丁酉(1057):蘇洵四十九歲,蘇軾二十二歲,蘇轍十九歲。

    歐陽修知貢舉,疾時文之弊,凡怪奇艱澀之文皆黜,而蘇軾兄弟同科進士及第。

    蘇軾上書謝歐陽修、梅摯、范鎮(zhèn)、韓絳、梅堯臣等。蘇轍上書韓琦,提出文氣說,強調(diào)閱歷對養(yǎng)氣為文的作用。

    4月程夫人卒于家,三蘇父子匆匆返蜀,蘇洵作《祭亡妻文》、《老翁井銘》、《老翁井》詩。

    蘇洵老友史彥輔去世,洵為之立后,治喪,作《祭史彥輔文》和《與吳殿院書》,求吳照鄰照護史沆遺孤。

    蜀州新建絕勝亭,蘇轍作《絕勝亭》詩。

    嘉皊3年戊戌(1058):蘇洵五十歲,蘇軾二十三歲,蘇轍二十歲。

    蘇洵作《答二任(任孜、任?)》詩和《木假山記》,有郁郁不得志之感。10月得雷簡夫書,聞將召試舍人院;11月5日召命下,蘇洵上書仁宗,又致書雷簡夫、梅圣俞,拒不赴試,謂“惟其平生不能區(qū)區(qū)附和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窮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萬里以就試,不亦為山林之士所輕笑哉!”(《答梅圣俞書》)

    王素知成都,蘇軾往見,并作《上知府王龍圖書》,論治蜀難易。

    蘇轍謁見益州路轉(zhuǎn)運使趙?。

    嘉皊4年己亥(1059):蘇洵五十一歲,蘇軾二十四歲,蘇轍二十一歲。

    6月召蘇洵赴試之命再下,梅圣俞作《題老人泉寄蘇明允》詩,勸洵入京。蘇洵作《上歐陽內(nèi)翰第四書》,表示將攜二子入京;又作《自尤》詩,哀其幼女之死;作《極樂院六菩薩閣記》,紀(jì)念已死之親人。10月三蘇父子及其家屬沿岷江、長江而下,一路游山玩水,吟詩作賦,于12月8日抵達江陵,并在江陵度歲。

    匯途中所作詩為《南行前集》,蘇軾作《南行前集敘》。

    嘉皊5年庚子(1060):蘇洵五十二歲,蘇軾二十五歲,蘇轍二十二歲。

    正月5日三蘇父子離江陵,陸行北上,2月5日抵京,匯途中所作詩文為《南行后集》,蘇轍為作《南行后集引》。

    3月蘇軾兄弟以選人至流內(nèi)銓,蘇軾授河南福昌縣主簿,蘇轍授河南澠池縣主簿。因舉制策,均未赴任。

    “居梁不耐貧,投杞辟糠?”(蘇轍《辛丑除日寄子瞻》),三蘇父子到京不久即移居杞縣。

    6月蘇洵長兄蘇澹之子蘇位卒,洵作《祭侄位文》。8月因歐陽修、趙?之薦,以蘇洵任秘書省試校書郎,洵有《謝相府啟》和《謝趙司諫啟》。

    嘉皊6年辛丑(1061):蘇洵五十三歲,蘇軾二十六歲,蘇轍二十三歲。

    正月蘇軾兄弟因舉制策,移居懷遠驛,見蘇軾《感舊詩并敘》。

    蘇洵上書韓琦,對其不能重用自己表示不滿。7月以蘇洵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歐陽修《蘇明允墓志銘》)

    8月仁宗御崇政殿試所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問。蘇軾兄弟各在所上五十篇《進策》、《進論》和《御試制科策》中,系統(tǒng)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張。蘇軾入第三等(一二等為虛設(shè),實為一等),蘇轍因極論朝政之失,宮掖之秘,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胡宿等力主黜之,仁宗曰:“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蘇轍《遺老齋記》)遂降一等,第以四等下。

    制科入第后,蘇軾除大理評事、鳳翔簽判。蘇軾兄弟即將離別,有感于韋應(yīng)物“安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詩而相約早退。

    11月蘇軾赴鳳翔簽判任,蘇轍送至鄭州西門外,“話別鄭原”。(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從此,兄弟二人離別之日多,相聚之日少,開始岐梁唱和。

    嘉皊7年壬寅(1062):蘇洵五十四歲,蘇軾二十七歲,蘇轍二十四歲。

    蘇洵在京修纂禮書,蘇軾簽判鳳翔,蘇轍在京侍父。

    2月蘇軾往屬縣減決囚犯,作《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jīng)歷》詩,蘇轍次韻。4月,楊畋卒,蘇轍作《楊樂道龍圖哀詞》。8月,伯父蘇渙卒。蘇轍除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知制誥王安石以蘇轍“右宰相專攻人主”,不肯草制,轍遂求留京侍父,從之。10月,蘇軾有《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歲暮,蘇軾作《矷歲》、《別歲》、《守歲》詩,蘇轍作《次韻子瞻記歲暮鄉(xiāng)俗三首》。

    嘉皊8年癸卯(1063):蘇洵五十五歲,蘇軾二十八歲,蘇轍二十五歲。

    蘇洵、蘇轍在京,蘇軾簽判鳳翔。3月仁宗去世,英宗繼位。韓琦為山陵使,厚葬仁宗。蘇洵作《上韓昭文論山陵書》,力主薄葬。是歲,王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之,蘇洵獨不往,作《辨奸論》。

    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蘇洵五十六歲,蘇軾二十九歲,蘇轍二十六歲。

    蘇洵、蘇轍在京,蘇軾簽判鳳翔,12月罷鳳翔任。

    治平2年乙巳(1065):蘇洵五十七歲,蘇軾三十歲,蘇轍二十七歲。

    正月蘇軾還京,差判登聞鼓院,2月直史館。蘇軾兄弟匯集數(shù)年詩作為《岐梁唱和詩集》。(蘇轍《次韻姚孝孫見還岐梁唱和詩集》)3月蘇轍始仕,出為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推官。(蘇轍《潁濱遺老傳》)5月蘇軾之妻王弗卒于京師,年二十七。(見蘇軾《亡妻王氏墓志銘》)9月四日蘇洵等編成《太常因革禮》100卷。9月蘇洵參加韓琦家宴,韓作《乙巳重陽》詩,蘇洵作《九日和韓公》。

    治平3年丙午(1066):蘇洵五十八歲,蘇軾三十一歲,蘇轍二十八歲。

    蘇軾續(xù)娶王閏之,蘇軾《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昔通義君(前妻王弗),沒不待年,嗣為兄弟,莫如君賢?!蓖醺プ溆?年5月,蘇洵卒于3年4月,王弗“沒不待年”而蘇軾續(xù)娶王閏之,可知當(dāng)娶于2年底或3年初。

    春,蘇洵病。歐陽修多次致書問病情。(歐陽修《與蘇編禮啟》)4月25日蘇洵卒于京師,朝野之士為作哀詞銘誄者百三十有三人。(張方平《文安先生墓表》)蘇軾兄弟護喪出都,自汴入淮,沿江而上返蜀。

    治平4年丁未(1067):蘇軾三十二歲,蘇轍二十九歲。

    正月英宗崩,神宗繼位。軾兄弟在蜀居父喪。8月葬蘇洵于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張方平《文安先生墓表》)

    宋神宗熙寧元年戊申(1068):蘇軾三十三歲,蘇轍三十歲。

    4月王安石越次入對,并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認(rèn)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保ā独m(xù)資治通炮》卷66)冬,蘇軾兄弟居父喪期滿,挈家還京,在長安度歲。

    熙寧2年己酉(1069)。蘇軾三十四歲,蘇轍三十一歲。

    2月以富弼同平章事,王安石參知政事。創(chuàng)制置三司條例司,開始變法(《續(xù)資治通炮》卷66)。蘇軾兄弟于2月到京后,因王安石不滿蘇軾議論異己,仍以蘇軾為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以蘇轍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王安石欲變科舉,神宗召兩制三館議。蘇軾上《議學(xué)校貢舉狀》,安石不悅,命軾攝開封府推官,欲以事繁困之。(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蘇轍在條例司亦與王安石意見不合,8月上《制置三司條例司論事狀》、《條例司乞外任狀》,全面批評新法,且請外任。安石大怒,欲加以罪,陳升之阻之,奏除河南推官。

    熙寧3年庚戌(1070):蘇軾三十五歲,蘇轍三十二歲。

    正月張方平出知陳州,奏改辟蘇轍為陳州教授,轍有《初到陳州》詩。上元節(jié)有旨市浙燈。蘇軾上《諫買浙燈狀》,詔罷之。軾驚喜過望,又作《上皇帝書》、《再上皇帝書》,全面批評新法。殿前策進士,士子附和王安石,爭言舊法不是,軾作《擬進士對試策》一道諷神宗。王安石黨大怒,御史知雜事謝景溫誣奏蘇軾居喪,往復(fù)賈販。詔湖北運司查核。窮治無所得,軾無一言自辯,乞外任避之。(《續(xù)資治通炮長編》卷214)

    熙寧4年辛亥(1071):蘇軾三十六歲,蘇轍三十三歲。

    蘇轍任陳州學(xué)官。蘇軾以太常博士、直史館通判杭州,7月出都赴陳,謁張方平,看望蘇轍,留七十余日。(蘇軾《記鐵墓厄臺》)9月蘇軾兄弟同赴潁州,謁歐陽修,并別于潁。蘇軾沿途游山玩水,11月28日到杭州任。到官3日即游孤山、靈隱、上天竺,訪僧惠勤、惠思、辯才。除夜,軾作《都廳題壁》詩。

    熙寧5年壬子(1072):蘇軾三十七歲,蘇轍三十四歲。

    蘇軾通判杭州。8月鄉(xiāng)試,蘇軾監(jiān)試。赴湯村,開運鹽河,又赴湖州相度堤岸,有《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吳中田婦嘆》等譏刺新政之詩。

    蘇轍任陳州學(xué)官,8月赴洛陽考試舉人,繼游嵩山,沿途有詩。

    熙寧6年癸丑(1073):蘇軾三十八歲,蘇轍三十五歲。

    蘇軾通判杭州,協(xié)助知州陳述古修復(fù)錢塘六井成,作《錢塘六井記》。冬,赴常、潤等地賑饑。

    蘇轍任陳州學(xué)官,夏改齊州掌書記,有《自陳適齊戲題》詩。9月李師中知齊州。10月作《京西北路轉(zhuǎn)運使題名記》。

    熙寧7年甲寅(1074):蘇軾三十九歲,蘇轍三十六歲。

    4月王安石罷相,出知江寧。

    蘇軾通判杭州,納妾朝云。5月被命知密州,9月離杭,11月到任,上《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蘇轍任齊州掌書記。2月李師中知瀛州,有《送李誠之知瀛州》詩。3月李肅之知齊州,有《齊州代李肅之諫議謝表》。與李遵度游,為作《洛陽李氏園亭記》。

    熙寧8年乙卯(1075):蘇軾四十歲,蘇轍三十七歲。

    2月,王安石復(fù)相。

    蘇軾知密州,有《上韓丞相論災(zāi)傷手實書》、《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作《江城子·記夢》,悼念已去世十年的前妻王弗。又作《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轍任齊州掌書記。春末夏初游泰山,有詩紀(jì)行。李肅之建閔子廟,蘇轍為作《齊州閔子祠堂記》。知歷城施辯建濼源石橋,蘇轍為作《齊州濼源石橋記》。蘇軾在密州建超然臺,蘇轍為作《超然臺賦》。

    熙寧9年丙辰(1076):蘇軾四十一歲,蘇轍三十八歲。

    10月王安石再次罷相,從此閑居金陵。

    蘇軾知密州。建蓋公堂并作《蓋公堂記》,希望無為而治。又作《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懷念蘇轍。12月移知河中府,離密州。

    蘇轍任齊州掌書記。2月李公擇代李肅之知齊州。10月蘇轍罷齊州任還京,暫寓范鎮(zhèn)東齋,作《自齊州回論時事書》,批評神宗“知其(指王安石)不可用而去之,又循其舊術(shù)而不改”。

    熙寧10年丁巳(1077):蘇軾四十二歲,蘇轍三十九歲。

    蘇轍改官著作佐郎,張方平辟為南京簽書判官。2月蘇轍自京往迎蘇軾,相會于澶、濮之間。抵陳橋驛,告下,蘇軾改知徐州,不得入國門,遂居郊外范鎮(zhèn)東園。為長子蘇邁娶石昌言之孫女,蘇軾《與黎希聲書》云:“向自密將赴河中府,至陳橋驛,受命改差彭城,便欲赴任。以兒子娶婦,留城東景仁園中?!蓖跷暮啤短K詩總案》卷15載:“邁時年十九,其婿于誰氏,不可考也?!?982年四川眉山出土了《蘇符行狀》,其“婿于誰氏”已可確考。《蘇符行狀》云:“先公姓蘇氏,字仲虎,諱符,世居眉山。曾王父諱洵,王父諱軾,父諱邁,母石氏,故中書舍人昌言之孫?!?

    4月蘇轍送蘇軾赴徐州,留百余日。中秋夜,蘇軾兄弟作《水調(diào)歌頭》話別。8月十六日蘇轍離徐,赴南京簽判任,不久,張方平告老,龔鼎臣知南京。

    黃河決口,8月21日水及徐州城下,蘇軾率軍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

    元豐元年戊午(1078):蘇軾四十三歲,蘇轍四十歲。

    蘇軾知徐州。為防水之再至,蘇軾組織徐州軍民修筑外城,并建黃樓。重陽日在黃樓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之士。

    蘇轍任南京簽判。5月龔鼎臣移知青州,陳汝羲知南京。9月蘇轍原擬參加黃樓落成,并作《黃樓賦》,因事未成行。蘇轍之女適文同之子文逸民,10月文同知湖州,有《送文與可知湖州》詩。

    元豐2年己未(1079):蘇軾四十四歲,蘇轍四十一歲。

    蘇軾知徐州。正月文同赴湖州任途中卒于陳州。3月以蘇軾知湖州,赴任前先到南京看望蘇轍,為留半月,4月到任。7月以謗訕新政的罪名被捕入京,12月責(zé)授黃州團練副使。

    蘇轍任南京簽判。4月有《代張方平乞致仕表》,7月張以太子少師致仕,有《代張方平謝致仕表》。蘇轍作《為兄軾下獄上書》,乞納在身官為贖兄罪,坐貶監(jiān)筠州鹽酒稅。

    元豐3年庚申(1080):蘇軾四十五歲,蘇轍四十二歲。

    正月蘇軾離京過陳州,蘇轍自南京來陳,3日而別,2月1日蘇軾到達黃州貶所,初居定惠院,后徙城南臨皋亭,時游武昌寒溪、西山。黃州守徐君猷待軾甚厚。

    蘇轍離南京,赴貶所,張方平凄然不樂,口占一絕為別,已而泣下。5月底蘇轍先送蘇軾家室至黃州,為留十日,同游武昌西山,再赴貶所。時毛維瞻守筠州,二人唱和甚多。

    元豐4年辛酉(1081):蘇軾四十六歲,蘇轍四十三歲。

    蘇軾貶官黃州。故人馬正卿為蘇軾請得城東營房廢地數(shù)十畝,蘇軾躬耕其中,并自號東坡居士。伯父蘇渙之孫,東坡之侄蘇安節(jié)赴舉報罷,赴黃見軾,軾有《侄安節(jié)遠來夜坐》等詩。

    蘇轍貶官筠州。女婿王適赴舉,蘇轍有《送王適徐州赴舉》詩。

    8月被差入筠州試院評定考卷,有《戲呈試官》等詩。是歲作《廬山棲賢堂記》、《筠州圣壽院法堂記》、《筠州圣祖殿記》、《黃州師中庵記》等文。

    元豐5年壬戌(1082):蘇軾四十七歲,蘇轍四十四歲。

    蘇軾貶官黃州,在東坡筑雪堂,自書東坡雪堂四字以榜之。3月游沙湖,作《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至蘄水,作《浣溪沙》(“山下蘭芽短侵溪”)。7月和10月兩次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轍貶官筠州,3月作《上高縣學(xué)記》。毛維瞻致仕,有《送毛君致仕還鄉(xiāng)》詩。蘇軾建武昌九曲亭,蘇轍為作記。婿王適應(yīng)舉落第,至黃州看望蘇軾后歸筠州。

    元豐6年癸亥(1083):蘇軾四十八歲,蘇轍四十五歲。

    蘇軾貶官黃州。巢谷因韓存寶案,遁跡江淮,來黃州,蘇軾以子蘇迨、蘇過從之學(xué)。朝云生子蘇?,作《洗兒》詩。滕達道自安州赴闕,作《與滕達道書》,勸滕以言為戒。

    蘇轍貶官筠州。國子監(jiān)司業(yè)朱服言,權(quán)筠州州學(xué)教授蘇轍所撰州學(xué)試題乖戾經(jīng)旨,候有新官令罷。蘇轍乞本路別差官管勾,從之。

    元豐7年甲子(1084):蘇軾四十九歲,蘇轍四十六歲。

    蘇軾貶官黃州,4月量移汝州。蘇軾赴汝途中,繞道筠州訪蘇轍,有《端午游真如,遲、適、遠(皆蘇轍之子)從,子由在酒局》詩;游廬山,作《題西林壁》;游石鐘山,作《石鐘山記》;過金陵,訪王安石,相與唱和。幼子蘇?夭折于金陵。年終抵泗州,上表求常州居住。

    蘇轍貶官筠州。9月以蘇轍為績溪令,12月離筠州赴績溪任。過南昌,游徐孺亭,登滕王閣。除夜泊舟鄱陽湖口,遇大風(fēng)雪。

    元豐8年乙丑(1085):蘇軾五十歲,蘇轍四十七歲。

    3月神宗病逝,哲宗繼位,高太后聽政。以司馬光為門下侍郎。

    蘇軾赴汝途中,于2月抵南都,謁張方平。告下,允軾常州居住,5月至常州。

    6月告下,起知登州。10月到登州任,到官5日被召還朝任禮部郎中。

    蘇轍到績溪任后,臥病五十余日。8月以校書郎被召還朝,赴京途中,繞道杭州,訪蘇軾遺跡,然后北上。

    宋哲宗元皊元年丙寅(1086):蘇軾五十一歲,蘇轍四十八歲。

    4月王安石去世,9月司馬光去世。

    蘇軾還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又任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蘇軾基本支持司馬光廢新法,逐新黨,但反對盡廢新法,特別是免役法,主張兼用其長。

    蘇轍北上途經(jīng)南都,謁張方平。2月至京,改除右司諫,9月除起居郎,11月任中書舍人,蘇轍任右司諫的半年中,上奏狀七十余篇。約占蘇轍現(xiàn)存奏狀的一半,內(nèi)容涉及元皊之政的各個方面。

    元皊2年丁卯(1087):蘇軾五十二歲,蘇轍四十九歲。

    蘇軾任翰林學(xué)士,蘇轍任中書舍人,兄弟二人同掌內(nèi)外制。針對高太后無意用兵,蘇軾兄弟就擒獲鬼章事上章,主張加強戰(zhàn)備,因事正法。因政見不同,逐漸形成以程頤為首的洛黨,以蘇軾為首的蜀黨,以劉摯為首的朔黨,黨爭日演日烈。11月,蘇轍除戶部侍郎。

    元皊3年戊辰(1088):蘇軾五十三歲,蘇轍五十歲。

    蘇軾任翰林學(xué)士,蘇轍任戶部侍郎。3月蘇軾權(quán)知禮部貢舉,蘇轍、王欽臣等為武舉考官。5月1日蘇軾兄弟同轉(zhuǎn)對,各條上三事,并有詩記其事。

    9月以御史中丞孫覺和蘇轍等考試制科舉人。12月因周銼上疏請以王安石配享神宗,蘇軾上章劾周銼。

    元皊4年己巳(1089):蘇軾五十四歲,蘇轍五十一歲。

    蘇軾連章請郡,3月以龍圖閣學(xué)士出知杭州。5月?/ca>

    以上就是關(guān)于京東杭州競舟營業(yè)部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為什么好多人回收USDT(為什么好多人回收京東卡)

    京東杭州散貨分揀中心電話(杭州京東分揀中心在哪里)

    來來推app下載(來來推app京東到家)

    抖音來客電話客服

    展示商標(biāo)的目的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