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中國高校nature統(tǒng)計(各高校nature)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國高校nature統(tǒng)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請問哪里有各個大學各個專業(yè)的等級排行?
2008年1月2日,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正式發(fā)布《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北京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榮登“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下降至第2名;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仍列第3和第4名;與2007年相同,南京大學列第5名,上海交通大學列第6名,武漢大學列第7名;吉林大學上升至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和四川大學進入前十名,分列第9和第10名,其中四川大學是首次進入前十強。
《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雜志和21世紀人才報等聯(lián)合編制,該研究報告是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一年一度的重大研究成果。課題組組長中國校友會網(wǎng)總編趙德國介紹,這是課題組連續(xù)第6年發(fā)布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以“衡量高校對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為目標,重點體現(xiàn)高校的“歷史成就”與“現(xiàn)時能力”狀況,旨在為我國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政策,高校提升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學生及家長報考院校、企事業(yè)單位選才及教育投資等重要參考。
首次引入“杰出社會科學家”等指標,以遏制目前我國大學排行榜“重理輕文”的問題
與2007年相比,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上名次發(fā)生變動的高校較多。課題組組長趙德國分析說,主要原因在于對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指標進行了調(diào)整,如將剛剛發(fā)布的《2007中國杰出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的研究成果引入“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在評價指標中增加“杰出社會科學家”等指標,并給予與“兩院院士”相同權重,以逐步遏制目前我國大學排行榜中“重理輕文”的問題。同時在科學研究指標下新增“中國專利獎”和“Nature&Science論文”等指標,旨在更加全面反映我國高?;A研究和成果轉化的水平。
從2008中國大學排名的結果來看,在新增指標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的高校的名次均有較大的上升,特別是文科強校的名次均有所上升。如北京大學更是憑借在“杰出社會科學家”等指標上的突出表現(xiàn)超越清華大學榮登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這也是北京大學第2次登上榜首之位。而吉林大學上升至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則再次進入前十位居第9名,北京師范大學上升到第14位,廈門大學則首次進入了20強,華東師范大學升至第25位。同時在“Nature&Science論文”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的高校名次都有所上升,如中國科技大學的名次比去年上升2位居第15名,西北大學上升4位居第40名等,南京大學也縮小與前面高??蒲兄笜说牟罹?。而在新增指標方面相對較弱的高校,名次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華中科技大學下降至第11名,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和天津大學等高校的名次也有所下降。
今年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剛剛獲得教育部原則同意“211工程”立項建設的海南大學(2007年由華南熱帶農(nóng)業(yè)大學和海南大學合并組建)因為合并學校的綜合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首次進入中國大學100強,位居第97名。教育部直屬高校長安大學因2007年度在科技獎勵和學科建設等方面成績顯著也挺進了100強,位居第89名,顯示出強勁的發(fā)展?jié)摿ΑA硗赓F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和揚州大學等也進入100強。
課題組組長趙德國表示,由于“2007中國杰出社會科學家遴選”是首次進行,在指標遴選上還有很大空間有待完善與改進,還有很多杰出的人文社會科學家沒有被遴選出來,課題組決定將繼續(xù)展開“2008中國杰出社會科學家”遴選工作,以改變我國大學排行榜“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
首發(fā)2008中國高校nature&science論文與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居榜首
《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還發(fā)布了“2008中國高??茖W貢獻力排行榜”。其中在2008中國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貢獻力排行榜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居2008中國高校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前三強;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居2008中國高校Nature&Science論文排行榜(第一作者單位)前三強;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居2008中國高校Nature&Science論文排行榜(第二作者單位)前三強。
在2008中國高校技術創(chuàng)新貢獻力排行榜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并列)居2008中國高校國家重大技術發(fā)明獎排行榜前三強;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和北京大學居2008中國高校國家重大科技進步獎排行榜前三強;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等高校并列)居2008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前三強;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高居2008中國最受媒體關注大學排行榜前三強
《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還發(fā)布了“2008中國最受媒體關注大學排行榜”,排行榜以2007年度高校網(wǎng)絡新聞搜索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得出,位居前十強的高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
排名可看
http://381space.5d6d.com/thread-2133-1-1.html
二、西北大學院校代碼是多少?
西北大學院校代號即代碼為10697。西北大學,簡稱“西大”,坐落于陜西省西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介紹
西北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lián)盟、新絲綢之路大學聯(lián)盟、長安聯(lián)盟創(chuàng)始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等學府。
西北大學肇始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由清朝光緒帝御筆朱批設立。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為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西遷來陜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國立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1939年復稱國立西北大學。新中國成立后為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大學。1950年復名西北大學。1958年改隸陜西省主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截至2022年4月,學校有太白、桃園、長安三個校區(qū),總占地2360余畝,設有24個院系、88個本科專業(yè);擁有24個博士后流動站、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5萬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萬余人,研究生11700余人,國際學生600余人。
院系專業(yè)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24個院(系),89個本科專業(yè)。
截至2020年5月24日,學校擁有5所附屬醫(yī)院。
附屬醫(yī)院: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西北大學附屬醫(yī)院、西北大學附屬神木醫(yī)院、西北大學附屬西安國際醫(yī)學中心醫(yī)院、西北大學附屬西安高新醫(yī)院。
師資力量
據(jù)2021年11月學校官網(wǎng)顯示,學?,F(xiàn)有教職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雙聘院士(教授)5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劃”項目入選者2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6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11月,學?,F(xiàn)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F(xiàn)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教學建設
據(jù)2019年12月學校官網(wǎng)顯示,學校擁有1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4個教育部本科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2個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專業(yè)、17個省級特色專業(yè)、19個省級名牌專業(yè)、34個省級一流專業(yè),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基地并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地質學實驗教學中心、文化遺產(chǎn)保護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應用經(jīng)濟學與管理學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化保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基地班):經(jīng)濟學基地班、歷史學基地班、物理學基地班、化學基地班、地質學基地班、生物科學基地班、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理論經(jīng)濟學基礎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歷史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地質學、化學、經(jīng)濟學、資源勘查工程、歷史學、物理學、中藥學、漢語言文學、考古學、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過程裝備與控制、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地質學、化學、經(jīng)濟學、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
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專業(yè):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能源化學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yè):地質學、化學、經(jīng)濟學、文物保護技術、歷史學、中藥學物理學、過程裝備與控制、漢語言文學、考古學、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行政管理、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地理信息系統(tǒng)、材料化學。
省級名牌專業(yè):地質學、化學、物理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資源勘查工程、考古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漢語言文學、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文物保護技術、行政管理。
省級一流專業(yè):考古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化學、地質學、物理學、漢語言文學、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電子科學與技術、新聞學、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應用物理學、文物保護技術、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應用化學、工商管理、世界史、軟件工程、能源化學工程、行政管理、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化學、法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哲學。
教學成果
2018年,學校3項教學成果榮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合作交流
西北大學于1992年成立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逐步發(fā)展成為全國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學還與巴黎法語聯(lián)盟合作成立了法語聯(lián)盟-西安語言文化培訓中心,成為西北大學乃至西安地區(qū)的師生學習法語以及赴法留學深造的平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西北大學精心策劃了選派優(yōu)秀在讀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國的友好合作院校學習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項目和選送部分本科畢業(yè)生赴美、英、德、法、日、奧地利等國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留學項目等。
科研機構
據(jù)2019年12月學校官網(wǎng)顯示,學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基地,1個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3個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基地并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39個省部級理工類科研基地和17個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學承擔國家“973”、“863”、“攀登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計委重大產(chǎn)業(yè)化示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國家或省部級項目437項,獲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勵233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2101篇,出版專著692部。
據(jù)2000、2001、2002年統(tǒng)計,該校被SCI收錄論文數(shù)在全國高校排名分別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2010年中國大學nature&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學均為9篇,分別名列第5和第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百余項。先后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陜西省最高科技成就獎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獎勵。西北大學一批科研項目獲國家立項,并獲得較大額度的資金資助。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獲320萬元專項資金資助,承擔國家科技部首屆科技惠民計劃項目獲502.9萬元資金資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項目,獲準資助額度18萬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學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陜西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等一系列重大科研獎勵,科研成果5次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fā)表了12篇論文。1997年,西北大學被SCI收錄的論文數(shù)只有37篇,到了2004年,這個數(shù)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學共有327篇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
學術交流
西北大學具有面向世界開展國際交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改革開放以來,先后與美、英、法、德、日等20余個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qū)的100余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邀請了包括楊振寧、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謙一、李約瑟、吳健雄、趙浩生、費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里夫·格蘭杰、大衛(wèi)·格羅斯、莫瑞斯等諾貝爾獎獲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學家在內(nèi)的800余名國際知名學者來西北大學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國際學術會議40余次。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底,西北大學圖書館累計紙質藏書324萬余冊,電子圖書277萬余冊,電子期刊82萬余種,數(shù)據(jù)庫258個,電子學位論文808萬余冊,音視頻6萬小時?,F(xiàn)已建成了傳統(tǒng)紙質資源與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文摘索引、光盤、多媒體、視頻等電子資源相互并存、互相補充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特色館藏中尤以16萬冊線裝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區(qū)獨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收藏范圍除中國各朝代刻本、印本外,還有日本本、朝鮮本等,內(nèi)容包括敦煌佛經(jīng)寫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確認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屬館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本館還有連續(xù)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報紙,以及種類齊全的陜西地方志和大量臺灣版的地方志。
學術期刊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設有數(shù)學、物理學、信息科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生命科學與醫(yī)藥學、地球科學、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等欄目。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主要反映校內(nèi)外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社科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本刊以“守正創(chuàng)新,服務科研,傳播學術,有補于世”為辦刊宗旨,立足國內(nèi)外科學發(fā)展前沿,展示西部學術文化風采,兼顧理論探索與應用研究,崇尚學術爭鳴與創(chuàng)新求實。
所獲榮譽
2015年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22年2月14日,入選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
2022年3月,入選陜西省2021年度“雙百工程”先進單位擬表彰名單。
2022年4月,該校團委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2022年4月,被授予陜西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tǒng)
?;?/p>
1、西北大學標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學的形象,面向世界,?;帐俏鞅贝髮W對外展示的圖形與標志。
2、標志?;請D案追求美觀大方、對稱,線條流暢,圖形與深刻內(nèi)蘊相統(tǒng)一,簡明易識,并具有中國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
3、西北大學標志?;找郧貪h瓦當圓形圖案為總體結構,以中國傳統(tǒng)篆字與英文相結合,國內(nèi)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內(nèi)涵。
4、西北大學地處周秦漢唐13朝古都—西安,標志?;找郧貪h瓦當形式展現(xiàn)西北大學所在地的地方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顯示出西北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高等學府。
5、1902代表西北大學建校時間,說明西北大學是中國西北地區(qū)建校最早的綜合性高等學府。
6、外圈的英文為:西北大學·中國·西安,世界各國都可理解西北大學的地理位置與悠久的建校歷史。
7、以篆字書寫“西北大學”校名,黑底白字,陰陽結合,彰顯中國古代文化、文明與周秦漢唐的古風文韻,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藝術特色,給人以深刻印象。
8、此標志?;兆鳛槲鞅贝髮W永久標志?;請D案(此前西大無確定的形象校徽標志),從1992年9月確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認可。
校訓
西北大學“公誠勤樸”之校訓,誕生于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北聯(lián)合大學在城固辦學的艱難時刻就淬煉出了“公誠勤樸”的校訓。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錦熙教授曾撰文闡述了“公誠勤樸”的含義:“公誠勤樸”校風養(yǎng)成,蓋與西北固有優(yōu)良之民性風習相應。
“公”以去私,用絕黨爭;
“誠”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虛,誠則實亦;
夫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此足以去貧,非僅治學修業(yè)宜爾也;
勤以開源,樸以節(jié)流,然樸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詐之反也。
三、中國有哪些實力強,但報考生少,競爭沒那么激烈的好大學,求推薦
盤點中國最低調(diào)的8所大學,有實力、不張揚!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老一輩科學家和老一輩革命家共同創(chuàng)辦的新型理工類高校,1958年9月創(chuàng)建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1970年初遷至安徽省合肥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了創(chuàng)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等措施。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有中國“科技英才的搖籃”之稱,在國內(nèi)外均享有較高聲譽,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曾稱贊其為“世界一流大學”。
但合肥的城市地位,讓中科大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不屬于長三角炙手可熱之地,中科大雖然有中國之名,卻連上海的許多高校的風頭都不如。
2、蘭州大學
美國《科學》周刊曾評出中國13所最杰出的大學,蘭州大學位列第六。據(jù)SCI統(tǒng)計,蘭州大學是中國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學之一,科技論文被SCI期刊引用數(shù)居全國高校前13位。一大批默默無聞的頂尖專家成為蘭大聲名在外的基石。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蘭州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創(chuàng)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間設立的甘肅法政學堂,是甘肅近代高等教育開端之標志,開啟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5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1952年,被確定為國家十四所綜合性大學之一。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tài)研究所、蘭州醫(yī)學院先后并入蘭州大學。
然而,蘭州大學地處偏遠的西部甘肅,相對封閉,所以在有更多沿海地區(qū)大學選擇時,如果不是家在西北,選擇蘭州大學的就不多了。
3、天津大學
前身為北洋大學,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著名經(jīng)濟學家馬寅初、外交家王正廷、詩人徐志摩等杰出人才都曾就讀于北洋大學。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法學家趙天麟、教育家張含英等曾任校長。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和“愛國奉獻”的傳統(tǒng)享譽海內(nèi)外。
不過正如天津和北京的關系一樣,許多選擇北方求學的人直接進入人氣旺盛的北京高校,忽視了天津。
4、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之一,素有“學府圣地”和“東南學府第一流”之美譽,曾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之美譽。這么不錯的工科大學,文科也有特色,在江蘇排老二。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東南大學,坐落于南京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東南大學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師范學堂。1952年全國院系調(diào)整,以原南京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先后并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在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1988年5月,學校更名為東南大學。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y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并,南京地質學校并入,組建了新的東南大學。
可惜的是,如果在江蘇之外問起東南大學,普通百姓可能會以為在福建或浙江。客觀地說,其實南京的大學水平都頗高,就是缺乏知名度。
5、云南大學
云南大學具有九十余年的歷史,是中國西部建立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46年,英國《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把云南大學列為中國15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云南大學,原名私立東陸大學,始建于1922年12月,1934年更名為省立云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云南大學,是中國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并且是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院校和省部共建高校。
云南風景資源數(shù)不勝數(shù),吸引全國旅游者,但昆明卻乏善可陳。云大的地位也如昆明一樣,城市并不豪華,大學也不顯赫。
6、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y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此后風頭不減。因為該校工科實力強勁,楊振寧曾稱贊其為“南方清華”、“小清華”。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華中科技大學,坐落于武漢市,是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是與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共建醫(yī)學院的十所院校之一,是擁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大科學中心的四所大學之一,是被美國制造工程師協(xié)會(SME)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之一,入選《Nature》評出的“中國十大科研機構”,被稱作“新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縮影”。
和許多省份一樣,當?shù)氐木C合大學排名總是超過工科大學一點點。在武漢,華中科大的對手當然就是武漢大學了。
7、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軍用信息系統(tǒng),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xiàn)代通信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都有明顯優(yōu)勢。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北京理工大學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是“中俄工科大學聯(lián)盟”成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2012年,學校首次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100強”和“世界大學500強”,在入選的19所中國高校中名列第13位(并列)。
不過,每個省幾乎都有自己的理工大學,如果不是立志進清華或者交大一類的考生,未必就會跑到北京去讀理工大學。
8、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yè)大學、白求恩醫(y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成為我國目前辦學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學府。
入選中國最低調(diào)大學的吉林大學,坐落在長春市,是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的著名學府。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1952年經(jīng)院系調(diào)整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親手創(chuàng)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58年更名為吉林大學。1960年,吉林大學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大學。
因為地域原因,遠赴東北冰冷的省份求學,這對南方學子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長春并非是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也很難引起外省畢業(yè)生的興趣。
四、西北大學是幾本?是一本還是二本
西北大學是一本院校。
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簡稱“西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入選“111計劃”、“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lián)盟、新絲綢之路大學聯(lián)盟、長安聯(lián)盟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等學府。
擴展資料: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在冊教職工2753人,其中專任教師1721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453人,副高職稱59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shù)的61%;具有博士學位的1214人,占教師總數(shù)的71%,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609人,占教師總數(shù)的93%。
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教授)10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13個;考古學家工作室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0人、講座教授4人、青年長江學者6人。
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人、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3人、科技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才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項目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1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2人;教育部霍英東獎勵基金16人;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名師29人。
陜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選20人;省級教學團隊37個;陜西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3人;陜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4人;陜西省“特支計劃”人選13人;陜西省“三秦學者創(chuàng)新團隊”(原“三秦學者”)9個。
參考資料來源:西北大學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高校nature統(tǒng)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openai為什么國內(nèi)不讓用(open it up為什么下架)
金華現(xiàn)代景觀設計軟件(金華現(xiàn)代景觀設計軟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