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景觀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用中國元素來設計(用中國元素來設計物品)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用中國元素來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含中國元素的物品設計
首先是讓你們用筆畫還是還是用圖像處理軟件?
如果是前者,俺就幫不了你了;如果是后者,我可以給你提一些思路,其實從這些圖片你也可以觀察到:你可以首先找一些有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素材,比如旗袍,中國書法 篆刻印章 中國結 秦磚漢瓦 兵馬俑 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江南水鄉(xiāng)等等很多的東西,然后你在找一些時尚的東西,用圖像處理軟件來做,就很好做了(如果你不會這個,俺就幫不了你了),比如在T恤衫或者裙子上印上中國江南水鄉(xiāng)的圖案,其實我以前想過,我要是個時裝設計師我就做一些這樣的衣服試一試,總比那些T恤上印那么多難看的東西好的多,即沒有創(chuàng)意又那看至極。當然,如果你會這種軟件,就可以做出最基本的設計,但是想做的很有美感和藝術性就需要高超的技術很藝術功底了。你可以自己先試著做一些,如果實在不會,就找那些會用這種軟件的同學,幫你做一下,你在旁邊指導他你想做成什么樣子,其實我看了你發(fā)的這些圖片,也很一般,也很好做。不要奢望別人做好了發(fā)給你,我想這樣對你也不好。二、在當代設計中如何體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yè)、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中華文化經歷五千年的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內涵和審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大量的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如雨后春筍般開始在設計界中暫露頭角,加深了中國元素在世界范圍內的認可度。如何有效地運用中國的傳統(tǒng)元素來做設計,并將其與現(xiàn)代設計相結合,使之服務于現(xiàn)代人,成為現(xiàn)在設計研究者不可忽視的課題。
筆者持著學習和探討的態(tài)度,試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和分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記憶系統(tǒng)中己有的經驗、信息等對于設計的影響,并以中國元素的視覺形象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來闡述其在當下空間設計中的意義。一、認知心理學與現(xiàn)代設計1.認知心理學的相關概念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認為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于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知心理學,也就是所謂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它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交換、操作、檢索、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并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四種系統(tǒng)模式:即感知系統(tǒng)、記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反應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模式中,記憶系統(tǒng)與設計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記憶是原先的刺激不復存在時所保持的有關刺激、事件、意象、觀念等信息的心理機能,是個體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在記憶系統(tǒng)回憶和再認的過程中,存在對于先前的信息和經驗重組和創(chuàng)新,因而,這個過程對在設計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對設計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2.記憶系統(tǒng)與現(xiàn)代設計的關系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藝術與視知覺》一書當中,曾經提出過:“我們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儲藏于我們記憶倉庫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他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起決定作用。也就是說,在藝術設計一中,我們所得出的新的視覺形象都和我們記憶系統(tǒng)中的經驗有關,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對記憶系統(tǒng)中的經驗和信息的視覺形式進行復制和重組。因此,如果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傳統(tǒng)文化元素設計中的運用,可以這樣認為,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把存儲在記憶系統(tǒng)中的不同記憶類別的元素信息進行提取、重建或者重組,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信息編碼輸出,用產品的形式或者視覺形式反映到我們的設計作品中。如何將記憶系統(tǒng)中的傳統(tǒng)元素重建或者重組?我們應該首先存儲或者理解傳統(tǒng)元素,才能更好地駕馭傳統(tǒng)元素在設計中的正確應用。二、中國元素在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的視覺形態(tài)的應用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形而上的,而在藝術設計中,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運用實際上是對這一意識形態(tài)進行了物質化,以可視的形態(tài),通過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終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將其表現(xiàn)出來。因此,我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運用實際上是對其視覺形態(tài)的運用。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覺形態(tài)進行設計,重點在于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義的視覺形態(tài)來表達某種志趣、情感和思想;或是對傳統(tǒng)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的設計語言滲透于現(xiàn)代的設計之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視覺形態(tài),使其既有傳統(tǒng)元素的形似和神韻,又具有現(xiàn)代設計的意味與形式,喚醒個人的記憶與民族的記憶,進而體現(xiàn)出某個民族的氣質、精神和理念。具體的方式有如下幾種:1.復制和仿制。設計中運用傳統(tǒng)文化的視覺形態(tài)如色彩、造型以及紋樣,遵循原有結構上的韻律、節(jié)奏和秩序,采用“傳統(tǒng)外觀,現(xiàn)代結構”或者“現(xiàn)代外觀,傳統(tǒng)結構”等方式,與現(xiàn)代事物相結A e進行重組和重建。這種方式是對傳統(tǒng)文化視覺形態(tài)的一種借用,并非機械的照搬,而是要運用現(xiàn)代事物作為載體,做到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相結合,從而形成新的形象。由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盧昊悉心設計的中國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跑車就是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相結合,中西合璧的最好例子。盧昊用現(xiàn)代創(chuàng)意的手法將中國古典元素—宋代哥窯開片瓷器式的紋理通過手工漆繪形式在車身上。方向盤點火按鈕上“啟動”和轉速表上“零一十”的字樣,均采用中國書法篆體。將中國元素和西方現(xiàn)代事物完美結合在一起。2.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變異和進化。對元素的提取、轉化和抽象再重構,這是當前設計中廣泛使用的方式。設計師在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中去捕捉和發(fā)現(xiàn)美的元素,在這些元素中提取適用的材料,使其成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素材;同時對這些提取的元素進行轉化和抽象,根據(jù)形象的構成,結合現(xiàn)代構成意識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重構。用現(xiàn)代的觀念和審美情趣去重新闡釋和發(fā)掘傳統(tǒng)的精華,尋到東西方文化的接合點,再有效的與設計作品相結合,形成有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設計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廈的設計是一個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提取轉化處理典型的例子:設計師將古典的“塔型”結構運用到一個現(xiàn)代的摩天大樓的建筑設計中,沒有將中國塔形生硬的放大,但整個建筑的比例是與中國塔形美學比例和力學是相吻合的。建筑師將中國傳統(tǒng)的密檐式塔作為設計構思的原點,將密檐式塔的韻律、輪廓線及細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設計手法,將傳統(tǒng)建筑的精神通過現(xiàn)代的設計理念和構造手段表現(xiàn)出來。3.透過文化元素表象尋求思想根源。從中華民族整體文化中尋求構思源泉,推陳出新。吳良墉先生設計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傳統(tǒng)文化及建筑思想運用的成功范例。孔子研究院的園林設計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書院”方式,構思精巧,布局嚴謹。設計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時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龍,前面的小沂河正對應風水中的“金帶環(huán)抱”,整個布局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文化觀,也氣和了傳統(tǒng)的風水說要求建筑的選址負陰抱陽,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個設計還運用提煉的傳統(tǒng)元素,充分使用隱喻的手法,將多種古代建筑元素作為設計的原型,并按照現(xiàn)代的美學觀加以變異,來重新演繹傳統(tǒng)。三、結語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傳統(tǒng)文化的視覺形態(tài)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當中的運用是一個全新的視角。設計的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樣,觀者欣賞設計作品的過程也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了解認知過程的發(fā)生,不管是對于創(chuàng)作還是審美欣賞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記憶系統(tǒng)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經驗,是促使我們運用傳統(tǒng)文化進行設計的原因。我們所處社會的文化語境充分的激活了記憶系統(tǒng)中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們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設計語言相結合,進行重組和重建,使我們設計出來的作品既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現(xiàn)代感,還能符合國人的審美心理。三、中國古典元素有哪些,怎么運用到景觀設計中?
好多啊,看怎么分類了。
平面元素在景觀中見得最多的是云紋,水紋什么的。好多中國的景觀廣場上都有。還有一些動物的,像仙鶴,老虎什么的。
立體的元素像日晷,上海浦東就立了一個仲馬做的巨大的不銹鋼日晷。還有古代木建筑的節(jié)點也可以用來做景觀。好好搜一下,變下型,放大一下,什么的就可以用到景觀中了。
有些景觀,或公共藝術的書里都有介紹的。
【介紹】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間傳統(tǒng)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yè)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chuàng)造,并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一般來說,古典舞都具有嚴謹?shù)某淌?、?guī)范性的動作和比較高超的技巧。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
【古典舞的由來】
原始舞蹈本是芭蕾舞,后經“加工”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舞,芭蕾舞與現(xiàn)代舞唯一的區(qū)別就是:芭蕾舞以拉長、向上感覺為主,而現(xiàn)代舞恰恰相反,它以夸張地球吸引力、重心向下為主;而后又經“加工”轉變出古典舞,古典舞的感覺與芭蕾舞的感覺相似,都是以拉長向上為主,唯一不同的就是:芭蕾舞有些生硬,而古典舞倡導柔軟。
【古典舞的藝術特色】
我國漢族的古典舞,流傳下來的舞蹈動作,大多保存在戲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態(tài)和造型,保存在我國極為豐富的石窟壁畫、雕塑、畫像石、畫像磚、陶俑,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上的繪畫、紋飾舞蹈形象的造型中;我國豐富的文史資料也有大量的對過去舞蹈形象的具體描述。我國舞蹈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的對中國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復現(xiàn)和發(fā)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建立了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舞蹈和舞劇作品,形成了細膩圓潤、剛柔相濟、情景交融、技藝結合,以及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諧合與高度統(tǒng)一的美學特色。
【印度古典舞】
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羅多、卡塔克、卡達卡利、曼尼普利、奧迪西和庫契普迪六大傳統(tǒng)舞系組成。其主要藝術特征是舞蹈動作節(jié)奏、韻律鮮明,造型性強,具有豐富內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啞語手式和細膩的面部表情。
【歐洲古典舞】
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為芭蕾舞。芭蕾,系法語Ballet的音譯。歐洲各國的古典舞劇統(tǒng)稱為芭蕾,是一種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綜合音樂、戲劇、舞臺美術等藝術形式的舞蹈品種。由于其表演技術上一個重要特征是女演員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稱“足尖舞”。相傳,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國,十八世紀傳入俄國。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才成為一種獨立的完整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了足尖舞蹈技巧,發(fā)展了各種騰空跳躍和旋轉技巧,并產生了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意大利學派、法蘭西學派和俄羅斯學派等。20世紀20年代以后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芭蕾學派,并陸續(xù)派生出許多芭蕾學派,風行歐美。
【爪哇古典舞】
Java,classical dance of
流行于印度尼西亞中爪哇和西爪哇的古典舞。對印尼舞蹈文化有重大影響。西爪哇古典舞產生于萬隆地區(qū),以巽他族為中心,自成流派。中爪哇古典舞有日惹和梭羅兩派。10世紀前后,爪哇古典舞大多單純模仿動物的形態(tài),有萬物有靈的傾向,流傳至今的有模仿大象的《烏格爾·卡迦·珴林》和模仿鷲鷹的《安路達》等。至12世紀,出現(xiàn)取材于神話傳說的舞蹈,如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其舞蹈動作和造型大多源于哇揚戲(印尼皮影),有一定程式:兩腿半蹲,不能前俯后仰,頭部不動,眼睛保持一定角度下視,只有表現(xiàn)戰(zhàn)爭時眼睛才可隨手勢運動。有多種手勢,每種手勢都有一定的含意。1918年以前,爪哇古典舞只許在宮廷演出。此后禁令廢止,才得以在民間流傳,形式內容都進一步豐富。
【我國的古典舞】
芭蕾藝術傳入我國,約在20世紀20年代。不過,那時還僅局限在少數(shù)人范圍內。50年代以后,我國舞蹈工作者才有條件正規(guī)地系統(tǒng)地向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的芭蕾藝術學習,成立了專業(yè)的芭蕾舞劇團體,把世界優(yōu)秀的芭蕾舞劇目介紹給我國的觀眾,并以芭蕾藝術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一批反映我國人民生活和斗爭為題材的舞劇作品。
【有關中國古典舞的起源、身韻及其審美、課程的特點】
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tǒng)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yè)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chuàng)造,并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范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創(chuàng)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tài)。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演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shù)膹膶傩砸彩鞘瞩r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蘇,是戲曲舞蹈的復蘇,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tǒng)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么新發(fā)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xù),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xiàn)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中國古典舞現(xiàn)在仍未渡過它的童年,其自身還在成長發(fā)育中。但是身韻的創(chuàng)建,使它的審美內核已趨穩(wěn)定,其理論基礎也已比較扎實,運動系統(tǒng)已經形成,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它已擺脫戲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疇邁進。
產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已逐漸為中外舞蹈界和學術界所認識。1993年,它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列為優(yōu)秀教學成果而獲得獎勵。北京舞蹈學院李正一和唐滿城兩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創(chuàng)建了古典舞“身韻”課,它使中國古典舞重振雄風,使古典舞事業(yè)曙光再現(xiàn)。李正一教授在詮釋“古典舞”時這樣講道:“名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傳統(tǒng)舞蹈美學基礎上,適應現(xiàn)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為主體,以戲曲、武術等民族美學原則為基礎,吸收借鑒芭蕾等外來藝術的有益部分,使其成為獨立的、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舞種和體系。”
【古典舞身韻及其審美】
“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吧矸ā睂儆谕獠康募挤ǚ懂?,“韻律”則屬于藝術的內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zhèn)?,身心并用,內外統(tǒng)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身韻,雖然風格源是明顯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戲曲舞蹈”之名,它的從戲至舞的蛻變已基本完成。它已擺脫原戲曲舞蹈對角色行當?shù)那ё內f化,然而不管怎樣變,又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一”和這個“變”都是一種藝術難得的性格,也是一門藝術的美學的要義。
一個成熟的民族舞演員在舞臺上展現(xiàn)的動作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xiàn)了“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這正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形,即外在動作,包含姿態(tài)及其動作連接的運動線路。神,即神韻、心意,是起主導支配作用的部分。勁,就是力,包含著輕重、緩急、強弱、長短、剛柔等關系的藝術處理。律,也就是動作本身的運動規(guī)律。這四大動作要素的關系,是經過勁與律達到形神兼?zhèn)洌瑑韧饨y(tǒng)一。其規(guī)律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這都是精辟的概括與提煉。而這些文字又與元素性動作高度統(tǒng)一、諧調,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
1、形
形是指形體外部的動作。它表現(xiàn)為形形色色的體態(tài),千變萬化的動作及動作間的連接。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tài)與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形”。形是形象藝術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傳達媒介。
眾所周知,通過對傳統(tǒng)藝術在審美特征和各種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須 首先解決體態(tài)上“擰、傾、圓、曲”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中國舞在人體形態(tài)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內在氣質。從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畫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是由古至今一脈相承而不斷發(fā)展演變的。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灣”、戲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陰陽面”“擰麻花”,中國民間舞“膠州秧歌”的“輾、擰、轉、韌”,“海洋秧歌”的“攔、探、擰、波浪”和“花鼓燈”的“斜塔”,武術中的“龍形猿步”、“八卦”等無一不貫穿著、人體的“擰、傾、圓、曲”之美。掌握體態(tài)及造型的曲線美還需要具有相應的素質能力。因而它也是一種技法,人體的“擰、傾、圓、曲”是整體的形象。從局部來看“頭、頸、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腳、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2、神
這是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在中國文藝評論中,神韻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無論談詩、論畫、品評音樂、書法都離不開神韻二字。在古典舞中人體的運動方面,神韻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覺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這一概念中,身韻強調內涵的氣蘊、呼吸和意念。強調神韻,強調內心情感。在形與神的關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領形,以形傳神”正是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韻”??梢哉f,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沒了內心情感的激發(fā)和帶動,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所謂 “心、意、氣”,正是“神韻”之具體化。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恰恰是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jié)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神韻是支配一切的?!靶挝磩?,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边@一口訣形象的、準確的解釋了形和神的聯(lián)系及關系。
人們長期為中國古典舞的內在韻律感到神秘,雖然一個“圓”字是早被人們公認的,但它究竟是怎樣的運動規(guī)律,身體及手臂的運行軌跡是怎樣的了這是從事古典舞的人們長期困惑的問題。身韻創(chuàng)建者提出了“三圓運動”的理論。他們認為中國古典舞身體運動過程是沿著三個圓形在運動。這就是立圓、橫圓、8字圓。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擾人已久的問題竟是這樣輕而易舉地被破譯了。而且又是如此準確而簡明。它立刻讓人想到拉班的“球體運動”理論。它們有很近似的思路,又各自解釋了各自的規(guī)律。原來真理是很單純的。科學都是經歷了“由淺入深”到“深入淺出”的過程。單純的真理是艱苦探尋的結果,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3、勁
“勁”即賦予外部動作的內在節(jié)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比如運動時“線中的點”即“動中之靜”)或“點中之線”(即“靜中之動”),都是靠“勁“運用得當才得以表現(xiàn)的。中國古典舞的運行節(jié)奏往往和有規(guī)則的2/4,3/4,4/4式的音樂節(jié)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況是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guī)律的“彈性”節(jié)奏中進行的?!吧眄崱奔匆囵B(yǎng)舞蹈者在動作時,力度的運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著輕重、緩急、長短、頓挫、符點、切分、延伸等等的對比和區(qū)別。這些節(jié)奏的符號是用人體動作表達出來的,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運用“勁”?!皠拧辈粌H貫穿于動作的過程中,在結束動作時的勁更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戲曲、芭蕾舞、武術套路都是十分重視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jié)奏處理,中國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幾種典型的亮相勁頭:“寸勁”一一體態(tài)、角度、方位均已準備好,運用一寸之間的勁頭來“畫龍點睛”。“反襯勁”——給予即將結束的體態(tài)造型的一個強度很大的反作用力,從而強化和烘托最后造型?!吧駝拧薄磺芯淹瓿桑醚凵窦爸w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還有“剛中有柔”、“韌中有脆”、“急中有緩”等勁的區(qū)別。
4、律
“律’這個字它包涵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運動中依循的規(guī)律這兩層含義。一般說動作接動作必須要“順”,這“順”是律中之“正律”,動作通過“順”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動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雙晃手”,當臂向左晃時,身要有向右拉之勢,才能顯示動作的圓潤與韻味?!安豁槃t順”的“反律”,可以產生奇峰疊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個動作和動勢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轉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變向后等等均是。這種“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產生人體動作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動感。從每一具體動作來看,古典舞還有“一切從反面做起”之說,即“逢沖必靠、欲左先后、逢開必合、欲前先后”的運動規(guī)律,正是這些特殊的規(guī)律產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性。無論是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運勢,或是“從反面做起”,都是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舞的圓、游、變、幻之美,這正是中國“舞律”之精奧之處。
【古典舞身韻課程的特點】
身韻的出現(xiàn)做為一項重要的中國古典舞教學成果,使中國古典舞的訓練走向自身形式的規(guī)范化、舞種化。它不僅是完整的訓練體系,而且是訓練與創(chuàng)作、表演相互統(tǒng)一的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征的體系。就目前的教學而言,對古典舞神韻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應該說在觀念上仍然處在模糊的狀態(tài),在教學中還沒能擺正它的位置,更沒有在教學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jié)中將“身韻”的教學滲透到基訓課的“骨髓”中,真正的將其作為古典舞的“核”來加以正確對待。
【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概況】
中國古典舞,這一舞種的定名,是歐陽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認同并廣為流傳,最后被確定。當代中國古典舞與中國古代舞蹈有著血緣關系,但它并不是中國古代舞蹈的同義詞。當代中國古典舞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學院唐滿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國戲曲舞蹈和中國武術的基礎上并結合外國芭蕾舞逐步總結、歸納而創(chuàng)立的。中國古典舞的概念有其歷史性,更具有風格性的意味,它同時也是一個發(fā)展著的概念。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至周代開始,到漢、兩晉乃至唐代五代宮廷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集中和培養(yǎng)專業(yè)樂舞人員,并對流行于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進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發(fā)展,形成了宮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個樂舞),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樂部伎》、《大曲》等,異彩紛呈,各領風騷。中國宮廷舞蹈,是歷代統(tǒng)治者愉悅享樂、歌功頌德的一種重要工具,以女樂為主。由于宮廷舞蹈以統(tǒng)治者的審美情趣而創(chuàng)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格上的綺糜、內容上的消極;但大部分還是多由藝人們在中國民間舞蹈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所以不乏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美之處。宋元之后,由于戰(zhàn)亂頻繁,文化受到破壞,舞蹈的發(fā)展也受到影響,漢唐時代的許多著名舞蹈競相失傳了。在傳統(tǒng)舞蹈基礎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戲曲的形成和發(fā)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藝術。元代,宮廷樂舞與民間歌舞,乃至“白戲”、“滑稽戲”、“角抵戲”等相結合,逐漸形成了戲曲藝術形式。戲曲藝術要求唱、念、做、打相結合,具有舞蹈、音樂、美術、雜技、文學、說白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精華,它根據(jù)人物情節(jié)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動作,并加以改造,加強和豐富了舞蹈的表現(xiàn)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會矛盾相對復雜,復雜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許多素材,使舞蹈進一步得到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發(fā)展、創(chuàng)新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鑒中華武術進行了研究、整理、提煉,并參考芭蕾訓練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同時,編排演出了《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舞劇和舞蹈。伴隨八十年代的開放政策,中國古典舞也不斷地發(fā)生了變化,開始從外形到內蘊地向新空間拓展。一方面,舞蹈家們突破了僅僅局限于研究戲曲舞蹈的范疇,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畫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資料之中,從而整理和創(chuàng)作出許多別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劇,如《絲路花雨》、《編鐘樂舞》、《仿唐樂舞》、《銅雀伎》等等,這些復古樂舞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確嚴謹、清晰明麗的風格特點。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滿城、李正一的中國古典舞身韻理論的革新、創(chuàng)造和實踐。唐滿城教授說:“‘身韻’從擺脫戲曲的行當、套路出發(fā),從中國的大文化傳統(tǒng),包括書法、武術來探索它的‘形、神、勁、律、氣、意’的審美規(guī)律,提煉它的元素,總結古典舞運動的路線、法則和陽剛、陰柔、節(jié)奏的內涵,從而使之不再有戲劇化、比擬化、行當化的痕跡,走向了舞蹈的主體意識和動作符號化的抽象功能。”⑩他們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動作規(guī)律,提煉總結為若干以腰部為中心、進行圓運動的基本動作,極大地拓展了中國古典舞的運動空間。由此實踐并產生了以《黃河》、《江河水》、《木蘭歸》、《梁?!返葹榇淼囊淮笈鷥?yōu)秀舞蹈作品。在《黃河》中,使脫胎于戲曲舞蹈的中國古典舞,突破了戲曲常規(guī)的局限,不再是戲曲行當?shù)姆妫且源蠓鹊纳眢w運動,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揮灑自如的表現(xiàn)思想和激情的人體語言,“從而使中國古典舞不僅從外形上而且從內在神韻上都找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代精神相一致的東西,從而使中國古典舞形成細膩圓潤、剛柔相濟、情景交融、技藝結合,以及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結合與高度統(tǒng)一的美學特色?!薄饵S河》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身。
回答者:Z_A_B_E_Y - 魔法學徒 一級 10-5 15:01
龍,麒麟最傳統(tǒng)
回答者:王紀朝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0-5 15:11
景觀設計受古典元素影響不外乎就是設計思想理念的影響和具體形象的影響,前者主要是風水理論,后者就包括各種具體元素了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就有景觀設計,而且水平還很高,只是當時的名字叫做風水。去除其中的迷信部分,風水的本意就是一種環(huán)境的設計和營造。中國古人在從宮殿到陵寢,從園林到民居的設計中自覺不自覺地都運用了風水的理論。
到今天,中國人在環(huán)境設計中也會自然不自然的考慮風水的因素,不論是設計者自己主動的還是甲方的要求~~~
諸如開門方位,水景設置,景觀序列的銜接與過白等等
至于具體的元素,就多了去了
——各種做工、形體、紋飾、圖案、
——景觀設計中的植被設計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梅蘭竹菊這些中國古人中意的植物在今天依然得到大多數(shù)人包括景觀設計師的青睞~~~`
四、米蘭時裝周秀中國元素,中國元素是如何逐漸登上國際時尚的舞臺?
近年來,米蘭時裝周上多了不少的中國元素,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這三個方面:中國元素慢慢變成潮流、中國元素能給設計師們提供不一樣的思路、各大品牌希望以此來更好的打開中國市場。
一、中國元素慢慢變成潮流
隨著國內對時尚界的關注越多,外國時尚圈也開始慢慢吸收中國時尚圈內的東西,并開始慢慢的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上??梢哉f,這是兩種文化互相碰撞和磨合的結果。畢竟,在之前的米蘭時裝周上,展出的作品大多還是以歐美風為主,中國元素則較少一些。近年來這種情況慢慢有所改善,不得不說中國元素慢慢變成了一股潮流。
二、中國元素能給設計師們提供不一樣的思路
對比起歐美風,中國元素對設計師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領域,能讓他們想到很多新點子,自由度也非常的高。所以,現(xiàn)在設計師們在作品中加入中國元素,有不少都是在吸收中國風后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的改進,算是給他們開拓了新的思路。
三、各大品牌希望以此來更好的打開中國市場
對于各大品牌來說,中國的市場是很大的,而他們需要有東西能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那么帶著中國元素的設計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所以,米蘭時裝周上中國元素的流行,離不開市場需求的原因。
好了,關于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里,如果覺得我說得不錯的話請給我點個贊吧。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用中國元素來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新加坡可以用中國的網(wǎng)絡嗎(新加坡可以用中國的網(wǎng)絡嗎知乎)
takemedicine的中文(takesomemedicine用中文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