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展覽溫室景觀設計(展覽溫室景觀設計圖)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展覽溫室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北京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北京植物園1956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立,其規(guī)劃面積400公頃,東西向最大距離約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離約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開放游覽區(qū)200公頃。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qū)、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qū)和科研區(qū)四部分組成。
植物展覽區(qū)(約94公頃)分為觀賞植物區(qū)(面積42.47公頃)、樹木園(面積44.9公頃)和溫室區(qū)(面積6公頃)三部分。觀賞植物區(qū)由專類園組成,主要有月季園、桃花園、牡丹園、芍藥園、丁香園、海棠栒子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梅園。月季園是中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月季專類園,栽培了近1000個月季品種。桃花園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qū)、槭樹薔薇區(qū)、椴樹楊柳區(qū)、木蘭小檗區(qū)、懸鈴木麻櫟區(qū)和泡桐白蠟區(qū)組成。還有中草藥園,野生果樹資源區(qū),環(huán)保植物區(qū),水生和藤本植物區(qū),珍稀瀕危植物區(qū),和熱帶溫室。熱帶植物展覽溫室被評為北京20世紀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盆景園于1995年建成開放。 盆景園主要展示中國各流派盆景的技藝與作品。
名勝古跡區(qū)由臥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臥佛寺始建于唐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臥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護教育區(qū)。
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qū)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qū)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shù)牟季?,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
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qū),熱帶雨林展區(qū),四季花園展區(qū),沙漠植物展區(qū),專類植物展區(qū),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牡丹園
牡丹園位于臥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qū),北接海棠栒子園,面積約4.5公頃。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保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藥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菏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鄧莊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guī)模最大,品種、數(shù)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采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并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牡丹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臺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臥于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
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于《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藥園
位于牡丹園西部,園內于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并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tài)狂香石、醉露臺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藥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qū),在較小的面積內,創(chuàng)造了富于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xiàn)了芍藥花獨特的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藥園規(guī)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藥。 占地面積0.6公頃,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國古典園林式建筑“玉蘭山居”統(tǒng)領全局,突出自然風格和植物造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景樹,并栽培牡丹品種200余個、芍藥30余個。
月季園
該園位于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qū),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于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類型月季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yōu)園林展示區(qū)。采用沉床式設計,軸線布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臺地式花環(huán),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qū)。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yōu)植物金山、金焰繡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位于臥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栒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墻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木蘭園采取規(guī)則式的設計手法,布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蘭,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后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松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yōu)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wèi)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每年4月初,木蘭盛開。
桃花園
桃花園建于1983年,占地面積4.2公頃,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余個品種5000余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桃花園的觀賞桃花,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和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種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絳桃、緋桃、紫葉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壽星桃、灑金桃、菊花桃等品種。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開到五月初。
丁香園
丁香園占地3.5公頃,始建于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余種(包括變種和品種)1000余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小葉丁香、佛手丁香、花葉丁香、遼東丁香、喜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鮮白丁香、裂葉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葉丁香、暴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錦丁香,紫萼丁香、紅丁香等。
由于種類較多,每年四、五月間丁香花觀賞期達月余。丁香園與碧桃園既是完整的一個觀賞植物區(qū),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空間。園林設計均采用大面積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為視野開闊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楊等骨干樹種,鄰緣樹配置了白樺、小葉椴、雪松等樹叢或孤立樹。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則七八株,多則二、三十株,總數(shù)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后,丁香碧桃園萬花齊放,成為北京桃花節(jié)觀賞碧桃的主要景區(qū)。
海棠園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是中國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總面積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種和品種共八十余個,八百多株。整個海棠園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為背景屏障。園區(qū)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地形結構。一期建成的東區(qū)偏中國傳統(tǒng)古典園林特色,景觀緊湊精致。借取“只恐風日損芳菲,乞借春陰護海棠”的詩意,建有一座清式風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陰亭”。以亭為中心,鵝卵石鋪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邊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綴紅坪。各種形狀各異的海棠詩詞石刻或立或臥于海棠花叢中。二期建成的西區(qū)現(xiàn)代感十足,綠絨毯般的大草坪十分開闊,更多的海棠品種在這里匯集。在制高點建有一座現(xiàn)代風格的木亭及觀景平臺,在青山構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觀望西區(qū)的繁花點點,也可俯瞰東區(qū)的梅林盛景。春天一過,海棠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果實的出現(xiàn)也讓海棠園成為觀賞點,密密匝匝的果實布滿枝頭,可持續(xù)觀賞至冬季。
紫薇園
紫薇園于2006年建成,占地1公頃,以收集紫薇品種為主,同時栽植展示夏季開花的各類喬木、灌木和花卉。園中種植紫薇古樁41株,合歡、龍柏等大喬木90株,灌木2300余株,鋪草坪5300平方米。該園依水而建,有林蔭休閑廣場和木亭供游客休息,各類喬木、灌木和草花加強了以紫薇為主體的夏花植物。
玉簪園
玉簪園于2006年建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種79個3000余墩。玉簪園內,各種喬木、灌木形成適合玉簪生長的林蔭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將不同品種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時配植了蛇莓、小葉蔓長春、麥冬等其它耐蔭地被,還在外圍種植了金葉連翹作為花籬,進一步豐富了該園的景觀。玉簪園內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是一處將觀賞與休憩功能相結合的專類園。
梅園
梅花為中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在中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于2003年,占地6.1公頃,分5個區(qū)域:入口區(qū)、水景觀光區(qū)、山林游賞區(qū)、庭院精品區(qū)、退谷訪勝區(qū)。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huán)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余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后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櫻桃溝
位于臥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園”,因富于野趣而著稱。櫻桃溝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北京近郊一處生態(tài)功能健全的自然保護區(qū)。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在這里蔚然成林,還栽有玉鈴花、青檀、紅松等珍稀瀕危植物;“紅葉招鳥”工程更是為保護區(qū)重點工作。
樹木園
樹木園是北京植物園內最大的專類園,占地44.9公頃。分為銀杏松柏區(qū)、木蘭小檗區(qū)、泡桐白蠟區(qū)、槭樹薔薇區(qū)、椴樹楊柳區(qū)、懸鈴木麻櫟區(qū)等六個分區(qū)。已定植 400余種近萬株樹木。這里有大片的緩坡草坪和引自全國各地的園林植物以及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海棠、櫻花和松柏、楓樹等。
絢秋苑
絢秋苑占地6.16公頃,是北京市植物園樹木園的一個分區(qū),該區(qū)種植了16個屬23個種的植物。寫秋坪景區(qū)以大草坪為中心,環(huán)以起伏的地形與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種植銀杏、欒樹、元寶楓等喬木,配以觀葉、觀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區(qū)平湖長汀,清雅、明麗;而環(huán)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下可渡木橋,上可溯溪瀑。絢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園重要展區(qū)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數(shù)萬株菊花或點綴于林緣水際。
集秀園
集秀園是以栽培、展示竹子為主的專類園,亦稱竹園,建成于1986年,面積為2.6公頃。本園主要以屬進行區(qū)域劃分,以品種為單位展示。集秀園現(xiàn)收集竹種10余屬50多種,分別為剛竹屬、大明竹屬、赤竹屬、矢竹屬、巴山木竹屬、箬竹屬、倭竹屬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樹經(jīng)冬不凋,梅花帶雪開放,具有相同的不畏嚴寒性格的三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
草藥園
草藥園于2006年建成,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藥用植物近90種(不含品種)。草藥園內鋪設木樁石子路、紅樹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類藥用植物,并結合《本草綱目》和《藥典》將所栽植藥用植物按功效分為8個分區(qū):舒緩神經(jīng)植物區(qū)、養(yǎng)陰潤燥植物區(qū)、清熱植物區(qū)、祛風燥濕植物區(qū)、舒筋活血植物區(qū)、理血植物區(qū)、補氣植物區(qū)和解表植物區(qū),是人們認識和研究藥用植物的場所。
盆景園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東漢,經(jīng)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盆景藝術,并成為中國和世界上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盆景園是北京市植物園的一個重要的展覽區(qū),其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是中國大型盆景園之一。其分為室內展區(qū)和室外展區(qū)兩個部分,室內展區(qū)分為北方盆景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國各地部分優(yōu)秀作品。室外展區(qū)由四個庭院景區(qū)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樁景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余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為“風霜勁旅”的古裝杏樁,樹齡已達1300多年。
宿根花卉區(qū)
宿根花卉園位于臥佛寺前坡路東側,與木蘭園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進各種宿根花卉為主,面積1.44公頃,建成于1980年。宿根花卉園采取對稱的規(guī)則式設計,十字對稱的園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軸線,東西向為帶狀花壇,植以多品種鳶尾、東方罌粟等。南北軸線為花壇和花臺,分別種植荷包牡丹、玉簪、豐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軸線四角以擬對稱的方式布置了花鏡,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鳶尾科等60余種宿根花卉布滿其間,自春至秋花開不絕。 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發(fā)揮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擋土墻形成的背風向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種,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園中點綴了紅楓、柿子、銀杏,配置了美國香柏、雜種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區(qū)生長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余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種了從美國引種的優(yōu)良園林樹種銀槭,紫葉矮櫻、金枝木等幾個樹種,這些植物與花臺、山石、水面、土丘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類花園。 1984年,園南端建圓亭一座和一砼結構的花架,用以與水生植物園分隔,同時可供游人小憩賞景。 宿根花卉園收集種植宿根花卉百余種。
水生藤本區(qū)
水生和藤本植物區(qū)占地面積0.3公頃,收集栽培各類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余種,隸屬40屬25科。僅蓮花、睡蓮就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蓮、象征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象征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巴西王蓮和中園培育的芡實新品種;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南蛇藤、三葉木通、抗寒葡萄和中華獼猴桃等。 湖區(qū)
2002年建成的植物園湖區(qū)景觀,水域面積約10余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湖區(qū)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運用了疊壩、溪流及淺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連為一體,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換景。2003年北京植物園為了恢復櫻桃溝自然風景區(qū)原始風貌,又進行了北京植物園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綠樹間八湖爭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斷流多年的京西名勝櫻桃溝,又重現(xiàn)了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疊水、溪流等動靜結合、大小不一、空間富有豐富變化的水景。
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建于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園的南半部。總占地面積0.5公頃,總建筑面積2670平方米??刹颊箟γ娼?00平方米??傮w分為教育區(qū)和服務區(qū)兩大部分,其中教育區(qū)分為展覽區(qū)、培訓區(qū)和參與制作區(qū);服務區(qū)分為后勤區(qū)和休息服務區(qū)。館內由主展廳、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標本室等組成。是向人們普及植物知識、宣傳生態(tài)意識的教育基地。
展覽溫室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位于植物園中軸路西側,展覽溫室于1998年3月28日動工興建,地下基礎于1998年3月底動工修建,主體鋼結構和玻璃幕墻將于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展覽溫室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占地5.5公頃,投資2.6億元。是亞洲最大,世界單體溫室面積最大的展覽溫室,其面積比昆明世博會溫室還大一倍。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shù)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溫室下面是個水泥筑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ㄅ鑳人械耐炼际?998年從東北買來的雙鴨山沼澤地區(qū)的泥漿土。在當?shù)匾粋€林場選定采土的區(qū)域,林場把這一區(qū)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漿土挖出曬干。用好幾個火車皮將土運回北京,到了植物園,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覽溫室建筑設計由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以“綠葉對根的回憶”構想為設計主題,獨具匠心地設計了“根莖”交織的傾斜玻璃頂棚,仿佛一片綠葉飄落在西山腳下。展室植物布展設計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承擔。展覽溫室劃分為四個主要展區(qū):熱帶雨林區(qū)、沙漠植物區(qū)、四季花園和專類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種60000余株,為群眾提供觀賞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學習科學知識、具有較高品位的游覽點。同時,又是進行園藝研究和國際交往的場所。展覽溫室工程榮獲全國第十屆優(yōu)秀工程設計項目金質獎,2003年度國家優(yōu)質工程銀質獎,北京市第十屆優(yōu)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大型展覽溫室植物引種與設計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臥佛寺
十方普覺寺(臥佛寺)位于北京植物園的壽安山麓。創(chuàng)建于唐貞觀初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臥像。寺內古樹參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佛殿是北京西郊臥佛寺的主要建筑。走進臥佛寺,穿過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臥佛殿。殿內臥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銅鑄釋迦牟尼臥像,身長5.3米重54噸。在銅佛周圍,環(huán)立著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圓覺。這尊塑像表現(xiàn)了釋迦牟尼臨終前向弟子們囑咐后事的情景。
梁啟超墓
位于植物園東環(huán)路東北的銀杏松柏區(qū)內。墓地總面積1.8公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墓園,西部為附屬林地。
墓園由梁啟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設計。墓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00米,面積4300平方米。四周環(huán)圍矮石墻,墓園內栽滿松柏。
墓園內北墻正中平臺上是梁啟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陽面鐫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碑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莊、思懿、思寧,媳林微音、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臺,兩側各有一段帶雕飾的直角形襯墻。墓碑、墓頂及供臺襯墻,均為土黃色花崗巖雕筑而成,前后連接,渾然一體。墓碑沒有碑文,也沒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跡的文字,這是梁啟超生前遺愿。梁曾囑咐他的子女,將來行葬禮時,可立一小碑于墓前,題新會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余浮詞不用。
梁墓于1978年2月24日由其后人梁思莊、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全部無償交給北京植物園。移交的內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種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豎起的碑石及碑座兩套、圍墻380米。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創(chuàng)作了《紅樓夢》,為了表示對曹雪芹的敬仰,擇正白旗一隅,將黃葉村藝術地再現(xiàn),供游人參觀、游覽。黃葉村占地1.8公頃,矮籬環(huán)護,石徑蜿蜒,小巷幽深,別具風韻。村內辟菜園、藥圃、瓜棚,設石碾、石磨、轆轤、箭場、古墩,建有茶館酒肆,一派山村農(nóng)家氣息。設有“河墻煙柳”、“薜蘿門巷”、“竹蘺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曹雪芹紀念館分別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經(jīng)歷和《紅樓夢》的成就、研究、影響,力求做到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
紀念亭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于保衛(wèi)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lián)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lián)合會募捐建造。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fā)現(xiàn)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wèi)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xié)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wèi)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lián)合會留下的。櫻桃溝是北平學聯(lián)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lián)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里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fā)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并啟教后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zhàn)士康士恩、市政協(xié)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chuàng)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筑線條象征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筑表示革命傳統(tǒng)代代相傳,革命事業(yè)后繼有人。 北京植物園每年春季舉辦的“北京桃花節(jié)”吸引數(shù)百萬游人前來觀賞。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園,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植物園賞桃的主要品種是山桃、碧桃。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園自己完成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而粉花山碧桃的開花時間,將填補山桃與桃花花期間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園第26屆桃花節(jié)開幕。
3月至5月,游客們將欣賞到近千個品種、百萬株(盆)各類春季花卉的綽約風姿。
2014年北京桃花節(jié)暨世界名花展期間,游客可欣賞到山桃、山杏、玉蘭、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郁金香、風信子等近千個品種的花卉。為方便游客觀賞,世界名花展區(qū)還將建造高達兩米的觀景臺,讓人們感受“空中賞花”的樂趣。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將舉辦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蟲生態(tài)科普展、中國傳統(tǒng)圖書展、傳統(tǒng)風箏繪制等豐富的文化展覽活動,為體驗桃源春色的游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北京植物園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游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yōu)植物開發(fā)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qū)、科研區(qū)、名勝古跡區(qū)和自然保護區(qū)組成,園內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0000余種(含品種)150余萬株。
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yōu)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guī)模,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首要任務。北京植物園多年來堅持舉辦各種植物專題展覽,向游客傳播植物知識。北京植物園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受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植物園對于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價值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1996年建成,建筑面積2160平方米,舉辦常規(guī)科普展覽及臨時展覽,并建立了游客服務網(wǎng)絡。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植物觀賞的功能,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北京植物園擁有科普畫廊五處,共計90延長米??破债嬂葍热葜饕ǎ褐参锏慕Y構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傳統(tǒng)名花專項展覽、植物園發(fā)展歷程等。
二、生態(tài)公園景觀設計有哪些好點子?
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方案,“宜居生態(tài)園林新城、濱江人文活力都市”,引入“能量流”的景觀概念,將體育公園比作為整個區(qū)域的“活力源”,人們在公園內通過健身鍛煉不斷的補充著自身的能量,而充滿了能量的人們,同時又形成了建設美好城市的能量流,促進整個新區(qū)的發(fā)展,使新區(qū)成為充滿活力的美好家園。
【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案例賞析】
一、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主題:“城市的活力源 ”——躍動的生活,健康的時代
引入“能量流”的景觀概念,將體育公園比作為整個區(qū)域的“活力源”,人們在公園內通過健身鍛煉不斷的補充著自身的能量,而充滿了能量的人們,同時又形成了建設美好城市的能量流,促進整個新區(qū)的發(fā)展,使新區(qū)成為充滿活力的美好家園。
二、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1、全民性原則:
體育公園在功能布局上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人們的需求,將空間劃分11個主題的功能區(qū),滿足人們多樣的活動需求。
2、全季性原則:
春夏季節(jié)整個公園各個區(qū)塊將為人們提供多樣的活動場地如有氧運動、場地運動、水上運動、極限運動、滑草運功等等。
秋冬季節(jié)以組織冰上運動為主要特色,結合溫室展覽、滑雪、冰雕展覽,豐富人們冬季活動的需求。
3、生態(tài)性原則:
設計方案中純綠地和水面約占公園用地的73%,在廣場等硬質景觀中也多種植喬木,讓人在林蔭下活動,運動場地盡可能形成草坪場地,建筑則盡可能形成綠色生態(tài)性建筑,以充分的綠量來保障公園的生態(tài)性和游人活動的舒適度。
三、設計風格---清新凝聚的時代風格:
設計采用“流動”為整體的設計理念,以抽象的概括和簡潔的表達來象征公園的活力和象征健康向上的面貌,在具體的設計中更多的采用現(xiàn)代手法,新材料,新技術,來體現(xiàn)公園的現(xiàn)代風格。同時在材料上采用一些低造價和耐久性的設施,在色彩上采用鮮艷的色彩,達到更具視覺沖擊力的效果。來營造一個全民性、時代性的體育公園。
四、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總平面圖:
五、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總體鳥瞰圖:
六、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活力運動帶:
七、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休閑健身帶:
八、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交通分析圖:
三、冬天上海植物園值得一去么?
冬天是樹葉枯落,萬物沉寂之時,原本綠綠蔥蔥的植物園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干,色彩一下子單調了好多,加上天氣寒冷,植物園里頓時冷清了不少。其實,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季季有景,景景不同,即便是冬天,雖然少了綠色的映襯,但還是有不少值得駐足的景觀。比如說光禿禿的枝干本身就是一種美,看慣了綠油油的樹葉,欣賞一下剛勁有力的枝干也是一種體驗,如果天氣晴好,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枝干會顯得更加蒼勁,那是多美的一道風景??;在看碧波蕩漾的湖面,大樹在湖面的映射下顯得靜中有動,剛中有柔,到了旭日東升或是夕陽西下之時,更是美不勝收;還有那干瘦開裂的果實,在人們眼里是凄涼落魄的象征,可是對于植物來說正是一年的積蓄得到了回報;還有冬日的鳥兒們,寒風并不能吹散它們無盡的歡歌,冬天恰恰是觀鳥的最佳時節(jié),許多北方的鳥兒飛來上海過冬,視野又不會被惱人的樹葉遮擋,人們可以盡情體會小鳥的快樂;冬天也不完全是荒涼的景色,這不,茶梅、蠟梅、十大功勞開得正歡,連小蜜蜂都顧不上冬天的寒冷,忙著為它們采蜜;如果你實在受不了室外的寒風,那就請到展覽溫室來,那里正在舉辦迎春花展,多種年宵花卉正把溫室裝點得喜氣滿堂。所以說冬天也值得去植物園外面的時節(jié)同樣豐富多彩!
四、北京冬天竟藏著一片“熱帶雨林”!尋綠意、賞花海~安排!
風吹葉落
北方的冬天總是有些蕭瑟與孤寂
不過北京藏著一片“熱帶雨林”
一年四季都是綠意濃濃、繁花似錦
踏入其中堪稱一秒入夏~
園內綠化做得特別好
簡直堪稱現(xiàn)實版的“綠野仙蹤”
您是不是好奇,這到底是哪兒?
中科院植物園
冬日里的熱帶雨林
中科院植物園的全稱是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
為了和北京植物園相區(qū)分
大家更習慣于稱這里為“南植”~
相較于北植,南植更側重科研
一直是我國植物學與植物園領域
對外成果展示和學術交流的窗口和門戶
雖然這里并不算大
面積只有74公頃
但一草一木都經(jīng)過獨特設計
景觀風格自成一派~
園子里建有
樹木園、牡丹園、宿根花卉園
本草園、殼斗區(qū)、水生植物區(qū)等
十余個展區(qū)和展室
共收集和保存植物7000余種
且水池瀑布、假山怪石、花草樹木
造型獨特,應有盡有~
雖然由于季節(jié)交替
現(xiàn)在室外風景已經(jīng)難尋綠意
但這里的植物展覽溫室
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這里的溫室配置相當高
是京城最古老的展覽溫室
也是當時全國面積最大、
設備最先進的展覽溫室~
溫室面積約2430平方米
包含四季花廳、棕櫚室、多肉植物室
水生植物室、菩提室、陰生植物室、
果樹室、祼子植物室
溫室內具備安全穩(wěn)定的主體結構
良好的透光和保溫性能
還能夠依據(jù)
不同生境需求的植物生長需要
營造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
大大提升了
植物多樣性保育和展示的能力~
每個展廳根據(jù)植物的不同產(chǎn)地
模擬了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觀
您可以觀賞到2000余種熱帶、亞熱帶植物
還可以享受“叢林穿行”的獨特體驗~
從高大的森林樹種
到有“無花之美”稱譽的蕨類植物
從亞馬遜河流域的水生植物
到美洲、非洲干旱地區(qū)的多肉植物
展室內處處奇花異果
讓人無不感嘆植物世界
帶給我們的神奇與精彩~
每一株植物上
都貼心地掛著名稱和簡介
在欣賞植物的同時
也能學到很多植物學的知識~
要說溫室里 最美、最不可錯過的
一定就是水生植物展室了~
在水生植物室內
冬天也可以看到
各種顏色的蓮花次第開放
還有各種各樣的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室經(jīng)過改造之后
栽培水生植物的水面
幾乎與人的視線等高
不會像很多地方一樣必須隔著玻璃
而是能從不同視角好好欣賞花朵
拍照也更方便了~
在植物溫室
一年四季都能感受濃濃綠意
欣賞各色盛開的花卉~
而且這里因為鮮有人知、游客較少
更多了一份靜謐
我還偶遇過獨自寫生的人哦!
(攝影/張晶晶)
您有時間也不妨來這里轉轉
在冬日里感受這繁花似錦~
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
地址:海淀區(qū)四環(huán)到五環(huán)之間香山南辛村20號
門票:10元
門票優(yōu)惠條件:1.2米以下兒童免票;大、中、小學生(不含成人教育)憑有效證件半價優(yōu)惠;持有 社會 保障金領取證的人員憑證半價優(yōu)惠;老年人憑老年證半價優(yōu)惠;老年人憑北京市老年人優(yōu)待卡免費;殘疾人憑殘疾證免費;離休人員憑離休證免費;現(xiàn)役軍人、武警官兵憑有效證件免費。
交通:乘634路、696路、331路在臥佛寺站下車,向南走200米路東;乘360路、630路、714路、698路、505路、運通112路在植物園站下車,下車即到
開放時間:8:00-16:30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展覽溫室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
展覽設計網(wǎng)站有哪些(展覽設計網(wǎng)站有哪些)
上海展覽會2023時間表格(上海展覽會2023時間表格下載)
淘寶手機商品排名規(guī)則(淘寶手機商品排名規(guī)則怎么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