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中國自然地理概況(中國自然地理概況ppt)

    發(fā)布時間:2023-04-14 17:22:08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93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國自然地理概況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官網: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中國自然地理概況(中國自然地理概況ppt)

    一、自然地理概況

    合肥盆地是中國東部目前勘探程度最低的一個大型盆地,位于安徽省中部,介于大別山、張八嶺、鳳陽山區(qū)和四十里長山之間,東西長約200km,南北寬約150km,面積2.3×104km2(以龍-梅斷裂為界),是一個整體呈似長方形的、大型的中—新生界陸相盆地,沉積巖最大厚度超過10000m,最薄處厚度不足1000m。地理坐標為:東經116°~118°、北緯31020′~32°40′。盆地周邊為山系和丘陵所環(huán)繞。盆地地跨合肥、六安、潁上、霍邱、壽縣、定遠、肥西、肥東、舒城、金寨、霍山等十余縣市(圖1-1),地表大部分為薄層第四系所覆蓋。

    圖1-1 合肥盆地地理位置圖

    1.地形

    合肥盆地被大別山、張八嶺、鳳陽山區(qū)和四十里長山所包圍。盆地南部地處大別山余脈,海拔100m以上;東南部的巢湖一帶地勢較低,海拔20m左右;盆地東部及北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40~100m之間;盆地內主要以低山丘陵及波狀平原為主,呈現(xiàn)崗凹相間、頂圓坡緩的地貌形態(tài)。僅在盆地的東南部肥西縣防虎山一帶有低山存在,海拔高程在100m以下,整體呈EW走向。盆地西部整體表現(xiàn)為南高北低的特點;東部則以防虎山為分水嶺,呈兩低夾一高的地理格局。

    2.河流

    合肥盆地地處江淮分水嶺,河流、湖泊較為發(fā)育。碧波蕩漾的巢湖如明珠般鑲嵌在盆地的東南角,還有城東湖、瓦埠湖、董鋪水庫、謝塘水庫、眾興水庫、磨墩水庫等點綴于盆地各處?;春恿鹘浥璧乇本墸送膺€有發(fā)源于大別山區(qū)的眾多的淮河支流,由南向北流經盆地西部,補給淮河,使淮河湍流不息地東流注入洪澤湖。盆地中—東部以防虎山為分水嶺,防虎山北坡河流由南向北流入淮河;防虎山以南自北向南流的水系,與發(fā)源于大別山區(qū)自南向北流的水系匯聚于杭埠河,向東流入巢湖。

    3.氣候

    淮河干流是我國地理上亞熱帶濕潤地區(qū)與暖溫帶半濕潤地區(qū)的重要分界線,淮河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長江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合肥盆地地處淮河與長江兩大水系之間,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6℃,其中最冷月(一月)平均-3~3℃,最熱月(七月)平均27~28℃,全年無霜期200~250天,年平均降雨量1000mm以上,溫和濕潤的氣候和其他自然條件,對農業(yè)發(fā)展極為有利。

    4.交通

    合肥盆地地處安徽省中部,城鎮(zhèn)遍及盆地各處,是安徽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區(qū)。安徽省省會合肥市是全省最大的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盆地內的公路、鐵路及航空運輸相對比較發(fā)達。鐵路有安慶—蚌埠線以及京九鐵路從盆地經過;公路則以合肥市、六安市和壽縣為中心,形成輻射各地的公路網。目前有合肥至南京、合肥至徐州、合肥至銅陵、合肥至蕪湖的高速公路從盆地內通過;另有合肥至六安、合肥至黃梅的高速公路即將建成通車,這些大型公路網的建成,對大型石油勘探及鉆探設備的運輸較為便利,但盆地內縣鄉(xiāng)之間、鄉(xiāng)鄉(xiāng)之間、鄉(xiāng)村之間和村村之間尚未形成公路網絡,對野外施工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中國的地理概況

    山西地理

    一、 位置

    山西省地處我國黃河中游,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地帶,東鄰河北,西界陜西,南接河南,北連內蒙古自治區(qū)。因地處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春秋時代為晉國故地,因而簡稱"晉"。

    山西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4°36′-40°44′,東經110°15′-114°32′。

    山西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北抵綿綿長城腳下。因外河而內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稱。

    二、面積、地形

    山西省南北長680多公里,東西寬380多公里,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從地圖上看,其輪廓呈由東北傾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

    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整個地貌是被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

    三、主要山脈、河流

    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有恒山、五臺山,南有中條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條。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流經全省19個縣(市),流程965公里。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0.8億立方米,引黃入晉工程竣工后,將從根本上解決山西缺水問題,年引水總量12億立方米,向太原供水6.4億立方米,向朔州、大同供水5.6億立方米。

    四、氣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屏障,夏季風影響不大,屬于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14°C之間。氣溫地區(qū)分布總趨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遞減。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山西自然資源

    一、 植物資源

    山西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種。南部、東南部以次生落葉灌木叢和落葉闊葉林為主的夏綠闊葉混交林地區(qū)。中部以中旱生的落葉灌木叢和針葉林為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溫帶及溫帶灌木叢和半干旱草原。野生經濟植物目前已知者有1,000多種。

    二、動物資源

    省內動物資源相當豐富,有陸棲脊椎動物400種,占全國總數(shù)的19.12%,主要經濟動物有毛皮類20種,藥用類70種。有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31種,占全國保護種數(shù)的21.5%。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7種,褐馬雞為我國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鳥。

    三、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中,尚有可開發(fā)的后備土地資源262.9萬公頃,其中宜農面積30萬公頃,宜林面積97.2萬公傾,宜牧面積135.7公頃。目前山西正加快退耕還林步伐,力爭用5-10年左右的時間,將全省3000萬畝坡耕地和低產全部退耕還林,將現(xiàn)有的宜林荒山荒坡全部造林,使山西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

    四、礦產資源

    山西蘊藏最為豐厚的是礦產資源。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有120多種,探明儲量的53種,其中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34種,煤、煤層氣、鋁礬土、耐火粘土、珍珠巖、鎵、沸石7種居全國位。煤炭儲量已探明的有2600億噸,占全國煤儲總量的1/3,遠景儲量多,而且煤種齊全,煤質尤佳。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發(fā)熱量的特點,年產原煤3億多噸,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省。鋁礬土儲量約5億多噸,占全國的1/3以上。鐵、銅、鈷、鎵等不僅儲量大,而且開發(fā)條件優(yōu)越。山西的鐵礦已探明儲量有30億噸以上,居全國第四位。銅礦在全國居第三位。非金屬礦藏中,石灰石、石膏、長石、石棉、云母、云石、石墨、大理石、花崗巖等儲量也相當可觀。運城鹽湖的巖鹽、芒硝及白鈉鎂礬聞名全國。

    山西的行政區(qū)劃:

    截止2007年底,山西省省轄11個地級市,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qū)、85個縣。

    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劃一覽:

    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qū)(杏花嶺區(qū)、小店區(qū)、迎澤區(qū)、尖草坪區(qū)、萬柏林區(qū)、晉源區(qū)),3個縣(陽曲縣、清徐縣、婁煩縣),代管1個縣級市(古交市)。市人民政府駐杏花嶺區(qū)新建路。

    大同市轄4個市轄區(qū)(城區(qū)、礦區(qū)、南郊區(qū)、 新榮區(qū))、7個縣(大同縣、天鎮(zhèn)縣、靈丘縣、陽高縣、左云縣、廣靈縣、渾源縣)。市人民政府駐城區(qū)迎賓西路。

    陽泉市轄3個市轄區(qū)(城區(qū)、礦區(qū)、郊區(qū))、2縣(平定縣、盂縣)。市人民政府駐城區(qū)南大街。

    長治市轄2個市轄區(qū)(城區(qū)、郊區(qū))、10個縣(長治縣、長子縣、平順縣、襄垣縣、沁源縣、屯留縣、 黎城縣、武鄉(xiāng)縣、沁縣、壺關縣),代管1個縣級市(潞城市)。市人民政府駐城區(qū)八一路。

    晉城市轄1個市轄區(qū)(城區(qū))、4個縣(澤州縣、陵川縣、陽城縣、沁水縣,代管1個縣級市(高平市)。市人民政府駐城區(qū)。

    朔州市轄2個市轄區(qū)(朔城區(qū)、平魯區(qū))、4個縣(山陰縣、右玉縣、應縣、懷仁縣)。市人民政府駐朔城區(qū)。

    晉中市轄1個市轄區(qū)(榆次區(qū))、9個縣(昔陽縣、靈石縣、祁縣、左權縣、壽陽縣、太谷縣、和順縣、平遙縣、榆社縣),代管1個縣級市(介休市)。市人民政府駐榆次區(qū)。

    忻州市轄1個市轄區(qū)(忻府區(qū))、12個縣(代縣、神池縣、五寨縣、五臺縣、偏關縣、寧武縣、靜樂縣、繁峙縣、河曲縣、保德縣、定襄縣、岢嵐縣),代管1個縣級市(原平市)。市人民政府駐忻府區(qū)。

    呂梁市轄1個市轄區(qū)(離石區(qū))、10個縣(文水縣、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柳林縣、嵐縣、交口縣、交城縣、石樓縣),代管2個縣級市(孝義市、汾陽市)。市人民政府駐離石區(qū)永寧中路。

    臨汾市轄1個市轄區(qū)(堯都區(qū))、14個縣(汾西縣、吉縣、安澤縣、大寧縣、浮山縣、古縣、隰縣、襄汾縣、翼城縣、永和縣、鄉(xiāng)寧縣、曲沃縣、洪洞縣、蒲縣),代管2個縣級市(侯馬市、霍州市)。市人民政府駐堯都區(qū)。

    運城市轄1個市轄區(qū)(鹽湖區(qū))、10個縣(聞喜縣、新絳縣、平陸縣、垣曲縣、絳縣、稷山縣、芮城縣、夏縣、萬榮縣、臨猗縣),代管2個縣級市(河津市、永濟市)。市人民政府駐鹽湖區(qū)。

    三、《中國自然地理》多少錢?具體有什么內容

    《中國自然地理》在當當網售價17.60,詳情:http://product.dangdang.com/20006586.html

    具體是講

    第一篇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章 國土概況

    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和疆域

    第二節(jié) 中國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jié) 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地貌形成因素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jié) 氣候特征

    第二節(jié) 氣候形成因素

    第三節(jié) 氣溫與降水

     第四章 陸地水

    第一節(jié) 地表水與地下水

    第二節(jié) 主要河流

    四、自然地理概況

    黑河流域位于祁連山及河西走廊中段(北緯37°45′~42°40′,東經96°42′~102°04′),東起山丹縣的大黃山,西至嘉峪關的黑山,南起祁連縣境內的祁連山分水嶺,北至額濟納旗的居延海,總面積12.8×104km2,東、西分別與石羊河及疏勒河流域相鄰,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較大的內陸河流域之一。流域跨青海省海北自治州、甘肅省的張掖、酒泉、嘉峪關市,以及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西部,計三省、11市縣(旗)。流域內地貌景觀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性,南部為祁連山區(qū),平均海拔在3600m以上;中部是以斷陷盆地為特征的走廊平原,海拔高度1100~1300m;西北部為中低山山地(海拔1400~2800m);東北部為黑河古沖積平原(海拔高度1200~1000m),部分與巴丹吉林大沙漠相鄰。

    (一)氣象

    本區(qū)位于大陸腹地,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主要受中高緯度的西風帶環(huán)流控制和極地冷氣團影響,氣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風,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大。區(qū)內氣候變化明顯受緯度和地形影響,具明顯的分帶性,南部祁連山區(qū)地勢高亢,氣溫低、寒冷,年均氣溫為3.6~-3.1℃,相對濕度大,約為60%,為高山濕寒氣候。降水相對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超過 300 mm,最大可達 500 mm,降水量由東向西,從340.8 mm遞減到238.8 mm,雪線高度由東向西逐漸升高。中部走廊地區(qū)氣候干燥,為溫帶干旱亞區(qū),年平均氣溫5~10℃,無霜期較長,熱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達3000~4000h,多年平均降水量由東向西遞減,張掖年降水量為193.3mm,到西部的酒泉降水量為73.5 mm,而蒸發(fā)量則由東向西遞增,自1324.6 mm增至1704.8 mm。下游地區(qū),由南向北,氣候逐漸變得更加干燥,降水十分稀少,中游地區(qū)的張掖、酒泉年降水量分別為193.3 mm和 72.5 mm,金塔縣年降水量降低至 54.5 mm,到額濟納旗年降水量僅為40.76 mm。見表9-1。

    表9-1 黑河流域氣象要素特征

    (二)水文

    1.河流

    流域內共有35條獨立河流,絕大部分發(fā)源于南部的祁連山區(qū),流經走廊平原,匯入黑河后,向北徑流,最終,注入居延海。匯水面積大于100km2的河流有17條,其中,匯水面積最大的是東部的黑河及西部的討賴河。1960年以后,由于工農業(yè)發(fā)展,人口增加,需水量與日俱增,各河流均被引流灌溉,或在其上修建水庫,使得匯入黑河的水量減少,到了80年代,大部分河流均已無水匯入黑河,東部的馬營河(山丹)、洪水河(民樂)、梨園河等大部分河水被引去灌溉,只有在洪水期,才有部分洪水注入黑河;走廊平原中部的馬營河(酒泉)、豐樂河等河流消失在肅南與高臺間的鹽池——明花盆地,不再有水匯入黑河;西部酒泉地區(qū)的討賴河、洪水河(酒泉)注入金塔南的鴛鴦池水庫,由灌渠將水引到金塔進行灌溉,使之與黑河聯(lián)系基本斷絕,只有在大洪水時,才有水經鼎新流入黑河。

    黑河是流域內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南部的祁連山區(qū),源頭由俄博河與野牛溝兩條支流組成,俄博河,源于俄博的錦陽嶺,流長80km;野牛溝,發(fā)源于鐵里干山,流長流190km;兩河在藏黃寺匯合,向北徑流,于鶯落峽出山,進入張掖山前斷陷盆地,先后匯集山丹河、民樂洪水河、梨園河及擺浪河等諸河,穿正義峽,進入金塔———鼎新盆地,繼續(xù)向北徑流,過地灣東墚、狼心山,最終,注入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的居延海,徑流總長821 km,流域面積 128283.4 km2。黑河水量較為豐富,多來自上游,鶯落峽以上河長303km,流域面積10009km2 ,據(jù)鶯落峽水文站實測資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5.98×108 m3。

    2.冰川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研究表明,黑河流域祁連山區(qū)發(fā)育有冰川1078條,總面積420.55km2,估計冰儲量136.7×108m3,年補給河流的冰川融水量2.98×108m3,占河流徑流總量的8%(楊針娘,1991)?!捌咭弧北?975年比1956年最大退縮距離為40m,平均每年退縮2m。

    3.湖泊

    黑河流域天然湖泊較少,多為位于內蒙古境內的黑河沖積扇前緣的尾閭湖,古尾閭湖有古日乃湖、土素進海子、居延澤等,由于黑河河道歷經變遷,這些湖泊相繼干涸。現(xiàn)僅存位于額濟納旗境內的現(xiàn)代黑河尾閭湖西居延海(嘎順淖爾)和東居延海(索果淖爾),但也無法擺脫干涸的命運,西居延海于1961干涸至今,湖底留下白色的鹽殼;東居延海1958年時湖面積有35.5km2,此后,逐年萎縮,到20世紀80年代湖面萎縮到23.6km2,至90年代初干涸,2002年湖面積曾一度恢復到12km2 左右,但到年底又復干涸。

    黑河流域內因氣候具有明顯的垂向和水平分帶性,上、中、下游的氣候、地質、地貌以及水文地質特征有著明顯的不同,使得它們的水環(huán)境差異較大,有各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徑流、排泄模式。目前,黑河流域上、中、下游劃分的通行做法是,將祁連山區(qū)定為上游地區(qū);中游地區(qū)由張掖、酒泉、山丹盆地組成;黑河的正義峽、北大河的佳山峽則是中游地區(qū)與下游地區(qū)的分界;下游地區(qū)包括金塔、鼎新和額濟納旗盆地。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自然地理概況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中國最大的設計院排名(中國最大的設計院排名前十)

    中國酒吧數(shù)量十大排名(中國酒吧數(shù)量十大排名最新)

    中國劇協(xié)是什么級別的(中國劇協(xié)是什么級別的機構)

    win10需要msr分區(qū)嗎(win10需要創(chuàng)建msr分區(qū)嗎)

    什么批發(fā)網便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