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資治通鑒原文與譯文(資治通鑒全本全注全譯)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資治通鑒原文與譯文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有小程序、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資治通鑒·唐紀的原文和翻譯
關于資治通鑒·唐紀的原文和翻譯如下:
《資治通鑒·唐紀·長孫皇后》原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堂褚苑罹q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p>
上厲精求治,數(shù)引魏徵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徵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干壯大者,亦可并點?!鄙蠌闹?。敕出,魏徵固執(zhí)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數(shù)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zhí)至此!”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
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shù)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窦次晃磶祝耪邤?shù)矣!”上愕然曰:“朕何為失信?”對曰:“陛下初即位,下詔云:‘逋負官物,悉令蠲免?!兴疽詾樨撉馗畤菊?,非官物,征督如故。
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國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關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外給復一年?!榷^有敕云:‘已役已輸者,以來年為始?!⑦€之后,方復更征,百姓固已不能無怪。今既征得物,復點為兵,何謂以來年為始乎?又,陛下所與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簡閱,咸以委之;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
上悅曰:“向者朕以卿固執(zhí),疑卿不達政事,今卿論國家大體,誠盡其精要。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朕過深矣!”乃不點中男,賜徵金甕一。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
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又,臣觀隋末亂離,其欲爭天下者不過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鄉(xiāng)黨、全妻子,以待有道而歸之耳。乃知百姓好亂者亦鮮,但人主不能安之耳?!鄙仙破溲裕獮槭逃?。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御史大夫杜淹奏“諸司文案恐有稽失,請令御史就司檢?!?。上以問封德彝,對曰:“設官分職,各有所司。
果有愆違,御史自應糾舉;若遍歷諸司,搜擿疵颣,太為煩碎?!毖湍?。上問淹:“何故不復論執(zhí)?”對曰:“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德彝所言,真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遂非?!鄙蠍傇唬骸肮雀髂苋缡?,朕復何憂!”
《資治通鑒·唐紀·長孫皇后》譯文:
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重法!”
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又曾經(jīng)對侍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仗百姓。壓榨百姓以侍奉君主,如同割肉以充饑,填飽了肚子人卻死了,君主富有了國家就要滅亡。因此人君最擔心的不是外患,而是國家內(nèi)部出現(xiàn)的事。
欲望多了花費就多,花費多了賦稅就重,賦稅重則百姓憂愁,百姓憂愁則國家危險,國家危險君主也就難以自保了。朕經(jīng)常考慮這些事,所以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p>
太宗勵精圖治,數(shù)次將魏徵帶入臥室,詢問他自己施政的得失。魏徵知無不言,太宗總是欣然接納。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奏:“中男雖然未滿十八,但是其中身材粗壯的也可以征募?!碧谕饬?。下詔之后,魏徵堅持認為不可,不肯簽署,拒簽了幾次。
太宗發(fā)怒,召見魏徵責問道:“中男中身材壯大的,都是狡猾的百姓欺騙官府妄圖以此逃避征役,征募這些人又有什么害處,而你要這樣固執(zhí)己見!”魏徵答復說:“軍隊是否有用在于能否統(tǒng)領得法,而不在人數(shù)眾多。陛下征發(fā)成丁男子中身體健壯的,用合適的方法統(tǒng)帶,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再多征募尚未成丁的男子虛增人數(shù)呢?
何況陛下經(jīng)常說:‘我以誠信治理天下,希望可以帶動臣民都不做欺騙的事?!缃癖菹录次徊痪?,就屢次失信了?!碧诔泽@地說:“我什么時候失信了?”魏徵答道:“陛下初即位時下詔說:‘所欠的朝廷賦稅,全部免除?!兴菊J為欠秦王府庫租稅的,就不在其列,照舊征收。陛下從秦王升為天子,秦王府庫之物不就是朝廷之物嗎?
又下詔:‘關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外免一年的賦稅徭役?!痪糜窒略t說:‘當年已經(jīng)征發(fā)徭役和已經(jīng)交納賦稅的,就從第二年開始。’這樣一來,把大家上交的賦稅散還以后,又再征收,百姓當然不能不怪朝廷朝令夕改。如今不止征收賦役,還點中男為兵,這樣怎么能說是‘來年為始’呢?
還有,輔佐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在于地方官員,經(jīng)常要接受陛下檢閱,將重任交托給他們;可是到了征兵的時候,卻開始懷疑他們有心欺騙,這難道是所謂的以誠信為治嗎?”太宗高興地說:“以前朕覺得你太過固執(zhí),疑心你可能不大了解政務,如今見你議論國家大體,實在是說到了它的精要部分。
號令沒有誠信,則百姓不知道應當遵行什么,天下怎么可能治理得好呢?朕真是錯得厲害了?!庇谑遣辉僬靼l(fā)中男,賞賜魏徵一件金甕。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
以一人的智慧決定天下事,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jīng)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
另外,臣留心到隋末亂世,真正想要爭奪天下的不過十余人,其余都不過是保全鄉(xiāng)里和妻子兒女,等待有道的君主出現(xiàn)而誠心歸附的。所以臣才知道百姓極少有人喜歡亂世的,只不過君主不能帶給大家太平時世而已?!碧谡J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御史。
太宗讓封德彝推薦賢才,過了很久也沒有人選。太宗問他是怎么回事,封德彝說:“不是臣不盡心,只是如今沒有奇才?!碧谡f:“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罷了。古代明君治理天下,難道依靠的是從別的時代借來的人才嗎?人應該憂慮自己不能了解別人的長處,怎么能誣陷天下人?”封德彝慚愧地退下了。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諸司文案恐怕會有延誤,請讓御史到諸司檢?!薄L趩柗獾乱?,封德彝回答道:“設立不同的官職,原本就各有自己的職責所掌。如果諸司真的有過失,御史自然應當糾察檢舉;如果讓御史查遍諸司,搜擿出各種毛病,未免太過瑣碎。
”杜淹默然。太宗問杜淹:“為什么不再堅持了?”杜淹答道:“處理天下事務,應當盡心盡力,一秉大公,聽到好的意見就要接受。德彝所說得朝廷大體,臣誠心佩服,不敢再爭是非。”太宗很高興,說:“各位如果像這樣行事,朕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資治通鑒唐紀一原文及翻譯
資治通鑒唐紀一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堂褚苑罹?,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p>
上厲精求治,數(shù)引魏徵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徵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干壯大者,亦可并點?!鄙蠌闹k烦?,魏徵固執(zhí)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數(shù)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zhí)至此!”
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shù)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窦次晃磶?,失信者數(shù)矣!”上愕然曰:“朕何為失信?”對曰:“陛下初即位,下詔云:‘逋負官物,悉令蠲免?!兴疽詾樨撉馗畤菊?,非官物,征督如故。
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國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關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外給復一年?!榷^有敕云:‘已役已輸者,以來年為始?!⑦€之后,方復更征,百姓固已不能無怪。
既征得物,復點為兵,何謂以來年為始乎?又,陛下所與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簡閱,咸以委之;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上悅曰:“向者朕以卿固執(zhí),疑卿不達政事,今卿論國家大體,誠盡其精要。
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朕過深矣!”乃不點中男,賜徵金甕一。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
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又,臣觀隋末亂離,其欲爭天下者不過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鄉(xiāng)黨、全妻子,以待有道而歸之耳。乃知百姓好亂者亦鮮,但人主不能安之耳?!鄙仙破溲裕獮槭逃?。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御史大夫杜淹奏“諸司文案恐有稽失,請令御史就司檢?!?。
上以問封德彝,對曰:“設官分職,各有所司。果有愆違,御史自應糾舉;若遍歷諸司,搜擿疵颣,太為煩碎?!毖湍?。上問淹:“何故不復論執(zhí)?”對曰:“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德彝所言,真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遂非。”上悅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復何憂!”
釋義:皇上對教太子讀書的官員蕭瑀說:“我小時候喜好弓箭,擁有好弓十幾把,自己以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卻說‘都不是好弓’,我就問他原因。
他說:‘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頭的紋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會直.’我才想到熟悉的東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壞.**著弓箭平定四方,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況且天下事物,豈能全都知道?”
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員輪換住在中書省,多次邀請(這些官員)覲見,問他們民間的疾苦,政治上的得與失。
原文: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p>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nèi)省,數(shù)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字詞解釋:
(1)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2)謂:對...說,告訴。
(3)太子少師:指教皇太子讀書的老師。
(4)朕:皇上的自稱,我。
(5)好:愛好。
(6)矢:箭。
(7)近以示弓工: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8)皆:全、都。
出處:出自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紀》。
資治通鑒翻譯版全文是什么?
《資治通鑒》翻譯版全文如下:
秦王嬴政聽說韓非是個德才兼?zhèn)涞娜?,便想約見他。韓非正好作為韓國的使者來到秦國,就趁機寫信呈給嬴政,勸說道:現(xiàn)今秦國的疆域方圓數(shù)千里,軍隊號稱百萬,號令森嚴,賞罰公平,天下沒有一個國家能比得上。而我魯莽地冒死渴求見您一面,是想說一說破壞各國合縱聯(lián)盟的計略。
您若真能聽從我的主張,那么,您如果不能一舉拆散天下的合縱聯(lián)盟,戰(zhàn)領趙國,滅亡韓國,使楚國、魏國臣服,齊國、燕國歸順,不能令秦國確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鄰國的國君前來朝拜,就請您把我殺了在全國示眾,以此告誡那些為君主出謀劃策不忠誠的人。
嬴政讀后,心中頗為喜悅,但一時還沒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韓非,便對嬴政說:“韓非是韓國的一個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國,韓非最終還是要為韓國利益著想,而不會為秦國盡心效力的,這也是人之常情?,F(xiàn)在您不用他,而讓他在秦國長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還不如依法將他除掉算了。
秦王政認為李斯說得有理,便把韓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藥給韓非,讓他及早自殺。韓非試圖親自向秦王嬴政陳述冤情,但卻無法見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韓非,可是韓非已經(jīng)死了。
創(chuàng)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zhàn)國至秦二世,表進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
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于崇文院,繼續(xù)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鑒》,并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通鑒》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xié)修者有劉恕、劉攽、范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
資治通鑒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資治通鑒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周紀三家分晉》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幹t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1]于太史為輔氏。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后,不知所立。乃書訓戒之辭于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
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2]呼?抑為保障[3]呼"?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shù)。
注解:
[1]別族:從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2]繭絲:指斂取百姓的財物像抽絲一樣,不抽盡就不停止。
[3]保障:指待民寬厚,少斂取財物,猶如筑堡為屏障一樣。
譯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當初,智宣子準備立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不如立智宵的好。因為智瑤比別人賢能的地方有五點,卻有一點短處。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賢;擅長射箭,駕車有力,是二賢;技能出眾,才藝超群,是三賢;巧言善辯,文辭優(yōu)美,是四賢;堅強果決,剛毅勇敢,是五賢。
雖然有如此的賢能,但他唯獨沒有仁德之心。如果他運用這五種賢能去駕馭別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誰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瑤為后,智氏種族必遭滅門之災"。智宣子對此置之不理。智果為了避災,改依別族為輔氏。趙國大夫趙簡子的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
趙簡子不知道立哪一個為繼承人會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訓誡之言刻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并囑咐道:"用心記住這些話"!過了三年,趙簡子叫來兩個兒子,詢問他們竹簡上的內(nèi)容。
大兒子伯魯說不出來,讓他拿出竹簡,他說早已丟了。趙簡子又問小兒子無恤,他則熟練地將竹簡上的話背出,問他竹簡在哪兒,他立即從袖中取出奉上。
通過這件事,趙簡子認為無恤賢能,便立他為繼承人。趙簡子派尹鐸去治理晉陽,尹鐸請示:"您是打算讓我去抽絲剝繭般地搜刮財富呢,還是把那里建為一道保障"?趙簡子說:"建為一道保障"。尹鐸便去整理戶籍,減少交稅的戶數(shù),減輕百姓的負擔。
以上就是關于資治通鑒原文與譯文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