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資治通鑒注(資治通鑒注解最好的書)

    發(fā)布時間:2023-04-24 10:58:22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98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資治通鑒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有小程序、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資治通鑒注(資治通鑒注解最好的書)

    資治通鑒新注(精裝全十冊)陜西人民出版社這套書怎樣

    《資治通鑒新注》的主體內容是注疏了大量的史實、考辨、掌故,以及字音、語詞、語句。在史事方面,盡可能吸收、運用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fā)掘成果。在天文方面,用現代天文學成就與《通鑒》天文用語直接對釋。在地理學方面,對各級政區(qū)地名、重要的軍鎮(zhèn)、古戰(zhàn)場等,均依現代地名準確注出。在人物方面,簡注六大要項,即名(姓名、表字)、時(生卒)、地(籍貫)、官(主要的或最高的、最后的)、事(有價值的行狀、事跡)、傳(見某史某卷)。對特殊人物予以評注,簡述其歷史貢獻或影響。在職官、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方面,新注也力取最新成果,做到準確、新穎、明了?!缎伦ⅰ沸形耐〞?,有可讀性。文字處理改繁為簡,通假字、異體字、古體字,一般在注文中有說明。
    我在圖書館看過好幾次,對于初學者應該有很大的幫助,由于其對于文言文還不是很熟悉的歷史初學者,看里面的文言,再看注釋,基本能能明白80%到90%。,至于其他方面,也起到很好的打基礎的作用,對于夯實歷史基礎有很好的作用。
    但有讀者認為此書文字極不精煉,不合注釋之體,排版亦顯稀疏,版式不美觀。至于版式那些,各有各的審美觀念,姑不論,至于文字,有冗雜之嫌,但對初學者來說,這恰好是一個好處,因為畢竟有時候,字多能把問題說清楚細致一些。
    我家里有4套《通鑒》,其中一套就是這個。

    關于資治通鑒的問題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顿Y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資治通鑒》 中華書局版《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司馬光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鑒》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編輯本段]作品體裁

    涵蓋年代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fā)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后有倫,精粗不雜。”。
    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占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

    釋例
    帝后死稱“崩”,王公死稱“薨”。天子近出稱“還宮”,遠出稱“還京”,列國諸侯遠出稱“還某郡”。
    《資治通鑒》具有強烈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又如《通鑒》載魏明帝太和五年:“ (諸葛)亮帥諸軍入寇,圍祁山,以木牛運?!睂Υ酥祆湓磉_他的不滿曰:“三國當以蜀漢為正,而溫公乃云,某年某月‘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訓?緣此遂欲起意成書。推此意,修正處極多。若成書,當亦不下通鑒許多文字。但恐精力不逮,未必能成耳。若度不能成,則須焚之?!?br/>
    史事評論
    《資治通鑒》于敘事之后,皆有附論,共186篇。其中“臣光曰”有102篇,其余84篇是各家評論,其中裴子野的論占了10篇,司馬遷的論只有1篇。以篇數看來,〈唐紀〉所占篇幅最多(81卷)、其次為〈漢紀〉(60卷)。
    陳垣《胡注通鑒表微》曰:“《通鑒》書法,不盡關褒貶,故不如《春秋》之嚴。溫公謙不敢法《春秋》,而志在續(xù)《左氏傳》,有所感觸,亦仿左氏設辭‘君子曰’而稱‘臣光曰’以發(fā)之。余則據事直書,使人隨其實地之異而評其得失,以為鑒戒,非有一定不易之書法也?!?br/> 從今日來看,“臣光曰”充滿封建色彩,黃盛雄將其歸納“誠”與“禮”,“禮之綱紀”這個概念,可謂貫穿《通鑒》之核心。張須在《通鑒學》云:“《春秋》之意,最重名分,名分所在,一字不能相假,封建之世,以此為綱維。名分既壞,則綱維以絕,**崩潰,恒必由之。溫公以此事兆東周之衰,與七國之分立,而又系論以見托始之意。”司馬光本人的思想并沒有跨越時代,故其論述沒有太大價值。例如:司馬炎因守三年之喪被司馬光稱贊是“不世之賢君”。事實上,司馬炎在中國歷史上并不能與唐太宗,清圣祖等相提并論。
    [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1.《周紀》,五卷。
    2.《秦紀》,三卷?!吨芗o》與《秦紀》原為《通志》卷。
    3.《漢紀》,六十卷。
    4.《魏紀》,十卷。蜀漢及東吳無紀。
    5.《晉紀》,四十卷。
    6.《宋紀》,十六卷。
    7.《齊紀》,十卷。
    8.《梁紀》,二十二卷。
    9.《陳紀》,十卷。北朝的北魏、北齊、北周無紀。
    10.《隋紀》,八卷。
    11.《唐紀》,最多,凡八十一卷。
    12.《后梁紀》,六卷。
    13.《后唐紀》,八卷。
    14.《后晉紀》,六卷。
    15.《后漢紀》,四卷。
    16.《后周紀》,五卷。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
    [編輯本段]歷史背景
    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游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彼抉R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顿Y治通鑒》從發(fā)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br/>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zhàn)之后,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fā)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wěn)。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于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資于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鑒》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顿Y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zhàn)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后,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于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fā)展能夠一目了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于此書”。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yī)學方面都進行過鉆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xù)詩治》《醫(y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王安石是政敵。
    [編輯本段]歷代版本
    (一)宋本:
    1、 余姚官刻本:南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下紹興府余姚縣重刻本孝宗朝或稍后印本,南宋的建、鄂、蜀諸種版本,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這一版本。
    2、 清章鈺《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述略》認定是南宋光宗以前的刻本,《藏園群書經眼錄》認定是南宋初期的建本,即號為景佑本者。
    (二)明刊本:
    1、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興文署原版歸入南雍,歷朝多次修補。
    2、 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刻并版本
    3、 元刻明修補本:明天啟刻本,陳仁錫評閱,附刻劉恕《外紀》、胡三省《辨誤》、薛應旆《宋元通鑒》與《甲子會要》,陳仁錫序;陳仁錫評閱本,明天啟六年白口本,附薛應旆《宋元通鑒》,有墨印眉批朱筆圈點。
    (三)清刻本:
    1、 胡克家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胡克家仿刻興文署本;清仁宗嘉慶二十一年,胡克家原刻印本,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修補本。
    2、 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書局本。
    3、 清光緒十四年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xù)資治通鑒》。
    (四)民國刊本:
    1、 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鑒釋文》十二卷。
    2、 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鑒》,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 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 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注: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
    波風皆人整理
    [編輯本段]作品評價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作為歷代君王的教科書,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
    如今了解司馬光其人其書,學習和研究《通鑒》,有助于人具體地認識這部書在我國歷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有助于我們批判繼承和發(fā)揚歷史文化的傳統,也有助于今人以歷史為鏡子,為創(chuàng)建新社會新文化而積極工作。
    [編輯本段]書摘
    1) 峻兵入臺城,司徒導謂侍中褚翜曰:“至尊當御正殿,君可啟令速出?!绷溂慈肷虾?,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闿共登御床,擁衛(wèi)帝。以劉超為右衛(wèi)將軍,使與鐘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子涑刈趶R。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動,呵之曰:“蘇冠軍來覲至尊,軍人豈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后宮,宮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見掠奪。峻兵驅役百官,光祿勛王彬等皆被捶撻,令負提登蔣山。裸剝士女,皆以壞席苦苫草自鄣,無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號之聲,震動內外。
    初,姑孰既陷,尚書左丞孔坦謂人曰:“觀峻之勢,必破臺城,自非戰(zhàn)士,不須戎服?!奔芭_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無他。
    時官有布二十萬匹,金銀五千斤,錢億萬,絹數萬匹,他物稱是,峻盡費之;太官惟有燒馀米數石以供御膳。
    或謂鐘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為之計!”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遁逃以求免,何以為臣!”
    丁巳,峻稱詔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導有德望,猶使以本官居己之右。祖約為侍中、太尉、尚書令,峻自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許柳為丹楊尹,馬雄為左衛(wèi)將軍,祖渙為驍騎將軍。弋陽王羕詣峻,稱述峻功,峻復以羕為西陽王、太宰、錄尚書事。
    峻遣兵攻吳國內史庾冰,冰不能御,棄郡奔會稽,至浙江,峻購之甚急。吳鈴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嘯鼓枻,溯流而去。每逢邏所,輒以杖叩船曰:“何處覓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為醉,不疑之,冰僅免。峻以侍中蔡謨?yōu)閰菄鴥仁贰?
    溫嶠聞建康不守,號慟;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對。庾亮至尋陽,宣太后詔,以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鑒司空。嶠曰:“今日當以滅賊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將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嶠素重亮,亮雖奔敗,嶠愈推奉之,分兵給亮。
    后趙大赦,改元太和。三月,丙子,庾太后以憂崩。
    蘇峻南屯于湖。
    夏,四月,后趙將石堪攻宛,南陽太守王國降之;遂進攻祖約軍于淮上。約將陳光起兵攻約,約左右閻禿,貌類約,光謂為約而擒之。約逾垣獲免,光奔后趙。
    壬申,葬明穆皇后于武平陵。
    庾亮、溫嶠將起兵討蘇峻,而道路斷絕,不知建康聲聞。會南陽范汪至尋陽,言“峻政令不壹,貪暴縱橫,滅亡已兆,雖強易弱,朝廷有倒懸之急,宜時進討?!睄罴{之。亮辟汪參護軍事。
    亮、嶠互相推為盟主,嶠從弟充曰:“陶征西位重兵強,宜共推之。”嶠乃遣督護王愆期詣荊州,邀陶侃與之同赴國難。侃猶以不豫顧命為恨,答曰:“吾疆場外將,不敢越局?!睄艺f,不能回;乃順侃意,遣使謂之曰:“仁公且守,仆當先下。”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參軍滎陽毛寶別使還,聞之,說嶠曰:“凡舉大事,當與天下共之。師克在和,不宜異同。假令可疑,猶當外示不覺,況自為攜貳邪!宜急追信改書,言必應俱進;若不及前信,當更遣使?!睄馕?,即追使者,改書;侃果許之,遣督護龔登帥兵詣嶠。嶠有眾七千,于是列上尚書,陳祖約、蘇峻罪狀,移告征鎮(zhèn),灑泣登舟。
    陶侃復追龔登還。嶠遺侃書曰:“夫軍有進而無退,可增而不可減。近已移檄遠近,言于盟府,刻后月半大舉,諸郡軍并在路次,惟須仁公軍至,便齊進耳。仁公今召軍還,疑惑遠近,成敗之由,將在于此。仆才輕任重,實憑仁公篤愛,遠稟成規(guī);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仆與仁公,如首尾相衛(wèi),唇齒相依也。恐或者不達高旨,將謂仁公緩于討賊,此聲難追。仆與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且自頃之顧,綢繆往來,情深義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眾見救,況社稷之難乎!今日之憂,豈惟仆一州,文武莫不翹企。假令此州不守,約、峻樹置官長于此,荊楚西逼強胡,東接逆賊,因之以饑饉,將來之危,乃當甚于此州之今日也。仁公進當為大晉之忠臣,參桓、文之功;退當以慈父之情,雪愛子之痛。今約、峻兇逆無道,痛感天地,人心齊壹,咸皆切齒。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茍復召兵還,是為敗于幾成也。愿深察所陳!”王愆期謂侃曰:“蘇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雖廣,公寧有容足之地乎!”侃深感悟,即戎服登舟;瞻喪至不臨,晝夜兼道而進。
    郗鑒在廣陵,城孤糧少,逼近胡寇,人無固志。得詔書,即流涕誓眾,入赴國難,將士爭奮。遣將軍夏侯長等間行謂溫嶠曰:“或聞賊欲挾天子東入會稽,當先立營壘,屯據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斷賊糧運,然后清野堅壁以待賊。賊攻城不拔,野無所掠,東道既斷,糧運自絕,必自潰矣。”嶠深以為然。
    五月,陶侃帥眾至尋陽。議者咸謂侃欲誅庾亮以謝天下;亮甚懼,用溫嶠計,詣侃拜謝。侃驚,止之曰:“庾元規(guī)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責,風止可觀,侃不覺釋然,曰:“君侯修石頭以擬老子,今日反見求邪!”即與之談宴終日,遂與亮、嶠同趣建康。戎卒四萬,旌旗七百馀里,鉦鼓之聲,震于遠近。
    蘇峻聞西方兵起,用參軍賈寧計,自姑孰還據石頭,分兵以拒侃等。
    乙未,峻逼遷帝于石頭。司徒導固爭,不從。帝哀泣升車,宮中慟哭。時天大雨,道路泥濘,劉超、鐘雅步侍左右。峻給馬,不肯乘,而悲哀慷慨。峻聞而惡之,然未敢殺也。以其親信許方等補司馬督、殿中監(jiān),外托宿衛(wèi),內實防御超等。峻以倉屋為帝宮,日來帝前肆丑言。劉超、鐘雅與右光祿大夫荀崧、金紫光祿大夫華恒、尚書荀邃、侍中丁潭侍從,不離帝側。時饑饉,米貴,峻問遺,超一無所受,繾綣朝夕,臣節(jié)愈恭;雖居幽厄之中,超猶啟帝,授《孝經》、《論語》。
    峻使左光祿大夫陸曄守留臺,逼近居民,盡聚之后苑;使匡術守苑城。
    尚書左丞孔坦奔陶侃,侃以為長史。
    初,蘇峻遣尚書張闿權督東軍,司徒導密令以太后詔諭三吳吏士,使起義兵救天子。會稽內史王舒以庾冰行奮武將軍,使將兵一萬,西渡浙江。于是吳興太守虞潭、吳國內史蔡謨、前義興太守顧從等皆舉兵應之。潭母孫氏謂譚曰:“汝當舍生取義,勿以吾老為累!”盡遣其家僮從軍,鬻其環(huán)佩以為軍資。謨以庾冰當還舊任,即去郡以讓冰。
    蘇峻聞東方兵起,遣其將管商、張健、弘徽等拒之;虞潭等與戰(zhàn),互有勝負,未能得前。
    陶侃、溫嶠軍于茄子浦;嶠以南兵習水,蘇峻兵便步,令將士:“有上岸者死!”會峻送米萬斛饋祖約,約遣司馬桓撫等迎之。毛寶帥千人為嶠前鋒,告其眾曰:“兵法:‘軍令有所不從’,豈可視賊可擊,不上岸擊之邪!”乃擅往襲撫,悉獲其米,斬獲萬計,約由是饑乏。嶠表寶為廬江太守。
    陶侃表王舒監(jiān)浙東軍事,虞潭監(jiān)浙西軍事,郗鑒都督揚州八郡諸軍事,令舒、潭皆受鑒節(jié)度。鑒帥眾渡江,與侃等會與于茄子浦,雍州刺史魏該亦以兵會之。
    丙辰,侃等舟師直指石頭,至于蔡洲,侃屯查浦,嶠屯沙門浦。峻登烽火樓,望見士眾之盛,有懼色,謂左右曰:“吾本知溫嶠能得眾也?!?
    庾亮遣督護王彰擊峻黨張曜,反為所敗。亮送節(jié)傳以謝侃,侃答曰:“古人三敗,君侯始二;當今事急,不宜數爾。”亮司馬陳郡殷融詣侃謝曰:“將軍為此,非融等所裁?!蓖跽弥猎唬骸罢米詾橹?,將軍不知也?!辟┰唬骸拔粢笕跒榫樱跽脼樾∪?;今王彰為君子,殷融為小人?!?
    宣城內史桓彝,聞京城不守,慷慨流涕,進屯涇縣。時州郡多遣使降蘇峻,裨惠復勸彝宜且與通使,以紓交至之禍。彝曰:“吾受國厚恩,義在致死,焉能忍恥與逆臣通問!如其不濟,此則命也。”彝遣將軍俞縱守蘭石,峻遣其將韓晃攻之??v將敗,左右勸縱退軍。縱曰:“吾受桓侯厚恩,當以死報。吾之不可負桓侯,猶桓侯之不負國也?!彼炝?zhàn)而死?;芜M軍攻彝,六月,城陷,執(zhí)彝,殺之。
    諸軍初至石頭,即欲決戰(zhàn),陶侃曰:“賊眾方盛,難與爭鋒,當以歲月,智計破之。”既而屢戰(zhàn)無功,監(jiān)軍部將李根請筑白石壘,侃從之。夜筑壘,至曉而成。聞峻軍嚴聲,諸將咸懼其來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壘,必須東北風急,令我水軍不得往救;今天清靜,賊必不來。所以嚴者,必遣軍出江乘,掠京口以東矣?!币讯?。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帥步騎萬馀四面攻之,不克。
    王舒、虞潭等數與峻兵戰(zhàn),不利??滋乖唬骸氨静豁氄氽?,遂使東門無限。今宜遣還,雖晚,猶勝不也?!辟┠肆铊b與后將軍郭默還據京口,立大業(yè)、曲阿、庱亭三壘以分峻之兵勢,使郭默守大業(yè)。
    壬辰,魏該卒。(第94卷)
    2) 先是,高肇擅權,尤忌宗室有時望者。太子太保任城王澄數為肇所譖,懼不自全,乃終日酣飲,所為如狂,朝廷機要無所關豫。及世宗殂,肇擁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與門下議,以肅宗幼,未能親政,宜使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省決庶政,以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總攝百揆,奏皇后請即敕授。王顯素有寵于世宗,恃勢使威,為世所疾,恐不為澄等所容,與中常侍孫伏連等密謀寢門下之奏,矯皇后令,以高肇錄尚書事,以顯與勃海公高猛同為侍中。于忠等聞之,托以侍療無效,執(zhí)顯于禁中,下詔削爵任。顯臨執(zhí)呼冤,直閣以刀镮撞其掖下,送右衛(wèi)府,一宿而死。庚申,下詔如門下所奏,百官總己聽于二王,中外悅服。
    二月,庚辰,尊皇后為皇太后。
    魏主稱名為書告哀于高肇,且召之還。肇承變憂懼,朝夕哭泣,至于羸悴。歸至瀍澗,家人迎之,不與相見。辛巳,至闕下,衰服號哭,升太極殿盡哀。高陽王雍與于忠密謀,伏直寢邢豹等十馀人于舍人省下,肇哭畢,引入西廡,清河諸王皆竊言目之。肇入省,豹等扼殺之,下詔暴其罪惡,稱肇自盡,自馀親黨悉無所問,削除職爵,葬以士禮;逮昏,于廁門出尸歸其家。
    魏之伐蜀也,軍至晉壽,蜀人震恐。傅豎眼將步兵三萬擊巴北,上遣寧州刺史任太洪自陰平間道入其州,招誘氐、蜀,絕魏運路。會魏大軍北還,太洪襲破魏東洛、除口二戍,聲言梁兵繼至,氐、蜀翕然從之。太洪進圍關城,豎眼遣統軍姜喜等擊太洪,大破之,太洪棄關城走還。
    癸未,魏以高陽王雍為太傅、領太尉,清河王懌為司徒,廣平王懷為司空。
    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廟號世宗。己亥,尊胡貴嬪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高太后為尼,徙居金墉瑤光寺,非大節(jié)慶,不得入宮。
    魏左仆射郭祚表稱:“蕭衍狂悖,謀斷川瀆,役苦民勞,危亡已兆;宜命將出師,長驅撲討?!蔽涸t平南將軍楊大眼督諸軍鎮(zhèn)荊山。
    魏于忠既居門下,又總宿衛(wèi),遂專朝*,*傾一時。初,太和中,軍國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祿四分減一,忠悉命歸所減之祿。舊制民稅絹一匹別輸綿八兩,布一區(qū)別輸麻十五斤,忠悉罷之。乙丑,詔文武群官各進位一級。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復潰。或言蛟龍能乘風雨破堰,其性惡鐵;乃運東、西冶鐵器數千萬斤沉之,亦不能合。乃伐樹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緣淮百里內木石無巨細皆盡,負檐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合。
    魏梁州刺史薛懷吉破叛氐于沮水。懷吉,真度之子也。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興之圍。
    六月,魏冀州沙門法慶以妖幻惑眾,與勃海人李歸伯等作亂,推法慶為主。法慶以尼惠暉為妻,以歸伯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自號大乘。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復相識,唯以**為事。刺史蕭寶寅遣兼長史崔伯驎擊之,伯驎敗死。賊眾益盛,所在毀寺舍,斬僧尼,燒經像,云“新佛出世,除去眾魔?!鼻?,七月,丁未,詔假右光祿大夫元遙征北大將軍以討之。
    魏尚書裴植,自謂人門不后王肅,以朝廷處之不高,意常怏怏,表請解官隱嵩山,世宗不許,深怪之。及為尚書,志氣驕滿,每謂人曰:“非我須尚書,尚書亦須我?!泵咳雲⒆h論,好面譏毀群官,又表征南將軍田益宗,言:“華、夷異類,不應在百世衣冠之上?!庇谥?、元昭見之切齒。
    尚書左仆射郭祚,冒進不已,自以東宮師傅,列辭尚書,望封侯、儀同,詔以祚為都督雍、岐、華三州諸軍事、征西將軍、雍州刺史。
    祚與植皆惡于忠專橫,密勸高陽王雍使出之;忠聞之,大怒,令有司誣奏其罪。尚書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達云:‘受植旨,詐稱被詔,帥合部曲欲圖于忠。’臣等窮治,辭不伏引;然眾證明昞,準律當死。眾證雖不見植,皆言‘仲達為植所使,植召仲達責問而不告列’。推論情狀,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獄,有所降減,計同仲達處植死刑。植親帥城眾,附從王化,依律上議,乞賜裁處?!敝页C詔曰:“兇謀既爾,罪不當??;雖有歸化之誠,無容上議,亦不須待秋分?!卑嗽拢汉ィ才c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韋俊皆賜死??。裰榧乙?。忠又欲殺高陽王雍,崔光固執(zhí)不從,乃免雍官,以王還第。朝野冤憤,莫不切齒。
    丙子,魏尊胡太妃為皇太后,居崇訓宮。于忠領崇訓衛(wèi)尉,劉騰為崇訓太仆,加侍中,侯剛為侍中撫軍將軍。又以太后父國珍為光祿大夫。
    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帥眾三千降魏。
    戊子,魏大赦。
    己丑,魏清河王懌進位太傅,領太尉,廣平王情為太保,領司徒,任城王澄為司空。庚寅,魏以車騎大將軍于忠為尚書令,特進崔光為車騎大將軍,并加儀同三司。魏江陽王繼,熙之曾孫也,先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為婢奪爵。繼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詔復繼本封,以叉為通直散騎侍郎,叉妻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
    群臣奏請皇太后臨朝稱制,九月,乙未,靈太后始臨朝聽政,猶稱令以行事,群臣上書稱殿下。太后聰悟,頗好讀書屬文,射能中針孔,政事皆手筆自決。加胡國珍侍中,封安定公。

    資治通鑒注(資治通鑒注解最好的書)

    資治通鑒的胡三省注有必要嗎,好不好?

    十分有必要,增加了可讀性,猛料更多。而且胡是嚴肅的史家,不會誤導讀者。對于現在缺少中國歷史文化的現代人,尤其值得寶貴。。。

    以上就是關于資治通鑒注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資治通鑒張居正(資治通鑒張居正中華典藏)

    線裝書局資治通鑒(線裝書局資治通鑒怎么樣)

    簡體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簡體資治通鑒胡三省注epub)

    廣州怡境景觀設計公司(廣州怡境景觀設計公司地址)

    帶妖怪排行榜(帶妖怪排行榜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