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景觀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臺州旅游景觀設計方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臺州旅游景觀設計方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臺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景點:
1、仙居
仙居縣白塔鎮(zhèn)境內的神仙居,景區(qū)“兼具天臺之幽深,雁蕩之奇麗”,幾乎囊括了仙居的全部精華,在這里,山與水,崖與洞,石與峰皆可自成一派,就像神仙為自己的宅邸設計的盆景一樣。仙居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紋巖地貌典型,景觀富饒集中,奇峰環(huán)列。
2、蛇蟠島
蛇蟠島位于三門灣內,距縣城19.9公里,面積17.4平方千米。島上有古往今來規(guī)模宏大的采石洞穴1300多個,洞穴縱橫交錯,層層疊疊,怪石嶙峋,景色奇特。
3、環(huán)旋門灣觀光農業(yè)園
是玉環(huán)縣建設生態(tài)示范區(qū)的綠色窗口,位于玉環(huán)北大門—清港鎮(zhèn)西郊,處玉環(huán)與溫嶺城關之間的近心,西臨樂清灣,與雁蕩山隔海相望。整個園區(qū)占地近萬畝,分為三個主要功能區(qū)域。
4、臺州府城
臺州府城面呈方形,城圍6287米。沿江邊的西、南二面墻長2370米,現有高度一般為7米,下寬9米,上寬4米。保留了四個城門、甕城和八個馬面。墻內芯為宋代原構,根據城磚規(guī)格可清楚區(qū)分宋代以后各代加修樓面。
5、浙江省天臺山風景區(qū)
位于浙江省東中部的天臺山,東接寧海,西接三門,南接仙居,臨海,北接新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國家級風景區(qū),以佛教天臺宗的發(fā)祥地、濟公的故里而聞名天下。已于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2年被評為浙江省十大旅游名鎮(zhèn)。
6、長嶼硐天
國家4級風景旅游區(qū),位于長嶼鎮(zhèn),距市區(qū)12公里,由八仙巖、雙門硐、崇國寺和野山四個景點組成。南北朝以來,是系采石板人工開采而形成的石文化景觀,歷經1500多年,共鑿出28洞穴,1314洞穴,構成一幅雄偉壯麗的畫卷,雄偉壯麗,奇巧幽深。
7、仙居風景區(qū)
位于仙居縣中南部,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共分為139個旅游景點。仙居的自然景觀奇特奇特,色彩斑斕,集奇、險、清、幽于一體,峰巒疊嶂,溪流溪流林立。仙居風景名勝區(qū)的魅力,在于那里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不分山不分水,不同凡響,意想不到,匪夷所思的景觀形態(tài)。
8、解放后的一江山島烈士陵園
為了紀念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島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的525名烈士,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建成了。墓地的主要建筑有牌樓、墓道、戰(zhàn)斗紀念塔、紀念亭、石碑、烈士墓、烈士橋、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建筑物等。
9、臨海龍興寺
龍興寺,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qū)、靈江畔、巾子山麓、古城墻內,歷為臺州首寺。唐初成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10、大鹿島
大鹿島由大鹿山和小鹿山組成,隔水相望,總面積為1.75平方公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同緯度的海岸、內陸相比,夏季顯得涼爽,而且遠離大陸,沒有污染源,而且空氣中陰離子的含量很豐富,空氣也很清新。浙江省臺州市玉環(huán)縣大鹿島風景今日大鹿島,滿山的樹木茂盛,日光燦爛。
地形地貌
臺州市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千米峰巒迭起。東南丘陵緩延,平原灘涂寬廣,河道縱橫。南面以雁蕩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臺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蒼山主峰米篩浪高達1382.4米,是浙東最高峰。
近海有12個島群691個島嶼,主要有臺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為玉環(huán)島,現與大陸相連,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結構特征。臺州市中低山與丘陵占臺州市陸域面積的70.4%,平原區(qū)面積約占26.8%,內陸水域面積約占2.8%。
二、淺談景觀設計的設計策略
景觀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將在人類可持續(xù)的國際行動中發(fā)揮作用,也只有從生存藝術出發(fā),才能回到人與土地的真實聯(lián)系,在國際化的時代里找回民族的文化身份和地域性,也才能重建人與土地的精神聯(lián)系?,F在是我們像大禹那樣行動起來的時候了!
第一個策略就是恢復景觀設計學作為一門“生存的藝術”的作用
首先,如果景觀設計學將自己定位為保衛(wèi)人類安全的利器,重建人、地、精神之間的關系的紐帶,那么景觀設計學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起源。景觀設計學應定位成“生存的藝術”、具有大禹一樣的治水能力的藝術、大地景觀規(guī)劃設計,而不應被定位成一門娛樂性質的造園藝術。
“不要和我們談論你們的花園。不要問我們關于你家那該死的玫瑰花的任何問題。我們將要告訴你的是事關生存的問題。”這是麥克哈格50年前說的話,今天這句話依然正確。
回想三年前發(fā)生的印度洋大海嘯和兩年前發(fā)生的新奧爾良的卡特里那颶風,觸目驚心的現實告訴我們,我們仍然需要“生存的藝術”。不管是5000年前的黃河流域,還是現在的美國 —— 在這個最為發(fā)達的國度里,人們面對強大的自然力依然無助。故此景觀設計學應該重拾自己作為一門“生存的藝術”的作用。
但是目前這門“生存的藝術”卻在被單一目的的工程所替代、并在裝飾性的城市和花園中淪落了。
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黃河泛濫區(qū)修建這座城市 (山東菏澤),那時的城市里,水網密布,有近一半的面積是水塘,水澇可以友善地被包涵在這個城市里。但是漸漸的,我們的城市設計師、我們的城市規(guī)劃師卻忘記了這些。于是今天這個城市完全變成了工程化的景觀,水塘被填區(qū),稍有大雨,水澇成災。為此,我們現在不得不忍受自然力帶給我們的種種懲罰。
第二個策略就是我們必須立足鄉(xiāng)土,重歸可信的人地關系
說到鄉(xiāng)土,我指的是每天大部分人能夠接觸到的平凡事物,我反對盲目的豪華和異國情調。要重建文化歸屬感和精神聯(lián)系,我們就必須重視普通人的生活需求,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珍視對于腳下的土地而言是可信的、真實的普通事物。土地本身就有自己獨特的美。
中國從第一個皇家園林開始,異國風情和奇異空洞就開始出現在中國園林中,而這些事物與周圍真實的環(huán)境以及普通人的生活氛圍大相徑庭,當然這種“移植”的現象同樣普遍存在于其它國家的園林中。
席卷中國的“城市美化運動”起源于美國,但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城市美化”傳統(tǒng),這場城市美化運動不過是中國園林和貴族式的收珍獵奇癖好的延續(xù)罷了,宋徽宗當年大搞“花石綱”,結果葬送了中原大地,慈禧太后大建頤和園,結果同樣導致了大清領地的喪失。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城市在尋找無意義的風格,無意義的形式以及奇幻的異國情調中迷失了方向。
現在到了景觀設計學重歸可信的人地關系、重拾在處理旱澇、滑坡、土地耕作、食物生產方面的種種技術和藝術,以及重建文化身份、精神信仰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必須重歸土地、真正的土地,重歸真正的景觀。
第三個策略,“反規(guī)劃”途徑
將景觀作為城市發(fā)展的基底,景觀是我們城市發(fā)展的生態(tài)基礎。
在應對時下出現的種種問題時,景觀應該做出什么樣的調整呢?城市化和全球化進程迅速而勢不可擋,傳統(tǒng)規(guī)劃模式的種種弊端越發(fā)明顯,于是,“反規(guī)劃”的模式出現了。何謂“反規(guī)劃”呢?“反規(guī)劃”的意思就是:在城市空間發(fā)展計劃制定之前,就必須通過識別、和建立景觀安全格局或生態(tài)基礎設施,來定義城市的空間發(fā)展格局。景觀基底在保障生態(tài)安全、保護給予我們文化身份和精神寄托的文化遺產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傳統(tǒng)城市發(fā)展模式不考慮生態(tài)基礎設施。這種擴張模式正肆虐在我們的國土上,事實上我們應該把這種傳統(tǒng)的發(fā)展模式顛倒過來。在中國未來,每個城市都將擴大三倍以上。所以我們必須在城市擴張之前就構建起生態(tài)的、文化的、精神的基底。
在我們對臺州的規(guī)劃里,城市發(fā)展將在生態(tài)基礎設施這個限制性的鋼性結構上進行。宏觀尺度上來講,我們要通過建立區(qū)域生態(tài)基礎設施來定義總體的城市景觀格局,即在什么地方進行“不建設”。中觀尺度上來講,我們因該明確生態(tài)基礎設施的具體位置、控制范圍等內容,即確定如何進行“不建設”。微觀尺度上來講,我們應該通過更為詳細的景觀設計,使生態(tài)基礎設施的'服務功能深入城市機體的內部,我們的后院也能因此受益,你甚至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見到從山里面下來閑游的小狐貍。與此同時,洪水、暴雨也可以從容地從你家的后院匯集到地表水網中,再從地表水網進入整個生態(tài)網絡。這就是有關生態(tài)基礎設施的想法。
我們分析了海潮淹沒情況,由此制定出的防洪安全格局。不管怎么樣洪水都會發(fā)生,為什么我們不給洪水提供一塊任容其泛濫的場地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為生物提供安全的遷徙繁衍通道呢?為什么我們不能建立一個文化遺產網絡呢?在這個文化遺產網絡上,人的精神找到了可信的寄托。 當然,我們還可以建立一個安全的游憩格局,讓我們的后代能自由地行走在綠色的土地上。所有這些都必須先于城市空間擴張計劃建立起來,所以這種方法就叫做 “反規(guī)劃”。
我們把景觀安全格局疊加起來,就得到了這張生態(tài)基礎設施綜合成果圖。生態(tài)基礎設施區(qū)域以外的地方是為城市擴張預留的,你可以在這些預留的區(qū)域里面修房子、搞建設。我們有了生態(tài)基礎設施這張“底”,那么城市擴張就能依“底”畫“圖”了,這個畫“圖”過程將是有章可循的城市開發(fā)建設過程。
通過“反規(guī)劃”,整個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程序都應該倒過來,只有這樣,才能再造我們的秀美河川,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與大地母親的精神聯(lián)系。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第三個策略:把景觀作為城市發(fā)展的基底。
面對新時代工業(yè)化以及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中國以及世界的景觀設計學急需轉變。在重建新的桃花源的過程中,是這個專業(yè)站出來發(fā)揮其應有作用的時候了。為了扮演好這個神圣的角色,景觀設計學必須恢復自己作為一門“生存的藝術”的作用,而不僅僅是造園藝術;必須珍視鄉(xiāng)土,關注普通人的需要;必須通過建立生態(tài)基礎設施來引導和框限勢不可擋的城市擴張,這樣景觀作為一個界面,作為天地、人、精神之間的紐帶被建立了起來
三、臺州旅游景點有哪些 臺州旅游景點簡單介紹
1、神仙居。神仙居位于仙居縣白塔鎮(zhèn)境內,景區(qū)“兼有天臺之幽深、雁蕩之奇崛”,幾乎囊括了仙居的全部精髓,那里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仿佛神仙為自己的豪宅親自設計的盆景。神仙居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火山流紋巖地貌典型,景觀豐富而集中,奇峰環(huán)列。
2、臺州市天臺山景區(qū)。座落于浙江省東中部的天臺山,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是馳譽海內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以佛教天臺宗的發(fā)祥地和濟公的故鄉(xiāng)而聞名于世。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2年又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游勝地”。
3、蛇蟠島。位于浙江東部的臺州市三門縣,全島面積17.4平方公里,為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海島洞窟景區(qū),是電影《漁光曲》的外景拍攝地,屬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4、天臺南屏旅游景區(qū)。天臺南屏旅游景區(qū)南屏旅游景區(qū)位于天臺縣城的西南端,是自然景觀獨特、文化風情濃郁、觀光休閑濃厚的山岳型景區(qū)。
5、長嶼硐天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歷經1500多年人工采石形成的硐窟景觀,共28個硐群、1314個硐體,硐硐相通、硐硐有別、硐硐有景、環(huán)生相疊,蔚為壯觀。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硐內有與德國巴爾沃巖洞媲美的自然音樂廳,在洞中演奏,不需用電聲設備。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4A級旅游區(qū)。
6、大鹿島。被譽為東海翡翠,是中國惟一在海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為回歸大自然的人們所鐘愛。島上遍布“大地巖雕”作品,是一個藝術之島。
7、石塘漁村。以石塘山為屏,三面環(huán)海,樓房道路皆用石塊壘筑,形成錯落有致的古堡式石屋群,建筑風格十分獨特。大海的美景、奇特的建筑和漁村的情趣融為一體,海灣、沙灘、礁石、小街、海色海香。
四、臺州旅游賞景必去的地方
本文為大家介紹了臺州旅游景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去臺州旅游的朋友們,下文對景點的描述肯定比一些臺州旅游攻略中寫的更加詳細,更能幫助到大家。下面就跟我一起來了解這些景點吧!
臺州景點介紹
赤城山
赤城景區(qū)在天臺縣城北郊2公里處,具體地方就是在赤城山上,景區(qū)面積達1.3平方公里。赤城山又名“燒山”,高有306.5米,山體由水平的中生代紅色砂巖、砂巖層疊而成,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赤城山孤峰卓立,“土色皆赤、狀如云霞,望之如雉堞”,與四周諸山迥異,有“不與眾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之譽。舊時,臺州稱“赤城郡”,天臺縣稱“赤城”,皆因此山而得名,故赤城山又是臺州和天臺的標志性名山。李白曾在《天臺曉望》中寫到“門標赤城霞”,東晉文學家孫綽也有名句:“赤城霞起以建標”,都點出了這層含義。
赤城山上有很多巖洞,這些巖洞奇特美麗,顏色豐富,其中有名稱的就有18個。諸洞之名大多帶有“云”字和“霞”字,如紫云洞、白云洞、香云洞、棲霞洞、瑞霞洞、餐霞洞等,大概因“赤城霞”和“赤城潮”而命名。這些巖洞均留有佛教、道教勝跡,漢高道葛玄、茅盈于此煉丹,晉高僧曇猷于此建寺,唐天臺宗九祖湛然居此講經,宋活佛濟公居此讀書,因而,赤城山又是一座佛道雙棲的仙山,這在全國也不多見的。
浙東十八潭
浙東十八潭旅游區(qū)位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西部平田鄉(xiāng)桐樹坑村,距黃巖市區(qū)約40公里。景區(qū)瀑潭相扣,峽谷風光神奇,極富沖擊力和感染力。將山水景觀與紅色旅游文化很好糅和,是浙東十八潭景區(qū)的一大特色,在浙江省的紅色旅游中獨樹一幟。
鄉(xiāng)桐樹坑村,距黃巖市區(qū)約40公里。景區(qū)瀑潭相扣,峽谷風光神奇,極富沖擊力和感染力。將山水景觀與紅色旅游文化很好糅和,是浙東十八潭景區(qū)的一大特色,在浙江省的紅色旅游中獨樹一幟。
景區(qū)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峽谷中間的十八個秀美的水潭,十八灣水十八個潭,潭潭碧綠澄澈,灣灣起伏跌宕,瀑布如雪,潭碧似玉。一個潭一個瀑布,由于上面有水庫調節(jié)控制,瀑布、水潭、溪流長年水量充分,即使干旱季節(jié)也常年有水。峽谷兩岸山體非常險峻,有茂密的森林,雄奇的巖石,連同瀑布水景構成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山水景觀。
景區(qū)核心地桐樹坑村是黃巖西部的革命老區(qū),中共臺屬特委機關舊址所在地,是浙東游擊隊和浙南游擊隊的聯(lián)絡走廊,有著光輝而燦爛的革命歷史。這里有臺屬特委駐地的紀念館可以參觀,有巨大的紅軍戰(zhàn)士的巖石群雕可以攝影留念。
浙東十八潭十景分為桐樹流金、重門秀水、長潭游龍、鐵流飛泄、高臺宿營、黃巖會師、綠客餐秀、峰林探險、紅軍破壁、清渠流芳。
景星巖
景星巖景區(qū)與神仙居景區(qū)僅一山相隔,距仙居縣城27公里,總面積27.3平方公里,海拔745米,是一座四面懸崖、巖體裸露的水平狀山巒。整座山體南北長,東西狹,如一艘巨輪遨游云海。上山原只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石級小徑盤旋而上,稱十八盤(又稱二十四盤),現有升降電梯上下。山上峭壁、奇石、古松等組成的奇特景觀有40多處。
明代,景星巖上建有凈居寺,山門有清翰林編修潘耒題的“萬山在下”四字匾額。南宋龍圖閣直學士吳芾,明左都御史吳時來,副都御史李一瀚皆曾面壁苦讀于此。
因景星巖橫空出世,突立眾山,巡崖四望,見萬山連綿,龍盤虬結,不見首尾。每當中秋月圓之夜,置身于望月臺,但見碧空萬里,如盤皓月,緩緩從東方升起,望月臺旁有映月池似銅鏡將天上明月倒映水中,山風微吹,碧波蕩漾,天水一色。尤以響鈴巖更為稱奇,該巖位于摘星臺西北角,巖體裂隙形成一條寬不足一米,深不可測的懸崖溝壑,投石壑中,石子擊撞左右?guī)r壁,發(fā)生清脆的“鈴聲”,余音裊裊,響聲半分鐘有余,登山者無不以投石取響為樂?,F景區(qū)內建有望月樓、觀月亭、賞月游廓等建筑,并建有兩處賞月賓館供游人休息住宿賞月。2002年10月為“首屆中國――仙居全國南北民歌擂臺賽”比賽場所之一。
瓊臺仙谷
瓊臺仙谷位于天臺縣城西北7公里,景區(qū)面積7.3平方公里。是一處比較典型的花崗巖地質地貌景觀,出露于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巖。百丈為該景區(qū)的主景線,沿山谷北行,兩旁山崖對峙,山勢崢嶸峻峭,奇峰紛呈,怪石錯列,奇山秀水,引人入勝,被譽為“人間仙境”。
瓊臺仙谷景區(qū)是天臺山風景菁華所在,因坑中矗百丈崖而得名。兩旁山崖對峙,如張繡屏,鏡潭簾瀑,碧水粼粼,山彎水轉,步移形換,那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圖畫,令人目不暇接。李白曾題詩:“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龍?zhí)吨袊娚?,晝夜生風雷。但見瀑泉落,如跺云漢來?!?span style="display:none">HB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百丈下游景色眾多,除了瓊臺雙闕以外,主要有百丈龍?zhí)?、金庭洞、金雞報曉、棋盤巖、面壁巖、渡人船、玉兔山等,有的景物由于觀察角度不同,形象迥異真可謂移步換形。百丈上游坑邊兩岸崖壁如斧斫刀劈,更顯得幽險。站在這里,下游的瓊臺和北雙闕盡收眼底,主要有龍床、鐵仙潭、玉珠潭、雙龍戲水潭等景點。
羊巖山茶文化園
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去羊巖山茶文化園游玩,這里的茶葉清香撲鼻,還可以帶些回家送給親朋友好友,羊巖山地處臨海的西北部,河頭鎮(zhèn),海拔786米,因為主峰南側有羊影鑲嵌在巖石上而得名。嘉定年間,《赤城志》上有關羊巖山是這樣記載的:“在縣北五十公里,自麓至巔十余里,南瞻海門,北望華頂,如在目前,山頂石壁有石影似羊,又有石紋隱起似蛇,下有水洞,山背面奇石林立,景色迷人,祀龍母禱雨甚驗……”。據陳引爽載文:“傳說古時候有位神仙趕著羊群來到現在羊巖這個地方,感到有些乏力了,便躲進一個山洞中休息,可當他睡醒的時候,東方即將發(fā)白,公雞也開始叫了。由于神仙在天亮以后是不能在凡間的,所以他匆匆忙忙地回到天上,而把其中一頭羊落在了山頭。天亮了,羊變成了巖石。從此這座山就叫做羊巖山。
羊巖山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qū)西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786米,登峰頂可東觀三門灣,南瞻臨海城,西眺括蒼巔,北望華頂云。古以“山頂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今因出產“江南第一勾青茶”而聞名。2002年修建的山頂娛樂廣場,海拔727米,是浙江省內比較高的`游樂場所。廣場中心山頭雕有羊群,由圓形水池所包圍。四周除東邊外,全是塊石壘砌成8米高,其欄桿如西湖邊鐵索鏈所連接,廣場中設有多種鍛煉身體的體育器具,種有組成各種圖案的花草樹木,地磚鋪設的人行道,供游人休息的座椅錯落有致地固定在各個位置上,廣場安裝有高倍望遠鏡,括蒼山風電場以及層層綠浪茶園盡收眼底,廣場上矗立著15米高的燈柱,晚上,臨海大田街道辦事處可看到耀眼的光芒。
峰異,巖奇,潭秀,洞幽,詮釋著羊巖山之自然情趣,仙人牧羊,龍母禱雨,隱井通海,羊巖精神,演繹著羊巖之歷史人文。位于羊巖山頂西側海拔720米的石窯,1997年,茶場為建造避暑山莊,在原有石窯中拍巖取石,漸漸地洞內面積不斷擴大,達到288平方米,因此取名二八八洞天,山洞頂部似一平形巨石懸在空中,十分驚險壯觀。2003年首屆羊巖開茶節(jié)的茶道表演就在洞內進行,表演時配上古箏音樂,那洞內的聲音絕妙的好聽,一邊觀看茶道表演,一邊品飲勾青香茗,確是一種茶文化的享受。
茶文化園占地約20平方公里,其中茶園約5平方公里,分別由羊巖茶道、羊巖之巔、茶樂園、茶生態(tài)園等四大功能區(qū)和數十個景點組成。是一個集茶園生態(tài)觀光、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茶葉加工工業(yè)旅游為一體,以體驗式為特點的綜合性茶文化園主題公園。羊巖之巔,海拔786米,是羊巖山的主打景區(qū),山上奇石林立,景色迷人。
2004年底竣工的祥峰塔坐落在茶場北邊1公里海拔500米的柱山頂上,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且耀眼醒目,河頭鎮(zhèn)(除文溪片外)幾乎所有行政村可見。塔基占地面積65平方米,塔高9層36米,石塔氣勢宏偉,造型別致,整座塔身由溫州產的大理石所砌成,塔外層雕有佛像,第二、三層設有外沿廊,可供游人觀賞。站在塔中任一層,眺望四周,那層層梯田,錦繡農園,每年由綠變黃,往復不絕,迷人的風光正等待著你去觀賞。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臺州旅游景觀設計方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