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到底誰才是計算機之父(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誰發(fā)明的)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到底誰才是計算機之父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ChatGPT國內免費在線使用,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本文目錄:
一、計算機科學之父是誰?
計算機科學之父是圖靈。
圖靈計算機領域方面的貢獻:
圖靈對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有諸多貢獻,例如圖靈曾寫過一篇名為《計算機器和智能》的論文,提問“機器會思考嗎?”,作為一種用于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測試方法,即圖靈測試。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此外,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從1952年直到去世,圖靈一直在生物數學方面做研究。他在1952年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形態(tài)發(fā)生的化學基礎》。他主要的興趣是斐波那契葉序列,存在于植物結構的斐波那契數。他應用了反應-擴散公式,現在已經成為圖案形成范疇的核心。他后期的論文都沒有發(fā)表,一直等到1992年《艾倫·圖靈選集》出版,這些文章才見天日。
二、計算機之父指的是誰?
馮諾依曼計算機的主要特點:
1.計算機由五大部件組成: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指令和數據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儲器,可按地址順序訪問。
3.指令和數據用二進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
存儲程序,程序在計算機中順序存放。
5.以運算器為中心。(不合理: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數據傳輸,降低了運算器數據運算的效率)
擴展資料:
馮·諾伊曼結構,也稱馮·諾伊曼模型或普林斯頓結構,是一種將程序指令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合并在一起的計算機設計概念結構。依據馮·諾伊曼結構設計出的計算機稱做馮。諾依曼計算機,又稱存儲程序計算機。
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特點決定了計算機的基本形態(tài),可以說是馮諾依曼創(chuàng)造了計算機,后來的計算機的發(fā)展也是按照馮諾依曼計算機為基礎進行的,馮諾依曼在計算機發(fā)展方面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此馮諾依曼被后人冠以“計算機之父”的名號,這一稱號對他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三、到底是哪位科學家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阿蘭·麥席森·圖靈
Alan
Mathison
Turing
,6月23日生于英國倫敦。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提出了“圖靈機”和“圖靈測試”等重要概念。人們?yōu)榧o念其在計算機領域的卓越貢獻而設立“圖靈獎”。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美籍匈牙利人,物理學家、數學家、發(fā)明家,“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即電腦(即EDVAC,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現代意義的通用計算機)的發(fā)明者。
現在普遍認為的是馮·諾依曼,
四、計算機之父是誰?
阿蘭-圖靈(Alan Turing)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yè)后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二戰(zhàn)爆發(fā)后回到劍橋,后曾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tǒng)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zhàn)的勝利。圖靈對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有諸多貢獻,提出了一種用于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即圖靈試驗,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此外,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國倫敦。
1931年-193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學習。
1932年-1935年,主要研究量子力學、概率論和邏輯學。
1935年,年僅23歲的圖靈,被選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
1936年,主要研究可計算理論,并提出“圖靈機”的構想。
1936年-1938年,主要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士研究,涉及邏輯學、代數和數論等領域。
1938-1939年,返回劍橋從事研究工作,并應邀加入英國政府破譯二戰(zhàn)德軍密碼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為主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之一,在破譯納粹德國通訊密碼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譯了德軍U-潛艇密碼,為扭轉二戰(zhàn)盟軍的大西洋戰(zhàn)場戰(zhàn)局立下汗馬功勞。
1943年-1945年,擔任英美密碼破譯部門的總顧問。
1945年,應邀在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從事計算機理論研究工作。
1946年,這個時候,圖靈在計算機和程序設計原始理論上的構思和成果,已經確定了他的理論開創(chuàng)者的地位。由于圖靈的杰出貢獻,年輕的他被英國皇室授予OBE爵士勛銜。
1947年-1948年,主要從事計算機程序理論的研究,并同時在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領域做出開創(chuàng)性的理論研究。
1948年,應邀加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擔任曼徹斯特大學計算實驗室副主任。
1949年,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把計算機實際用于數學研究的科學家。
1950年,發(fā)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為后來的人工智能科學提供了開創(chuàng)性的構思。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
1951年,從事生物的非線性理論研究。年僅39歲的圖林,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52年,在當年保守愚昧和冷戰(zhàn)的時代,當警察得知圖靈與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戀傾向的圖靈被逮捕入獄。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圖靈明確告知人們,他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什么事。在那個觀念落后的年代,為了避免被判刑入獄,圖靈被迫選擇了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謂“治療”,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繼續(xù)在生物和物理學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對同性戀傾向的“治療”,致使原本熱愛體育運動的圖靈在身心上受到極大的傷害。
1954年6月7日,圖靈被發(fā)現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調查結論是自殺。一代英靈,就此過早離去,成為人類科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以上就是關于到底誰才是計算機之父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商業(yè)地產發(fā)展現狀及前景(現在到底該不該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