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排行榜 > 專題列表 > 正文
南郭寺佛塔景觀設計師(南郭寺佛塔景觀設計師名單)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南郭寺佛塔景觀設計師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北大未名湖旁邊的塔叫什么名字?
博雅塔。
博雅塔是北京大學著名景點建筑,北大以一塔湖圖聞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學未名湖旁的博雅塔。 燕園建筑精髓 “一塔湖圖” 之 “塔”——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三方面高度統(tǒng)一的建筑杰作。
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學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
擴展資料:
博雅塔雖然是佛教色彩的建筑,但在燕園的設計師美國人墨菲的眼里,它卻是中國文化的典型符號和象征,是這位西方設計師心中的“中國因素”。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博雅塔承擔著燕京大學整個校園的用水。塔的內(nèi)部是旋轉樓梯,上去之后可以鳥瞰整個校園。
再看未名湖。未名湖周邊集中了燕園最精粹的文物,下圖中可見,就包括了慈濟寺山門、石舫、西式平橋、燕大修的學生宿舍樓“備齋”。
地理位置:北京市北京大學校園內(nèi)。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免費。
北大未名湖和博雅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來之筆,永遠富有哲理,永遠耐人尋味??梢哉f,湖光塔影已經(jīng)成為燕園風景中不朽的神話。
博雅塔吸納了千千萬萬北大學子的智慧和靈氣,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說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圖騰?!靶S胁┭牛芯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博雅塔 (北京大學著名景點)
二、為什么古人建造寶塔要修7層而不修6層或8層?
為什么古人建造寶塔要修7層而不修6層或8層?
「 救人性命 ,功德無量 ,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 」 。
《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浮屠】 (雜語)亦作浮圖,休屠。按浮屠浮圖。皆即佛陀之異譯。佛教為佛所創(chuàng)。古人因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后并稱佛塔為浮屠。
造浮屠佛塔被視為建功德的事,七級則是指七層,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說,七層的寶塔,佛家以為七層的寶塔約為百公尺來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來供養(yǎng),功德是很大的,(這在許多的經(jīng)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內(nèi)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個人的性命那么你所獲得的功德是比建寶塔禮佛還要偉大的,這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
古人以7代表全部或最高,
所以寶塔修了7層。
人們常說: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7是八卦里面的陽數(shù)之最,
古人建造寶塔自然要修7層。
寶塔是佛教建筑物。
原為葬佛舍利之所。
有七寶裝飾稱寶塔,
意為寶物最多最高的塔。
《法華經(jīng)。見寶塔品》:“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從地踴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shù)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古塔為什么只建7層高?
佛塔不全是七層的,雖然七層的居多,但也有十一層、十三層的.
塔,最初是寺院特有的建筑,被當作是佛教的象征、寺院的標志.塔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組成.綜觀我國現(xiàn)存的古代佛塔,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盡管古塔有木塔、磚石塔、金屬塔、琉璃塔,但其層數(shù)幾乎都是奇數(shù).有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層……“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指的就是七層塔.如泉州開元寺鎮(zhèn)國塔為五層,天臺國清寺隋代磚塔為七層,杭州開化寺六和塔、當陽玉泉寺北宋鐵塔為十三層.
我國古代佛塔的層數(shù)幾乎都是奇數(shù),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一現(xiàn)象與我國古代陰陽學有關.《周易》曰:“陽卦奇,陰卦偶.”陽卦指有利的條件、環(huán)境和機遇,陰卦指各種因素都不利,條件十分艱苦.我國古代陰陽學說把奇數(shù)作為“陽”的象征,把偶數(shù)作為“陰”的象征.如“陽”代表白天,人生屬“陽”;“陰”代表夜晚,人死屬“陰”.所以我國佛教中許多事物都采用奇數(shù),以表示清靜、吉祥或順利之意.在佛教中具有特別意義的塔,其層數(shù)的設置更是如此.
佛教修行為什么提倡要修出世,而不修人天福
人天福是有漏福報,有漏就還有煩惱苦厄。
生、老、病、死、愛別離、憎怨會、五蘊熾盛,這八種煩惱苦厄,即使貴為一國之君,富可敵國,也沒有辦法逃避的了。所以釋迦世尊拋棄王位富貴,出家修道,就是因為如此。
我們這個世界又叫“堪忍世間”,因為眾生必須忍受種種苦惱逼迫。六道輪回中沒有真正的福樂,所謂的樂只是相對苦而言樂,是無常的。
即便生為天人,天福享盡,宿世惡業(yè)報現(xiàn),還是免不了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受苦。
或者前生行善,不求出離三界,所謂富貴學道難,轉生有隔陰之迷,前生因果忘了,今生享福造業(yè),福盡墮落者又有多少。
為什么古時塔多建7層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浮圖是塔,造一個佛塔,七層的叫七級浮屠。中國人有一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別人一命,等于獨資蓋了一個 廟一樣。事實上這話是佛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有為功德。
為什么要建造高層建筑呢?
為什么要建造高層建筑, 這和建筑結構力學、建筑材料科學以及機電設備等方面的迅速發(fā)展是分不開的。
1、因為大城市的地價昂貴,房屋密集,為了充分發(fā)揮土地單位面積利用率,只能占天不占地,采取多加樓層的辦法,這就是人們設計建造超高層建筑的由來。然而在這種遠離安全系數(shù)的超高寬比的條件下,要保證超級摩天樓絕對的穩(wěn)定性,不采用新技術顯然是不行的。
2、樓越高,風對樓體的橫向推力也越大。摩天大樓高層部分受的風力比低層部分要高幾倍,風的沖擊力是根據(jù)建筑物的高度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的,如100層的高樓頂部受風的沖擊力是50層大樓頂部所受風力的4倍。
3、建造高層建筑的基礎當然是來自各個科學領域的知識和信息,而建筑設計師往往具有超過常人的想象力和挑戰(zhàn)新高度的勇氣。
古人為什么要修建京西古道
亙在北京西部的西山高大巍峨,是北京城一道天然的屏障。穿行于西山峽谷之中的永定河,水流湍急、險灘眾多而且水位不定,難以用于通航,因此古人不得不在西山之中修建了道路,用于京城與西北之間的客貨運輸,這條道路便是著名的“京西古道”。
寶塔山有多少層?修建于那年?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現(xiàn)在人們又稱寶塔山。寶塔山位于延安城東南方,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群山之冠。寶塔山上視野開闊,林木茂盛,山林空氣清新,涼爽宜人,夏季平均氣溫較內(nèi)低3~4攝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聳于我們面前的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這座古塔在宋代曾經(jīng)重修,金、明兩代又予以修茸?,F(xiàn)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長36.8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寶塔底層壁有南北兩個拱門,北門內(nèi)有階梯,可緣梯登臨塔頂。 明清之際,均稱這座塔為 “古塔”。1937年黨中央進駐延安后,延安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和總后方。“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成為無數(shù)革命青年和愛國人士向往的地方,這座古塔也煥發(fā)了青春,成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標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寶塔”之稱,古老的“嘉嶺山”之名也被 “寶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寶塔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明以來,寶塔歷經(jīng)350余年的風雨侵蝕和戰(zhàn)火洗禮,到全國解放時,已是彈痕累累,遍體鱗傷。新中國成立后,古塔也獲得新生。陜西省、延安市人民 *** 曾于 1959年和1984年兩次撥出專款,對寶塔進行了全面維修。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裝設了樓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在塔身檐角上環(huán)飾了彩燈。1996年國慶期間,我們拆卸了所有彩燈,在寶塔周圍及塔頂層重新安裝泛光燈;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 *** 在寶塔山實施了“點亮” 工程,將寶塔和山體按照主題美觀的要求安裝了各種燈飾,每天晚上開燈2小時,便寶塔山光芒四射。從遠處看,金碧輝煌,塔影亭立,景色蔚為壯觀。當然,您可以登上這巍巍的寶塔,延安全城將盡收眼底,大可領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滋味。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鐘亭。在這個鐘亭里懸掛的鐘是明代的鐵制洪鐘,為明朝崇偵元年(1628年)鑄造。該鐘高150厘米,直徑160厘米。鐘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蓮花紋飾,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紋飾,是佛道合一的標志。這口鐘原置于對面的太和山道觀,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邊區(qū)保安部把它移到這里,作為報警之用。鐵鐘音質(zhì)清宏,余聲久繞,可傳方圓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飛機轟炸延安時,這口鐘發(fā)出報警的鐘聲,日機將延安炸成一片廢墟,而它卻像一名忠誠的衛(wèi)士,巋然屹立于寶塔山崖,為保衛(wèi)延安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全國解放后,市委、市 *** 在恢復文物遺址中,就將這口鐵鐘懸掛于原址,供游人參觀。 大家向東邊看!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臺,當年范仲淹鎮(zhèn)守延安時,為了觀察敵情,指揮作戰(zhàn),就在嘉嶺山的最高峰修筑此臺。此臺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間,星辰逼臨,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摘星樓。原樓已毀,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樓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樓周圍有一古城寨遺址, 至今仍有殘缺的城垣和地洞,為當年指揮作戰(zhàn)的工事與堡壘。 沿摘星樓往下,向西延伸的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墻,用黃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過南門與鳳凰山的城墻相連。(南門的位置在現(xiàn)在育才小學附近,現(xiàn)在人們?nèi)苑Q“南門坡” 現(xiàn)建材公司、鳳凰稅務所一帶仍存有石砌城墻殘垣。) 摘星樓的北面,是一個約400平方米的大平臺,這就是東岳廟的遺址。東岳廟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彥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來,直至民國初年,東岳廟在延安周圍很有名氣,在佛教界也頗具影響。每年四月二十八日為廟會,據(jù)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紹,20世紀20年代,寶塔山的廟會(東岳廟和鬼王廟)還相當興盛。由于遭到歷次戰(zhàn)爭的破壞,特別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延安后,東岳廟及寶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毀。 東北邊那個獨立的磚砌成的四棱臺,是烽火臺。烽火臺是古代的一種通訊報警設備,如有敵情,夜間點火為號,白天燃燒柴草或狼糞生煙。據(jù)說狼糞燃燒時生煙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觀察,因此有“邊關起狼煙之說”。范仲淹鎮(zhèn)守延州(今延安)時,曾在那里修有烽火臺,是一個黃土夯筑的四棱臺?,F(xiàn) 在我們所看到的烽火臺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臺高10.9米,臺頂面積103.3平方米,臺底面積253.8平方米。這座烽火臺的位置選擇絕妙,雖不在山巔,但視野十分開闊,登臨臺上,能看到東、西、南三川的盡頭。自然,一旦烽火狼煙起,三川軍民皆知。 從烽火臺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嶺書院遺址。嘉嶺書院,又稱范公書院,最初為范仲淹所修。范公鎮(zhèn)守延州時,一面筑城修寨,加強軍事防備,抵御西夏進犯,一方面大興學風,修建書院,廣召三軍學子,進行習文研究,培養(yǎng)了一批有文化、有見識的棟梁之才。明弘治年 間在其遺址上重建嘉嶺書院,當時修有正堂三間,內(nèi)塑范公像;五經(jīng)會講堂三間,供諸子講經(jīng)教學之用;院內(nèi)還植有松柏桃李樹千余株,環(huán)境幽靜,特別優(yōu)美,對當時文化的發(fā)展起過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時,在書院遺址出土了《嘉嶺書院記》石碑一遍,記載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跡。此碑先立于書院遺址外,碑身已斷為兩截,文字也有所剝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見。 在烽火臺下,距烽火臺高約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該井是范仲淹駐守延州時,特別為嘉嶺山的守軍供水而修鑿的,后人稱為范公井。井口呈橢圓形,井深24米,四周以塊石圍砌。雖歷時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為延安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寶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觀——摩崖石刻。該處占地面積2864平方米,該石刻高6~7米,長260米,上面有歷代文人墨客的手跡。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書“嘉嶺山”三個隸書大字?!凹巍笔敲篮玫囊馑?,“嶺”是指山脈。每字高3.68米,寬3.37米。因風雨剝蝕,字跡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鑿,后被涂成紅色(陜西歷史博物館陳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約50米處,還刻有 “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說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貴。還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將入相”、“先憂后樂”、“重崗疊翠”、“云生幽外”、“嘉嶺勝境稱第一”、“泰山北斗”、“一韓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還包括近代偉人名人手跡百余幅,供游人欣賞品味。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 (989-1052年),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其先世為彬州(今陜西彬縣)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韓琦、范仲淹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范仲淹自請到延州,抵延州后,開始對延州地區(qū)的城防進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對嘉嶺山的整修。當時,范仲淹把嘉嶺山作為守備延州的重要陣地和指揮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紹的望寇臺、烽火臺、范公井等就是其遺跡。范仲淹抵達延州后,勵精圖治,竭力醫(yī)治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使得延州一線軍心、民心大為振奮,實力也得到加強。于是夏人相誡說:“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范仲淹在延州戍邊只有近一年時間,但其建樹頗多,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他選賢任能,并在軍事、政事繁忙之際,注重教育,興建書院,實在難能可貴,無愧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稱號。他的《岳陽樓記》至今仍為散文之杰作,特別是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可謂眾口皆碑。這句名言,不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現(xiàn),同時也是他崇高精神的體現(xiàn)。后人曾于延安東關(現(xiàn)電業(yè)局地帶)建 “韓范二祠”來紀念他和韓琦。
造夢3為什么以前我打玲瓏寶塔一層就8000經(jīng)驗,而現(xiàn)在4層才一萬多?
以前打一層,等級低,怪物等級也低!現(xiàn)在四層,怪物等級高了,你等級卻高很多!等級越接近經(jīng)驗越多!
三、.簡述中國佛塔的主要類型及其典型代表?
中國佛塔可分為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和金剛寶座式等類型。
1、樓閣式塔:陜西西安大雁塔、山西應縣木塔(我國現(xiàn)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構大塔,高67.13米,建于遼)。
2、密檐式塔:大都實心,不能登臨。河南登峰嵩岳寺塔(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磚塔,建于北魏)、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尋塔。
3、覆缽式塔:又稱喇嘛塔,為藏傳佛教所常用,流行于元代。北京妙應寺白塔(建于元,是我國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喇嘛塔,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
4、金剛寶座式塔:其造型仿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而建,具有濃厚的印度風格。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我國同類塔中年代最早、雕刻最精美的一座,建于明)。
擴展資料:
基本特征:
樓閣式塔是中國古塔中出現(xiàn)時間最早、體量最大、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這類古塔多用木、石、磚、鐵、銅、琉璃等材料建造。
樓閣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征:
1、同樓閣一樣,樓閣式塔的層間距離較大,塔內(nèi)的樓層數(shù)目,一般與塔層相等。有的內(nèi)設暗層,樓層數(shù)目多于塔層。
2、每層均有門、窗、立柱、額枋和斗拱,內(nèi)有樓梯、樓板,外有平座、欄桿。
3、除石刻和銅、鐵樓閣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遠眺。
密檐式塔始于東漢或南北朝時期,盛于隋、唐,成熟于遼、金,它是由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fā)展時演變而來的。
這種塔的第一層很高大,而第一層以上每層的層高卻特別小,各層的塔檐緊密重疊著。密檐式塔在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唐代、遼代塔的主要類型,而且多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實心的,所以,一般都將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覆缽式塔的基本結構相同,有八種不同的風格。塔的每層結構都表達著一種宗教意義。覆缽式塔基本都是由四部分組成,從下向上分別是:
基座:有圓形、方形、八角形、多角形,其中圓形很少見,山西代縣圓果寺里的覆缽式塔即是圓形幾座。最多見的是方形,采用須彌座式建造,即通常是方形或亞字形折線式束腰。
在基座半腰部位雕有俯蓮或仰蓮,有的還有獅子。多角形的基座是方形的折角,每個轉交折五個尖角?;隙嘤信_階,稱為“金剛圈”,用以承托塔身。藏式喇嘛塔的基座很寬大,有的開辟為房間,用于存放物品或居住喇嘛。
塔身:也成為塔肚子、覆缽、覆缽丘,形如倒扣的缽,因此得名。有的塔在塔身上開有佛龕,稱為眼光門。塔身多是圓肚,也有做出棱角,內(nèi)蒙古烏審旗烏審召塔就是八角形的,這種樣式多見于尼泊爾。
塔脖子:又稱為相輪,因疊成圓錐形的相輪最多有十三層,所以也叫“十三天”。塔脖子有的短粗,有的細長,一般都砌出奇數(shù)(七、九、十一、十三)條線條,也有的做成象征性的光面。
塔剎:由傘蓋和寶剎組成。傘蓋位于十三天的上部,通常包括華蓋和流蘇,也有采用天地蓋的造型。寶剎的形制有三個系統(tǒng):日月剎、金屬高剎、寶珠剎。
塔脖子和塔剎象征著佛的頭部,巨大的塔身蘊含著深厚的佛教內(nèi)涵。
參考資料來源:樓閣式塔-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來源:密檐式塔-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來源:覆缽式塔-百度百科
四、精進寺塔的介紹
澄城精進寺塔又名寶塔,是一座漢族古建筑,屬于陜西名塔。座落在澄城縣東大街文化館院內(nèi),因建于原精進寺院內(nèi)而得名。據(jù)《澄城縣志》(韓志)記載:唐肅宗李亨從公元756年至761年共在位6年,此塔從始建至今已有1240多年的歷史。通過史料考證證實我縣精進寺佛塔創(chuàng)建于唐代,而在宋代和清代都進行過大的復修。
以上就是關于南郭寺佛塔景觀設計師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