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十大排名 > 專題列表 > 正文
全媒體記者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全媒體記者是什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什么是全媒體新聞
全媒體新聞是在創(chuàng)新的大環(huán)境下,計算機技術的利用方式與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使得新聞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方式與功能相互融合、相互協(xié)調的統(tǒng)稱。
傳統(tǒng)新聞傳播主要通過實體平臺來實現(xiàn),在全媒體新型傳播技術媒介的不斷沖擊下,傳統(tǒng)新聞傳播效果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與傳統(tǒng)的紙媒、電視廣播不同的是,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滲透性更強,傳播面更廣,也使得新聞傳播更具時效性與可讀性。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發(fā)展
1、新聞傳播內容上的發(fā)展。人們可以從便捷的移動設備上獲取海量的新聞內容,新聞傳播內容也豐富多樣。全媒體時代改變以往相對固定的新聞傳播內容,人們不僅可以瀏覽各種新聞信息、發(fā)布信息,還能制造新聞熱點。
2、新聞傳播模式的發(fā)展。在全媒體新聞傳播視角下,新聞報道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加大眾化,以平民化的視角對新聞進行報道與傳播,以此來吸取更多人關注,更加符合大眾口味。
3、新聞傳播效果的發(fā)展。全媒體下的新聞傳播依靠的是快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用戶數(shù)量巨大,使得新聞的傳播范圍尤為廣泛。只要在網絡上發(fā)布一條熱點新聞,就能在短時間通過龐大的人群進行傳播,并能引來大量的評論與轉發(fā)與分享。把新聞資訊上傳到網絡平臺上,這樣就能普及廣大讀者,覆蓋面積也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全媒體下的新聞傳播速度很快,這就使得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效果明顯,人們能夠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候利用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相關新聞信息。這就是全媒體新聞傳播的特點體現(xiàn)。
二、全媒體記者實操10分鐘考什么
新聞策劃。全媒體記者實操10分鐘考新聞策劃,新聞采編與寫作、新聞策劃等方面能力,全媒體記者是指具備突破傳統(tǒng)媒體界限的思維與能力,并適應融合媒體崗位的流通與互動。
三、記者是干什么的??
記者的工作模式是:選題-采訪-寫稿
記者要承擔的社會責任粗略分一下有三項:傳播責任、政治責任和文化責任。
1.傳播責任
傳播信息是記者要承擔的一切責任中最基本的責任。這里要特別注意三點:一是不能漏報新聞,不能不作為,該報的一定要報出去;二是不能報假新聞,不能搞職務犯罪;三是盡量報大新聞,把工作做到最好。
(1)關于不報新聞。不報新聞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偷懶、疏忽、失職,二是借權謀私“有償不聞”。2002年查處的某中央新聞單位及地方兩家小報共11名記者收受當事人的金元寶和現(xiàn)金合計7.46萬元,因而不報一個礦的礦難,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關于虛假新聞。發(fā)虛假新聞在作者常常是為了上稿,在媒體是為了引起轟動,擴大發(fā)行、爭取廣告,借商業(yè)規(guī)律來做新聞。主要的投機手法有二:一是文學性,編故事。二是投政治之機,捕捉政治空氣,圍繞中心工作編造新聞。
(3)關于報大新聞。作為一名記者,不能不報,不能錯報,這個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就是報什么。很簡單,揀最大的事來報。
新聞的影響面是以受眾的多少為半徑。無信息則無新聞,沒有事就沒有記者,無大事則無大記者。凡大事都是上升到政治層面的事。社會上每天發(fā)生各種事,大部分只影響一時,一地,一部分人,但當這事不管它是什么內容,經濟的、軍事的、外交的、衛(wèi)生的、體育的、文藝的,如果足以影響到一省、一國、全球,關系到最多人的利益時,它就是政治。2003年“非典”流行,本是衛(wèi)生,變成了政治;2008年的奧運,本是體育,也是政治。2005年臺灣國民黨代表團訪大陸,第三次國共握手是政治;2006年西藏鐵路通車,是政治。為什么?這些事影響大,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命運。是社會反響最大,記者必搶、必抓的新聞,也是記者成名的最大資本、最佳捷徑。要成為名記者,但又排除政治,躲避大事,這不可能。只有站在政治的肩膀上才能成為名記者。
2.政治責任
政治責任是指我們在采、編、報、播等階段都要按政治準則、政治紀律辦事。政治責任可細分為3種責任。
(1)安全責任。新聞是社會的黏合劑、潤滑劑,在國家安全、穩(wěn)定方面負有特殊責任。報與不報、報大報小,這里面都有政治。一個記者在履行國家安全責任方面,做得好是正常的,做不好則必定闖大禍,更談不上什么成功;在今天電子媒體發(fā)達,互聯(lián)網普及的情況下,制造輿論,控制信息、引導信息更成了一種斗爭手段。
(2)導向責任。大眾傳媒,要考慮把大眾導向何處,起碼有兩條標準,一是政治標準,國家、民族利益;二是道德標準,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準。這兩條構成社會的價值體系,同時也決定著記者的價值取向和職責定位,不符合這兩條就是誤導??渴裁磳??兩點:一是靠言論直接指導,旗幟鮮明。二是靠大量的事實、信息引導。特別是注意用頭條引導。無論編者還是讀者都是先看頭條。頭版是臉,頭條是眼。寫好頭條,選好頭條,考驗傳媒人的綜合能力,特別是政治導向能力。這里有一個“三點一線”的公式:你首先要知道中央在抓什么,這是大局;第二要了解群眾在想什么,這是基礎;然后去找,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反映群眾呼聲的那件新聞事實,即中間這個點。做到三點一線了,就是好頭條,就引導成功了。你就盡到了導向責任。
(3)監(jiān)督責任。傳媒和記者成功的一半是監(jiān)督。這考驗你的立場、判斷力、智慧,最終提升你的影響度。記者要把它看成是一種神圣的使命,又是成功的機遇。一般來講監(jiān)督批評稿的影響比正面稿影響大,對記者帶來的個人成名效應也大。監(jiān)督在政治責任中是最難把握,最需要小心使用的。
但是,監(jiān)督權不可濫用,更不可公權私用。例如:有記者借發(fā)批評稿到地方進行敲詐要錢、要物因而身敗名裂。對一個記者來說,履行政治責任,講政治,這時他所發(fā)揮的作用就不是簡單地傳播了多少信息,而是站在全局的立場上,運用新聞手段、新聞規(guī)律來維護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推動歷史前進。當你最大地盡到一個記者政治責任時,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位移而成熟為一個政治家了。從記者而成為政治家,這是一個多么大的成功。
3.文化責任
什么是文化,辭典解釋:“文化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又特指精神財富”。先進文化的構成有4個條件:要有超越前人的積累;要有對錯誤或落后的批判;要有新的個性的創(chuàng)造;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能推廣普及。即:積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和普及性。
四、作為一個全媒體記者你有什么優(yōu)勢?
良好的政治素質能給全媒體記者帶來的優(yōu)勢有:
良好的政治素質可以提高記者的新聞敏感,風起于青萍之末即可預知風向。
良好的政治素質可以保證新聞報道正確的方向,讓報道實現(xiàn)更大的社會效益。
良好的政治素質可以讓媒體更好地發(fā)揮媒體的橋梁作用,讓上情下達,下情上傳。
以上就是關于全媒體記者是什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廣電總局全媒體運營師報名入口(廣電總局全媒體運營師報名入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