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筑風格(杭州建筑風格徽派)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杭州建筑風格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建筑風格設計有多豪華?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這是蘇軾筆下的西湖,和西施一樣,淡妝濃抹總相宜,任何華麗的辭藻都顯得蒼白無力。提起杭州,大家便會想到西湖,這道自古便為人稱道之景,儼然成了杭州的城市名片,吸引了數不盡的中外游子紛至沓來。然而隨著近些年杭州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它的魅力遠不止西湖的動人,比如2016年G20峰會的圓滿舉行,為這座本就熠熠生輝的城市,再一次注入新的活力色彩。
而此次蕭山之旅的第一站,我們便來到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它坐落在錢塘江南岸的蕭山區(qū)錢江世紀城,總建筑面積達85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分為地上五層和底下兩層,集會議、展覽、旅游、商業(yè)等于一體,作為2016年G20峰會的主館場,氣勢恢宏,剛柔兼濟,處處彰顯江南韻味。
走進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氣勢磅礴的現代建筑,建筑采用拉長設計,曲線感柔和,將視覺大大延伸,淺棕色的屋頂設計與玻璃墻面相結合,同時運用了大量的線條元素,營造出恢宏大氣之感,棕白相間,沒有多余的顏色渲染,顯得更加莊重典雅。
走進主會場,眼前的一切讓我震撼無比,仿佛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會場的設計別出心裁,屋頂運用軸線設計,明亮的燈光將整個會場點亮,很難發(fā)現,屋頂的燈光上繪有精致的花卉圖案,清新自然,讓人耳目一新。同時會場內運用了大量的木雕設計,精致典雅,將中國匠心詮釋得毫無保留。
相比之下,午宴廳的設計更加小家碧玉一些,金屬框線的簡單組合,現代感十足,最讓人驚喜的是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筆酣墨飽的山水畫,清新淡雅的花卉地毯,無一不體現典雅秀麗的江南風情,磅礴中不失柔美,讓人流連忘返。一側的墻面上,G20峰會的海報格外引人注目,二十國國旗五彩斑斕,其中最醒目的當然是我國的五星國旗,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國人心中,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外環(huán)的五圈閉合疊加的水墨長卷同樣別出心裁,除了帶來美的視覺享受外,還具有吸音功能,為客人營造極致的用餐體驗。
徘徊在午宴廳和主會場之間,頭頂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白色的金屬框架簡單組合,大小不一的橢圓采光口個性十足,讓人目不轉睛。不愧是舉辦G20峰會之地,無論是用材還是設計,都十分講究,國際范十足。
二、杭州拱宸橋的建筑風格
拱宸橋位于大關橋之北,東連麗水路、臺州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橋長98米,高16米,橋面中段略窄為5.9米寬,而兩端橋堍處有12.2米寬。三孔薄墩聯拱駝峰橋,邊孔凈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約1m,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樁基礎結構,拱券為縱聯分節(jié)并列砌筑。
據《古今圖書集成·杭州橋梁考》和康熙《杭州府志》載,拱宸橋由明末商人夏木江所倡建。此橋在清代幾經毀壞重建。順治八年(1651年橋身曾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率捐筑,云林寺的慧輅竭力捐募款項相助。雍正四年(1726年右副都御史李衛(wèi)率屬捐俸重修,把橋加厚2尺,加寬2尺,并作《重建拱宸橋記》。同治二年(1863年秋,左宗棠率湘軍及“常捷軍”向杭城的太平軍猛攻,由于拱宸橋橋心設有太平軍堡壘,經戰(zhàn)火洗劫,橋再次頻于倒塌。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杭人丁丙的主持下重修。十九世紀末杭州開埠后,日本人在拱宸橋橋面中間鋪筑2.7米寬的混凝土斜面,以通汽車和人力車。解放后,杭州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禁止通行機動車。2005年3月16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運河從南到北,保留得最多的就是古橋,從通州張家灣橋到杭州拱宸橋,規(guī)模不等、形式各異的古橋是運河文化最為豐富的一部分,是解讀運河的最佳注腳。橋對于生活在運河沿岸的人,相當于一個個竹節(jié),是連接當地人生活的“節(jié)點”,是聚集當地人、濃縮生活場景的場所。跟很多地方的橋一樣,運河上的橋也被叫做“談愛橋”,每到日落時分,很多人在橋上看著夕陽、來往的船只,而年輕人則在橋上柔情蜜語、談情說愛。很多運河上的古橋,都在橋的里側鑿有座椅,供人休息。這比現代橋梁多了許多親切感。江浙一帶的古橋橋拱很大,杭州的拱宸橋和王江涇橋等就是如此。在古代,船只很小,這跟很大的橋拱不成比例?,F在,即使是一千噸的鐵駁船仍可順利通過這些明清時期修建的石拱橋,可見修建者的遠見。
三、杭州特色民居
1.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qū)的建筑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游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huán)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qū),“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義。最后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yōu)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筑環(huán)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tǒng)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tǒng)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tǒng)。
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包c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qū),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fā)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圖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墻,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tǒng)。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qū)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竹樓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岸嗥鹬駱?,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⑤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2)對詞語的理解。
閩:福建省的別稱。
粵:廣東省的別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營壘:軍營和四周的圍墻。
夯筑:夯:砸實地基用的工具。本課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嶺中夯實地基,筑厚墻,建造了營壘式的土樓。
騷擾:擾亂;使不安寧。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崇尚:尊重,推崇。
貯倉:貯:儲存,積存;倉:庫房,倉庫。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熱:形容非常熱。
和睦相處: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病?,F泛指事物未遭損害。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tǒng)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老師可以根據課后資料袋的提示,準備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如,陜北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慶的吊腳樓。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課程標準高段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本文教學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讀對讀通,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采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2)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本對話,梳理民居特色,體會文化內涵。也可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分客家圍屋組、傣家竹樓組,先分組讀、議,再相互交流、補充。
(3)研讀課文,領悟說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民居特點介紹清楚的?讓學生把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表達的效果。
3.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通過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歸納、提煉,加深學生對民居特點的理解和對表達方法的領悟。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搜集的有關民居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出示不同種類的民居圖片、音像資料,或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yè)讓學生選做。比如,為中國民居博物館寫一段關于重慶吊腳樓(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筑)的解說詞;以某一種民居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學生練習時,老師要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
4.在學習客家民居最后一段和傣家竹樓最后一段時,要注意引領學生以民俗特點為依托,體會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5.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讀一讀: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又有利于對表達方法的更多領悟。
四、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一、整體感知課文,分組側重研討一種民居
師:我國幅員遼闊,有56個民族,許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鮮明。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想想自己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師:(板書:客家民居傣家竹樓)是的,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客家和傣族兩個民族的民居。
生:我覺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特點都非常鮮明,確實像題目寫的一樣——各具特色。
師:這是我們讀了課文的初步感受。接下來我們分成小組來學習。每個小組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民居深入地讀一讀,讀完后再討論討論:這種民居有什么特點?然后做好匯報的準備。
(學生分組讀書、討論,準備分工匯報。)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點
師:同學們都準備好了嗎?哪一組先來給大家匯報?
生1:我們小組重點閱讀的是《客家民居》這個部分。我先來給大家談談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點的語句;然后,我們深入閱讀了這些語句,從中總結出了客家民居的特點;最后,我們還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下面,我來說說我們勾畫的語句。
(1)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營壘式住宅。
(3)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4)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5)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樓內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
我匯報完了,請我們小組的其他同學接著匯報。
生2:我們小組通過對上面這些語句的深入研究,發(fā)現了客家民居有這些特點:第一點,他們的房屋是“營壘式”的。我們剛才查了詞典,“營壘”就是軍營和它四周的圍墻。第二點,他們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別,我們平常見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狀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樣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這個形狀書上的插圖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點,他們土樓圍成的圓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們剛才看了關于“八卦”的注釋,但是我們還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樣子的?老師能給我們講講嗎?
師:(拿出一張八卦布局圖)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張八卦布局圖,它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謝謝老師,我接著匯報。最后,我們發(fā)現客家民居的第四個特點,他們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貧富與貴賤,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這就是我們在合作學習中,總結出來的客家民居的特點。
生3:我接著說。我們小組在閱讀時,還發(fā)現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這些特點,是和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開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講到,“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qū)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qū),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边@就是居住的環(huán)境對客家人建筑風格的影響。
還有第三自然段寫到“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寫到勤勞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體現了他們團結、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點。我們覺得,正是生活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獨特的建筑風格。
師:你們小組合作學習得非常認真和深入,對客家民居的特點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匯報也非常清晰。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聽了你們小組的介紹,我們感受到,走進客家民居,就真是走進了客家的歷史與生活,走進了客家的傳統(tǒng)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師:那么傣家竹樓有什么特點呢?哪一個小組來匯報?
生4:我們小組經過讀書和討論,發(fā)現了傣家竹樓的三個特點。我先匯報第一個特點。請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樓有“藏在竹林”的特點。
生5:我匯報第二個特點。第2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傍水而居”的特點。主要是因為他們住在亞熱帶,竹樓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
生6:我匯報第三個特點。第3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樹滿寨,花滿園”的特點。我們小組匯報完了。
師:你們小組在匯報時把三個特點介紹得很清楚,謝謝你們。但是你們匯報的主要是傣家竹樓在環(huán)境方面的特點。竹樓本身有什么特點呢?誰來補充?
生1:我來說說竹樓的整體結構吧。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边@里主要用了列數字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傣家竹樓結構簡單。還有“屋內橫梁穿柱,有的橫梁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篾,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屋頂是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用瓦頂”,從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樓也有別致美觀的特點。
師:你著重介紹了傣家竹樓“結構簡單,別致美觀”的特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我來補充。竹樓本身的特點在第4自然段也寫到了,“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可見它還有“寬敞和通風很好”的特點。
生:我還要補充。課文最后一段給我們介紹了傣家建造竹樓的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這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團結友好,也算是傣族蓋房的一大特點。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部分。
四、比較兩篇短文表達方法的異同
師:通過兩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自學匯報,我們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有了整體的了解。那么這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看看,仔細想想。
(生默讀,思考,批注。)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把民居的特點介紹得鮮明生動,我似乎親眼看到了客家民居,親自走進了傣家竹樓,就像課文題目一樣,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師:我們透過作者的描寫,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具特色”!
生:我發(fā)現兩篇短文都講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所以形成了營壘式住宅;傣家人是為了防酷暑和濕氣,所以建造了風格別致的傣家竹樓。
師:是的,每一種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點,也要留心它們的形成原因。
生:兩篇文章的開頭也截然不同??图颐窬右婚_始就說它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看看這是一朵怎樣的“奇葩”。而傣家竹樓的開頭“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讓我們仿佛跟隨作者來到了傣家竹樓旁邊,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點。
師:是啊,文章的開頭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兩篇短文都運用了很多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打比方。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也都通過民居,反映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深入。在習作中,我們也要善于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寫出事物的鮮明特點。
五、相關鏈接
1.關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為黃河流域地區(qū)的漢人,在東晉戰(zhàn)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图胰俗顬槊黠@的特征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 500萬人。其中國內4 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客家人聚居的地區(qū)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廣東的客家人有2 000多萬,占全省總人數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種優(yōu)越性
一是充分的經濟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黃土和杉木,十分經濟。二是良好的堅固性。墻基大多用石塊壘筑,墻身內埋有竹片木條等水平拉結性筋骨,墻頂則為挑出型屋檐,能確保房屋免受水襲。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冽風侵襲,在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另外厚土墻還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huán)境太干時,能夠自然釋放水分;而環(huán)境太濕時,又能夠吸收水分。這種調節(jié)作用十分有益于人體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墻體堅固異常且底層不開窗,硬木厚門上還包貼鐵皮,門后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柜,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他們抗御兵匪、野獸和土著襲擊所必需的。五是獨特的藝術性。這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從布局看,圓形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里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yǎng)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tǒng)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殿堂。
4.陜北窯洞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后窯,有的一進三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里面可以發(fā)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壁用石灰涂抹,顯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臺,一頭連著炕,由于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墻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陜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墻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陜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窗外貼有窗花,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與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態(tài)一樣,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qū)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qū)的木結構建筑各有特色,就連窯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尋見。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wěn)固,風格古樸粗獷;外墻向上收縮,內壁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臺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wěn)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于防風避寒,又便于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qū)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墻,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于
四、杭州孔廟建筑工程介紹?
杭州孔廟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杭州孔廟位于杭州市上城區(qū)府學巷8號,西湖東南側吳山腳下。以下是中達咨詢給大家?guī)淼年P于杭州孔廟的詳細介紹。
杭州孔廟
杭州孔廟至遲建于北宋仁宗年間(1023-1063年),在鳳凰山山麓一帶。紹興元年(1131年),臨安府學遷至運司河下凌家橋西側,以慧安寺故基重建,位于府治之北,即今地所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杭州府學一度被南宋王朝增修為全國最高的學府——太學。按照學制,學校的主體建筑為祭祀孔子的殿宇——孔廟。
杭州孔廟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進行擴建,以大成殿為中軸,豎戟門、欞星門,筑廊廡,建廳堂,立祀架閣,規(guī)模宏偉。至元代,杭州府學已有“甲東南為杰觀”之稱。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舊學廢除,孔廟僅為每年春秋兩季祭祀孔子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后,又先后被單位、民居占用,因疏于維修,至“文革”后僅存大成殿一座建筑。
杭州孔廟占地1.32公頃,總建筑面積達到5581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和建筑風格依據傳統(tǒng)格局、文化傳承、文物內涵以及江南園林特色,由東、西兩個既相互連貫又相對獨立的區(qū)域組成。
西區(qū)為杭州孔廟的中軸線,著重展示杭州孔廟的文化精髓。軸線以大成殿為核心,采取均衡對稱、規(guī)整方正的平面布局,突出了該軸線莊嚴、肅穆的氛圍和孔子作為大思想家的至高權威。自欞星門而入,共二進:欞星門至大成門為第一進,大成門至大成殿為第二進。這樣既完整地保留了孔廟的原有中軸線風貌,又使整個建筑高低錯落,動靜有序。
東區(qū)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庭院,花香鳥語、水流潺潺,各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其間。水庭位于整個庭院中心,石經閣、星象館、文昌閣等建筑在假山池水間層次錯落,曲折綿長的回廊將它們有機地串聯在一起。近500碑石蘊含著深厚歷史積淀和豐富人文內涵錯落有致地展示于亭臺樓閣之中,與婉約的江南園林融為一體。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以上就是關于杭州建筑風格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杭州新農都海鮮批發(fā)市場(杭州新農都海鮮批發(fā)市場海鮮價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