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中國探月航天IP(中國探月航天IP形象太空兔正式對外公布名稱)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國探月航天IP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我國哪里發(fā)射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
嫦娥五號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研制,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zhàn)。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升空并將其送入預定軌道。11月24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1月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鉆取采樣及封裝。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將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12月16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
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zhèn),隸屬于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是中國首個開放性濱海航天發(fā)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低緯度發(fā)射場之一。該發(fā)射場可以發(fā)射長征五號系列火箭與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大質量極軌衛(wèi)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wèi)星等航天器的發(fā)射任務。
作為低緯度濱海發(fā)射基地,文昌航天發(fā)射場不僅可用于滿足中國航天發(fā)展的新需要,還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xiàn)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同型號火箭運載能力可增加10%),亦可通過海運解決巨型火箭運輸難題并提升殘骸墜落的安全性。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嫦娥五號
二、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二號,帶你走進中國航天史,了解三大里程碑
隨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圓滿成功,以及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國民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中國航天事業(yè)上,而這距離去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剛好過去半年。
短短半年內就產生了兩項振奮人心的航天成就,國人和世界無疑都感受到了中國的航天實力。 回顧中國航天史,我們在短短的六七十年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有三樣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它們也串聯(lián)起了中國的航天發(fā)展史,我們一起來看看。
1955年11月25日哈爾濱的清晨,陳賡大將很早就起來了,因為他要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錢學森!關于錢學森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要我在此贅述。這是錢學森回國的首次參觀調研,調研完畢之后,他又和彭德懷元帥等多位國家領導人會面商談。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正式提交了《關于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兩個月后, 國務院成立了航空工業(yè)委員會 (后來的國防科委、解放軍總裝備部的前身),聶榮臻擔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為副主任,劉亞樓、錢學森等被任命為委員。
根據(jù)聶榮臻的指示, 1958年8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衛(wèi)星小組——“581組”,組長由錢學森擔任 。錢學森帶領581小組,先后在1960年和1964年,成功發(fā)射第一枚自主研制的液體探空火箭和彈道式導彈,實現(xiàn)了我國航天技術的兩個大轉變,一個是從無到有,一個是從仿制到自行設計。
1969年9月,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完成了初樣,各系統(tǒng)經測試顯示符合指標要求,技術狀態(tài)正常。這一年的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人類的足跡,他向全世界人們宣布:“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這則消息極大地刺激了中國航天人。
1970年4月24日,在經過了一次失敗的嘗試之后,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當天18點,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中國成為繼蘇聯(lián)、美國、法國、日本之后,第五個獨立把人造衛(wèi)星送上太空的國家。 為了紀念這一天,2016年3月,中央批準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面對人類 歷史 上前所未有的高 科技 浪潮,中國自然不可能無動于衷。
1986年11月18日,國務院正式啟動“ 863計劃 ”?!?63計劃”選取了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7個領域中的15個主體項目,其中航天技術的目標是發(fā)展載人空間站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的目的是在近地軌道上建立一個能長期進行載人空間科學實驗的基地,它也是成為21世紀大國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準載人航天工程。 在錢學森的力薦下,曾赴蘇聯(lián)深造的王永志被正式任命為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王永志帶領工程小組,先在酒泉建立了第一個載人航天發(fā)射場,接著又在北京建立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xiàn)代化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城。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1999年11月20日,中國神舟一號飛船首飛成功,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的處女之航。隨后,神舟二號、三號、四號飛船接連飛射成功,直到2003年10月16日,我國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21個小時23分鐘后回國,正式向世界宣示: 中國由此成為繼俄美之后第三個有能力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國家 。
繼突破載人飛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員空間出艙技術之后,中國航天人又陸續(xù)啃下多個“硬骨頭”——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11月3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完成,中國擁有了第一個太空實驗室——一個天上的“中國家園”。2017年4月22日,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正式完成了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戰(zhàn)。
繼載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國航天下一個目標是月球探測,在這個領域我們比發(fā)達國家晚了近40年。
1998年,國務院成立新的國防科工委,內設國家航天局。國防科工委一成立就立刻著手研究包括探月在內的國家航天長遠規(guī)劃。
2003年3月1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杰對外宣布:
2004年1月23日,我國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啟動。 這項工程的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杰和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被稱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三駕馬車” ,三人的平均年齡在70歲,可以說是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在三人的帶領下,中國低調地開始了嫦娥一號的研制,直到2007年嫦娥一號發(fā)射成功的消息公布于世,世界紛紛為之驚嘆。因為時間實在太快,僅僅3年中國就完成了首次探月,從國際上看,日本同一年發(fā)射成功的月光女神探月衛(wèi)星,在1991年就開始立項研制,除了美俄兩個超級大國之外,各國探月工程一般都也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實施。
而且,嫦娥一號整個工程的研制、建設只花費了14億元。 14億元在當時大概是14千米高速公路的造價,可我們修了38萬千米從中國到月球的路,乃是一條“天路”。
從嫦娥一號之后,中國的嫦娥工程一路高歌猛進——2010年嫦娥二號衛(wèi)星在太空完美“剎車”,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qū)域“虹灣”成功著陸,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xiàn)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2018年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預選區(qū)著陸,成為世界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xiàn)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再到去年年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實現(xiàn)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為中國探月工程完美收官。
縱觀中國航天發(fā)展史,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政府和眾多科學家、航天員的齊心協(xié)力。 不過,中國在航天技術仍然有很多需要發(fā)展和提高的地方,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 自從人類在1972年12月19日離開月球之后,人類便再沒有去過更遠的地方,一直在地球周圍徘徊。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電影《流浪地球》的小說原著作者)曾說:“ 沒有太空航行的人類未來是黯淡的 ”,所以我們還需要發(fā)展更強更快的火箭技術,最終讓人類走得更遠。
50年前美國利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宇航員送到了月球上,它能夠到達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是118噸,而中國在2016年開始投入使用的長征5號,只能夠將25噸的重量送到近地軌道,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不過我們也在加緊追趕,正在研發(fā)的長征9號就是以此為目的,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50噸到140噸。
除了火箭推力,回收火箭也是接下來的一個重要方向,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埃隆·馬斯克創(chuàng)立的Space X已經成功實現(xiàn)了六十多個一級火箭回收,火箭回收使得火箭成本大幅度降低,中國也在這方面做著嘗試,長征8號就采用了火箭回收技術。
中國航天人如同他們的前輩們一樣,正在努力耕耘著科學事業(yè),相信在21世紀的某一天,我們普通人也能進入外太空,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三、全球首個月壤數(shù)字藏品限量發(fā)行,其中有哪些收藏價值?
伴隨4月16日神舟十三號乘組成功返回地球,圓夢天宮,中國航天又一次成為世界焦點!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捷報頻頻,到我國第一輛火星車“祝融號”與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成功著陸,再到嫦娥五號成功帶回1731克珍貴月壤和此次神舟十三號返回,一次次里程碑似的突破也宣召著我國航天事業(yè)正不斷取得突破發(fā)展,邁入全新高度。
據(jù)悉,為紀念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階段性發(fā)展,中國探月航天將于2022年航天日期間發(fā)行全球首個以月壤為原型的數(shù)字藏品,且數(shù)量有限,極為珍稀。有業(yè)內人士分析,這款太空科技主題的數(shù)字藏品極具收藏空間,或將刷新數(shù)字藏品領域的收藏價值記錄。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由來已久,2020年,我國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并采集回1731克珍稀月球樣品,震驚中外,近一步揭開了“月球”的一角神秘面紗。通過對月球樣品中的玄武巖研究揭示: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嫦娥五號著陸區(qū)歷史上可能曾經多次發(fā)生過火山噴發(fā)。該研究刷新了全球科學界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知,將以往共識推遲8-9億年,是我國乃至人類探月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具有劃時代意義。
嫦娥五號樣品
而此次即將發(fā)行的月壤數(shù)字藏品,其靈感正是嫦娥5號帶回來的月球樣品。藏品是經技術人員用顯微鏡放大約250倍后提取局部掃描生成數(shù)字圖像制成,且是全球第一個航天樣本與前沿科技融合的產物。同時基于超級鏈技術,每一份月壤數(shù)字藏品都擁有獨一無二、不可篡改、可實時查驗的ID。這款藏品不僅是持有者重新認識、了解月球的媒介,更是一把收藏家在數(shù)字世界中打開宇宙神秘大門的“鑰匙”。
全球首個月壤數(shù)字藏品的推出,是人類前沿科技與現(xiàn)實宇宙的一次跨時代擁抱,同時也是科技IP數(shù)字藏品的一次探索與創(chuàng)新。通過月壤上鏈,將距離地球38.4萬公里外的“玉兔嬋娟”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讓更多人可以零距離感知月球、實現(xiàn)太空夢想。
讓我們聚焦這幾天數(shù)字藏品的相關信息,共同期待“月壤”的到來
四、中國探月標志及其象征意義是什么?
中國探月標志及其象征意義是:
中國探月標識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
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成,表達了我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愿望。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地形成古文“月”字,寫意的筆觸旨在傳達一種探索的信念。
探月的目的:
月球與地球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對月球的研究絕對有利于對早期地球環(huán)境的研究。在月球上移民的實踐經驗也能為向木衛(wèi)2等地移民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避免不必要的犧牲與浪費,而且在月球的重力小,適宜培育太空農作物,對農業(yè)發(fā)展也有很大好處。
月球是我們的衛(wèi)星,而且應該蘊涵著可觀的資源,而且月球上沒有大自然,因此開發(fā)難度也低的多,月球的組成與地球基本相同,因此資源開采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太多。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探月航天IP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哪一項不屬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哪一項不屬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