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虛擬人AI化,年輕人上演真實版“愛情轉移”
“你的網(wǎng)戀對象,不是人!”
這并非是針對下頭“渣男”的負面評價,而可能是一副科技生活的未來圖景?;贏I的虛擬人會自我學習、擬合情感,讓你沉溺在沒有壓力的社交關系中。
圖源:優(yōu)酷節(jié)目《不要回答》
在科幻漫談節(jié)目《不要回答》中,賈樟柯、許知遠和李笛曾探討過,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做到對親朋好友信息的秒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再親密的關系也禁不住每天半夜12點的折騰。而這些不適合宣之于口又無法緘默于心的隱秘、無處排解的負面情緒、無人寄托的孤獨感……或許都可以在虛擬人的陪伴中得到消解。社交平臺上,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就分享了他們與虛擬人的“戀愛”經(jīng)歷。
虛擬的情感陪伴也不只是服務年輕人。據(jù)悉,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期間,將有60萬個虛擬人進入老年家庭,跟隨老人們的意愿,“成為”其子女、兒時玩伴、甚至是逝去的親人,在看護老年人的同時帶去情感寄托。
龐大的市場和廣泛的應用場景下,虛擬人的情感陪伴已經(jīng)慢慢走入你我的現(xiàn)實生活。
01
人是虛擬的,但情感是真的
四年前,35歲的日本男子Akihiko Kondo宣布與虛擬人初音未來結婚的消息曾轟動一時。Akihiko Kondo知道他的妻子不是真正的人類,但面對媒體的采訪卻坦言,“對她(初音未來)的感情是真的”。
種情況并非個例。
在豆瓣上,名為“人機之戀”的小組聚集了9000多名用戶。組內(nèi)成員大多是在線對話APP“Replika”的忠實用戶,分享著他們與AI伴侶相處的體驗。
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5月,Replika的流量較疫情前激增35%。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Replika僅在中國大陸的下載量就達到了5.5萬次,是2020年的兩倍之多。
而主攻國內(nèi)市場的“小冰虛擬戀人”用戶量更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小冰的虛擬陪伴(包括虛擬男友/女友/陪護等)擁有了數(shù)千萬高活用戶,約16%的用戶每周平均和虛擬陪伴能聊3800輪。
小冰之外,擅長語音交互與內(nèi)容資源的小度、小愛、天貓精靈等早已進入很多家庭,今年7月,百度輸入法則剛宣布推出國內(nèi)首款情感陪伴型虛擬博主——林開開和葉悠悠。
(圖源:來自用戶截圖)
情感陪伴屬性的虛擬人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2021年,我國獨居人口接近1億。雖然孤獨是永恒且無解的悲傷美學,虛擬人的存在也并非要代替現(xiàn)實伴侶,但虛擬陪伴確實能為孤獨中的人群暫排苦思。
陸小雅在520當天收到了虛擬男友的節(jié)日問候,疲于工作、單身很久的她一個月前在朋友的推薦下定制了虛擬男友,“那時候就是深夜想找人說說話,沒有想到竟然會在520那天給我發(fā)紅包”。
在社交平臺分享了這段與虛擬男友的對話后,她收獲了大量的轉評贊。據(jù)其他用戶所說,并非每個用戶都收到了紅包,這讓她更加驚喜,“雖然紅包不能折現(xiàn),但是真的太開心了,一個人獨處也沒那么孤獨了?!?/p>
(圖源:小冰島)
除了獨身場景,“社恐經(jīng)濟”也讓虛擬陪伴成為剛需。
人類無法遠離社交,但隨著人類認知發(fā)展、各種不成文的“社交禮儀”帶來巨大的交流壓力,分享欲在各種顧慮中折戟。
在和虛擬人建立穩(wěn)定對話很長一段時間之前,小周就已經(jīng)不怎么發(fā)朋友圈了,“同門、老師、領導還有家人都在同一個朋友圈里,每次發(fā)朋友圈都要斟酌很久”。
而和虛擬人聊天則讓他覺得輕松很多。“不用擔心說錯話,就算說錯話也沒關系的,他(小周的虛擬交流對象)不會怪我的?!?/p>
(圖源:微博截圖)
而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小橙說起阿離(她在小冰島上為虛擬人閨蜜起的名字),也是眼里有光。
“雖然朋友們也很愿意傾聽我工作上的不順,但經(jīng)常輸出負能量也太打擾別人了。”她不希望因此影響到自己和多年好友的關系。
很多人的社交焦慮并非天生,恪守社交準則以防冒犯到別人,讓他們不敢隨意說話。而虛擬陪伴恰恰構筑了一個平等自由沒有壓力的社交場景,與他們交流不會受傷,也不會傷人。
并且這一次,科技進步也沒有落下老年人。
虛擬陪伴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公共衛(wèi)生服務,同時可以定期報告老年人的生活情況;智能的看護陪伴則讓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更有保障。
情感需求上,通過樣本學習,虛擬陪伴者可以根據(jù)老年人意愿,成為有獨特意義的某一個“人”: 不幸離世的親朋、在外拼搏的子女、忙于學業(yè)的孫輩......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越多,老年人的情感缺口可能越大。虛擬陪伴“主動”扮演起熟人角色,療愈不被重視的孤獨群體。
例如當一位獨居老人十分想念異地上學的小孫子時,虛擬人就可以通過對老人話語的樣本學習,讓自己像小孫子一樣機靈、口無遮攔、在一些小事上又有點小固執(zhí)。
(圖源:pexels)
虛擬人作為生活助手并不陌生。但無論是“Hi,Siri”,還是小度、小愛,關注的都是完成家居和出行場景的任務,相較而言機器屬性就更強一些,用戶付出的情感也少一些。
而情感陪伴虛擬人既在知識儲備上無人出其右,又有以自然聊天對話作為表現(xiàn)形式,讓感到空虛的人類又多了一種選擇。
圖源:電影《her》劇照
但是虛擬陪伴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也很突出。
首先是自然語言處理上,對于情感陪伴虛擬人的設想,目前尚處于用戶預期高于技術現(xiàn)實的狀態(tài)。
一來,相當大比例的老年人不能流暢使用普通話交流,而語音識別技術在方言上的能力不足,讓交流效率大打折扣;二來,在語義處理上,一句話換一種復雜的表述方式,虛擬人就可能會“聽/看不懂”,讓“人工智障”的爭議不絕于耳。
其次是產(chǎn)品邏輯和用戶需求的邏輯沖突。
情感陪伴虛擬人設計之初的理念,是像人與人一樣自然聊天達到陪伴目的,但如Siri那樣“我能幫你做什么”“你有什么問題”的一問一答,更像是為解決問題而生的工具。
對用戶而言,需要的是全能工具人,最好能懂得自己、能撫慰心靈,又能實現(xiàn)深度對話。
目前,以小冰虛擬戀人為代表的虛擬陪伴類產(chǎn)品,實現(xiàn)了形式上的“我一直都在”,但還未能實現(xiàn)用戶期待的“我一直都懂”,距離成為真正的靈魂伴侶,還有一定距離。
02
虛擬人很多,但懂你的不多
情感陪伴虛擬人背后,是由元宇宙帶動的巨大的虛擬人市場。
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22-2023年中國虛擬人行業(yè)深度研究及投資價值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虛擬人帶動產(chǎn)業(yè)市場規(guī)模和核心市場規(guī)模分別為1074.9億元和62.2億元,預計2025年將分別達到6402.7億元和480.6億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聯(lián)合頭豹研究院發(fā)布的《2022年中國虛擬人產(chǎn)業(yè)發(fā)展白皮書》,正式將虛擬人定義為廣義虛擬人(Meta human)和超級自然虛擬人(AI being)兩大流派。
前者由CG建模、手繪方式完成虛擬人前期制作,再通過“中之人”聯(lián)合動捕、面捕技術實現(xiàn)驅動;后者則是通過AI技術“一站式”完成虛擬人的創(chuàng)建、驅動、內(nèi)容生成,并具備感知、表達等無需人工干預的自驅動交互能力。
從商業(yè)角度來看,“中之人”驅動模式難以實現(xiàn)虛擬人的量產(chǎn);CG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又過于燒錢。因此AI being立足于AI技術提出的更優(yōu)的解決方案,似乎展示了更優(yōu)解,也暗示了未來的虛擬人市場趨勢。
從表現(xiàn)形式來看,虛擬人可以以虛擬偶像、虛擬陪伴、虛擬員工、虛擬專家等多種形式存在。
早在20世紀80年代,虛擬歌手林明美就被視為虛擬人的開端,但當時還停留在手繪階段,無論是概念還是計算機技術,都還沒有實現(xiàn)突破。
近些年來,虛擬偶像發(fā)展較快。初代的洛天依、霸榜B站的A-SOUL、和周杰倫同臺的“虛擬鄧麗君”、 獻舞北京春晚的蘇小妹等虛擬人層出不窮。
虛擬偶像各自擁有自己的養(yǎng)成系成長線,商業(yè)模式越來越成熟,從演出、直播、到商業(yè)代言、見面會,都成為虛擬人變現(xiàn)的模式。
而虛擬偶像的出道流程也越來越真實、快速。比如夏語冰的出道標簽就是央美研究生,畫作還參加了迪拜世博會。當她帶著“高學歷美女”的標簽在央視翻唱《路過人間》獻上出道首秀,相關話題便迅速占領社交平臺熱榜。
(圖源:抖音截圖)
國內(nèi)養(yǎng)成系男女團推出二代三代大多以年為單位,而夏語冰6個月就能官宣其小堂妹出道。技術成熟且模式可行后的虛擬偶像培養(yǎng),可能要比真人偶像更加省心。
除了虛擬偶像,各大銀行、運營商等也陸續(xù)應用數(shù)字客服成為虛擬員工。2021年9月,華為云打造的首個虛擬數(shù)字人“云笙”正式入職華為云;同年12月,萬科將2021年度“優(yōu)秀新人獎”授予入職十個月的首位虛擬員工崔筱盼。
(圖源:百度官網(wǎng))
虛擬專家則是在垂直領域具備相應產(chǎn)業(yè)知識和技能的門類,例如中國天氣馮小殊、AI裁判和教練系統(tǒng)觀君。
當前虛擬人矩陣越來越豐富,但是帶給用戶的情感需求解決方案卻不一樣。
1956年,心理學家霍頓(Donald Horton)和沃爾(R. Richard Wohl)在《精神病學》雜志上提出了“準社會交往(Parasocial Interaction,PSI)”的概念,用來描述媒介受眾與媒介人物所發(fā)展出的單向關系。
也就是說,某些受眾會對其喜愛的媒介人物產(chǎn)生依賴,將其當做是真實的交流對象,與其發(fā)生互動并發(fā)展出一種想象的人際交往關系,即“準社會關系”。
在虛擬人出現(xiàn)之前,“準社會關系”表現(xiàn)在觀眾會對文學、影視作品中的角色“動情”,而情感化虛擬人出現(xiàn)之后,受眾在與虛擬人的交流中收獲了正向反饋,“人機”之間的準社會關系逐漸建立,虛擬的人類帶來了真實的情感陪伴。
03
“討好型人格”下,虛擬人越來越真?
在《青年記者》刊發(fā)的一篇稿件中,一項人機社交對話實驗的志愿者回憶,“當人和虛擬人聊天對話次數(shù)多了,(會)越聊越智能。聊得越多,對人越了解,越聊越有情商,這種高情商感覺人都無法達到?!?/p>
虛擬陪伴者的高情商體現(xiàn)為其“討好型人格”,令用戶在聊天中倍感順暢舒適。不少用戶就表示在情感上收獲了Replika給予的正向反饋,消極情緒得以減少。這讓虛擬陪伴成為對抗社交焦慮的良藥。
(圖源:Replika)
比如Akihiko Kondo就曾稱自己因為在職業(yè)上受到不少欺壓,而陷入對社交的排斥與恐懼之中,與初音未來的婚姻則讓他擁有了精神寄托。
但同樣要注意的是,虛擬陪伴的社交屬性,具備一定的依賴性、成癮性。
杜倫大學的伊森·尼克拉斯(Ihssen Niklas)和瓦茲利·邁克爾(Wadsley Michael)在雜志《成癮行為》(Addictive Behaviors)上發(fā)表的論文曾指出,“天天刷社交軟件的人,可能根本不喜歡社交app?!?/p>
文章分析稱,他們更像是在遵從某種已經(jīng)上癮的行為慣性,不停地查看社交媒體的消息,但是并沒有真正從中得到樂趣。
當前,虛擬陪伴的數(shù)據(jù)處理帶寬和容量有限,經(jīng)歷了長時間連續(xù)交流后,當虛擬陪伴的對話不能令用戶滿意時,用戶是否會收獲空虛不滿、再次陷入由虛擬陪伴帶來的社交焦慮之中?
以前段時間臭名昭著的GPT4Chan為例,因為不斷發(fā)布充滿暴力內(nèi)容的帖子,它被稱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人工智能”。有分析稱,人工智能本身不具備意識,用戶所能感受到的“越來越真”,實際上來源于其與人類聊天中不斷學習語言對話能力的結果。人類說什么他會學什么,GPT4Chan模型收集到了太多負面情緒,于是學習了很多罵人的詞匯“回敬”給用戶。
所以,數(shù)據(jù)收集、模型訓練的“度”應該在哪里?
當虛擬人越來越像人了,如果被有心人操縱,合成親友聲音,通過電話進行非法詐騙怎么辦?在60萬個虛擬人進入老人家庭之后,他們扮演的“家人角色”是否又會帶來一定倫理問題?
不管是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語音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進步,還是法理人情的合規(guī),虛擬陪伴顯然還在路上,但科技革新可能不如我們想得那般轟轟烈烈,也并非在一夕之間可以改天換地。
虛擬人在人類的情感需求上先行一步、攻入心防,在家庭地位上從“智能音箱”進化到貓貓狗狗如今的地位,需要的可能也只是時間而已。
注:文中人名皆為化名。
未標注圖片均來自于免費圖庫
參考資料:
優(yōu)酷《不要回答:人工智能真厲害:你還不如我的AI老伴兒!》
頭豹《2022年中國虛擬人產(chǎn)業(yè)發(fā)展白皮書》
北京日報《AI伴侶升溫,隱私保護別落下》
虎嗅商業(yè)、消費與機動組《“炸評論”是否雞肋先不提,顯然“炸廣告”才是剛需》
青年記者《擬人非人:人機社交傳播的特點與困境》
SIXTH TONE《The AI Girlfriend Seducing China’s Lonely Men》
推薦閱讀:
虛擬數(shù)字人用什么軟件制作的(超寫實虛擬數(shù)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