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大運河旅游景觀設計(大運河旅游景觀設計圖)

    發(fā)布時間:2023-03-08 23:49:06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64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大運河旅游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大運河旅游景觀設計(大運河旅游景觀設計圖)

    一、大運河的開鑿起點終點

    大運河 文化 ,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大運河自開鑿以來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又是一種 歷史 現(xiàn)象,是運河流域社會歷史的積淀物。下面我整理了大運河的開鑿起點終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起點和終點

    南起杭州

    北至北京通縣北關

    全長1794公里,貫通六省市,流經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開鑿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首次在揚州開挖邗溝,溝通了長江和淮河。而至7世紀的隋煬帝時期和13世紀的元代,又先后兩次大規(guī)模地開鑿運河,終于建成了這條溝通我國南北漕運的大動脈。 從天津到通縣北關、張家灣一段,叫北運河,又稱之路河,全長186公里。從通縣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該河是元代初年由偉大的水利專家、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修建的。因北京地勢比通縣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閘門,控制水位,使南來的大船才可直達北京城內的積水潭。那時積水潭"舳艫蔽水",成為一個南北漕運的大港口,附近市場繁榮,盛況空前。 京杭大運河暢通了數(shù)百年,這對促進大江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解決南糧北調等問題,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紀后,由于南北海運開辟,津浦鐵路通車,加之黃河改道淤塞運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斷航,只有江浙一線仍暢通無阻,并成為 旅游 熱線。 為適應我國現(xiàn)代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的需求,近年來已在北京通縣北運河、溫榆河等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即通州北關、張家灣的

    古運河遺址中,興建起大運河旅游區(qū)及紀念館等,廣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覽昔日京杭大運河的迷人風姿。

    起點杭州,終點北京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大運河于哪一年開鑿

    京杭大運河的長度為1801千米,于公元 605 年開鑿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之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稱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從邗城(今江蘇揚州)東南到末口(今江蘇淮安)開鑿刊溝,使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得以貫通。到隋朝,隋場帝證調民工數(shù)百萬,開挖通濟渠,使之南接刊溝。從洛陽附近開鑿永濟渠,通達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薊縣(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寬加深江南運河。隋代的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從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個大彎。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彎取直,使它從江淮經山東直接向北,縮短航程800余千米。這就是如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京杭大運河分為哪四段

    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長四五千里。共分為四段:通濟渠,洛陽——淮河的山陽。邗溝,山陽——江都。永濟渠,洛口——涿郡,長1000公里。江南河,京口——余杭。它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經過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個省的廣大地區(qū)。

    大運河文化地位

    大運河文化是一部囊括了中國社會古代內容的最主要的發(fā)展史,其文化地位顯然比長城重要:

    a.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吳王夫差開鑿;

    b.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杭京南北人工大運河;

    c.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

    d.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e.比“巴、蘇”運河開鑿早二千多年;

    f.大運河全長1782公里(東西向浙東運河及局部小運河未計);

    g.巴拿馬運河(1914年竣工,全長81.3公里)長度的21倍;

    h.蘇伊士運河(1869年竣工,全長172.5公里)長度的10倍。

    大運河文化,是“運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綜合性質的,中國古代農業(yè)創(chuàng)造出來的城市群文化。大運河的開鑿出了一個新的大環(huán)境,把若干小的割據(jù)的 自然 環(huán)境貫通成為一個體系,轉化成人文環(huán)境。其中包括:新自然環(huán)境、新生態(tài)環(huán)境、新生產環(huán)境、新文化、新物流環(huán)境等等,形成了著名的發(fā)達的“運河社會區(qū)域經濟”。如:古代“南糧北運”、“鹽運”通道、現(xiàn)在的“北煤南運”干線、當代防洪灌溉干流。 具體原因如下:(1)隋唐后,運河導致南北方農業(yè)技術交流、作 物品 種改良,農業(yè)經濟的“商品化流通”覆蓋了運河流域和流域之外的最廣大的中國村莊。(2)明中后期,商品經濟發(fā)達的江南運河區(qū)域,蘇杭出現(xiàn)了 資本主義 性質的萌芽---直接刺激“運河商業(yè)城市群”興起:北京、天津、滄州、德州、臨清、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揚州、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 工商 、客商、貨商、易商,集散著商品---在這個線形的城市帶上。隋唐:長安、洛陽;北宋:開封;南宋:杭州;元明清:北京---乃國之樞紐也。運河經濟是“形”,運河文化是“神”,形神并備,相互交融,推進運河的魂。

    大運河文化,“是民族融合的產物(潘承祥語)”。大運河文化,可分為三個層次:高級文化,包括建筑、文學等;大眾文化,指沿途習俗、儀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層文化,指價值觀取向,即黃河文化延伸出來的那種民族精神,早已滲透在大運河文化深處。那么,大運河文化作為一種活化石文化,其精必然把大運河精神回歸成一種活化石。因為她與中華民族精神同根同脈。運河高級文化,是沒落的封建時代的產物,而運河大眾文化卻植根于運河深層文化里。運河深層文化概念,則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依舊存活運河民間、運河文化遺址、理想 地理 位置、優(yōu)越的經濟條件、人文環(huán)境之中:

    (1)大運河為歷代皇朝最重要的區(qū)域---大一統(tǒng)局面的 政治 紐帶。駕馭南北,政局總攬全國,維系中央集權。隋唐政權北移,到元明清,大分裂始終未出現(xiàn),證明了大運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大運河文化,作為歷代各個地域相互關系的整體而呈現(xiàn)出一體化的趨勢。

    (2)大運河文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相互推動作用。大運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統(tǒng)一性、擴散性、開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大運河在溝通物質交換的同時,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以黃河文明為中心,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別。由此,把東南文化、嶺南文化、江南文化、齊魯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黃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幾乎全部,錯綜融會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悠久的時空里。同時,也形成了獨特的大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與其周遍文化,始終以:長安、洛陽、開封、杭州、北京為文化中。換言之,大運河文化脫離不開其母體---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大一統(tǒng)文化。

    (3)大運河文化,是“中國漕運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張友茂語)”。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和漕運機構,使大運河文化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在古代政治和經濟是有深刻反映的。運河生產力促進了運河文化的繁榮,但運河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并與那個時代的民族矛盾與其相適應。比如:元代,是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權,其不善農耕,便漕運江南之米以運河。再如,北宋滅亡,金進攻南宋,就以運河漕渡糧草南來。無論怎樣?大運河文化,總隨著封建社會物質生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大運河文化始終保持了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歷史繼承性。因為運河生產力發(fā)展的連續(xù)性, 決定 了其上層建筑發(fā)展的連續(xù)性。

    (4)大運河文化,各個時代與中華各民族是共有的概念、價值觀體系。大運河文化與哪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沒有那個時代的社會就不會有大運河文化。在大運河文化所包容的同一社會內部,文化呈現(xiàn)多元,具有不一致性,“也存在著‘亞文化差異’,才是大運河文化發(fā)生的原動力之一(金學孟語)”。例如:京杭大運河兩岸上的宗教文化景觀,是元朝修建的,因為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運河文化,就成為一個龐大復雜的文化象征體系。運河文化的象征基礎---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漢族語言文字,包含圖像圖騰、生活習慣、 禮儀 風尚等象征符號體系。所以,大運河文化的實質意義,是 國學 和漢學等社會 學科 重要的研究領域。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向外傳播的窗口,擴大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例如:

    a.大運河開通,東南沿海與全國各地的聯(lián)系更為直接而緊密;

    b.運河區(qū)域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對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區(qū);

    c.中國鄰近國家和地區(qū)以及西亞、歐洲、東非各國遣使團、商隊來中國;

    d.在各沿海港口泊岸,沿運河達京師各地,頻繁經濟文化交流;

    e.直接遷居運河區(qū),成為內遷各民族、外國使者、商人、學問僧、 留學 生、各方人士集中地;

    f.國外文化傳播到中國,豐富了運河區(qū)域文化的內容;

    g.新中國成立,國家將京杭大運河列為重點內河航運主干線之一;

    h.改革開放,運河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運輸繁忙,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種綜合效益。

    大運河文化,屬于獨一無二的“活”的文化遺產,跳出“點”的概念,以層絡劃分之---包括大運河物質文化和大運河非物質文化(文學、地理學、水利學、藝術學、 歷史學 、制度學、政治學, 民俗 學、民族學、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等)。物質文化是指在開鑿大運河過程之中創(chuàng)造的種種物質文明,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屬于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大運河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古代信息,對研究古代中國社會、地理、歷史、政治、經濟、 軍事 、文化、 科技 、外交、民族等等領域,是一部《大運河 百科 全書》;對研究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文化態(tài)度、審美價值等 傳統(tǒng)文化 概念,是一部“運河博物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最新版《行動指南》把大運河文化特點歸結“它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xù)不斷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yǎng)。”??傊?,大運河文化,是大運河遺址文化蓄藏著的活化石文化。大運河文化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tài)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心態(tài)文化層:

    a.物態(tài)文化層:物質生產活動在大運河存留的財富總和,可觸知的大運河文化物質實體;

    b.制度文化層:因為運河經濟實踐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有可持續(xù)性,例如-當代運河還在通航;

    c.行為文化層:大運河是在 人際交往 ,以禮俗、民俗、風俗等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區(qū)域模型;

    d.心態(tài)文化層:大運河文化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 思維方式 等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是大運河文化靈魂。

    猜你感 興趣 :

    1. 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2. 運河的變遷小學作文

    3. 世界上最長的古運河

    4. 世界最長的運河

    5. 揚州城市概況導游詞3篇

    二、京杭大運河介紹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后共持續(xù)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京杭大運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fā)展。

    清朝末年,自京漢、津浦等鐵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關心運河的命運,任其荒廢。運河河道越來越窄,最窄處不足10米,運輸能力大減,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東境內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內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去年(月22日至24日,京杭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在杭州召開。會議討論并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杭州宣言》。

    《宣言》呼吁重新認識大運河的重要地位和多重價值,建議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建立統(tǒng)一協(xié)調機構,制定大運河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統(tǒng)籌保護與發(fā)展規(guī)劃;盡快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線城市參加的研究機構,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議,啟動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使古老的運河重新煥發(fā)青春與活力。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跨越4省2市,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運輸通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同時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存,運河文化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zhèn),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是流動的、活著的重要人類遺產,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民俗陳列室”。

    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全長510公里,形成了南起微山湖、北到德州的整個山東境內的水路交通線。運河沿線的德州、臨清、東昌、濟寧等地成為交通運輸和貿易重鎮(zhèn),濟寧南旺水利樞紐可與都江堰工程相媲美,運河沿岸積淀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跡星羅棋布,臺兒莊運河明清古鎮(zhèn)、聊城江北水城等100多處意境別具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韻,成為旅游開發(fā)的又一大熱點。

    三、京杭運河沿岸一覽—北運河畔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盛極一時,如今,大運河更多的作為 旅游 景區(qū),向世人靜靜講述著中國古老的運河文化,下面,編者根據(jù)運河分段,一一講述古老大運河沿岸那些讓人流連忘返的風光。本期講述的是第二級:北運河。

    北運河,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區(qū)至天津也是京杭大運河的北段。古稱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為溫榆河,源于軍都山南麓,自西北而東南,至通州北關與通惠河相匯合后始稱北運河。發(fā)源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及海淀區(qū)一帶。向南流入通州區(qū),在通州區(qū)北關上游稱做溫榆河。然后流經河北省香河縣、天津市武清區(qū)、在天津市大紅橋匯入海河。清以前,北運河是南北漕運重要河段,曾盛極一時。漕運停止后,作為海河干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洪、引灤輸水任務。

    北運河沿岸也有許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下面由北至南簡要盤點幾個:

    1.通州運河公園

    該公園是在運河文化廣場、運河奧體公園、生態(tài)公園基礎上擴建改造,整合而成的一個大型的綠色生態(tài)公園,是集休閑 娛樂 教育, 體育 競技健身、水上游樂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也是京東地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公園。

    通州運河公園,北起北運河源水島南端,南至六環(huán)路,西起濱河西路,東至北運河防洪堤。規(guī)劃全線總長4600米,寬600-800米,總面積368萬平方米,其中水面占92萬平方米,綠化率達95%;自2004年11月1日至2007年5月完成一期建設,景觀改造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文化廣場

    一號碼頭位于通州運河文化廣場內。運河文化廣場于2006年修建完成,占地13.8萬平方米。廣場中軸線即為千年步道,刻有全長226米的巨幅石雕,全部采用15厘米厚的花崗巖制成,并鑲嵌青銅。千年步道以 歷史 年代為主線,選取了大運河 歷史 中最重要的14件大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運河的 歷史 風貌。廣場內《東方》主題雕塑由著名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設計,總高度為32米,總重量為260噸,整座雕塑由一條巨龍和三尊麒麟組成,其中龍高10米,麒麟高3.5米,雕塑的材質為鑄青銅和花崗巖。雕塑位于千里京杭大運河之北首,表達吉祥、升騰之意。

    1號碼頭

    通州運河1號碼頭,是千里京杭大運河的北首。溫榆河、通惠河、運潮減河、小中河在此匯入京杭大運河,形成了大運河北源頭五河匯流的壯觀景象。大運河河口處新建成的七孔石拱橋型攔河閘、失跡百年后重建的驗糧樓以及屹立千年的燃燈古塔可盡收眼底。2006年,通州運河文化景觀帶被列入了北京2008年奧運六大人文景區(qū)之一,北京夏奧運火炬、冬奧會火炬在這里進行了北京市唯一的一段水上傳遞。

    燃燈塔

    “燃燈塔內因藏有燃燈佛舍利,故又稱燃燈佛舍利塔。該塔始建于遼代,元、明、清及唐山地震后均進行過修繕。燃燈塔為密檐式八角形十三層磚木結構實心塔,由座、身、頂三大部分構成,全高56米,基圍38.4米,是北京地區(qū)最高最大的塔。燃燈塔是大運河畔第一座塔,關于塔的傳說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作為大運河北段的突出標志,“古塔凌云”于明代就被定名為通州八景之首。

    2.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一座不設圍墻的開放公園,位于北京市,于2020年9月29日開園。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設有五處游客服務中心和三處游客驛站,為游客提供問詢導覽、廣播講解、接訴即辦等服務。同時其還推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APP,為游客提供游園手冊、交通指南、游覽約車等服務。

    綠心建設綠色休閑空間。長5.5公里的動感活力環(huán)路沿線序列種植4排白蠟和2排銀杏,共計6000株高大彩色葉喬木,秋天將形成金色星型景觀大道。環(huán)路由8米寬的騎行道和3米寬的漫步道構成。

    綠心通過雨水花園、景觀湖、運河故道、植草溝方式完成雨水傳輸和匯集,實現(xiàn)雨水的景觀利用。

    3.西沽公園

    西沽公園位于天津市區(qū)西北部,東畔北運河。1958年修建,1959年開放,占地31.77公頃,其中水面6.67公頃。全園以自然景色為主要基調,園內植物茂盛,種類繁多,有海棠、紫薇、月季等六個植物觀賞區(qū),并有銀杏、水杉等稀有珍品。蜿蜒曲折的帶狀湖在座座風格獨特的小橋映襯下給公園增色不少。孤島山四面環(huán)水,以橋與外相連,十分幽靜,園內辟有老干部活動中心和花、鳥、魚、蟲市場。西沽公園的 歷史 不長,但西沽早在19世紀就有,而且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周汝昌先生曾在詩中有過記載“帆影鐘聲七二沽,桃堤柳埭畫難圖。津門風物真無價,賞遍寰區(qū)總不如”。

    公園自1985年建園,園分桃花、桃詩、北洋;筑有“御碼頭”乾隆皇帝登臨處、迎賓閣、五龍壁、詠桃碑林及山門、回廊、亭臺、水榭等。是年,紅橋區(qū)人民政府舉辦桃花節(jié),至今已逾20屆。園內三季有花、四季長青、花團錦簇、五彩繽紛;高大密植的喬木遮天蔽日,常綠灌木、白玉蘭林、果木林點綴其間,身在園內,如履“深山老林”;五步一蒼,十步一翠,沁人心脾。幽靜的林間小路,新穎別致的花架、游廊、涼亭、水榭,湖光瀲滟,自然野趣橫生。

    4.天津之眼摩天輪

    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跨海河(北運河和南運河共通)連接河北區(qū)與紅橋區(qū),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瞰景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摩天輪直徑為110米,輪外裝掛48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384個人觀光。摩天輪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28分鐘,到達最高處時,周邊景色一覽無余,甚至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致,被譽為“天津之眼”。

    下期將介紹南運河段沿岸的景點,歡迎讀者推薦[呲牙]

    四、運河唐人街開燈時間

    運河唐人街開燈是晚上5:30開始開燈:

    運河唐人街位于豐南西城區(qū)惠豐湖南側、唐津運河兩岸,全長近千米,建筑面積31000平方米。運河唐人街建筑風格為明清仿古建筑,共70套商鋪,并配套建設1600平方米的戲樓一座。運河唐人街的景觀設計充分利用唐津運河難得的水資源,以一條濱水步行道串起7個獨具風格的水院和廣場。據(jù)了解,運河唐人街是唐津運河生態(tài)旅游度假景區(qū)的標志性工程,將致力于將其建成集餐飲娛樂、旅游觀光、購物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商業(yè)街,打造全市第一個全天候營業(yè)的不夜城。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大運河旅游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滄州大運河整體景觀設計(滄州大運河整體景觀設計圖)

    大運河公園景觀設計(大運河公園景觀設計圖)

    淮安大運河景觀設計(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guī)劃)

    網(wǎng)絡營銷的不足(網(wǎng)絡營銷的不足之處)

    江蘇市政景觀設計施工(江蘇景觀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