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會古通今不激不厲(會古通今不激不厲出自書法雅言)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會古通今不激不厲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有小程序、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問友Ai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孫過庭的《書譜》寫了什么?為何成為每個書法人的必修書?
《書譜》3700余字,共有47個自然段,分為 8個大段。
第一大段自《書譜》開頭起,至“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 追朔書法的源流,并對世人公認的幾位祖師爺作一比較評說。
第二大段自“余志學之年” 起,至“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睌⑹鲎约寒吷铝τ跁ㄑ芯考白约簩w、筆法、學習態(tài)度、方法上的認識體會,以供后學者采擇。
第三大段自“又一時而書” 起,至“睹跡明心者焉?!狈治鰰ㄗ髌返膬?yōu)劣,是具有其特定因素的問題,不是固定不變的。
第四大段自“代有筆陣圖七行” 起,至“非訓非經,宜從棄擇。”自敘其《書譜》中的取材選擇之精,詳析其取舍范圍及所尊崇之重點,也涉及所研究的書體——真、行、草——并對當代流傳的偽劣產品給予駁斥,啟導后學。
第五大段自“夫心之所達” 起,至“縱未窺于眾術,斷可極于所詣矣?!闭f明書本無一定之體,隨作者思想感情而變化風格;而思想感情之變化又必須與目前實際相結合,方能形神融合,心手相應。推其本源,仍須在心精手熟上用功夫。心精思則全局無遺,手熟練則下筆無滯,自然會言忘意得,翰逸神飛了!
第六大段自“若思通楷則” 起,至“慕習之輩,尤宜慎諸!”指出書法之進步會與年俱增,但亦不可存偏激之見、自以為是。斷定自矜者必歸失敗,自卑者尚可發(fā)展。更指出不可以自己偶然有得而輕視古賢,目無余子,而致遣譏后世,學者要謹慎又謹慎。
第七大段自“至有未悟淹留” 起,至“得魚獲兔,猶吝筌蹄!”總說寫字要各方面的適當配合,看似互相矛盾,卻又相輔相成。雖然只是為一個字的小事,也要知道這是有機配合的整體,必須全面照顧到,才能避免偏向,損害整體藝術,才能達到高標,入而能出,推陳出新,使書法藝術獲得新的發(fā)展。
第八大段自“聞夫家有南威之容” 起,至“垂拱三年寫記”,全文完。表明對別人書法的評議要從作品的實際出發(fā),而不要只憑虛名的隨聲附和,或憑時代之古老而盲目贊譽,必須公平、求實。并以自身的經驗作為論證,最后表出自己撰寫《書譜》的內心想法及不與時俯仰的高尚作風,也等于對當時某些不良氣息給以針砭。
《書譜》精辟論述了:
一,書法是藝術
1, 書法是造型藝術
《書譜》指出,書法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更具有藝術性,《書譜》云:“書契之作,實以記言”。這是對作為名詞的(書)而言,它的功能是“記言”。 然而作為動詞的“書”, 則是“記情” 的“聚墨成形” 的書法藝術。何謂書法?我認為,書法是用毛筆按照對立統(tǒng)一法則對漢字進行點線造型的抽象的視覺藝術。它的特徵就是造型藝術,它不是一般意義的造型,而是對漢字進行藝術造型,使?jié)h字成為具有欣賞性的藝術品。
2,指出書法藝術的哲學基礎是陰陽法則,亦即對立統(tǒng)一法則
《書譜》指出:這“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是“同自然之妙有” 的。
對立統(tǒng)一法則貫穿在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如筆法中的粗細、長短、提按、輕重、快慢、呼應等等;字法中的大小、正欹、對比、變化、迎讓等等;章法中的黑白、局部與整體,印章中的朱文白文等;墨法中的燥潤、枯濕、濃淡等;書家素質的人品和書品、字內功和字外功等。
我們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把握好這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將矛盾的雙方,巧妙地使其統(tǒng)一、和諧,這既是技巧,又是素質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2,“尚情” 是書法藝術的總原則
《書譜》指出: “ 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實,原夫所致,安有體哉?!币驗?,書法藝術的總原則是“尚情”。它是“智巧兼優(yōu),心手雙暢” 的產物,而書法藝術發(fā)展的特點是“古質而今妍,質以代興,妍以俗易”。
書法是藝術,而藝術的核心是美,中國書法“乃同自然之妙有”。自有漢字以來,人們在契刻和書寫漢字時,就力求寫得美觀,書法隨之而出現(xiàn)。但書法作為藝術而進入自覺時期實從漢代開始。書法藝術在魏晉時,篆、隸、真、行、草五體已形成,并掀起書法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此時以鍾、張、“二王” 為代表。到唐宋時又進入新的高峰,唐對真、草有新的發(fā)展,唐代“尚法”,真書的代表人物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草書有張旭、懷素。宋代“尚意”,對行書有貢獻,代表人物有米芾、蘇軾、蔡襄;草書有黃庭堅。宋以下, 只繼承,無新的突破。
二,書壇四賢
《書譜》指出:“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此四賢“古今特絕。而鍾張專精,”羲之“博涉多優(yōu)”。《書譜》云:“元常專工於隸體,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子敬授業(yè)于父,頗有成就,史稱“二王”,在《書譜》中孫過庭講了一個故事:獻之曾把自己十分用心寫的信函給司徒謝安,希望他能保存起來欣賞。謝安問他:“你的書法比你父親如何?”獻之回答說:“肯定要強一些?!敝x安又說:“一般人的評論卻不是這樣。”獻之卻說:“一般人懂得什么?!弊泳醋砸詾椤皠俑浮薄S幸淮昔酥ザ汲乔邦}字于壁,獻之待父走后,悄悄把它擦掉,改在另一處照式寫上自以為寫得還不錯。誰知羲之回來一見,“乃嘆曰,吾去時真大醉也?!鲍I之才感內疚。
《書譜》指出:“是知逸少之比鍾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惑疑焉?!?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鍾張“二王” 四賢,標志著中國書法藝術的成熟,并掀起書法藝術的第一個高峰,今人尚未逾越。
鍾張專精,羲之博涉多優(yōu),專博有別。孫過庭在《書譜》中有揚羲抑獻之嫌,然而,獻之勸父改體,其草書瀟灑靈動,又開連綿草之先河,歷來齊名於父,自有道理。
四賢歷來為書壇楷模,要想書藝有成就,就應效“二王” 博涉多優(yōu)。倘若不行,亦應效鍾張專精,但孫過庭強調,專精應“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詠飛白。”因為這是專精的必備基礎,各書體間有內在聯(lián)系,互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專精的目的,甚至一專多能。那些只專一體的人,是誤解了“專精” 二字。
三,孫過庭學書
孫過庭在《書譜》中云:“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味鍾張之余烈,挹羲獻之前規(guī),極
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微,無間臨池之志?!?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在談到他創(chuàng)作時,被欣賞者評議時的心態(tài),他說:“吾嘗盡思作書,”有時自認為不錯,然而觀賞者卻指出其失誤之處,甚至“輕致凌誚”,但是他認為,人家指出的問題是 “蓋有由矣”,于是他馬上改之。
我認為孫過庭學書的經驗值得效仿,(1),選對老師。他以四賢為師,起點高,收獲大;(2),持之以恒。他向四賢專精學習二紀,一紀為十二年,也就是專心學了二十多年,他不是一般的專精,而是“極慮專精” 的向四賢學習了二十多年,他謙虛地說:盡管還未能達到入木三分的精妙,卻沒有間斷和降低過臨池學書的積極姓。其精神實為可佳;(3),敢于實踐,善于總結。他撰并書《書譜》,就是最好的證明。此三點,缺一不可。
至于,對觀賞者的不同評議,能虛心采納,及時改進,他說:“余乃假之以緗縹,題之以古目”至使“賢者改容,愚夫繼聲,竟賞毫末之奇”,毫無“葉公懼真” 之意。這是人品的表現(xiàn),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四、 漢字具有天然的藝術性
漢字產生于象形,而象形具有天然的藝術性,故而(書譜)云:“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jù)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書法家所書寫的每一個點畫,都是“翰不虛動,下必有由?!钡摹?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中國書法之美,在于它具有先天性,漢字起源于象形,象形取法自然之美。東晉衛(wèi)夫人在《筆陣圖》中,對漢字的筆畫早有形象之描述,如:橫 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豎 如萬歲枯藤……書法以漢字為造型對象,故而書法就“同自然之妙有”,這是漢字之所以成為書法藝術的先天基礎,這是唯物的基礎,漢字有別于其它拼音文字,就在于此。因此,中國書法藝術之花,數(shù)千年不謝,反而愈開愈艷,成為 世界矚目的藝術奇葩。我們堅信,它以后會開得更艷美。
五,書法家要德藝雙馨
《書譜》明確地指出:“然君子之立身,務修其本。”
書法雖是小道,但想成為一個書法家,就必須“修其本”。 書法家的“本” 是什么?我認為,除了精通書藝外,更重要的是“修德”。中國歷來認為人品重于書品,學書法,首先學做人。古人云:書如其人。德高書雅,缺德書俗。雅則美,俗則丑。固而要立志成為“固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者矣”,終身潛心書法事業(yè),并樂在其中。
六,論述各書體的特點及相互關系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后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濕之殊節(jié),千古依然。”
真書與行書其用途各異,若“加以趨便適時,行書為妥,題勒方 ,真乃居先?!?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情性?!?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真書與草書的關系,則是“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瀚札?!?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我認為:真為草之體,草為真之性,真與草都重形質,但更重情性,書法的藝術性,首先表現(xiàn)在情性上。但各有側重,我認為,真書更應注意情性,只有形而無情,字死矣,但尚可記文;草書尤應重形質,若無形質,一味纏繞,有如群蛇相纏,非為字矣。
在書寫草書時,要像書寫真書一樣認真、既奔放又嚴瑾,以防浮滑;當書寫真書時,要善於 用行草書的筆意去書寫,這樣,真書既端莊又靈動,不致板滯。
篆、隸、真、行、草五體各具特點(個性),但又有其共性,都要貫以精、氣、神,強調遒勁與妍潤相結合,還要重視墨色的變化,這樣,方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七, 評古之書論
《書譜》直率地指出:“自漢魏已來,論書者多矣……或重述舊章,了不殊於既往,或茍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又指出:“諸家勢評,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譬如“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評其旨趣,殊非右軍”。
評論是促使書法藝術、書法理論提高和發(fā)展的動力。評論可分為內部及外部兩方面。書法界內部的評論,不論我評人,還是人評我,都應以真誠之心,切磋之意,實事求是、有理有據(jù)、與人為善,切忌互相貶低、諷刺、攻擊,因為評論不僅是學術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人品問題。
在對待外部的,亦即觀賞者的評論,應放下架子,抱虛心的態(tài)度,因為觀賞者的欣賞水平有高有低,其中不乏內行,多而言中要害,但言辭或誠懇,或冷言誚語,不宜計較;其中 多為外行,但喜歡議論者,難免言出有誤,也可作為參考。
孫過庭對外來評論的作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前面已述,此不再贅述。
八、筆法
《書譜》強調筆法中之持、使、轉、用四法。曰:“執(zhí) 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 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 謂鉤環(huán)盤紆之類是也,用 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方復會其數(shù)法,歸於一途?!?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筆法是書法四法(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中最為基礎和最為重要的一法,其它三法都要在筆法中體現(xiàn)出來,筆法不好,其它三法似如最佳設計的空中樓閣。筆法精湛,即可隨心所欲,甚至錦上添花。
持、使、轉、用為筆法中的基本的四法,不同的書體,字的大小不同,持筆的的深淺高低也各有異。就其書寫的線條而論,主要是直線和曲線,使,即是筆作直線運動。轉,筆作曲線運動。通過向背的變化,以避免平行線和雷同,使其多姿多彩。
九,墨法
《書譜》云“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乍顯乍晦”,又說在書寫篆、隸、草、章時都要“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濕之殊,千古依然。”
墨法是聯(lián)系筆法、字法、章法的紐帶,無墨不成書。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僅要“聚墨成形”,更要求墨色多變,特別是草書。書法作品要有情趣,有韻律感和立體感,不僅僅是筆法多變,造型多姿,還要求墨色多彩。何處該潤,何處該枯,何處該濕,何處該燥,何處顯,何處晦,何處出飛白,都得精心運籌,并在瞬間完成。
再者,在臨帖中,要使用筆和字形酷似,卻十分不易,若要讓墨色一樣,可以說不可能,特別是草書中的飛白,更不可能。
常言道:筆法難。誰知墨法更難!
十,章法
《書譜》指出;“至若數(shù)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guī)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tài)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閑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
章法是講整體布局,要使正文、款識、鈐印三位一體。但書體不同,章法各異。幅式有別,謀篇異樣。一個書法家就像一個軍事家,一切都從全局,從戰(zhàn)略高度來通盤運籌。筆法、字法、墨法,乃戰(zhàn)術也,戰(zhàn)術必須為戰(zhàn)略服務,要善於發(fā)揮它們各自的特長,有機地為全局服務。組合得好乃成佳作,甚至精品,就像戰(zhàn)爭取得重大勝利一樣,才能高唱凱歌。
在創(chuàng)作中,第一個字很重要,它的大小、勁弱、,將決定首行各字的大小、勁弱。而首行又決定其它各行,乃至通篇;第一個字的第一筆的長短、粗細,又決定第一個字的各個筆畫的長短、粗細,第一個字將影響第一行,乃至通篇。正如過庭所指出的:“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
欣賞者對書作的第一印象就是章法,故而,每個書家要高度重視之。
十一, 強調書法要繼承,就必須向先賢法書學習。
(1),學習的主要對象
《書譜》指出,主要向王羲之學習,因為“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jù)為宗匠,取立指歸,豈惟會古通今,亦乃情深調合,”只要“摹榻日廣”,都能“先后著名”。
(2),學習的主要法書范本
《書譜》指出,主要研習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 》、《太師箴》、《蘭亭序》等,因為這些法帖,乃“真行絕致者也”。
(3),學習方法
強調“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 要求“心悟手從”,“ 心不厭精,手不忌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guī)矩諳於胸襟,”運用起來,必然會“瀟灑流落,翰逸神飛”。
并且要求老少間要互相學習,因為“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guī)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逾妙,學之少而可勉”。
(4),強調學習的三段式
“初學分布,且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睘槭裁茨兀恳驗?,“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5),學習態(tài)度
《書譜》強調,要力戒“自鄙” 和“自矜”, 要虛心地踏踏實實地認真學習,因為,“蓋有學而不能者,未有不學而能者也?!?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學習是為了繼承。要想學好,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為了繼承和弘揚書法藝術而學習,這樣,必會“德藝雙馨”。不自鄙,“勤能補拙”, 不自矜,好高騖遠,一無所成,更不要為私利而學,否則,會墜入俗氣深淵。
學習應以古賢法書為師,因為這是經過歷史淘選后留下的精華。今人之作,可作參考,千萬不能結伙排外,盲目崇拜。
學習的方法要科學,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1),善於利用零星時間讀帖,心悟手摹,察而精,摹而似,記而牢,收益大。
(2),以法帖為師,察而精,背而臨,反復對照修正,直至擬而似。然后追其精氣神。
(3),善於總結,學習不完全是用手,而主要是用心,找出不足,鞏固收獲,不氣餒,不自滿,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十二、創(chuàng)作
(1),要“意先筆后”, 不可信手而書,要知“差之一毫,失之千里?!?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2),注意五乖五合,合則流媚,乖則凋疏。
五合: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fā)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
五乖: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
“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
(3),注意留與速。
“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何謂淹留?“能速不速謂淹留?!焙沃^賞會?“因遲就遲,詎名賞會?!币簿褪钦f,當快則快,當慢則慢,要有節(jié)奏地書寫。
(4),骨氣與遒麗。
當“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麗加之。”“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yōu),骨氣將劣,則不成體?!睆娬{骨力之重要。
(5),必須避免的問題。
“質直者,則 不遒。剛很者,又掘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guī)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蹇純。輕瑣者,染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比欢械娜似@樣。
(6),要“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歸自遠。”
創(chuàng)作是字內功與字外功的綜合展示,即書品與人品的綜合展示。
學習必須以賢者為師,創(chuàng)作必須以我為主。要情深意足,有感而書,千萬不要“意違勢屈” 勉強而書,因為“尚情” 是書法藝術的總原則。情。是書法藝術的命脈,情不為法囿,法隨情生,情到法顯。
創(chuàng)作要敢於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敢於張揚自己的個性和特長,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張揚自己的風格。
創(chuàng)作尤重“勢”,順勢而書,有了筆勢,字才通氣,有氣字則活。有了氣勢,作品才神采奕奕。有了氣韻,作品才有韻律感、立體感,情趣就寓於其中。勢隨情而生,情隨勢而揚。得勢,精氣神就在其中了!
十三,寫《書譜》的本意
孫過庭為什么要寫《書譜》?他在談到“五合”、“五乖”之后說:“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庸味,輒效所明,庶欲既往之風規(guī),導將來之器識,除繁去濫,睹跡明心者焉?!?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龐存周教授在譯文中說:“我(孫過庭)沒有考慮過我認識的粗淺,愿意把我所有的體會貢獻出來,希望盡可能的闡述明白古代著名書家的高風良范,啟發(fā)有志書法的后賢的思考,拋開繁冗庸俗蕪雜的東西,揣摩古賢的手跡,從而領會到真正的書法藝術?!?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從此文中我們就十分清楚地了解孫過庭寫《書譜》的真實意圖和意義,即他希望用古代著名書家的高風良范,來啟發(fā)后來的學書之士的思考,徹底拋開那些繁冗庸俗蕪雜的東西,而領會到真正的書法藝術。概括地說:就是“去偽存真?!?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總之,孫過庭的《書譜》就其理論而言,在歷代的書論中可謂獨步,我用三個字來概括,即“廣而精”。內容涵蓋之廣,由上述可見一斑,它涉及史學、文字學、美學、甚至哲學,它以歷史唯物的觀點闡述了書法的歷史,又以辯證的方法,論述了書法中的個性和共性、對立及統(tǒng)一的關系,強調“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币嗉搓庩栍^點,即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萬事萬物之根本。并且突出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如在創(chuàng)作中要“志氣和平,不激不厲”,此乃羲之之風范也。
《書譜》文字恢宏,理論系統(tǒng),分析精辟,是歷來書家的指南,對書法的繼承、弘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書譜》的書法,歷來為書家所贊賞和學習。米芾評價孫過庭的書法說:“唐草得‘二王’ 法,無出右?!?span style="display:none">yjd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自跋草書答十二問》中說:“反復察其結法,空曠而完密,氣力實有過人。”
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指出:“天真瀟灑,掉臂獨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所有唐第一妙腕。”
故而《書譜》有文與書合壁,甚至有“雙絕” 之說。
以上就是關于會古通今不激不厲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