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電子血壓計"校對"的建議
介紹一種簡易"校對"方法,供參考:
一、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應選擇是準確的,經過計量認證的:測血壓的醫(yī)生應是很熟練的。按正規(guī)操作,置水銀柱血壓計氣囊于右上臂:電子血壓計置于左手,上臂式氣囊下緣置于左上臂臂彎上約2厘米,即肘關節(jié)以上一橫指,整個氣囊布袋包圍上臂。氣囊下緣有一根直通機體的皮管埋在氣囊內的內下方,常??梢悦揭粋€突出的硬件像蠶豆大小,這是電子血壓計的關鍵部分,是一個"換能器氣接收朧動脈的跳動,信號傳到電子部件,轉化為數(shù)字顯示血壓。
二、重要的是這個"蠶豆狀"換能器應該對準左上臂的陳動脈,朧動脈搏動最顯著處在臂彎上方的上臂內側,應在內側1/3處,量血壓前可用手指摸到跳動的朧動脈,換能器應該對準此處貼緊,測出的血壓最為準確。有的換能器很小,不易摸到,此皮管也應置于內1/3處。
三、水銀柱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分右手、左手縛好之后,擺正病人的坐位,兩前臂放松平擺在桌面上,身體坐正,并排兩下肢放準,全身放松,不要緊張。
四、啟動電子血壓計開關后立即開始水銀柱血壓計測壓,兩者應同時進行測量血壓。校正以水銀柱血壓計讀數(shù)為準。舉例: 仔細記錄水銀柱血壓計值,精確至半格,如血壓為153/95毫米錄柱:閱讀電子血壓計數(shù)字顯示如為143/91:則表示電子血壓計"偏低"的日10/4以表示病人的準確血壓,這就是相差值。又如水銀柱血壓為153/餌,電子血壓計同時測出為"2/肌則表示電子血壓計"偏高",今后在同一患者測壓時,減9/5。這種相差值可在一段時間內使用,如能每半至一年"校對"一次,更有意義。
五、這種"校對"方法,應同時連續(xù)測壓3次以上,兩種血壓計的血壓平均值(各自相加除3)相比,是兩種血壓計的平均相差值。如果水銀柱血壓計測得每次血壓值變化不大,而電子血壓計相差值很大,則表明此電子血壓計不夠準確。
六、這種"校對"方法,在同一患者血壓波動較大時最好在水銀柱血壓計測得為140/90和大于等于160/大于等于100左右兩種情況時,應"校對"兩種血壓高度的相差值,以求在"一般"和"較高"血壓不同時,同樣給予"校對"。這樣可更為正確。
七、這一電子血壓計的"校對"方法,只限于這位患者的相差值,到另一病人身上就可能不同或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電子血壓計,"相差值"不能套用。因為每一個人的左右上臂血壓可以不同,或可達到5一10毫米錄柱之差,甚至更多。
"校對"法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相差值,等于取消了兩上臂血壓之間的不同。所以同一個電子血壓計只對特定一個人顯示其和水銀柱血壓計的"相差值氣是不能用在另一個人身上的。
八、700型以上的電子血壓計應該比較準確,與水銀柱血壓計相差不多,如果"校對"一下,更可放心使用,當然絲毫不差也不現(xiàn)實。
九、手腕式電子血壓計也可用此法"校對。但腕式電子血壓計電池質量要保證,每次使用后電池宜取出,電池不能使用過久,以免出現(xiàn)不必要誤差。
十、一家人或更多人同時使用同一個電子血壓計時,每人必須作各自"校對",求得每一個人的相差值,供自己"校對"之用。
十一、同一病人如果左右上臂血壓相差值在進行性變化時,"校對"值也會變動。例如某些由大動脈炎引起的高血壓,大動脈炎逐步影響左或右上臂動脈供血時,"校對"值也隨之變化。不過這種病人較少。
十二、在使用簡易"校對"法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請和醫(yī)生討論,以求正確測量血壓。
校對的四種方法(校對的四種方法 折校)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校對的四種方法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新版文章智能生成器,能給你生成想要的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你只需要給出你的關鍵詞,它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一、千分尺不準怎么校對?
千分尺的校對方法如下:
1、檢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與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線重合,若不重合應先旋轉旋鈕,直至螺桿要接近測砧時,旋轉測力裝置,當螺桿剛好與測砧接觸時會聽到喀喀聲,這時停止轉動。
2、如兩零線仍不重合(兩零線重合的標志是: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零線重合,且可動刻度的零線與固定刻度的水平橫線重合),可將固定套管上的小螺絲松動,用專用扳手調節(jié)套管的位置,使兩零線對齊,再把小螺絲擰緊。
3、檢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準時,要使螺桿和測砧接觸,偶而會發(fā)生向后旋轉測力裝置兩者不分離的情形,這時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頂住尺架上測砧的左側,右手手心頂住測力裝置,再用手指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旋鈕,可以使螺桿和測砧分開。
實際使用千分尺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使用時應小心謹慎,動作輕緩,不要讓它受到打擊和碰撞。千分尺內的螺紋非常精密,使用時要注意:
①旋鈕和測力裝置在轉動時都不能過分用力;
②當轉動旋鈕使測微螺桿靠近待測物時,一定要改旋測力裝置,不能轉動旋鈕使螺桿壓在待測物上;
③當測微螺桿與測砧已將待測物卡住或旋緊鎖緊裝置的情況下,決不能強行轉動旋鈕。
2、有些千分尺為了防止手溫使尺架膨脹引起微小的誤差,在尺架上裝有隔熱裝置。實驗時應手握隔熱裝置,而盡量少接觸尺架的金屬部分。
二、校對的基本制度
校對處在發(fā)排后、印制前的質量把關環(huán)節(jié),校對工作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
決定著出版物的內在質量。我們常說的編校質量,實質上是校對質量。編輯加工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xiàn)在原稿上留錯的多少(編輯加工除改錯外還有補漏、刪繁、潤色、升華等內容),校對工作的質量則體現(xiàn)在出版物上留錯的多少;編輯工作的疏漏,由校對工作來彌補和完善,校對工作的失檢則無可挽回地成為出版物中的差錯。那么,怎樣才能保證校對的質量呢?除了加強校對隊伍建設,提高校對隊伍的整體素質外,還必須建立嚴密而有效的校對制度。
繼承古代校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總結現(xiàn)代校對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必須建立如下基本校對制度。 “三校”即三個校次,這是必須堅持的最低限度的校次?!耙蛔x”即終校改版后的通讀檢查?!叭R蛔x”不是某個人拍腦袋的規(guī)定,而是校對主客體矛盾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決定的,不這樣做就保證不了校對質量。早在西漢劉向提出“校讎”概念時,就實際上提出了校次的問題,他校書,先通過“讎”發(fā)現(xiàn)諸本差異,再進行“?!保瑪喽ㄖT本是非。隋唐時代官方翻譯佛經,在謄抄過程中,實行“初校、再校、三?!?,最后由“主持”詳閱。這是中國校讎史上最早的“三校一讀”記載。宋太宗下令重校“三史”,明確規(guī)定“三復校正”,最后由他“御覽”,也是“三校一讀”。清乾隆時代編纂《四庫全書》,對謄錄本的校對,最初只設分校、總校兩級校官,乾隆皇帝翻閱總校后的《四庫全書薈要》,發(fā)現(xiàn)了錯別字,提出嚴厲的批評,于是在分校官與總校官之間增設復校官。全書謄錄完成之后,乾隆又命總纂之一的陸錫熊“詳校全書”,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錯訛。也是“三校一讀”。現(xiàn)代的“三校一讀”,校法和任務各不相同。一校、二校以對校為主,任務是消滅錄排差錯;三校以本校為主,任務是發(fā)現(xiàn)并質疑原稿錯訛;一讀是最后通讀檢查。磁盤書稿校對,由于原稿與校樣合二為一,一校沒有可資比照的原稿,則應采用本校法,通過是非判斷發(fā)現(xiàn)錄排差錯和原稿錯訛。一校改版后打出二校樣,一校樣就成為二校的比照物,所以二校時應先對紅,然后再進行二校。三校樣打出后,校法同二校。如前所述,三個校次是最低限度的校次,特殊的書稿,特殊的情況,還須相應增加校次。
對片是當代校對制度的創(chuàng)新,它是計算機排版制片新工藝的產物。計算機排版制片,有可能發(fā)生文字錯亂丟失,因此制片完成后,必須將膠片一一與清樣對照。對照的方法是:將膠片壓在清樣上面,通過移動膠片,使膠片上的字符圖表與清樣完全對合,如發(fā)現(xiàn)不能完全對合,則要采用對校法,將膠片與清樣對校。
主體多元化與專業(yè)化相結合制度
現(xiàn)代校對主體多元化,作者、編者都參與校對,因而形成校對主體群。在主體多元化的情況下,必須堅持以專業(yè)校對為核心。所謂以專業(yè)校對為核心,有三層意思:其一,必須由專業(yè)校對員擔任責任校對;其二,必須由中級以上職務的校對員或從事校對工作五年以上的校對員來做三校;其三,必須由專業(yè)校對科室對校對工作進行全程監(jiān)控和統(tǒng)一管理。實踐反復證明,不這樣做,校對質量就得不到保證。撤銷校對科室,實行編校合一,或者完全依靠外校,實踐反復證明是行不通的。
集體交叉與責任校對相結合制度
集體交叉校對,指由不同職級校對人員分別
承擔不同校次的校對,一般不得采取三個校次由一人包攬的方式。集體交叉校對,可以避免一人包校的知識局限和“熟能生錯”的弊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滅差錯。同時,集體交叉校對還是一種相互檢查、相互監(jiān)督的有效方式,后校次實際上是對前校次的質量檢查。大部頭書稿,還可實行分章集體交叉校對。在集體交叉校對的基礎上,還必須指定一人或二人為責任校對,對本書校對質量負總責。4.校對質疑與編輯排疑相結合制度。對于原稿上的差錯,校對員只能質疑而無權修改,所以要實行校對質疑與編輯排疑相結合的制度。具體辦法是:校對員發(fā)現(xiàn)了原稿上的差錯,用鉛筆在校樣上標出,同時用鉛筆提出修改建議,并打個問號表示質疑。全書校對完成后,由責任校對填寫《質疑表》,連同校樣、原稿一并送給編輯排疑。編輯必須對校對質疑一一斟酌。認為質疑正確,便用紅(或藍)筆在校樣上改錯,同時在《質疑表》上打“√”表示認同。認為質疑不正確,則將校樣上的質疑畫掉,同時在《質疑表》上打“×”表示質疑有誤。磁盤書稿將原稿與校樣合二為一,對于打印樣上的明顯錯誤以及不符合規(guī)范的字符,校對員有權正誤,但校后應送編輯過目認可。對于打印樣上的疑點,則應采取質疑方式,送編輯排疑。校對質疑和改錯建議,應盡量做到有理有據(jù)。必須指出,校對改錯和質疑,不同于編輯的修改加工,主要是改正錯別字和不符合語用規(guī)范的錯誤,以及明顯的表達錯誤、語法錯誤和其他錯誤。
三、千分尺不準怎么校對? 教你簡單的校對方法
1、千分尺不準主要是復位不正確,使用千分尺時先要檢查其零位是否校準,因此先松開鎖緊裝置,清除油污,特別是測砧與測微螺桿間接觸面要清洗干凈。檢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與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線重合,若不重合應先旋轉旋鈕,直至螺桿要接近測砧時,旋轉測力裝置,當螺桿剛好與測砧接觸時會聽到喀喀聲,這時停止轉動。
2、如兩零線仍不重合(兩零線重合的標志是: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零線重合,且可動刻度的零線與固定刻度的水平橫線重合),可將固定套管上的小螺絲松動,用專用扳手調節(jié)套管的位置,使兩零線對齊,再把小螺絲擰緊。不同廠家生產的千分尺的調零方法不一樣,這里僅是其中一種調零的方法。
四、血壓計如何校對
以上就是關于校對的四種方法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