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殺害華僑1998圖片(菲律賓殺害華僑1998圖片視頻)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菲律賓殺害華僑1998圖片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明萬歷年間,菲律賓華人是如何與當地人一同反抗西班牙的?
此事發(fā)生在明萬歷年間,潘和五是菲律賓華僑,敝里系勞是西班牙侵略菲律賓的殖民總督。
早在唐代時,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商人,就常乘船到菲律賓去做買賣,至今當地華僑把祖國的山稱作“唐山”。而當地人把華僑稱作“唐人”。到了宋元兩代,中國商人去菲律賓的更多了,居住在那里的華僑也漸漸地多起來,對那里的情況了解得也更多了。
到了明代,自從鄭和下西洋之后,當時菲律賓的好兒位國王都親自訪問中國。除了蘇祿的東王、西王和恫王之外,還有古麻刺朗和馮嘉施蘭的國王也訪問過中國。
由于兩國關系密切,兩國人民的來往也很頻繁,由于航行條件的限制,到菲律賓的華人在冬季無法回到祖國,必須在菲律賓度過,很多人索性把一家大小帶到菲律賓。久而久之,有的就在當地娶妻生子,長期留居,成為華僑。到萬歷三十一年的時候,這里的華僑將近3萬人,他們同當地人民共同升發(fā)和建設自己的家園。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三月,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西班牙船隊環(huán)球航行,到達了菲律賓,西班牙人從此知道了這個地方。嘉靖四十四年四月,西班牙艦隊在宿務島登陸。隆慶年間,西班牙殖民者來到呂宋島。西班牙殖民者騙取一大片土地,用皮條圈起來,然后建造房屋、堡壘,裝置大炮,不久攻下王宮,殺死呂宋國王。隆慶五年,他們在呂宋建立了馬尼拉城,把它作為殖民統(tǒng)治中心。
占領菲律賓后,西班牙殖民者貪婪地掠奪財富,壓榨和剝削當地人民和華僑。他們對華僑征收重稅,對華僑規(guī)定了種種限制,誰違反了就要被處以死刑。西班牙殖民者的血腥統(tǒng)治,激起了華僑和當地人民的無比憤怒,用武裝暴動反抗殖民者的迫害。
萬歷二年,廣東潮州人林鳳率62艘船只,水陸軍備兩千,進攻馬尼拉。首戰(zhàn)不利,林鳳退到仁牙因,起義得到當地人民的支持,可惜最后還是失敗了,但是反抗斗爭并沒有結束。西班牙人說:”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西班牙和當地人作戰(zhàn),都會發(fā)現很多當地的華僑的尸體。”這正說明了華僑總是和當地人民并肩戰(zhàn)斗的。
萬歷二十一年八月,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朗雷·敝里系勞強征菲律賓人1400名和華僑250名。駕船蕭島前進。敝里系勞的船上配備了西班牙士兵和身強力壯而最會劃船的200多名華僑。
八月的南海,經常波浪滔天,大木船像樹葉一樣漂在海上。劃船的水手們跟風浪進行了一整天的搏斗,一個個精疲力盡。西班牙殖民者卻躲在船艙里,偶爾出來.兩個,看到哪個水手不用力,就拳打腳踢,或者掄起棍子亂打一通,甚至用刀殺死水手。
水手們十分憤慨。這天傍晚船駛到萬門壕時,水手們實在劃不動了,敝里系勞暴跳如雷,仍然下令前進。他走出船艙,親手殺死了幾名水手,可水手們實在劃不動了,敝里系勞只好下令停泊。
這天夜里,敝里系勞和西班牙官兵們喝得酩酊大醉,守夜的衛(wèi)兵也靠著艙門睡著了,下層艙里的水手卻累得像泥一樣,連飯都吃不下了,幾個被殺水手的親戚和朋友發(fā)出了怨言。這時一個大個子站了起來,對大家說:“鄉(xiāng)親們,醒醒!我們這樣劃下去,不累死也得被打死、殺死。就是到了蕭島也要在戰(zhàn)斗中死去。我們不如跟他們拼了,殺死朗雷·敝里系勞,報仇雪恨。打勝了我們駕船揚帆遠走;打不勝.也不過是個死。鄉(xiāng)親們,要報仇的跟我來!”說話的正是潘和五。
這話鼓舞了水手們,他們跟著潘和五沖出船艙,潘和五操起大刀,站進上艙門,一個箭步躥到敝里系勞身邊,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頭。西班牙官兵們從睡夢中驚醒,準備頑抗被跟進來的水手殺了,跳出窗口的也被外面的水手殺了。這時其他船的水手也不約而同奮起突襲,把備船上的西班牙士兵殺了。水兵們勝利了,撥轉船頭向西駛去。
二、世界上有多少華裔華人
截止2019年6月,海外華人總數55,000,000人。
海外華人主要生活于當地為相對多數民族的新加坡及在當地為相對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越南。
這些地區(qū)的海外華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紀福建省與廣東省,以及后來的海南省。而從十世紀到十五世紀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馬六甲與東南亞。
擴展資料:
海外華人也在新中國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上將葉飛即是菲律賓歸僑,實業(yè)家陳嘉庚也出任政協(xié)副主席的要職。文革時期,與海外華人的聯系一度受到嚴重影響,當時有海外關系甚至會被批斗,許多歸僑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改革開放后,中國對海外華人的政策恢復到原有水準并得到加強。在1980年代,中國嘗試積極地在其它方面尋求海外華人的支持,尋求他們的技術與資金來幫助發(fā)展。很多海外華人投資中國大陸,提供了包括財政來源、社會與文化網絡、互相交流與機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華人
三、華僑與華人有什么區(qū)別?
他們的區(qū)別是:
1、華僑是有中國國籍,但居住在外國或在國外定居長期生活的人,華裔和華人是有中國血統(tǒng),但是國籍不是中國的人。
2、華人在另一種角度也是所有中國人的統(tǒng)稱,而華裔則是有著中國血統(tǒng)額度外國人,華僑是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在國外定居的人。
3、華僑因國籍的問題,主要還是受中國的法律所約束,而華裔因國籍的原因,只要不在中國境內違法,是不受中國法律約束的。
4、華人是除華僑外,尚包括歸化為外國國民以及移民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中國人,華僑則單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中,所謂華人指帶有前述中華民族血緣而國籍非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人。
源遠流長,在唐宋以前,移居國外的華人,沒有固定的稱謂。唐宋以后,由于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交流、對外貿易的擴大、交通的發(fā)達,移居國外的人數急劇增多,他們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明清時期,也有的稱為華人,中華人、粵閩人等。
海外華人主要生活于當地為相對多數民族的新加坡及在當地為相對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越南。
這些地區(qū)的海外華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紀福建省與廣東省,以及后來的海南省,而從十世紀到十五世紀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馬六甲與東南亞。
四、著名菲律賓華僑李清泉的故鄉(xiāng)祖籍是什么?
李清泉(1888年-1940年)原名回全,1888年農歷7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晉江縣金井鎮(zhèn)石圳村的一個華僑家庭。
李清泉的曾祖父是石圳第二個往菲謀生的人,到他祖父同一公時,已是菲律賓的富商之一。李清泉的父親李昭以是同一公的長子,少年時就隨父出洋,父親去世后即擔負經營家業(yè)重任,他們兄弟均從事木材經營,共同創(chuàng)建"成美木業(yè)公司",是開發(fā)菲律賓木材行業(yè)的先驅。李清泉先生是李昭以的長子,先在家鄉(xiāng)的鄉(xiāng)塾就學,后到廈門"同文學院"深造。1901年,年方13的李清泉,就被父親帶到菲律賓,先在"成美林業(yè)公司"學商,后送到香港"圣約瑟西文書院"就學,1906年,李清泉又重返菲律賓經商。次年,其父就把"成美木業(yè)公司"交給李清泉經營管理。
李清泉先生是二十世紀初直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活躍在菲律賓政治、經濟舞臺的杰出人物,被稱為"菲律賓經濟發(fā)展史上占有永久地位的人。"又是菲律賓華僑史上最有建樹、聲譽卓著的愛國華僑領袖。三十年代他領導華僑為抵制"西文薄記案"而斗爭;同時為振興中華,四出呼吁,發(fā)起召開"閩僑救鄉(xiāng)大會",提倡實業(yè)救鄉(xiāng),致力于福建的開發(fā)和建設;抗戰(zhàn)期間,他奮起領導僑胞支援祖國抗日戰(zhàn)爭,并同陳嘉庚先生的業(yè)績在海內外同胞中有口皆碑 ,不愧為廣大僑胞的光輝典范。
李清泉先生把祖國的安??吹帽仁裁炊贾匾?,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敬佩。1919年的"五四"運動,先生同全國人民站在一起,通電北京政府反對出賣民族利益;1924年,國內人民要求和平統(tǒng)一的呼聲甚高,李清泉先生再次通電段祺瑞政府,敦促他實現和平統(tǒng)一,并為此曾親自出席南北和平統(tǒng)一會議。和談破裂后,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他應蔣介石的要求籌餉資助,捐資達十三萬銀元。李清泉先生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了有效地動員僑胞籌款支持北伐,他率先拋棄門戶之見,主動懇請國民黨在菲律賓的中堅人物戴金華、王泉笙二人出面協(xié)助,主持資助北伐的籌款活動。李清泉先生還代募短期救國公債100多萬元。
南京政府成立后,出于為振興祖國效力的動機,他應蔣介石之聘出任財政部和實業(yè)部顧問,并擔任國貨信貸銀行監(jiān)察委員和中國銀行董事。
1931年,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變,大舉入侵中國。東北淪陷消息傳到南洋,李清泉先生當即拍案而起,于9月23日聯合十五位知名僑領發(fā)起組織"國難后援會",以動員華僑投入支援東北人民的抗敵斗爭。同時通電美國等國,呼吁國際輿論制止日本侵華行徑。他還捐資20萬元支援東北義勇軍。
1932年,日本侵略軍又發(fā)動"一二·八"事跡入侵上海,李清泉先生立即同揚啟泰、王泉笙、曾廷泉、史國詮、黃騰論、楊榮標、揚靜桐等發(fā)起成立"菲律賓華僑救國聯合會"。為了更廣泛地動員華僑投入抗戰(zhàn),2月3日,中華商會和馬尼拉國民黨支部聯合召集各華僑團體聯席會議,"共策一切救國方略"。會上決定成立"國難后援會",推舉李清泉為主席。并隨即籌集巨款資助淞滬抗戰(zhàn)和東北義勇軍。在十九路軍的淞滬抗日戰(zhàn)役中,李清泉先生"斥資首倡匯助國軍,""斯役菲島捐資為南洋群島冠。"至1932年9月,匯交蔡廷鍇達80萬美元,匯交東北馬占山抗日軍費達40萬美元,并捐出20萬交福建省作為國防建設資金。 (《菲律賓岷里拉中華商會70周年紀念刊》:《會史》)
在抗日斗爭中,李清泉先生除捐款外,另一突出貢獻是發(fā)起"航空救國運動"。1932年11月7日,十九路軍在淞滬的抗敵名將翁照垣到達馬尼拉,駐菲總領事揚光泩及愛國僑領李清泉等設宴歡迎,翁照垣在宴會上呼吁"航空救國是一條出路"。李清泉隨即于11日以國難后援會會長身份,召集各界僑領共商航空救國事宜,決定成立"中國航空建設協(xié)會菲律賓分會",李清泉先生被舉為主席,會員達4000余人。李清泉先生"慨然獨捐戰(zhàn)斗偵察機一架以為僑界倡",印尼華僑黃奕住先生也捐出5萬美元。捐機活動立即得到菲律賓僑胞的響應,共捐資300萬元,購機十五架命名為菲律賓華僑飛機隊。這是華僑最早的捐機活動。(廈門《華僑日報》1933年3月16日)
在李清泉先生出任國難后援會會長時,就把抵制日貨作為打擊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重要手段。在1931年11月26日召開的、有3000余人參加的菲律賓華僑救國代表大會上,就宣布了"抵制日貨條例",并成立了抵制委員會,李清泉先生親自參加該組織活動。抗戰(zhàn)爆發(fā)后,李清泉更加堅決領導抵制日貨運動,當時有人擔心抵制日貨會引起僑商同日本的貿易關系顧慮造成法律上的麻煩。對此,李清泉先生毅然說:"諸位認為該做的就放膽做,事到事當。"表現出勇于負責的精神。這一斗爭,就在第一年造成日本對菲出口減少20%。(《菲律賓華僑救國運動史》28-29頁楊榮標:"李清泉先生思想風范";菲律賓《新閩日報》1971年10月20日;《民鋒半月刊》:《悼李清泉》1940年2月1日)
1937年"七七事變"后,李清泉先生立即召集菲律賓各埠僑領,成立"菲律賓華僑抗敵委員會",作為統(tǒng)一華僑救國運動的領導機構。李清泉先生出任主席,楊啟泰、薛芬士出任副主席。在成立公告中宣布:該會以"策勵僑眾開展愛國運動,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敵御侮"為宗旨。并在全菲各地成立分會以全面開展籌款、抵制日貨和鼓勵青年回國參戰(zhàn)活動。在廈門和福州相繼淪陷時,又組織"福建華僑救濟委員會",發(fā)起捐資1000萬元供福建省救賑和武裝民眾的經費。 (《菲律賓岷里拉中華商會70周年紀念刊》:《會史》)
當他看到海外華僑抗日救國情緒日益高昂,而南洋各地華僑均各自行動缺乏統(tǒng)一領導時,李清泉先生認為成立全東南亞華僑抗日組織,以統(tǒng)一行動,將更有效地領導和組織華僑開展抗日救國活動,于1937年秋,致函陳嘉庚先生建議"南洋華僑應在香港或新加坡組一籌賑總機關,領導募款。"陳嘉庚先生以"新加坡乏相當人,請轉商香港較妥"。李清泉先生認為成立華僑總會刻不容緩,且由陳嘉庚先生出面發(fā)起最為適宜,于1938年夏,他再次致函陳嘉庚先生,倡議在新加坡組織華僑總會。印尼巴城僑領莊西言亦有此議。在陳嘉庚先生同李清泉、莊西言等的共同努力下,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開了南洋各埠代表大會,李清泉先生親率的菲律賓代表是先到達的代表團,因而受到陳嘉庚先生的贊揚。由此,亦可見李清泉先生救國之心切。大會決定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并制定了籌賑行動計劃,推舉陳嘉庚先生為總會主席,李清泉、莊西言先生為副主席。自1938-1941年三年之中,共籌款二億六千四百萬國幣,有力地支援了祖國的抗日戰(zhàn)爭。其中李清泉先生任主席的菲律賓抗敵委員會,自1938-1940年就籌集菲幣1200萬抗日經費。陳嘉庚先生稱贊"其數目為南洋各屬華僑之冠"。(《菲律賓岷里拉中華商會70周年紀念刊》:《會史》)
李清泉先生原身患糖尿病,但他以抱病之軀為國奔走,致病情惡化,送往美國加州醫(yī)治無效,于1940年10月27日與世長辭,享年52歲。臨終之時,留下遺言:"將10萬美元遺產給祖國撫養(yǎng)難童"。在他這一精神激勵下,馬尼拉僑團和他的生前好友共籌40萬美元作為祖國救助難童基多,以表示對李清泉先生的永久紀念。人們盛贊他是:"至死不忘救國的人。"正如吳重生先生所說:李清泉先生是"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的賢者。他為祖國興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以上就是關于菲律賓殺害華僑1998圖片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生態(tài)公園景觀設計圖(生態(tài)公園景觀設計圖紙)